?

國有企業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探究

2020-07-09 10:37蘇學峰
新紀實 2020年1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國有企業策略

蘇學峰

【摘 要】“工匠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精神與理念。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與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要求,由此能夠看出,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工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鑒于此,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管理經驗,對于國有企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拙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工匠精神;策略

黨十九大報告指出,為了能夠構建創新型、技能型、知識性勞動隊伍,應注重培育其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新經濟常態下企業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對于工作人員業務技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培育工匠精神,注重工匠精神文化的建設,加強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是國有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的必然選擇。

一、“工匠精神”內涵

“工匠精神”首先來說是精神的一種,是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嚴格要求,努力追求極致、完美、將品質達到百分之百的精神。其次,也是一種追求。是工匠們通過質量取勝的價值取向和對自己熱愛的事業無比執著的職業追求。再次,也是品質的一種,是工匠們專心致志、鍥而不舍鉆研產品與品牌的品質。最后,也是一種氛圍。是整個社會對工匠們的敬意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站在個體層面而言,工匠精神主要體現在,一直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一絲不茍,不斷追求卓越和完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匠”也有“平庸板滯”的意思,而堅韌和執著的“板滯”正是我們每一個行業所需要的。而站在集體、企業又或是行業角度上來講,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塑造品牌,建立核心價值。工匠精神簡單來說,就是所有愿意買你企業東西,愿意在你企業身上花錢的消費者的體驗。

二、國有企業培育“工匠精神”的意義

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基礎就是追求卓越品質的工匠精神。企業文化將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給體現了出來,對員工的職業態度具有很大影響,通常在員工生產的產品上有非常直觀的表現,而追求產品品質卓越也充分體現了工匠精神的本質。如今工業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之所以我們可以占據有利位置,產品質量名列前茅,主要就是因為企業勞動者們將工匠精神滲透到生產過程中?,F在,“工匠精神”的產物有很多,如華為公司的“麒麟芯片”、縱橫全國的高鐵建設以及震撼國際的載人航天和空間站建設[1]。所以,對國企來說,若想在世界五百強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對新時代“工匠精神”予以大力弘揚,讓企業更注重產品質量,把良好的企業形象塑造起來,穩妥實施戰略布局調整和轉型發展舉措,讓企業的發展更快、更好。而保障企業制度能夠有效執行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保證產品質量既離不開員工的自覺,也需要嚴格落實制度。須知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正體現在嚴格落實制度以及嚴格把控細節上。對所有國企員工來說,信守承諾、做事認真、一絲不茍、具有較強的規則意識就是工匠精神。通過對“工匠精神”予以提倡,使所有員工都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將自己的工作職責落到實處,為公司整體工作的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三、國有企業培育“工匠精神”策略

(一)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的培育機制

1.健全管理和服務機制,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保障。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在符合各種形勢條件下對相關政策與制度進行制定時,往往都不擔心有無能力、實力將其實施,能否落地才是其最為關心的內容。國企的大工匠與工匠精神的形成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企業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可否落實,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培養機制,不僅要和企業長遠發展相符,也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考慮到,需讓員工將責任和使命明確,對此就一定要對管理與服務體系進行建立健全,各部門嚴格遵循管理與服務機制將自身職責落實,確保人們在提升產品質量和精益求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好的在企業落實工匠精神,將其實效發揮出來。

2.加強宣傳機制,為工匠精神培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國有企業培育“工匠精神”,應注重價值激烈,積極創設崇尚“工匠精神”的優良氛圍[2]。國有企業可利用企業網站、微信工作平臺、電視報刊等途徑,定時推送“工匠精神”解讀材料,宣傳“大國工匠”先進事跡,積極創設尊重勞動、強化技能、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有企業采取獨特的方法與手段,培育出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例如胡雙錢、王崇倫、倪志福、馬恒昌小組等。新時代下,各行各業相繼出現了李斌、許振超等大國工匠。因此,國有企業應引導全體員工向他們學習,創設尊崇“工匠精神”的濃厚氛圍,促使“工匠精神”真正能夠融入血液中。

3.完善激勵機制,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動力支持。其一,經濟保障。在薪酬政策制定時,應確保技師同工程師相當、高級技師與高級工程師相當,也包含退休政策,以此來保證“工匠”生存穩定,積極鉆研技術,切實體會到勞動成功所帶來的好處;其二,社會地位保障。國有企業應真正認識到工匠的必要性,形成尊重工匠、認同工匠、爭當工匠的主流價值理念,促使工匠能夠被社會尊重,倍感欣慰[3]。其三,政治待遇。國有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優秀技工晉升通道,對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優秀技能人才獎勵制度進行有效完善,評選出優秀、杰出的技能人才。

(二)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企業文化

要想實現工匠精神,不能只依靠簡單的形式主義和喊口號,企業若要增加品種,將品質提升,加快技術的轉型升級,不僅要將支撐工匠精神的企業文化建立起來,還需在支撐工匠精神的企業文化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將其作為新的發展理念。作為企業文化的中堅力量,工匠精神對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領頭羊”就是黨委,需充分融合工匠精神和子文化(企業的管理文化、思想文化、公司文化等),對企業使命與愿景予以明確,大力宣揚工匠精神,并將其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將弘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給創設出來。工匠精神傳承到企業即為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價值觀層面的核心理念,企業需把有利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將一種工作專注認真、做事精益求精、思想積極樂觀以及行為不斷進取的企業環境給營造出來。受此文化的熏陶,企業自然就會對工匠精神予以弘揚,而員工也會不自覺的把工匠意識樹立起來,并將其與文化相融,在企業的文化核心理念中加入,把其內化為員工的精神品質,從而腳踏實地的做事,以文化支撐企業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豐富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載體

企業開展各種各樣的傳統活動,須知堅持多樣化的傳統活動能夠讓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更加豐富[4]。首先,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力支持工匠精神的培育。須知,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教育的結果。企業培育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就是教育活動,企業可借助多種形式組織培訓,如中心組學習、專題講座、微課堂、會議研討等,深入開展工匠精神學習和教育活動,又或是和各學校(職業學校、高等教育學校、黨校、繼續教育學校等)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讓員工出去學習又或是邀請教授老師到企業面對面授課,以讓員工接受包括政治理論教育、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形勢教育等在內的多項教育,如此有利于員工對工匠做出準確定位,準確認識工匠精神,并對工匠職位表示尊重和理解。其次,把先進典型工匠的引領示范作用給發揮出來。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者與重要實踐者就是企業的先進典型,企業需對大國工匠的優秀事跡做大范圍的宣傳,并對企業的勞模精神、質量標兵、先進個人和優秀團體予以表彰,對企業內部的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進行宣傳,正確引導員工,積極進行正能量的傳播。企業可在內部開展“大工匠”的典型評選活動,組織所有員工積極參與,在崗位實踐中把工匠精神發揮出來,促進“零失誤”精品意識和“零容忍”責任意識的提升,把明星效應著重凸顯出來,讓員工對工匠精神予以積極發揚。再次,開展與工匠精神相關的群眾性活動。比如,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提供方向與動力給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將匠者之心傳承下去,對專精之質予以締造;又如可開展技能競賽,搭建平臺讓員工展示自我,借助競賽的方式幫助員工將前沿技術掌握,以將更多擁有精湛技藝的工匠人才培養出來;另外,也可開展文體活動,讓員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加豐富,將他們的勞動熱情與創造精神激發出來,積極參與,對企業充滿自豪,通過工匠精神將企業的團隊凝聚力與戰斗力不斷提升。最后,企業還需把網絡等新媒體傳播平臺充分利用起來,對工匠精神培育的載體進行豐富。進入“大數據”時代,企業不應該只利用會議室、工廠等有限的空間形式來培育工匠精神,而應把新媒體傳播平臺利用起來,如互聯網平臺的企業官方網站、手機移動客戶端等,借助各種載體(微信、微博、移動 QQ、貼吧、論壇等)對工匠精神的正能量進行解讀與宣傳[5]。與此同時,企業的互聯網新思維也必須要強大,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新媒體,“新”主要指的舊式形式、內容以及思維的新,企業需對新媒體傳播項目予以建立,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微視頻、微電影、互動空間、VCR 的制作,以將工匠精神變得生動形象,真實具體,如此方可有助于強大輿論環境在企業內部形成,進而形成鮮活的企業文化,使企業的軟實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讓企業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具時效性,讓 2025戰略更快實現。

我國正處于新常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4]。在這一形勢下,我國政府提出了經濟結構改革戰略。因此,作為重要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積極培育工匠精神,創設優質的企業氛圍,加強教育培訓,完善頂層設計,并從各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從而培育出一大批“工匠”人才,促使我國早日成為制造強國。

參考文獻:

[1]陳國學.崇尚工匠精神,做強中國制造[J].北京皮革,2020(Z1):23—25.

[2]何艦.論“工匠精神”與技能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J].青海社會科學,2020(01):199—204.

[3]劉國蓮.湖湘工匠精神及其培育路徑探索[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01):84—89.

[4]顧欣欣.工匠精神融入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分析[J].中外企業家,2020(02):159—160.

[5]李霜霜.產教融合視域下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與培育策略[J].智庫時代,2020(02):198—199.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國有企業策略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國有企業每5年至少審計1次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1—7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72170.9億元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