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矯正行為習慣 促進學生發展

2020-07-15 00:23陶燕
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矯正發展

陶燕

【摘 要】 我?!恫疬w配套小區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矯正的研究》獲得蘇州市十三五規劃課題的批準立項。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美好教育理念,矯正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發展 ,獲得了較好的成果。

【關鍵詞】 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矯正;發展

四年前,在蘇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申報工作中,我?!恫疬w配套小區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矯正的研究》獲得批準立項。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美好教育理念,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一、分析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1.學生錯誤處理趨避沖突

趨避沖突是一種心理沖突,當個體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目標既有吸引力讓其想主動趨近,又有某種威脅使其想逃避,于是個體便產生了進退兩難的心理困境。在學生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面對不計其數的誘惑和影響,這樣兩難的抉擇時時考驗著他們。許多學生在談話調查時表示,自己雖然知道要遵守行為準則,而且在發生不良行為時也產生糾結,可惜相對趨近于錯誤行為,經常小錯不改,日積月累,最終養成了不良習慣。

2.家庭教育缺失和弱化

我校地處開發區和城區的交界,學生大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89%是外地學生。家長學歷不高,文化素養相對較低,再加上家長大都要上夜班,許多孩子靠爺爺奶奶照顧。在調查中,教師反映有兩個極端:一種是放任不管型,家長說:“孩子交到老師手上,如果不乖、不聽話,老師可以狠狠打,沒關系!”與此相反,另一種極端現象就是過度溺愛型。遲到了,或者學生作業沒寫,家長就解釋說家里有事情,孩子沒責任;學生惹事生非了,家長盡力找尋借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怎么能不潛移默化地養成許多不良習慣?

3.地域文化習慣存在差異性

我校學生共來自29個省級行政區域,涉及7個少數民族,地域文化習慣差異性導致學生管理中產生了一些小沖突。比如,學生監督員在檢查用餐情況時,看到少數學生扔掉肉菜而發生爭執,教師在調解中發現回族人不吃豬肉,平息了這個“扣分風波”;開學不久,一年級的一位學生找到老師,普通話還不利索的他用家鄉話表述自己的意圖,一次溝通未果,他立馬在老師面前脫褲子,老師以為這孩子的行為舉止很是冒犯,邊幫學生穿上褲子邊教育他不能有此無禮的行為,場面一度十分尷尬,事后這位教師才明白,孩子要表達的是“解手”,原來他是想去上廁所……

二、實現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我校緊緊圍繞新版小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注重教師日常教學組織策略,對不良習慣教育有效性進行學習研究。

我們根據學校主課題建立了課題組,每個課題組長在學校主課題基礎上制定自己一級子課題,帶領本組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展開研究,逐步做到每個教師都有圍繞學??傉n題產生的小課題,通過匯報課、論文交流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此外,每位青年教師根據自己的子課題,每學年完成“六項積累”,并裝訂成冊,這也是我們檢驗教師完成課題研究的方法之一?!傲椃e累”要求教師每學期要完成一個個人課題研究方案、一節課題研究實驗課、一份文獻閱讀摘記、一份教育教學案例分析、一份課題研討活動、一篇個人課題研究成果總結。多年來,我們全體青年教師扎實地開展“六項積累”課題研究活動,結合日常教學、培訓、課題研究等工作,逐項落實,取得實效,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培養良好習慣的理念切實地滲透到每一節課題研究課和教研課中,真正使得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整合,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共同成長,提高了“不良行為習慣矯正”的實效性。

三、優化家校合作平臺的共育機制

習慣是日常學習生活中日積月累、逐漸養成的一種慣性行為,不分時間場合,只要遇到相應外界刺激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的一種不易改變的應激表現。如要改變和矯正長久以來固化了的習慣,是一項具有巨大挑戰性的考驗,其本身就是一項十分注重細節的工作。家校攜手即在針對我校學生、家庭和學校的具體情況,尋求家校育人的共同目標,在家校的合作策劃和組織下,借由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將“良好習慣益終身”的理念內化于之于學生心中,將“良好習慣伴成長”的目的外顯于學生生活中。

1.保證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我校首先擴大宣傳力度,將“‘生-親-師STEP細節共育”的理念解釋到位,打破家長對于“家校合作”的理解誤區。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合作下,健全家校合作的制度,確保家校溝通的實質性和延續性,將家校關系提升至高層次、長久性、雙向性和共主性。例如:培養一年級學生整理書包的習慣。老師教導學生每天自己整理書包,并進行示范,讓學生回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整理書包。布置此項任務的時候,事先跟家長進行溝通,不可代勞,只在旁邊作指導和協助。從低年級的整理書包等小事做起,循環提升,作業習慣、閱讀習慣等等,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對教師和家長的培訓

教師能力的提升和家長素質的提高,是通過家校合作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關鍵。對家長的培訓有兩種:顯性的培訓一般以講座的形式呈現,分別是外聘專家講座和學校教師的講座,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家長能較為明確地知道該做什么、怎樣做。但是此類講座一般家長一年只參加一次。隱性的培訓則主要以家長影響家長的形式開展。學校舉辦家長分享會、座談會,組建微信群曬家長家教成果或者成功案例,這樣的培訓效果更加直達人心。我校還開展了“最美家長”評比,由家長們選舉產生,促進家長素質的提升。

3.豐富家校合作的方法和形式

家長會、家訪是學校與家長聯系溝通的主要方式,這種家校合作的形式較為單一。家委會是連接學校和家長間重要的紐帶,學??梢岳媒虒W環境的優勢組織多樣化的活動,邀請家長帶領孩子共同參與;家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聚合社會和單位的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幫助孩子設立量身定做的育人活動,寓教于樂;生活即教育,家長和學校亦能聯系社區等社會部門,合作開辟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給予學生一方健康成長的凈土。例如,組織家長一起參與三年級成長典禮,使得家校合作更為融洽。又如學校開設“民俗進課堂”課程,讓家長組織學生做元宵、包餃子、包粽子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多年來,課題研究實踐促進了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發展,在良好習慣養成的道路上越走越歡愉,產生了很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歡
矯正發展
論行為主義視野下幼兒學習行為的矯正
牙齒矯正這些誤區你知道嗎?
我國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監獄管理創新視角下的循證矯正研究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