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湖北省十堰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效顯著

2020-07-16 06:59十堰市民宗委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關鍵詞:民族宗教十堰市經商

文/十堰市民宗委

十堰市是湖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重點地區之一,現有45 個少數民族成份,2.35 萬常住少數民族人口,年流動少數民族人口5000 余人次。近年來,十堰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語言文化政策培訓為抓手,以提升少數民族服務水平為切入點,務實重行,主動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效顯著。

在健全體制機制中筑牢基礎

堅持健全體制機制,強化宣傳教育,筑牢工作基礎。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由20 個單位組成的民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統戰部門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市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見》,發揮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城市民族工作邁出新步伐。二是建立服務管理網絡。重視民族工作,加強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三級網絡建設,建立了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民族宗教工作網絡。把城市民族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建立少數民族信息檔案,設置各民族服務窗口13 個,制定并落實社區各民族聯誼、聯系制度。建成民族宗教網格化管理社區103 個,實現了民族宗教事務進網格,形成了上下聯動建好網格、攜手合作服務少數民族群眾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強民族政策宣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民族宗教工作新部署,先后舉辦大型宣講報告會10 余次,近2000 人參加。2017 年以來,全市開展各類民族宗教法律政策宣講,舉辦各類培訓班20 班次,受眾6000 余人。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為載體,采取民族書畫展、校園民族文化藝術節等喜聞樂見形式廣泛宣傳民族政策,提高群眾的知曉率。

在語言文化培訓中提升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來十堰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人員不斷增加。2018 年,根據湖北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關于開展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語言文化政策培訓工作要求,十堰結合實際,將其作為民心工程來實施、作為品牌工程來打造,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面覆蓋、精準施教原則,在人員相對集中的茅箭區、張灣區設立兩個培訓點,為在十堰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人員提供語言培訓和政策解讀服務。兩年來,對70 余名新疆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進行了語言文化政策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學員的溝通交流能力和文明守法意識。

2019 年8 月26 日,十堰市召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推進會

2019 年十堰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

重視語言文化政策培訓工作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將語言文化政策培訓與服務管理相結合,發揮窗口服務功能,使來十堰的少數民族群眾有了反映訴求的聯系點,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的服務點。一方面以語言文化培訓點為窗口,做好少數民族群眾在求學、務工、經商等方面的服務,幫助少數民族流動人員解決子女上學、經營場所、房屋租賃和法律援助等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另一方面通過部門整體聯動,協調配合,通過“四聯四送”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在十堰務工經商少數民族人員遇事找法,遵紀守法。通過語言文化政策培訓服務工作這個抓手,促進了各族同胞溝通交流,促進了各民族團結進步。

在改善民生服務中促進交融

發揮社區少數民族服務窗口功能,將改善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民生放在首位,把幫助解決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困難放在首位,以服務促管理,促進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建立走訪慰問機制,每年春節等重大節日,開展走訪慰問,了解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和學生實際困難,送上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建立領導干部與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聯誼交友機制,不定期聯系,密切感情。聘請專業法律顧問,在房屋租賃、稅費繳納、就業創業等方面依法保障和維護其合法權益。社區人員和志愿者與少數民族人員開展“結對子”“微心愿”“一家親”等聯誼活動。各級相關部門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的理念,開展深入細致的工作,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員自覺遵法守法、誠信向善。多次舉辦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座談會,與他們交心談心,特別是針對少數民族商戶對城市管理方面的疑問以及對固定經營攤位的需求,不厭其煩地做工作,打消他們的顧慮,幫助他們進店經營、進市場經營,獲得了理解和認可。近兩年,各級相關部門為5 戶解決房屋租賃問題,為10 余名學生解決入學問題,慰問困難人員20 戶,幫助解決困難資金2 萬元。如今,少數民族群眾有困難就找民宗部門、找社區“娘家人”,形成了“民族一家親”生動局面。

在培樹示范典型中增進團結

一是深入開展“六進”創建。采取各種形式,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使民族平等、各族人民一家親以及“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五個維護”的觀念深入人心。茅箭區三堰社區、張灣區工藝新村社區創建經驗被全省推廣。

二是培樹個體示范典型。為了開闊少數民族個體經營者的視野,轉變經營理念,提高經營水平,民宗部門帶著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代表圖蓀托合提·依明托合提等人到武漢、襄陽進行考察學習,引導其擴大經營規模和經營品種。目前,他在市區經營有兩個門店,解決了30 人的穩定就業問題,每年營業收入近百萬元。圖蓀托合提·依明托合提致富不忘回報社會,連續三年向困難村民捐贈物資近20 萬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三是典型引路促團結。通過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引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先后授予20 家先進集體、30 名先進個人。十堰城區清真寺阿訇馬文學等3 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張灣區工藝新村書記周學軍等6 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新疆籍個體工商戶圖蓀托合提·依明托合提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第四屆湖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榮譽稱號。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當選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榮獲第六屆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市共22 家單位被國家民委、省民宗委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其中,鄖陽區馬縱嶺回族村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村”;湖北醫藥學院、三堰社區等被命名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

猜你喜歡
民族宗教十堰市經商
湖北省民族宗教工作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八五”規劃出臺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與云南文投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從部隊到經商,從員工到老板,從200萬到2個億,看好潤劉愛民三十載奮斗史
《寶藏》通聯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勸后罰”,該贊!
尼泊爾民族宗教問題對西藏南亞大通道建設的影響
Eddie the Eagle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西灣村采風
真抓實干開創民族宗教信息工作新局面—2017年全省民族宗教委系統信息工作培訓班在昆明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