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卸甲坪土家族鄉:“三融”催“三變” 舞動民族風

2020-07-16 06:59劉明偉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
關鍵詞:土家葛根溫泉

文/劉明偉

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位于武陵山脈東麓、荊州西南邊陲,是全省12 個散居少數民族鄉鎮之一,也是荊州市2 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但如今,卸甲坪擁有一張閃亮的名片——國家3A 級旅游景區、湖北旅游名鎮。

從窮鄉僻壤,到特色小鎮;從無人問津,到游客如織;從愁容滿面,到幸福滿臉;從背井離鄉潮,到回鄉創業熱……自2011 年始,松滋市委、市政府精心謀劃、正確引領、強力推動,接續實施了3 個推進卸甲坪脫貧致富特色發展三年規劃,2019 年又出臺了《支持卸甲坪土家族鄉加快特色發展決勝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探索“旅游+”發展模式,推進“三融”、催生“三變”,“荊州屋脊”卸甲坪實現了一場精彩的蝶變。

推進“文旅融合”,風俗變風景

美麗的風景,因文化而有靈魂。卸甲坪旅游資源豐富,自然生態古樸,現有黃林橋、曲尺峽、江西觀等景點。在文旅部門的指導下,卸甲坪充分挖掘地方風土人情,植入土家文化基因,盡顯山水之美,凸顯人文之美。

口傳身教的土家情歌、土家歌謠、民俗故事數不勝數;隨處可聽的山歌號子,情歌對唱,擺手舞令人嘆為觀止;到處可見的土家風俗、民間習俗、傳統工藝令人贊嘆有加。

文明鄉村天星堰

挖掘“土因子”——以“山歌大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镲子”傳承人寧遠俊和“民俗專家”鄧和平為代表的文化工作者,挖掘和收集散落民間的土家民俗文化資源,出版了《土家明珠—卸甲坪》《土風集》《五句子歌》《深溪土司研究》《松滋土家歌謠故事集成》等系列叢書十余套,成為傳承土家文化的“活化石”,培養出七名“雙镲子”繼承人,活躍在十里八鄉為群眾服務。

以“突出土家文化,建設特色小鎮”為目標,初步形成了獨具土家風情的“一鎮一寨”的發展格局。黃林橋生態集鎮,依托集鎮地勢,依照麗江古鎮,引水入鎮,統一規劃116 棟新建民居,全面改造105棟原有民居,整齊劃一的特色民居,凸顯“白墻青瓦、飛檐峭壁、金瓜吊棋、木門木窗”的建筑風格。

更有景觀湖、民俗文化廣場點綴其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廣場早期稱為“古練兵場”,因關公曾在此扎營排兵點陣而得名。廣場呈火炬形狀,人工湖是火焰,廣場是火炬的手柄,代表著土家人紅紅火火的生活和熱情似火的性格。繞城的黃林古橋始建于明朝、迄今400 多年,留下了鄂湘兩地文人墨客寶貴的楹聯墨寶,上游紅巖河瀑布飛流直下,一座“青山圍城,綠水繞城,鮮花擁城”的黃林橋生態特色小鎮已初步形成。

另有曲尺河特色村寨以溫泉為核心、以民俗風情街為軸線、以土家吊腳樓為特點、以土家文化為魂脈,新建民居80 多棟,改造民居120 戶,一個全新的土家村寨在曲尺河畔拔地而起。兩個獨具特色的土家村寨搖身一變,成為卸甲坪的民俗旅游名片,也留住了美麗鄉愁。

傳唱“土調子”——文化進課堂,組織“卸甲坪山歌”培訓班和年輕干部夜學班,常態化開展土家歌舞與土家語教學。

文化進校園,編印了鄉土教材《土家韻》,開設了民族文化課堂,擺手舞、竹竿舞、打蓮湘等民族舞蹈豐富校園大課間,押加、蹴球等民族體育項目走進訓練基地,土家文化的傳承隊伍從娃娃開始抓起。

文化進鄉村,新建土家民俗文化博物館,策劃慶卸公路“十里文化長廊”,組建土家文化表演隊,走遍村莊,送戲下鄉、文藝匯演、非遺展示,成為民俗文藝輕騎兵,卸甲坪土家族鄉連續舉辦四屆“殺年豬、吃年飯、辦年貨、泡溫泉、篝火晚會”民俗文化嘉年華活動,土家文化逐漸綻放生機。

民俗文化活動異彩紛呈

唱響“土牌子”——曲尺河村和覃睦莊社區2019 年躋身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央電視臺專題錄制了《遠方的家——北緯30°中國行》《快樂漢語》等節目;2017 年,人民網、鳳凰網、騰訊、新浪等全國40 多家知名媒體組織的“行走楚國故都,樂享文化旅游”采風活動在卸甲坪成功舉行;2018 年,湖北省鄉村美食購物游啟動儀式在卸甲坪拉開帷幕;2019 年,湖北經視《生態湖北》欄目組走進卸甲坪;連續三年舉辦三屆“美麗油菜花、魅力卸甲坪”攝影比賽,成為荊州市“攝影之鄉”湖北省“攝影基地”。近幾年,各級各類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快手、抖音等新興媒體聚焦卸甲坪,其美景美食被無數人推介。

推進“農旅融合”,山貨變俏貨

著力發展生態種養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活力迸發,鄉村“旅游后備廂”不斷升級。

培育新業態。依托“合作社+基地+農戶”,支持培育晶地農業、源溪洞蝦蟹生態養殖、欣興香菇、村暉農業、羊銘天下、鄉原蔬菜、桃李灣、愛上山林、金彭養殖等28 家新型市場經營主體,開發了葛根、蜂蜜、香菇、泉蝦、壇醬、原生態大米等10 余種特色農產品,一批現代農業觀光園、生態園、采摘園、種養殖基地迎來建設熱潮,私人訂制生態種養越來越紅火,農家樂、小商店、小旅館也如雨后春筍般應勢而生。

其中,五龍寨生態觀光園有300 畝泡柑基地、60 畝八月瓜和巫山李子采摘園、占地約2.5 畝農家樂、沿河步道、文化廣場、觀景休息亭、紅二軍團松枝宜第一游擊大隊根據地遺址等,成為卸甲坪鄉村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擦亮新品牌。葛根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藥食同源野生植物,“北有人參,南有葛根”。2019 年,“卸甲坪葛根”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2020 年,鄉黨委、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壯大葛根、山羊產業發展的意見》,設立400 萬元產業基金,對個體種養戶分散種植葛根的按800 元/畝標準進行獎補,其中精準扶貧對象按1000 元/畝標準獎補,在經營主體保底收購價的基礎上,再按0.20 元/斤標準進行補貼,全力扶持壯大“葛根+山羊”循環產業,打造“葛根之鄉”。龍頭企業晶地農業有限公司,輻射帶動全鄉葛根產業發展,葛根系列產品登上央視,遠銷全國,廣受贊譽。

拓寬新渠道。依托“旅游后備廂工程”,乘消費扶貧、農村電商的東風,成立了松滋市首家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營業一年多來,累計實現銷售額近200 萬元。

土家蜂蜜、土家臘肉、土雞蛋、傳統醬菜、葛根制品等“土疙瘩”成為了俏銷貨,走出深山,走進城市,走上餐桌。刺果酒、苞谷酒、山菌香菇、都巴粉、血旺子、高粱米粑、麥芽糖、團馓等土家美食成為游客舌尖留戀的美味。

推進“康旅融合”,資源變財源

卸甲坪天然溫泉資源得天獨厚,為荊州、宜昌、恩施、常德等毗鄰地所獨有,依托曲尺河溫泉度假邨,打造集溫泉養生、康養度假、田園休閑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典范。

立足康養再定位。卸甲坪在洈河上游北河與南河交匯處的將軍巖,分布著溫泉群,出水點水溫約53℃左右,出水量十分豐富,日出水量2000 噸,不受旱雨季節影響,富含偏硅酸、偏硼酸及硫化物、鈣、鎂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低碳環保、療養保健、有效排毒、增強體質的康養功效,鎖定康養勝地的遠景目標,豐富游客新體驗,提升旅游附加值。

借雞下蛋大開發。2014 年,引進宜昌民生集團投資4 億元建設了曲尺河溫泉度假邨,由酒店區、溫泉別墅區、溫泉區三部分組成,現有溫泉湯池78個,酒店配套設施齊全,可同時接待800 人住宿、600 人就餐、350 人會務。溫泉區設置室外和室內區,一次性能接待約2000 人洗浴。

2017 年開業以來,已累計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近40 萬人次,日接待量最高達到近萬人次,帶動本鄉就業200 多人,“好山好水真溫泉”叫響大荊州,火爆湘鄂邊。

打造溫泉第一鄉。以曲尺河溫泉度假邨為核心,定位湘鄂兩省第一溫泉康養小鎮,凸顯卸甲坪特色景點和民俗風情,融合中醫療養、運動健身、土家美食等元素,做實“溫泉+酒店+養生+運動+美食”等融合大文章,增加康體、養生等二次消費項目,開發有儀式感的新項目,依托曲尺峽,圍繞峽谷、溶洞、步道等自然景觀開發一批游玩觀光體驗類項目,把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研學旅游、文化交流等開展起來,讓城里人來鄉村康養度假、來親子體驗、來體驗慢生活、來感受鄉愁。

綠水青山點染美麗底色,千年民俗積淀文化特色,全域旅游書寫時代亮色。當前,卸甲坪錨定全國文明鄉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國家衛生鄉鎮、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四大“國字號”,正在揭開鄉村旅游新篇章。

根據規劃,卸甲坪土家族鄉將打出“溫泉第一鄉、深溪土家風”兩塊金字招牌,叫響深溪迎風茶、山鄉野葛根等一批新產品,打造紅巖飛瀑、馬尾夕照、靈觀晚鐘等一批新景點,策劃“五龍寨生態觀光園-曲尺峽-曲尺河溫泉度假邨”“馬尾峽-將軍巖-鯉魚洞”“黃林古橋-民俗文化廣場-葛蔬生態園”等一批精品線路,延伸荊州旅游增長極,唱響荊州最炫民族風。

猜你喜歡
土家葛根溫泉
KAI BEPPU溫泉酒店
傳播與傳承:全媒體視域下的土家“啰兒調”
經常飲酒者喝葛根陳皮茶
葛根藥膳用處多
小學課間操跳“土家花燈戲”
明清兩朝地方文獻輯錄的土家語詞匯分析
葛根媽媽和她的雁寶寶
銘湖溫泉
銘湖溫泉
露天溫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