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耕與秸稈覆蓋對綠洲灌區冬小麥產量及土壤水分的影響

2020-07-16 03:48黃濤馮福學車宗賢俄勝哲
甘肅農業科技 2020年6期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土壤水分冬小麥

黃濤 馮福學 車宗賢 俄勝哲

摘要:通過田間長期定位試驗,研究了西北內陸河綠洲灌區不同耕作措施對冬小麥產量及土壤水分動態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冬小麥拔節期前,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和免耕秸稈立茬處理顯著提高了0~30 cm土層貯水量,處理間差異較大,拔節后差異變小;而返青至成熟期,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和免耕秸稈立茬處理30~150 cm土層貯水量均大于傳統耕作處理。免耕秸稈立茬處理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均顯著提高了冬小麥產量,較傳統耕作處理分別增產6.98%~24.32%、15.65%~30.59%,較秸稈翻壓處理分別增產2.94%~4.25%、8.01%~11.29%。免耕秸稈覆蓋耕作措施和免耕秸稈立茬這2種保護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冬小麥產量,適宜在西北內陸河綠洲灌區冬小麥生產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冬小麥;土壤水分;綠洲灌區;免耕;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

中圖分類號:S51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0)06-0001-06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6.001

Effects of No-tillage and Straw Mulching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Soil Moisture in Oasis Irrigated Areas

HUANG Tao 1, FENG Fuxue 2, CHE Zhongxian 1, E Shengzhe 1

(1. Institute of 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saving,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2.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measures on winter wheat yield and soil moisture dynamics were studied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Northwest Inland River through long-term field positioning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tillage with wheat stubble retention(NTS) and no-tillage with stubble standing (NTSS) could increase topper layer(0~30 cm) soil moisture content before jointing of winter wheat, and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But the difference of soil moisture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became smaller after jointing. The soilwater storage of deeper soil layer(30~150 cm) in NTS and NTSS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illage(T) from turning green stage to maturity stage.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NTSS and NTS treatments, which increased by 6.98%~24.32% and 15.65%~30.59% compared with T treatment, 2.94%~4.25% and 8.01%~11.29%,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llage treatment. Therefore, no-tillage with wheat stubble retention(NTS) and no-tillage with stubble standing(NTSS)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and were suitable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the production of winter wheat in northwest inland river oasis irrigation area.

Key words:Winter wheat;Soil moisture;Oasis irrigation area;No-tillage;Straw mulching;Conservation tillage

甘肅河西綠洲灌區深處內陸腹地,水資源有限,是甘肅省最主要的產糧區, 同時也是沙塵暴的重災區和我國三大沙塵源區之一[1 ]。近年來,由于氣候的變暖、地下水的過度開采、不合理的灌溉制度及傳統土壤耕作方式使土壤水分無效損耗嚴重,水資源日趨匱乏,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冬小麥在干燥的冬春季以麥苗覆蓋地表,既可防止沙塵暴又可減少水分蒸發。因此,在河西地區擴種冬小麥實現冬麥北移,對改善區域脆弱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以免耕覆蓋播種機為主要作業機具,以少耕、免耕和地表生物覆蓋為特征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已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據FAO統計,目前,全世界保護性耕作應用面積達到1.69億hm2,而我國保護性耕作研究與應用起步較晚,且水分和產量效應是研究的焦點,而大多研究集中在半干旱農區[2 - 8 ],在干旱灌區較少[9 ],尚未形成適合綠洲灌區的保護性耕作模式[10 ]。我們通過長期田間定位試驗,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對西北內陸河綠洲灌區冬小麥產量及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闡明了保護性耕作的節水增產機理,旨在為該區構建春小麥改種冬小麥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區概況

試驗于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的甘肅農業大學教學實驗場進行。試驗區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東端,地處東經103° 5′,北緯37° 30′,屬冷溫帶干旱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春季多風沙,夏季有干熱風。平均海拔1 776 m,降水年際變化不大,但季節變化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0 mm左右,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冬春季干旱,降水無法滿足作物生長需要。蒸發量2 400 mm,干燥度5.85, 年平均氣溫7.2 ℃ ,1月最低平均氣溫-27.7 ℃,7月最高平均氣溫34.0 ℃?!? ℃積溫為3 513.4 ℃,≥10 ℃積溫為2 985.4℃。全年無霜期156 d,絕對無霜期118 d,年日照時數2 945 h。試驗地土壤以荒漠灌淤土為主,粉砂壤質,土層深厚。

1.2 ? 供試材料

指示冬小麥品種為強冬性品種繁13,種子凈度98%,發芽率 95%,純度 96%,由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提供。氮肥為尿素(含N 46%,甘肅金化集團有效責任公司生產并提供),磷肥為磷酸二銨(總養分含量≥64.0%,含N≥18%、P2O5≥46.0%,由美國特拉肥料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

1.3 ?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傳統耕作處理(T),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25 cm滅茬、耙耱整平;秸稈翻壓處理(TIS),前茬作物收獲后,秸稈切碎為5 cm,結合秋深耕翻入土壤,秸稈還田量為6 750 kg/hm2;免耕不覆蓋處理(NT),前茬作物收獲后免耕,不覆蓋;免耕秸稈覆蓋處理(NTS),前茬作物收獲后免耕并將秸稈切碎為5 cm長度田間覆蓋,秸稈還田量為6 750 kg/hm2;免耕立茬處理(NTSS),前茬作物收獲后免耕,立稈留茬25 cm,秸稈留量為6 750 kg/hm2。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108 m2(27 m×4 m),小區四周設保護行。

每年9 月18日用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按行距15 cm、播深6 cm播種,播量為337.5 kg/hm2?;┝姿岫@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拔節初期結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225 kg/hm2,抽穗期結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銨45 kg/hm2、尿素75 kg/hm2。試驗期間灌冬水1 800 m3/hm2(3 a灌溉時間分別為2005年11月5日、2006年11月5日、2007年11月3日)、拔節水1 200 m3/hm2(3 a灌溉時間分別為2006年5月7日、2007年5月7日、2008年5月8日)、抽穗水1 050 m3/hm2(3 a灌溉時間分別為2006年5月28日、2007年5月20日、2008年5月23日)和灌漿水900 m3/hm2(3 a灌溉時間分別為2006年6月13日、2007年6月13日、2008年6月12日),全生育期總灌水量為4 950 m3/hm2。

1.4 ? 觀測指標及方法

土壤水分在播前和收獲后分別用烘干法測定,測深為150 cm,其中0~30 cm每10 cm為1個層次,30~90 cm每20 cm為1個層次,90~150 cm每30 cm為1個層次。于2007年、2008年在冬小麥返青期到成熟期每隔15 d測定土壤水分1次,澆水前后各加測1次,其中0~10、10~20、20~30 cm 3個層次用烘干法測定,30 cm以下每10 cm土層均用503DR型中子水分儀測定。中子儀的讀數最后矯正成體積含水量。

矯正曲線:V%=[0.296 9×(R/R0)-0.155 5]×100% (R2=0.917 3)

式中:V為土壤容積含水量(V/V);R為中子儀實際讀數;R0為中子儀基本讀數。

冬小麥收獲時,每小區隨機取樣20株進行室內考種,測定穗粒數、千粒質量等產量構成因素,并按小區實收單獨測產。

1.5 ? 數據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Excel軟件 和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 ? 結果與分析

2.1 ? 0~30 cm土層土壤水分動態變化

由圖1可看出,隨著冬小麥生育時期的推進,不同處理0~30 cm土層土壤貯水量變化幅度大。由于地表留有作物殘茬,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發,返青至拔節期NTS處理和NTSS處理表層土壤貯水量2007年、2008年均大于其他處理,且NTS處理大于NTSS處理。拔節后,由于受降水、灌水及農田蒸騰蒸散等因素的影響,各處理土壤貯水量差異變小,且2007年、2008年變化趨勢不一致。其中2007年NTS處理和NTSS處理 0~30 cm土層貯水量均大于T處理、TIS處理和NT處理,而2008年卻均小于NT處理、T處理和TIS處理,表明作物生長后期NTS處理 和NTSS處理覆蓋保墑作用減弱。

2.2 ? 30~150 cm土層土壤水分動態變化

由圖2看出,2007年與2008年2個研究期,冬小麥各生育期NTSS處理和NTS處理貯水量均高于T處理、TIS處理和NT處理。與T處理相比,從返青到成熟期,NTS處理和NTSS處理的土壤貯水量增幅分別為18.44%~30.43%、11.38%~11.93%,而NTS處理與NTSS處理的貯水量間差異不顯著。

2.3 ? 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從表1可以看出,免耕秸稈覆蓋處理(NTS)和免耕立茬處理(NTSS)均能顯著提高冬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與傳統耕作處理(T)相比,NTSS處理和NTS處理的冬小麥成穗數分別提高9.13%~19.14%、13.56%~20.10%,穗粒數分別提高3.57%~23.41%、10.34%~12.34%,千粒重分別提高2.82%~6.40%、2.17%~10.13%,折合產量分別提高6.98%~24.32%、15.65%~30.59%,收獲指數分別提高7.32%~8.11%、16.22%~17.95%。與秸稈翻壓處理(TIS)相比,NTSS處理和NTS處理的成穗數分別提高8.39%~11.00%、9.61%~11.67%,穗粒數分別提高0.95%~13.28%、1.83%~9.50%,千粒重分別提高3.23%~3.85%、1.77%~7.69%,冬小麥折合產量分別提高2.94%~4.25%、8.01%~11.29%,收獲指數分別提高2.43%~4.76%、4.88%~17.95%。由此表明,免耕立茬處理(NTSS)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NTS)是適合西北綠洲灌區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措施。

3 ? 結論與討論

耕作方式及地表覆蓋均能顯著影響作物生長及土壤水熱特性,從而潛在顯著影響作物對土壤水分的利用[11 ]。免耕秸稈覆蓋處理(NTS)和免耕立茬處理(NTSS)均能有效增加冬小麥田土壤貯水量,提高冬小麥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麥拔節前,由于上部冠層小,地面裸露面積大,因此表層土壤耗水主要是以土壤蒸發為主,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和免耕立茬處理地表由于留有作物殘茬,降低了土壤溫度,有效抑制了水分蒸發,表層(0~30 cm)土壤貯水量顯著大于其他處理,且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大于免耕立茬處理。拔節后,一方面由于受灌水、降水及作物蒸騰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不同耕作措施改變了土壤物理結構,從而影響土壤水分的入滲及再分布,使得各處理土壤表層含水量變化不一致。2006 — 2007年度,拔節后,各測定時期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和免耕立茬處理的 0~30 cm土層貯水量均大于傳統耕作處理、秸稈翻壓處理,而2007 — 2008年度卻均小于傳統耕作處理、秸稈翻壓處理。有研究表明,冬小麥生長后期,氣溫較高,小麥冠層增大,保護性耕作的小麥蒸騰較大[2, 12];傳統耕作堅實犁底層的形成不易于灌水下滲,免耕土層未受擾動,土體結構良好,所以表層水分易于向深層入滲而相對降低了表層水分含量。30~150 cm土層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小,土壤水分變化主要受作物根系吸水特性和灌水的影響, 變幅相對較小。冬小麥整個生育期,各測定時期免耕立茬處理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的貯水量均大于傳統耕作處理、秸稈翻壓處理,這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冬小麥生長前期免耕立茬處理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0~30 cm土層水分充足,根系對深層水的利用較少,另一方面免耕覆蓋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大了水分入滲速率[7, 13 - 15],從而使深層土壤貯水量大于其他處理。與傳統耕作處理相比,從返青到成熟期,免耕秸稈覆蓋處理和免耕立茬處理土壤貯水量增幅分別為18.44%~30.43%和11.38%~11.93%。土壤深層水分的增加對作物后期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物產量是一個系統管理水平與土壤生產力的綜合反映,也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16 ]。有相當多的研究表明,免耕能提高作物的產量[17 - 22 ],本研究中免耕立茬處理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的冬小麥折合產量較傳統耕作處理分別提高15.65%~30.59%和6.98%%~24.32%。這可能是一方面免耕增加了冬小麥的成穗數和千粒重[17 - 19 ],本研究中,免耕立茬處理和免耕秸稈覆蓋處理的成穗數較傳統耕作處理分別提高9.13%~19.14%、13.56%~20.10%,千粒重較傳統耕作處理分別提高2.82%~6.40%、2.17%~10.13%,穗粒數較傳統耕作處理分別提高3.57%~23.41%、10.34%~12.34%;而另一方面,免耕秸稈覆蓋改善了土體結構[15 ],增大了根系生物量,提高了土壤含水量[4, 6 ],從而使根系能有效的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供地上組織利用,增大產量形成潛力,從而提高冬小麥產量。

參考文獻:

[1] 康爾泗,李 ?新,張濟世,等. ?甘肅河西地區內陸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資源問題[J]. ?冰川凍土,2004,12(6):76-80.

[2] 趙聚寶,梅旭榮,薛軍紅,等. ?秸稈覆蓋對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1996,29(2):59-66.

[3] 王小彬,蔡典雄,金 ? 軻,等. ?旱坡地麥田夏閑期耕作措施對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3,36(9):1044-1049.

[4] 李玲玲,黃高寶,張仁陟,等. ?不同保護性耕作措施對旱作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5,25(9):2326-2332.

[5] 秦紅靈,李春陽,高旺盛,等. ?干旱區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研究[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6,20(4):166-170.

[6] 黃高寶,郭清毅,張仁陟,等. ?保護性耕作條件下旱地農田麥-豆雙序列輪作體系的水分動態及產量效應[J]. ?生態學報,2006,26(4):1176-1185.

[7] 王建政. ?旱地小麥保護性耕作對土壤水分的影響[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5(5):71-74.

[8] 秦紅靈,高旺盛,馬月存,等. ?兩年免耕后深松對土壤水分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1):78-85.

[9] 張鳳云,張恩和,景 ? 銳,等. ?河西綠洲灌區留茬覆蓋免耕保護性耕作的增產節水效應[J]. ?草業學報,2007,16(2):94-98 .

[10] GAO H W,LI W Y. ?Chinese conservation tillage. In:International Soil Tillage Research Organization 16th Triennial Conference[C]. ? Brisbane:Australia,2003.

[11] 馮福學,柴 ? 強. ?武威綠洲灌區冬小麥田土壤水熱特征對耕作措施的響應[J]. ?西北農業學報,2014,23(8):52-59.

[12] 王利立,黃高寶,郭清毅,等. ?不同保護性耕作方式對冬小麥葉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研究,2008,26(1):90-96.

[13] 羅珠珠,黃高寶,張國盛. ?保護性耕作對黃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滲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4):7-11.

[14] 王育紅,蔡典雄,姚宇卿,等. ?保護性耕作對豫西黃土坡耕地降水產流、土壤水分入滲及分配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08,

22(2):29-37.

[15] 劉世平,張洪程,戴其根,等. ?免耕套種與秸稈還田對農田生態環境及小麥生長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5,16(2):393-396. [16] 張志國,徐 ? 琪. ?長期秸稈覆蓋免耕對土壤某些理化性質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 ?土壤學報,1998,35(3):384-391.

[17] 張勝愛,馬吉利,崔愛珍,等. ?不同耕作方式對冬小麥產量及水分利用狀況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110-113.

[18] 姚宇卿,王育紅,呂軍杰,等. ?不同保護性耕作模式對冬小麥生長發育及水分利用的影響[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8,

24(2):249-256.

[19] 李 ? 昱,李問盈. ?冷涼風沙區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試驗研究[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3):16-20.

[20] MARTINO D L,SHAYKEWICH C F. Root penetration profiles of wheat and barley as affected by soil penetration resistance in field conditions[J]. ?Can. J. Soil Sci,1994,74: 193-200.

[21] 馬明生,郭賢仕,柳燕蘭,等. ?西北旱地小麥全生物降解地膜與秸稈周年覆蓋免耕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9(4):43-46.[22] 梁海春. ?臨洮縣窯店鎮舊膜免耕柴胡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9(7):92-94.

(本文責編:鄭立龍)

猜你喜歡
保護性耕作土壤水分冬小麥
冬小麥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麥的秘密
土壤水分監測系統在安哥拉馬蘭熱地區的應用研究
如冬小麥般耐心
殘膜對土壤水分運移的影響
談我國東北地區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冬小麥“畝產狀元”誕生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