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與《故都的秋》中景與情的比較

2020-07-23 06:46施祖群
求知導刊 2020年14期
關鍵詞:故都的秋景象語文教學

摘 要:大自然的季節變更和生命律動總能引起中國文人強烈的生命感動。秋代表一種季節,帶給人蕭瑟之感,很多文人都借秋景來抒發自己的千般情緒。本文試從寫景與抒情兩個角度,對古今寫秋名篇《登高》和《故都的秋》進行比較,試圖闡釋兩者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以便于更好地開展教學。

關鍵詞:《登高》;《故都的秋》;景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4-0062-02

引 言

“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有很濃重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特別多?!鼻锾煲云涮赜械镊攘ξ沤裰型鉄o數文人墨客。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飛,秋有形。有聲、有色、有形的秋天,牽動著文人的萬端心緒,成為傳唱文人心聲的載體。

杜甫,這位文學史上的“詩圣”,以其沉郁頓挫的詩風、憂國憂民的情懷,奠定了他在古代文壇的地位。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將詩人對生命的感悟、對時世的艱難、對一生的漂泊、對晚景的凄涼、對志向的落空,全都融于無邊的落木和滾滾的江水中。

郁達夫,這位現代文學史上具有詩人氣質的才子,以其清新秀麗、熱情酣暢的文風、抑郁感傷的心靈訴說,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壇的地位。在《故都的秋》中,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畫筆描繪了故都秋天的草、花、雨、果,情景交融,情隨景移,融情于景,達到了景與情的完美融合。

本文試從寫景、抒情兩方面對這兩篇古今寫秋的名作進行比較。

一、“秋水共長天一色”——寫景比較

1.相同之處

(1)從選擇色調角度分析

《登高》中,眼看到的是碧藍色的高天、青白的水中一塊小陸地和岸邊的沙地、沒有邊際的枯黃的落葉、滾滾而來的無盡的蒼白色江水;耳聽到的是猿在哀鳴、眾鳥在急風中回旋不得進的呼叫及滾滾而逝的江水聲,所見所聞無一暖色。詩人由遠及近、動靜結合、俯仰相間,寫出了秋的蕭瑟。

《故都的秋》中,眼見的是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枯黃的秋草,像花又不是花的、快要死亡的白色微黃的落蕊,青單布衣的都市閑人,淡綠微黃的棗;耳聽到的是秋蟬死前的哀鳴和一陣息列索落的秋雨聲,所見所聞皆素淡。作者以動襯靜、靜中有聲,素淡相間地突出了北國秋的清、凈、悲涼。

(2)從創造意象角度分析

《登高》描繪了一幅清冷的夔州江邊秋景:天高風急,猿在哀鳴,渚清沙白,眾鳥飛回,蕭蕭落木,滾滾江水,景色凄清遼闊。詩人由景生情,描繪了一幅萬里客中悲秋、暮年扶病登高、艱難潦倒的畫面,讓人仿佛看到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拖著顫顫巍巍的身軀,佇立在夔州臨江的山上,在蕭瑟的秋風中,吟詠他心靈深處的悲歌。

《故都的秋》選取平凡的秋院靜掃、秋槐落蕊、秋蟬殘鳴、閑話秋雨、秋果奇景五幅圖景,寫出了富有特征的故都秋景:槐樹葉底“漏下來的日光”“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滿地的落蕊”“殘聲的秋蟬”。眼見是“一漏”“幾根”“滿地”,耳聽是“殘聲”、秋雨的“息列索落”,從這些視覺與聽覺的描繪中,依稀可見郁達夫骨子里的涼意。

2.不同之處

《登高》的景物描寫在素淡冷色之中給人以蕭瑟的絕望;《故都的秋》的景物描寫在素淡冷色中給人以衰敗的生機。

《登高》中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描繪出高天之下、急風之中,詩人面對清渚、白沙、回鳥,耳聽猿的哀鳴。猿之哀與詩人人生境遇之哀相互滲透,哀景哀情,既寫出了秋之肅殺,又寫出了詩人自己飄零于天涯、歸家無望的凄楚?!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鳖h聯中落木蕭蕭而下,萬木枯槁,落葉尚能歸根,日薄西山的詩人卻仍在漂泊。不舍晝夜的長江,流逝的是江水,更是時間??臻g上的“不盡”與時間上的“無邊”,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自然界開闊的氣勢與浩大的情景,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于個人的渺小與生命的短暫的喟嘆。面對清渚、白沙、回鳥、落木、江水,我們可以想象:人到暮年,在異鄉漂泊帶著病痛的艱難潦倒的杜甫,他是何等的凄楚、憂傷乃至絕望。

《故都的秋》中描繪了破壁腰中生長著朝榮的藍朵;鋪滿地的落蕊,讓人感受到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秋蟬衰弱的殘聲,哪里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陣涼風,下得一陣秋雨,轉而,太陽又露出臉來了。作者用細膩的筆法寫他的所見、所觸、所聞,雖有秋的悲涼,卻也蘊含秋的希望。朝榮的藍朵是對光明的追求;落蕊的極柔軟的觸覺是生命的停留;秋蟬的殘聲何嘗不是對下一年的呼喚啼唱;秋雨過后,陽光一掃陰霾。這樣讀來,衰敗的景物中孕育著新生,象征著生生不息的輪回,這是郁達夫筆下透著生機的衰敗。

二、“秋風秋雨愁煞人”——抒情比較

1.相同之處,借秋景抒發愛國情

公元767年秋天,九月九日重陽節,五十五歲的杜甫來到了夔州,寫下了后人難以企及的《登高》。詩歌的前兩聯寫景,后兩聯直抒胸臆?!捌D難苦恨繁霜鬢”既寫出了詩人作客他鄉,多病的艱難,又寫出了當時動蕩不安的國家的艱難[1]。一個“苦”字將詩人的遺憾轉為遺恨。杜甫遺憾的不是自己“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孤獨無依,不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的漂泊身世,而是面對艱難的時局,自己兩鬢斑白,疾病纏身,不能為國為民盡力的無奈與遺恨。人到晚年,生活艱辛,苦不堪言,詩人處于此種境地卻能心懷蒼生,情系黎民,此愛國之情實屬獨絕。難怪魯迅先生會說:“杜甫是中國的脊梁?!?/p>

郁達夫,三歲喪父,家境凄涼。1913年,十七歲的他開始了十年的留日生活。留日生活受到的歧視,喚起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1921年,他與郭沫若等人創立了創造社;1928年春秘密加入太陽社;1930年作為發起人在上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1934年三十八歲的郁達夫成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是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成員,也是浙江省政府參議。從這些活動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出,郁達夫有一顆赤子之心?!豆识嫉那铩穼懹?934年,是在日寇侵占華北前,作者攜家游覽青島、北平、北戴河之后寫下的一部名作。他自己說是“想在沒有被人侵奪之前,去瞻仰瞻仰這有名的舊日皇都”。全文毫不隱諱地表達了自己對北國秋的熱愛與迷戀。作者對秋寫得越細致,表達的愛越深,那么對秋所在的地方更是愛不能已。中國前文聯主席夏衍說:“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p>

2.不同之處

《登高》的借景抒情傳遞著詩人壯志難酬的無奈,而《故都的秋》的借景抒情則流淌著作者對北國的秋由衷的贊美與熱愛。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家庭。家族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杜甫一直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和“窮年憂黎元”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中心思想,并秉持“濟時肯殺身”的精神行走在唐王朝。正是這些進步思想形成了杜甫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但殘酷的現實打碎了他的夢。仕途本不順遂,又逢安史之亂,詩人再經離亂之苦。之后,詩人轉徙流宕,漂泊西南,終至窮愁而死。

《登高》是詩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里的前三年所作。在登高懷遠的重陽節這一天,詩人迎著急風,拖著有肺病、有瘧疾、有風痹且右臂偏枯、耳半聾的身體,登到高處,眼見之景處處蕭條,耳聽之音聲聲悲戚。尤其是面對蕭蕭而下的無邊落木和滾滾而來的不盡江水,在自然的參照下,顯得個體愈加渺小,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感嘆油然而生。身處其中的詩人有感于自己的生命走到晚秋,而志不得伸。這種遺憾與無奈化成“艱難苦恨繁霜鬢”,讓我們在感受詩人在對明天抱有希冀的同時,又能感受到詩人壯志難酬的心酸。

郁達夫從十七歲開始留學日本,在十年的異國生活中,受到日本傳統文學中“物哀美”的影響[2]。細讀《故都的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不把植物的死亡當作痛苦悲哀的事,反而把它們當作審美的對象,從中感受著優美、表達著熱愛。文中,他多次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對故都秋的喜愛。他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到青島,更要從青島趕往北平的理由,也不過是想飽嘗這總看不飽、嘗不透的秋。作者的賞秋是從租一椽破屋開始的,無論細數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還是在破屋的院子里靜對著破壁腰中的白色牽?;?,抑或陪襯在牽?;ǖ紫碌膸赘∠∈枋璧募饧毲议L的枯黃的秋草,鋪的一地的像花又不是花能給人柔軟觸覺的落蕊,我們感受不到作者的百無聊賴,反而感受到作者的款款深情、深深愛戀,以及沉在其中的極致享受。在這里,作者以審美的心態和眼光觀察著故都的秋,是在享受、眷念這一派清、凈、悲涼的秋景。美是主觀的,也是個性的。生機是一種美,衰敗何嘗不是一種美呢?郁達夫對于北國秋的描繪越細膩,景物越凋敝,感情也就越濃烈,精神體驗就越美妙,以至于發出愿意用生命換秋的呼喚。

結 語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天這個眾芳搖落的季節,恰恰印合了中國文人,尤其是仕途不順、時不我待的文人們的情思?!兜歉摺放c《故都的秋》是縱觀古今繪秋的代表。盡管兩者對秋描寫的著眼點不盡相同,但其中熠熠生輝的信仰的光芒是值得我們駐足的。杜甫“戰血流依舊,君聲動至今”是他對國家和人民最后的懷念。郁達夫,1945年在日本投降時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時年五十歲。他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為了民眾不惜犧牲一切的誓言。穿越時光的兩位作家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懷赤子之心,擔匹夫之責,為了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一往無前,哪怕碰壁,也要不忘初心。

[參考文獻]

肖培東.語文教學藝術鏡頭(高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施祖群(1983.1—),女,安徽肥東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故都的秋景象語文教學
杯中異景
冬天的景象
讓人癡迷的瑰麗世界
由《故都的秋》談高中散文教學思路
以《故都的秋》為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從《故都的秋》教學中看六步點撥教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