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栓劑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

2020-07-28 17:35葉彩妮白蕊龍瑜婷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醫藥治療

葉彩妮 白蕊 龍瑜婷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栓劑代替中藥煎劑灌腸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把110例符合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診斷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5例,治療組用制備的中藥栓劑治療;對照組用修正消糜栓治療,分別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5.45%和65.45%,差異有顯著臨床意義(P<0.05)。結論:用制備的中藥栓劑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有確切的療效,在臨床上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直腸栓劑;盆腔炎性疾病;中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54-02

對于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治療,單純的西藥治療效果欠佳,易產生耐藥性或藥物毒副作用,而應用中醫藥特色辨證治療此病在臨床上有獨特的優勢,且很少產生耐藥性和毒副作用。目前使用中藥灌腸治療此病療效較好,但仍有給藥不便的不足之處,故改變給藥途徑,針對此制備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中藥栓劑,并運用于臨床,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時間段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婦科門診收治了110例符合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5例,兩組病情、年齡及病程基本相似,差異不大,具有比較意義。

1.2中醫辨證

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之中醫診斷標準:其主要證候為少腹刺痛、脹痛,或下腹有癥塊,或痛連腰骶;納呆脘悶,神疲乏力,白帶量增多且色黃臭穢,在行經、勞累時腹痛加劇,小便黃赤,大便容易秘結或大便溏薄;舌脈象:舌紅,可有瘀斑瘀點,苔或淡黃或黃膩,脈弦滑數。

婦科檢查:常有宮體一側或雙側附件增厚,或觸及囊性腫塊、或觸及呈條索狀增粗的輸卵管,壓痛;宮骶韌帶增粗、變硬及觸痛;子宮常星后傾后屈,活動受限或有粘連固定。輔助檢查:白帶常規、宮頸分泌物及血沉、血常規等檢查可發現有異常;B超檢查:一側或雙側附件液性包塊;腹腔鏡檢:盆腔黏連、輸卵管積水及傘端閉鎖?;颊叽蠖嘤蒔ID病史發展而來,既往有盆腔或宮腔手術史及不潔性生活史,并注意結合患者的“經帶胎產”情況下診斷。

1.3治療方法

治療前提:均于月經過后進行,治療期間需要注意飲食清淡,嚴禁陰道沖洗、性生活,禁止服用抗生素類藥物等。均給予6個療程的治療,10d為一個療程。囑患者每晚臨睡前兩個小時用藥,用藥前排空二便,體位取側臥位,治療組采用使用制備的濕熱瘀結慢性盆腔炎中藥栓劑治療,其藥方組成為黃柏30g、馬齒莧30g、赤芍30g、夏枯草30g、山慈菇30g、桃仁20g、肉桂6g,每天1粒/次;對照組采用修正消糜栓藥物治療,每天1粒/次。

1.4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內容、關于慢性盆腔炎的近況研究,據患者的療效評定分為痊愈、有效(包含顯著)和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除則評定為痊愈。下腹刺痛、脹痛,腰骶酸痛稍有好轉;帶下量均減少,以及附件包塊有所消散縮小,則評定為有效。若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體征及B超檢查均與治療前無任何變化則評定為無效。

1.5統計學方法

資料采用x'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45%。兩者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中醫并無“慢性盆腔炎”之說,但可將其歸為“癥瘕”、“帶下病經”、“婦人腹痛”等的范圍。此病是婦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祖國婦科醫學認為此病的病因病機是由于濕熱之邪所侵,導致氣機失調,“血非氣不運”,則血行不暢致瘀,濕熱、瘀血兩者互相結交影響,則致病日久難愈,纏綿不斷。參考諸多治療方法,其中西醫治療盆腔炎主要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認為單用此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難以令人滿意,且易導致患者身體產生耐藥性和毒副作用。而中醫治病必于求本,從根本上論治,解決源頭問題,故中醫辨證治療慢性盆腔炎有其獨特的見解之處。

因南方天氣濕熱、飲食嗜好辛辣油膩及奶茶等內外因素,南寧本地患者多見于濕熱瘀結型。白蕊老師在多年的臨床過程中發現,濕熱瘀結型慢性盆控炎的病機主要是濕熱、瘀血兩者相互蘊結。并提出用中藥栓劑治療此病,以清泄濕熱,活血消瘀止痛為治療原則。其中藥方組為黃柏30克,馬齒莧30克,赤芍30克,夏枯草30克,山慈菇30克,桃仁20克,肉桂6克。方中黃柏,馬齒莧二者為主藥,清熱燥濕,涼血散瘀,其中黃柏長于清瀉下焦的濕熱,馬齒莧善于解瘡癰腫毒;赤芍,桃仁為臣藥,赤芍藥又主治腹痛,桃仁為治療瘀阻證常用藥,且能潤腸通便,可助君散瘀止痛,清熱涼血;山慈菇化痰散結,夏枯草消癰散腫,共為為佐,佐君臣共集化瘀行滯,清熱除濕之功;再加辛熱之肉桂為使,一可溫腎暖肝,通利血脈,二可緩解、平衡諸藥寒涼之性。綜觀全方,共奏清泄濕熱,活血消瘀行滯之效。此方是依據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及其濕熱互結、氣血瘀滯的發病機理來組方用藥,配伍精當,行之有效。但治療過程中,仍需辨證施治,靈活加減用藥。若疼痛嚴重時,可加延胡索,五靈脂,蒲黃之類散淤止痛;若是肝氣郁結,可加川楝子,郁金,香附之類疏理肝氣。

中藥灌腸給藥途徑,直腸粘膜吸收高濃度藥物,發揮藥效到周圍血管組織,,避開了藥物與胃腸的相互不良影響,及首過消除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但由于中藥灌腸的藥液較多,導管留置的時間長,會增加患者痛苦,故有時臨床療效往往會降低,而中藥栓劑給藥則為其治療開拓了新渠道,同樣具備藥物高濃度直達病所的特點,可以使痛苦減少,患者依從性較高,易于操作,便于攜帶,價格低廉,安全,取效快捷。中藥栓劑給藥解決了以往使用中藥煎劑灌腸洽療慢性盆腔炎的不便之處。本小組使用制備的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中藥栓劑治療此病患者55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5.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45%,兩組療效對比差異顯著,治療組療效要比對照組高,具有臨床意義,所以中藥栓劑在此研究中治療慢性盆腔炎患是者具有明顯的療效。

4.結論

綜上所述,中藥栓劑是對傳統中藥進行開拓發展和應用,是一種十分有效、適用、方便的劑型,與西藥治療慢性盆腔炎對比,中醫藥更有明顯優勢,而相較于中藥灌腸給藥途徑,中藥栓劑給藥途徑操作更加簡、便、廉、驗,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優選,為臨床工作者在治療其他婦科慢性病的途徑上提供便利,有助于提升中醫臨床診療水平,具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彭君華,陳鵬典,王玲等熱敏灸任督脈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01):11-13.

[2]耐華,吾魯瑪.中藥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23例分析[J].新疆中醫藥,2010,28(06):19-21

[3]楊金玲.針刺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7.

[4]艾合太爾克孜.木沙,阿依努爾.阿不來提,布熱比婭·阿不力米提等維吾爾醫治療90例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4,20(11):12-13.

[5]談勇.中醫婦科學[M].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267-268.

[6]黃映飛,李克湘,熊利.慢性盆腔炎濕熱證的中醫藥治療近況[J].中醫藥導報,2006(10):74-76.

[7]彭仙,程群慢性盆腔炎中醫藥治療的研究近況[J],光明中醫,2007(04):72-76.

[作者簡介]葉彩妮(1997.10-),女,漢族,廣西桂平市人,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醫學

[通訊作者]白蕊(1983-),女,碩士,主治醫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等

[基金項目]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8136430)6+3.6

猜你喜歡
中醫藥治療
何氏肚臍貼外敷治療肝硬化腹水72例療效觀察
中醫藥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概況
中西醫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研究進展
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胃病研究進展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選擇和預后分析
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例臨床觀察
譚波診治腦中風恢復期驗案2則
中醫藥辨證治療兒童多發性抽動癥28例臨床觀察
關于對鼻竇炎臨床診治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