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運動評估與淺筋膜大松解在頑固性膝痛治療中的應用

2020-07-28 17:35余東峰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余東峰

[摘要]:探討運動評估結合淺筋膜大松解在頑固性難愈型膝痛治療中的具體應用以及療效的優越性。方法:臨床我們常常遇到一種情況,即許多膝痛患者按照古典針灸配穴思路來治療往往無法盡全功,癥狀時有改善時又反復。此時,我們把現代醫學的運動評估加入診斷中去查漏補缺,把淺筋膜大松解加入治療手段中去提高療效,治愈率及優良率往往有很大提升,故我們認為臨床上該方法值得去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運動評估;淺筋膜松解;膝痛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A 1[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58-02

關于膝痛,我們臨床常遇到帶著MRI片和各類檢查報告來求治的患者,現代醫學已給出以下診斷:1.風濕性膝關節炎;2.膝關節損傷(半月板撕裂與損傷,膝關節積液,滑囊炎與滑囊積液,骨骺炎);3.股骨頭壞死;4.腰間盤突出癥;5.骨性膝關節炎(退變)

作為中醫從業者,臨床上我們采取認識病機(不通則痛,寒熱,虛實,氣血等),了解病性(刺痛,結痛,摯痛,脹痛,隱痛,綿綿作痛,時痛時止),判斷病位(在腑在臟,在何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確立治則(痛隨利減等)等診療技術來治療此類疾患,往往效如桴鼓。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我們通過古典針灸治療手段,往往未能盡全功。通過研究,我們引入現代醫學的運動評估手段,和淺筋膜大松解治療技術,來投人到此類頑固膝痛治療中,查漏補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膝痛診療過程中,運動評估在診斷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路,開放了一個不一樣的系統,即肌筋膜系統。以下詳細展開:一運動評估在膝痛中的作用:

在于診斷引起膝痛的受損肌肉或肌筋膜,具體操作分為以下五點來進行:

(一):在膝關節痛治療開始之前和之后,我們可以讓患者下蹲,其結果有以下三方面,便于我們診斷:

1.想蹲不敢蹲(怕會倒,但不痛):該癥狀是股四頭肌無力(需要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

2.想蹲蹲不下,但不痛:該癥狀患肌為小腿后側肌群,大腿前側肌群,臀部肌群。

3.想蹲時感覺疼痛下不去:該癥狀患肌為小腿后側肌群,臀部肌群,股四頭肌。

(二):分別是三屈試驗(屈膝屈髖屈踝);伸腿壓髕(動作:患者站立位或仰臥位,小腿伸直,屈踝,雙手按住膝蓋下壓。引起膝關節痛為膝后問題,不痛為股直肌和闊筋膜張肌的問題。);四字試驗(動作:患側足跟放健側膝引發膝關節疼痛問題肌群:股內收肌群,臀小肌,股短收肌。);跟臀試驗(動作:俯臥,同側足跟上壓緊貼臀部,屈膝,屈踝。引起膝關節疼痛:股直肌,闊筋膜張肌不痛:臀中肌,臀小?。┖颓确煮y試驗(動作:屈膝,屈髖,兩足相對。此時膝關節產生疼痛,相關功能肌為股內收肌群,臀大肌,闊筋膜張肌,梨狀?。?。

(三):陰陽腿的辨別和治療

動作:平臥,雙足并攏,然后打開,足尖向上,自然放松,指距離床面直線距離最短的腿為陽腿,另一腿為陰腿。

操作:陽腿治療股外側肌群,髂脛束,股二頭肌;

陰腿治療內收肌群,半腱半膜肌。以小腿脛骨與腓骨的中間線為分界線分陰陽。

陽腿治陽面,陰腿治陰面。

(四):長短腿的診斷和治療

長短腿的診斷:略

操作一:松解軀干上部肌群的淺筋膜,肩部下沉側肌群,前側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腹外斜肌,前鋸肌,后側斜方肌,斜角肌,三角肌等。

操作二:骨盆調整。

操作三:調整膝蓋內旋。松解半腱肌半膜肌,然后做外旋復位。(五):股骨外旋的診斷和治療

股骨外旋主要是股四頭肌的旋轉引起。

診斷要點:羅圈腿。陽腿。臀部肌群。脛骨平臺。髕骨外移。膝內側痛。

操作:患者仰臥,屈膝,醫者雙手合抱患者股骨股四頭肌位置,先做緩慢拉伸,然后持續做股四頭肌的內旋。動作要求緩慢持續,三十秒一次,持續三次。

二.患病肌群的治療方法:

(一):淺筋膜大松解。運用筋膜刀或刮痧板或筋膜除皺儀刮治病變的淺筋膜。(注意:刮治之前,一定要使肌筋膜處于緊張狀態,否則治療無效。)

(二):運用針刀或者以上工具松解深筋膜陽性反應點。(此時需要筋膜處于放松狀態來做治療。)

(三):所有膝痛必刮洽骶骨區(八醪穴)。

三.訓練:

在經過以上診療后,大部分頑固性膝痛即可徹底治愈。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患者出現癥狀反復的情況,此時,需要加入部分肌群的訓練來鞏固臨床療效。

(一):股四頭肌訓練?;颊咦?,患腿伸直上拾,醫者單手按住小腿脛骨中端,做下壓動作。對抗時間為十秒,反復訓練十次以上。以患者疲勞為度。

(二):臀中肌臀小肌訓練?;颊邆扰P位,患腿伸直外展到最大角度,踝關節屈曲,內旋。固定體位。醫者用工具輕輕錘擊患側臀中肌臀小肌處。以患者疲勞為度,不限次數。

病案舉例

病案一

姓名:羅某蘭性別:女年齡:61歲初診日期:2019年3月12日

膝關節核磁共振示:1.左膝關節內外側半月板損傷亞度;左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左膝關節腔及周圍滑囊積液;滑膜炎,滑膜囊腫;左膝關節退行性變;左脛骨及股骨內側髁骨損傷。

癥狀描述:左膝腫脹,日夜疼痛,不能伸直,不能正常行走。上下樓梯痛,不能下蹲,害怕去公共場所。

治療:針灸治療十次后,左膝腫脹消失,夜臥不痛,能伸直,可以正常行走一公里左右,超過一公里稍有疼痛,休息后可繼續行走,下蹲正常,但上下樓梯有時痛有時不痛,沒有完全治愈。經做4字試驗發現臀小肌問題,松解臀小肌,然后做了臀小肌訓練,同時調整了股骨外旋。處理一次后,癥狀明顯好轉,步行三公里才覺膝痛。于一周后調整陰陽腿,癥狀完全消失。三月后回訪,無復發。公共場所。

病案二

姓名:李某江性別:男年齡:68歲初診日期:2019年4月23日

核磁共振示:L2-L3.L3-L4椎間盤膨出,L4-L5,L5-S1椎間盤突出變性椎間盤空洞癥,部分椎管狹窄,腰椎退變。右膝半月板前后角退行性變,股骨外側髁關節面下缺血性壞死;膝關節腔少量積液。

癥狀及診治經過:腰痛右臀痛伴右腿膝痛。痛時不能走路,日夜不能睡,不能平臥。右膝不能伸直,時有小腿前側麻木。不能彎腰,不能下蹲,不能后仰。在市三甲醫院做過三月綜合治療后,腰痛臀痛完全消失,能彎腰能下蹲,僅余右膝時有疼痛,每天痛十余次,每次幾分鐘。骨科主治醫師要求再給他做關節鏡,被拒絕。來診,診斷腎虛夾濕所致,取委中昆侖補虛瀉濕,取精宮補法以補腎精,膝痛局部五虎擒羊法圍刺,兩次疼痛消失。但一月后又痛發。經查體與膝關節運動評估,發現基本正常,后在右側胸大肌和前鋸肌的運動評估中發現異常,筋膜工具松解右側胸大肌,前鋸肌做了功能訓練,十分鐘后囑患者活動膝關節,患者告知膝痛已完全消失。又一月后電話回訪,沒有復發。

總結

運動評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嶄新的系統,即肌筋膜系統,從這套懸掛系統中,我們了解到生命體是如何在一個連續纖維網內組織起來的,這個網絡參與形成了人體的結構和形態,并且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個潛在組織,并與這個結構形成永久持續的聯系,并且在生理病理方面產生相互的深遠的影響。以上兩例病案揭示通過相關體態調整來改變肌筋膜系統的內在鏈接,改變骨骼,肌腱,胸腔,盆腔,肩背的各種不良體態,從而治療膝痛。希望該方法能為各位中醫從業者打開一條新思路,展開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在臨床上提高療效,在技術上邁向新的高度。

參考資料:

《步態分析》

《認識活體筋膜》

《人體螺旋動力療法》

《筋膜釋放技術—身體結構平衡調整》

《行走的天性—運動中的肌筋膜和身體》

《解剖列車—徒手與動作治療的肌筋膜經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