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前后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光學相千斷層掃描血管 成像分析

2020-07-28 17:35鄭春榮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鄭春榮

[摘要]目的研究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前后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0CTA)分析。方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入的40例CNV患者,按照CNV形態及視網膜層間有無積液分組,包括A組14例:CNV血管粗大且視網膜層無積液組,B組15例:CNV血管粗大且視網膜層有積液組,C組11例:CNV血管細小且視網膜層有積液組。結果血管粗大且視網膜層間無積液的CNV抗VECF治療后血流信號基本無改變,血管細小且視網膜層間有積液的CNV抗VEGF治療后血流信號明顯消退,治療前后C組BCVA均高于A組、B組,B組CMT高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類型CNV對抗VEGF治療應答存在一定差異,CNV形態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動性,有助于預測抗VEGF反應。

[關鍵詞]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脈絡膜新生血管;斷層掃描血管

[中圖分類號]R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64-02

目前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在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病理改變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通過抑制CNV生長與滲漏,有效維持改善了患者視功能[1]。隨著適應癥不斷擴大,抗VEGF藥物適合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AMD)引起的CNV,病理性近視引起的CNV[2]。然后患者對抗VECF藥物的應答不同,部分患者需要反復多次注射,增加了經濟負擔,部分患者在注射后無明顯效果。這類藥物是否有抵抗性反應,是否有必要注射,暫無統一標準[3]。本文通過觀察抗VECF藥物在CNV中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40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時期治療的CNV患者,按照CNV形態及視網膜層間有無積液分組。納入標準:①均經過相關檢查獲得確診;②均知曉本文研究。排除標準:①有眼內手術史;②屈光間質明顯混濁者;③相關資料不完善者。其中A組:男7例,女7例,年齡為45-92歲,平均年齡為(61.54±4.54)歲;B組:男7例,女8例,年齡為45-92歲,平均年齡為(61.54±4.54)歲;C組:男5例,女6例,年齡為45-92歲,平均年齡為(61.54±4.54)歲。三組患者基本資料之間,無差異,P>0.05,可進行研究。

1.2方法

注射前3天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參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106)滴眼,每天4次,選擇距顳下方角膜緣4.0mm處垂,直鞏膜面進針,人玻璃體后緩慢推注0.5mg/0.05ml雷珠單抗注射液,出針后壓迫穿刺點。每次注射后1個月需要復查,必要時重復注射。

1.3觀察指標

使用國際標準遠視力表檢查患者治療前后的BCVA,其中視力提高:BCVA提高2行或以上,視力穩定:BCVA浮動在1行以內;視力下降:BCVA下降2行或2行以上。

治療前或每次抗VEGF注射后1個月進行OCTA檢查,使用血流成像模式,掃描模式選擇3mmx3mm,定位病灶后手動調整分層界限,獲取清晰圖像,測量CMT,隨訪中選擇跟蹤定位模式進行掃描,以CMT增加20um為加重,CMT減少20pm為CMT減少,觀察CNV形態特征[4]。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不同類型CNV的觀察

血管粗大且視網膜層間無積液的CNV抗VECF治療后血流信號基本無改變,血管細小且視網膜層間有積液的CNV抗VECF治療后血流信號明顯消退,治療前后C組BCVA均高于A組、B組,B組CMT高于A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CNV應答

AMD并發CNV患者,CNV無變化為27例(67.50%),CNV縮小11例(27.50%),病理性近視合并CNV患者,CNV無變化者5例,CNV縮小2例。

3討論

抗VEGF藥物已經成為臨床CNV類疾病的一線藥物,目前已經正式相比光動力或聯合光動力治療CNV更為有效[5]。通過應用COTA分析不同類型的CNV對抗VEGF應答的差異,并觀察CNV不同類型的CNV對抗VEGF應答差異,并記錄CNV周圍組織的特征,觀察其共性。為了更好研究治療前后,觀察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情況[6]。

本文通過按照不同病因分組,結果顯示:血管粗大且視網膜層間無積液的CNV抗VEGF治療后血流信號基本無改變,血管細小且視網膜層間有積液的CNV抗VEGF治療后血流信號明顯消退,治療前后C組BCVA均高于A組、B組,B組CMT高于A組、C組,P<0.05。OCTA與傳統FFA相比,優勢在于更加安全無創,能夠避免造影劑造成的不良反應,降低了檢查風險。OCTA能夠準確定位病灶所在層次,這種立體視角是傳統造影技術無法達到的。且分辨率高于傳統熒光造影,能夠更加清晰的顯示血流信號。OCTA觀察到這一類CBV治療前后血流信號無明顯變化,說明血管粗大且視網膜無積液的CNV對于治療無應答反應[7]。但也有學者指出,無視網層問積液的粗大新生血管較為成熟,屬于靜止性的CNV[8]。CNV血流信號無變化,說明新生血管的結構已經逐漸成熟,屬于靜止性的CNV。CNV血流信號無變化,說明新生血管結構已經逐漸成熟,對于抗VEGF治療不再啟動良好的應答反應[9]。CNV細小且視網膜層間有積液,CNV粗大且視網膜層間有積液后,均有一定改善,說明治療具有一定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前后脈絡膜新生血管療效理想,0CTA能夠了解患者血流變化情況,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閔曉雪,劉依琳,周思睿等.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及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患眼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治療前后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對比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9,35(1):36-39.

[2]文小娟,蔣鵬飛,彭俊等.蠐螬提取物對脈絡膜新生血管中趨化因子受體3及其配體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表達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9(11):1326-1330.

[3]華英彬,吳培培,石德鵬等.不同類型脈絡膜新生血管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0CTA)的圖像特征[D]、眼科新進展,2019,39(11):1048-1051.

[4]邵伊潤,毛劍波,沈麗君等高度近視繼發脈絡膜新生血管和單純高度近視患眼以及正常眼黃斑區血流參數對比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9,35(5):446-450.

[5]高鴿,孫娜,姜媛等.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前后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光學相千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9,39(9);845-848.

[6]黎鏵,李娟娟.抗VECF藥物玻璃體內注射治療視網膜血管樣條紋繼發脈絡膜新生血管的遠期觀察[J].眼科新進展.2017,37(10):947-950,954.

[7]鄭元建,韓慧,朱月瑩等.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治療特發性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臨床療效對比].眼科新進展,2020,.40(2):177-179.

[8]劉林,丁雯芝,張昀等.MMP-2和TIMP-2在激光誘導形覺剝奪的高度近視豚鼠脈絡膜新生血管中的表達變化[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7,44(3):319-325.

[9]代美虹,海萍,田成英等.玻璃體腔注射康柏西普聯合遞法明片治療病理性近視脈絡膜新生血管的療效及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6);790-79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