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例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分析

2020-07-28 11:42張晉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

張晉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250例,對照組患者2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疾病改善狀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43.2%;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減少藥物副作用,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普及。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4.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326-02

心血管疾病屬于循環系統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病程長,不易治愈,且易引發其他嚴重并發癥,如累及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疾病多采用藥物治療,如使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較多[1],但是臨床療效欠佳,且副作用較多,中西醫治療心血管疾病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膳食等進行綜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因此我院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療效,具體論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觀察組患者250例,對照組患者2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西醫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加用中醫治療。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88例,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54.5±2.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44例,女性患者106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1.5±2.9)歲。其中高血壓患者193例,心肌梗塞患者85例,心絞痛患者22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指導、改善生活方式、適度運動、減慢心率、降壓、降脂、抗凝、擴血管藥物,病情危急患者采用心臟介人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辨證論治,具體治療方案如下:(1)益氣活血作用:采用黃芪10g,桂枝12g,白芍12g,生姜20g,茯苓12g,大棗12枚,紅參10g,三七10g,銀杏葉12g,川穹10g,用水煎煮,第一次煎煮35分鐘,第二次煎煮25分鐘,將湯汁混合,每天2次,連續4周為一個療程。(2)活血通經脈作用:采用黃芪、僵蠶、水蛭、枸杞子、蒼術、山楂、牛膝、太子參等中藥進行煎煮口服,4周為一個療程[2]。(3)養陰活血作用:采用石斛l5g、丹參l5g、葛根15g、麥冬15g、玄參15g、水蛭5g、地龍10g、雞血藤20g、桃仁10g,4周為一個療程。(4)活血化痰作用:大黃12g,干姜12g,龍骨12g,桂枝10g,牡蠣6g,寒水石18g,藜蘆6g,紅參12g,甘草6g,4周為一個療程。(5)通絡醒腦作用:羚羊角粉0.6g,僵蠶9g,地龍9g,石菖蒲9g,遠志6g,郁金9g,天竺黃6g,栝蔞皮12g,天麻6g,陳膽星6g,4周為一個療程,可改善患者的嗜睡、乏力、肢體活動不利等癥狀[3]。

1.3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正常,各項指標在正常范圍內;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各項指標基本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并有惡化的趨勢。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對研究患者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組問數據構成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顯效例數為94例,有效例數為4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患者顯效例數為69例,有效例數為39例,治療總有效率為43.2%。數據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發生頭暈例數為7例,發生惡心例數為8例,發生腹瀉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對照組患者發生頭暈例數為23例,發生惡心例數為14例,發生腹瀉例數為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2%,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中醫是我國特有的醫療方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可根據患者癥狀、病因以及舌脈進行辨證論治,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癥狀、減輕不良反應、提高臨床療效。西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但療效欠佳,且長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藥藥效溫和,具有穩定病情、改善心功能、增強免疫力等優勢。方劑中紅參可滋陰補陽、健脾生津,具有改善心肌血流、調節電解質平衡的作用,黃芪可益氣固表、升舉陽氣,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川芎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配伍苦參、全蝎、蜈蚣等達到強心降壓、鞏固心陽、活血通絡等功效,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4-5]。因此中西醫結合相比單純西藥治療利大于弊,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可顯著改善癥狀,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賈囡,張庚,李曉雯.82例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臨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29+61.

[2]張霞霞.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02):64-65.

[3]李磊.120例中醫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8,15(11):32-33.

[4]姜寶娟.三七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06(013):163,166.

[5]魏文琦,潘海彥,劉冬梅.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029(005);23-24.

[6]李素華,張慧中.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治療臨床分析102例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06(001);135-136.

猜你喜歡
心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