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清三代官窯陶瓷裝飾的審美演變

2020-07-28 09:24王智元
廣告大觀 2020年11期
關鍵詞:演變審美

摘要:中國陶瓷發展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進入我國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清三代是整個清朝最繁榮的時期,物質豐富。制瓷業經過一干多年的發展,此時已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本文對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陶瓷裝飾的審美進行分析;最后總結清三代陶瓷裝飾審美演變的規律。

關鍵詞:清三代;陶瓷裝飾;審美;演變

康熙十九年景德鎮便恢復了御窯廠,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燒造水平相比起明代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盡管民窯的瓷器也很精美,但是代表景德鎮制瓷水平最高的依然是官窯。官窯瓷器的制作十分復雜,從設計圖開始便是由在皇帝親自審查官樣制稿后,由皇帝提出具體要求,再交給工匠去制作,甚至先做好木制模型,令官窯照樣制作。并特地安排督陶官去監察與學習制瓷工藝技術,與此同時對其他手工業類及國外工藝兼收并蓄,與工匠們共同創燒了很多新品種,如琺瑯彩、粉彩、各種顏色釉、仿生瓷等。清三代景德鎮陶瓷裝飾的高度成就,除了制瓷工匠的勞動創造是根本因素外,帝王的重視和督陶官的貢獻確也起過一定的作用。清代陶瓷產區很多,但是景德鎮窯址依然是瓷器的生產中心。

一、艷麗富貴-康熙時期陶瓷裝飾的審美

康熙時期,我國制瓷業進入到一個高度發展時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滴鯐r期的瓷器有許多創新之作,不僅體現在造型的設計上,在裝飾上也開創了許多新的裝飾工藝,在釉色方面,和釉上彩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裝飾布局上,康熙時期的瓷器裝飾上多見開光紋飾,其借鑒繪畫藝術,借鑒織錦上的紋飾,同時還借鑒建筑彩畫和造園藝術中的裝飾,鏤空花窗的開光裝飾可見其創新之妙處??滴鯐r期的五彩瓷器比之明代又有很大發展,制瓷匠師把這種傳統的釉上彩瓷工藝推到了高峰??滴跷宀食t、綠、赭、紫等色外,其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同時在五彩中加用金彩。由于色彩的豐富和對爐溫控制適當,康熙五彩一般都艷麗光潤,大大超過明代五彩器。在所有單色釉瓷器中,高溫銅紅釉是燒成難度最大的一種。明代中期以后,銅紅釉燒制技術幾乎失傳,直到清代前期的康熙失傳了二百多年的銅紅釉恢復了生產,并且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滴鯐r期的銅紅釉品種多樣郎窯紅器型大多是康熙時期新創式樣,如觀音樽、油錘瓶之類??滴鯐r期的制瓷成就與當時社會處于上升期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同時又廣泛吸收各類藝術的長處,使得康熙時期的陶瓷裝飾呈現當時的風貌。

二、清新雅致-雍正時期陶瓷裝飾的審美

雍正王朝雖僅13年,但制瓷工藝卻發展到了歷史上的新水平。因為當時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帝王的審美訴求日益強烈。相比起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對瓷器有自己的特殊追求,并直接干預瓷器的制作。雍正皇帝因長期固守在紫禁城內,對宮內的陳設與日用的瓷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雍正雍正時期的瓷器以精細著稱于世,其特點是瓷質瑩潔,工藝精細,器型雋秀,優美典雅,品類繁多,釉色齊備。所仿宋代五大名窯及新創的釉色品種,取得卓著的成就。其品種之豐富、模仿水平之高超是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雍正時期的青花已不如康熙時期那樣艷麗,以仿明代宣德青花器為多。雍正時期的釉里紅器制作更趨精進,對銅紅的呈色作用,完全能夠熟練地駕馭,制品呈色穩定,色澤鮮紅,成品率很高,達到了釉里紅瓷器發展的最高峰。粉彩瓷器到雍正時期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柔和淡雅的色調、清新雅致的裝飾圖樣與當時的陶瓷造型相得益彰。雍正粉彩的圖案紋飾有花鳥、山水和人物仕女等,以花鳥圖案為主。雍正時期的仿生瓷雖然是對自然界物象作為設計靈感來源,但是都經過了主觀的審美處理,通過概括夸張抽象的設計手法進行創造,所造之器物十分有韻味,引起人們的遐想。雍正時期青釉的燒制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根據釉色的深淺不同分為豆青、冬青、粉青等品種。雍正青花裝飾技法有淡描、雙勾輪廓填色、重染等。畫面布局疏朗,筆觸纖細,青色明麗,十分典雅。雍正琺瑯彩瓷和康熙琺瑯彩瓷樣,其瓷胚或白瓷器由景德鎮御廠燒成,繪彩和彩燒的工藝在北京清官內務府造辦琺瑯作進行,因此嚴格講不屬于景德鎮窯的制品。雍正時期瓷器生產所取得的成就,與皇帝的喜愛與參與分不開,其對瓷器的設計到制作都詳細過問,反映了帝王對瓷器的極大重視。

三、奢靡繁瑣-乾隆時期陶瓷裝飾的審美

乾隆皇帝對瓷器的愛好達到了狂熱的程度,不惜花重金以滿足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乾隆時期的瓷器種類繁多,五彩繽紛,干姿百態,新奇的器物不可勝數,竭盡制作之能事。乾隆時期的特種工藝瓷就是在帝王的審美催化下誕生,別有新意的另類造型,令人信以為真的逼真有色,是它與傳統的陶瓷裝飾大相徑庭。制瓷工藝中,“像生瓷”的制作和仿制各類工藝品以及轉心、轉頸等品種大為盛行,這是制瓷工藝高度發展時期的產物。像生瓷中如仿胡桃、花生、藕、石榴、蓮子、蟹、海螺等各種生物形象,制作之精巧幾乎與原物難以分辨,令人愛不釋手。所仿的古銅器、漆器、織錦、竹編和玉石也能得心應手,無論工藝多么復雜和細致,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例如仿木紋釉的花盆和瓷碗,不僅色澤十分接近木材的本色,紋理和木料的質感也能精確地反映出來,這需要很高的制瓷工藝技巧。乾隆皇帝還喜歡在瓷器上寫詩抒懷,寄情于瓷器。乾隆時期的瓷器制作可以說華縟之極,精巧之致,然而這種不惜工本、極盡乖巧的制作,藝術格調并不高,在工藝技巧上固然有其高超絕倫的水平,但在藝術上則呈現-種衰退的現象。這種藝術上的衰退,正是乾隆以后我國瓷器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濫觴,這與清代封建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相一致的。

四、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發現,當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制發展到頂峰之時,可見帝王對官窯瓷器的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三代時期歷任皇帝的審美與器用訴求都是截然不同的,從艷麗富貴到清新雅致再到奢靡繁瑣。帝王的宗教信仰、興趣愛好以及審美訴求這對陶瓷的形制、紋飾、釉色、制作工藝等各方面都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瑩. 清代康熙朝制瓷業發展述評[D].內蒙古大學,2010

[2]? 占昌贛,汪沖云.乾隆粉彩瓷裝飾藝術[J].陶瓷研究,2006(01.

[3]? 馮先銘.《中國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4]? 吳戰壘 《圖說中國陶瓷史》[M]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9

作者簡介:王智元(1997—),男,漢族,江西景德鎮,20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院)

猜你喜歡
演變審美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
從神話到《詩經》中復仇意識的演變
異類女性故事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演變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