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幼兒園建構課程》的園本教育探究

2020-08-04 09:30馬鳳欣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園本課程真實學前教育

馬鳳欣

摘要:在教育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各個地區的幼兒園都在構建一個吸人眼球的“園本課程”。作為在幼兒園占有指導地位的課程模式,園本課程到底應該確定什么樣的價值取向?怎樣才能實施一個有積極意義的課程?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是否應該停一停?每個幼兒園是否都應該費心費力地創造“新的課程”?為什么放著很好的教材不用,奮力追求“教育的弄潮兒”而忽視幼兒的真實體驗?

關鍵詞:園本課程;真實;學前教育

教育部于2001年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教育實踐的指導給了我們一個大致的方向,而我們如何付諸實踐,《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給了我們一個機會。

我們發現新教材使用起來有很多困境:首先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照本宣科;沒有結合孩子的心理特性來進行設計,教師制定計劃時往往會出現周計劃完成不了或者日計劃過于簡單等情況,不知如何挖、掘、教;同時教材需要家長的實時配合,而現在的家長大多為90后,雙方都有工作,沒有辦法一味地配合教師完成各項工作。如何有彈性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育資源?面對以上種種“疑難雜癥”,我們被逼近“死角”,到底如何真正讓《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真實地教育兒童?

一、新教材承載的教育理念和價值

“以幼兒發展為本”是我們幼教人一直追求的教育理念。那么,這樣的一個真實理念它具體有哪些價值取向呢?

(一)立足人文,促進主體性發展

建構式課程非文本導向,向幼兒的生活世界回歸,身邊的環境、人文、生活作為兒童學習的場域,促進孩子們主體性的發展。

(二)立足傳承,促進文化性發展

建構式課程與園本文化結合過程中,從細微處著手,加入本土文化元素,幼兒生活生長、游戲空間都會加大,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三)立足整合,促進系統性發展

新教材體現在五大領域的有效整合,指向幼兒的綜合發展,特別是師生關系的整合,這樣的整合能夠使孩子系統全面地發展。

(四)立足現實,促進生活化發展

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它的主題內容賦予幼兒更廣闊的學習與生活空間,使幼兒真正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及評價者。

二、新教材帶來的困惑和挑戰

運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這套教材時,我們遇到問題和困惑,教育行為為什么不“真”?

(一)主題領域不均衡

單個主題在各個領域的分配不均衡,大班安排的課程多為科學活動,而小班課程安排缺少對藝術的感知,這似乎又陷入了傳統課程模式,幼兒全面均衡發展起來較困難。

(二)不同類別的活動不均衡

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較多,藝術教育活動較少,美工造型、美術欣賞比較少,數學活動方面統計與測量內容較少。

(三)領域知識零散

教材內容設置沒有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深入,課程設置中有出現先難后易的情況,孩子認知不能得到良好發展。

(四)本土化難度大

教材編寫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適合各個地區的情況,教師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良,教師以及整個幼兒園的課程進行設置一個大的“路障”。

三、以多元途徑應征挑戰新教材

當我們明確學前教育的課堂應該“真”在何處,我們的教育行為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的“不真”后,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去追求這種以真實教育為軸的園本課程?

(一)構建協作的教師體系

園本課程的使用離不開團隊合作,在整個幼兒、家長、環境、教師互相交互的體系中,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反饋最為重要,共同探討、學習、反饋,有效地進行溝通、對話,產生思維的碰撞,制定屬于自己班級的特色方案,同時積極進行反思教學、達成一致,實現幼兒更好發展的愿景。

(二)探討有效的真實課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給了我們全新的教育視角,使我們從“以教材為本”的教學中跳出來,進入“以孩子為本”的世界。每一個主題的實施,我們都應該思索:這個教學活動的意義何在?對孩子的發展有何作用?

(三)實施小組的個別關注

小組活動過程強調教與學的互動,其內涵是體現幼兒主動學習的精神——這正是建構主義的教育理念。在實踐中,我們認為組織有效的小組活動必須做到:1.提供幼兒選擇的機會;2.滿足幼兒的個別操作,激發創造;3.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4.鼓勵語言互動;5.小組活動與集體教學相結合。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實踐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越來越自信,學習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四)提升園本的教師素養

舉辦“教師技能技比賽”活動,通過講故事、彈奏鋼琴曲、唱歌、命題兒童畫等形式,讓教師展示技能,讓每位教師撰寫自己的“專業成長方案”,這對教師來說可以很好地督促自己有效地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五)互動家園的合力推動

新課程的實施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我們自己首先明確:“尊重非放任”“引導非主導”。我們將家長作為課程實施的共同體,同時也切實有效地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我們還通過《幼兒成長檔案》——這一開放式的有效評價方式,幫助家長客觀認識孩子并及時開展個性化教育。

(六)拉動課題的教研腳步

通過課題拉動策略,我們把新課程的實施融入園本課程的教育科研,開展各項課題研究,引領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運用多角分析等進行行動研究,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積極性。

四、結語

新時代賦予教育新理念,新理念推動新課改,新課改又帶來新教材的挑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教育會出現多少時尚的熱點,我們應該始終堅定一個信念,即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我想真實教育為軸構建園本課程是其中的一個答案。

參考文獻:

[1]江南.對幼兒園建構式課程音樂教育活動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

[2]郁春芳.淺談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園本開發[J]江蘇教育研究,2013(4B).

[3]宗穎.基于兒童體驗的幼兒園園本課程[J]學前教育研究,2018(10).

(責編 張欣)

猜你喜歡
園本課程真實學前教育
家園聯手實施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課程
淺談我園美術園本課程游戲化的開展
巴贊電影理論對“真實”的澄明與立義
卡拉瓦喬《紙牌作弊者》戲劇性的真實瞬間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傳統民間游戲與園本課程的開發研究
美劇情節越來越“真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