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措施

2020-08-09 08:48趙東敏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小麥

趙東敏

摘 要:隨著近幾年民眾生活質量的改善,民眾對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產量及質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引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應用至小麥種植中,以提升小麥產量已為必然需求。本文首先對小麥種植階段、田間管理階段的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加以闡述,其次對小麥種植過程中所遭遇的病害、蟲害、草害等問題提出相應防治措施,以保障小麥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病蟲草害防治

伴隨城鎮化及工業化進程加快,大量農田、耕地被占用,加之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導致小麥種植面積不斷縮減,但同時民眾對小麥等糧食作物所提出的需求日漸加大,因此,借助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以達到提高小麥單產目的具備重要意義,除可滿足民眾糧食作物需求外,同時還可提高我國小麥種植水平。

一、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一)小麥種植階段

小麥的種植主要可分為挑選良種、整地施肥及精細播種三個階段:首先為挑選良種。良種的選取為確保小麥優質高產的重要前提,選取小麥品種時,需將種植地區土壤及氣候等條件作為重要參考,確保小麥存活率。小麥播種前,應先展開曬種,曬種即指將小麥種子擱置陽光下加以晾曬,晾曬時長以1d為宜。借助曬種工作的實施,除可提高種子發芽率外,還可有助于種植人員將不完整、帶有病菌的種子予以剔除,在根本上保障小麥質量。其次為整地施肥。每667㎡種植面積,以施撒60kg氮磷鉀三元復合肥及2500kg腐熟的優質有機肥為宜。施肥時,應注重肥料的均勻施撒,再以旋耕機將肥料深翻至土壤中,土壤旋耕深度以20cm為宜,確保耕深耙勻,土壤無凹凸不平現象。最后為精細播種。播種過程中的播種深度、播種時期、播種數量可對小麥產量、小麥長勢、小麥出苗率產生直接影響,如以播種深度為例,若播種深度不足,將會導致種子難以吸收土壤水分;若播種過深,則易導致吊根問題產生。因此,需嚴格實施科學的小麥種植方式。每年的10月中旬為小麥最佳播種時機,播種數量以16萬/667㎡為宜,若播種時間晚于10月20日,每晚1d,每667㎡的播種面積應增加0.5萬基本苗。播種時,以機械勻播為宜,并將播種深度控制于3~5cm內,完成播種后鎮壓覆蓋,除可確保出苗整齊外,還可有助于后續管理活動的實施。

(二)田間管理階段

田間管理時,依據小麥生長階段不同予以差異化田間管理手段:首先為苗期-分蘗期階段。出苗—分蘗階段的田間管理重點在于小麥壯苗、齊苗、全苗,加快小麥分蘗速度。小麥出苗后,應及時展開補苗、查苗工作,若發現某一地塊幼苗長勢較弱則應展開葉面噴肥工作,并在小麥生長至返青期時追肥,追肥量以8kg/667㎡為宜,以此加快分蘗、發根速度;針對長勢旺盛麥苗則可借助減少澆水等方式,控制麥苗長勢。其次為拔節期-成熟期,此階段田間管理重點在于多成穗且保證麥粒飽滿。拔節期追肥量以15kg/667㎡尿素、10kg/667㎡硫酸鉀為宜。麥苗生長至孕穗期時,追肥量以5kg/667㎡尿素為宜。若土壤相對含水量不足65%,應及時澆水。麥苗抽穗后,肥水吸收能力弱化且根系逐漸衰老,加之此時養分需求加大,因此,為保障養分充足,可以0.2%磷酸二氫鉀液針對麥苗展開葉面噴肥,以達到優質高產、加大粒重等目的。降雨天氣或澆水后,應注重溝系的及時疏通,確保田間積水及時排出,以免影響麥苗健康生長。

二、小麥病蟲草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

赤霉病是當前小麥生產上最主要的病害,不僅影響產量,還影響食品安全。

一般要求在小麥齊穗至揚花期開展一次預防(見花打藥),施藥后5~7天開展第二次預防,對高感品種、生育期不整齊、花期遇多陰雨天氣的田塊,還應開展第三次防治。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防治藥劑要重點選擇滲透性強、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且對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的高效對路農藥,推廣應用新型高效植保機械。防治赤霉病,選用藥劑有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戊唑·咪鮮胺等。如果田間銹病和白粉病發生較輕,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時就可以兼治了,如果銹病和白粉病發生較重,可同時添加三唑酮、丙環唑等藥劑防治。

(二)蟲害防治

小麥生長階段,小麥蚜蟲為一類常見蟲害,并會對小麥長勢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小麥死亡,致使小麥減產。小麥蚜蟲在溫度條件12~18℃及濕度條件40%~80%的環境下,繁殖最為迅速,因此,早春及冬灌等時期為病癥最佳防治時期。小麥蚜蟲的防治主要可分為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兩種,其中化學防治即指每667㎡可選用20g蚍蟲林可濕性粉劑,同50g水混合,可對蚜蟲的繁殖加以抑制;生物防治手段即指可借助在田間種植油菜等方式引誘蚜蟲天敵,以瓢蟲消滅蚜蟲,形成蟲害的有效防治。在防治策略上還應遵循綠色防控理念,需將對蚜蟲天敵瓢蟲的保護作為重點,為瓢蟲的良好繁殖創造條件。

(三)草害防治

小麥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生草害,將會同麥苗爭奪養分,對小麥的健康生長造成影響,因此,種植人員須注重草害的防治?,F階段小麥種植過程中,常見草害類型分為以下兩類:以野燕麥與看麥娘等為主的禾本科雜草及以薺菜與寶蓋草等為主的闊葉雜草。防治草害時,化學防治手段通??色@取良好成效。防治禾本科雜草時,可選用炔草酯或甲基二磺隆進行防治;防治闊葉類雜草時,可選用雙氟磺草胺、唑草酮及其復配制劑。當麥田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合發生時,可同時選用前述兩類除草劑混合施用,以確保除草效果。

三、結束語

眾所周知,小麥在我國糧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同時也為民眾日常飲食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伴隨民眾對小麥需求的日益提高,借助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提高小麥質量及小麥產量,針對滿足民眾對小麥所提出的需求而言具備重要意義。此外,借助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實施,還可有助于我國糧食作物種植水平的提升,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力更.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162.

[2]王慶軼,陳昆.小麥優質高產栽培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7,22(10):53-54.

[3]鄭翔,陳昆,張繼晴,等.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7,22(09):54+67.

猜你喜歡
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小麥測產迎豐收
小麥春季化控要掌握關鍵技術
小麥常見三種病害咋防治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種植流翔高鈣小麥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哭娃小麥
新季小麥市場運行的變與不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