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語文活動,培育核心素養

2020-08-13 07:04歐陽縛龍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20年8期
關鍵詞:女媧素養思維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語言建構和運用、思維提升和發展、審美鑒賞和創造、文化傳承和理解。本文以《女媧造人》教學為例,用精練概括、設問探究、細品深思、內引外聯四種語文教學活動方法,從四個方面談如何在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教學《女媧造人》(部編版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自讀課文),我運用“板塊式教學”思路,按照“講講故事——說說造人——談談女媧——聊聊神話”四個教學步驟推進,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著力落實或有意識地滲透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精練概括,培育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

《女媧造人》是根據古籍《風俗通》改編的現代神話故事,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先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故事語言通俗,清新、質樸,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新鮮感和親切感。

教學活動:復述故事,用一句話或者參照示例(短語連綴)的方式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復述故事時,有的冗長啰嗦,有的精練摘要,有的概括敘述,有的生動描述,這正是課堂語文學習的良好生態,正是語言表達需要提升的地方,同學和老師及時點評之后,大家都明白了該怎樣取舍內容,怎么組句成段,怎么清晰表達。這也為下面的用短語概括作了鋪墊。

概括內容時,有的學生用最簡練的一句話概括:女媧造人。我提示學生把這個短句從起因、經過、結果幾方面進一步擴充。學生答:在荒涼的原野上行走的女媧,因感到孤獨寂寞,用摶黃泥、撒泥漿、分男女的方法造出了人,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有的學生參照老師給出示例“走在原野,感到孤獨”,寫出了豐富多彩的答案,我將之梳理、綜合成:臨池照影,靈機一動——揉泥成人,滿心歡喜——夜以繼日,疲倦不堪——揮灑泥漿,布滿人類——男女配合,世代綿延。

這樣的復述和概括練習,是對課文感知、理解、體味、消化、概括、歸納的過程,是對語言的篩選、提煉、重組、創造、運用的過程,活動量和思維量大,是培養語言建構和運用核心素養的良好途徑。語言建構與運用可以是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和全篇閱讀過程的,這里舉例說明的是語言建構與運用的一個側面,并不是說僅限于“精練概括”這一種情景活動。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教師要積極創造語言環境,組織學生通過積累、梳理、整合、交流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發展和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增強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設問探究,促進學生思維提升和發展

“新課標”指出,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在完成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和內容概括之后,閱讀教學應該圍繞怎樣的“問題”深入展開?如何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圍繞一些能形成問題情境的“問題”展開交流,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生本對話,才能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活動:結合全文,請你們圍繞“說說造人”這個話題提出問題。

學生問題一,從課文內容來看,女媧用了哪三種方法造人?

這是對課文基本內容的把握,能發展學生信息篩選和提取能力,其他學生能從上面一個環節的幾個短語中找到答案,都能回答出女媧用了這樣三種方法造人:摶黃泥造人,撒泥漿造人,分男女婚配造人。但這不是閱讀教學的目標,而只是發展思維的起點,思維訓練要不斷深入,要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生碰撞,接著就有了下一個問題。

學生問題二,女媧為什么是用這三種方法而不是其它方法造人呢?

有學生回答這三種方法是作者根據古文《風俗通》想象改編的。這樣的回答不能說錯誤,但顯然沒有思維深度,這屬于簡單的、淺層次的或者說缺少思維含量的回答。我們的教學往往就要在這樣一問一答、有問有答、看似圓滿的地方發現問題,并及時引導學生的思維朝有廣度、有深度的方向發展。那古文的依據又從何而來呢?學生沉默思考。這個問題稍微有點難度,經過思考、探討和交流,有學生能回答出有思維水平答案了,這就是學生在“最近發展區”的有效活動和有效思維。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時,就需要老師點撥或講解了,師生融合、教學互動就體現在這些必需之時和關鍵之處。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女媧造人的神話,并非空穴來風的杜撰,作者在想象這三種造人方法的時候,實際上是有歷史依據和文化背景的。首先,是女媧造人而不是“男神”造人,這是早期血緣時代母系社會中女性占據人口生產主導地位的反映,因為原始社會中,生產工具不發達,人們的生存環境惡劣,要對付兇猛的野獸,要多生育人口,女性占主要地位;其次,摶黃泥造人,因為我們是黃皮膚人種,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制陶技術的反映;第三,至于分男女婚配造人,一方面可以說是受《易經》陰陽學說的影響,傳說女媧的哥哥伏羲悟出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就是一陰一陽,發明了“八卦”,也就是《易》,另一方面這是我國古代西周時期產生的婚姻制度的反映,這些思想和制度都構成了我國歷史和文化的源頭,所以說“神話是歷史的影子,是文化的根源”。

令人欣喜的是,學生提出了第三個問題:為什么女媧是造人而不是造其它物種呢?

這是課堂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是學生互相交流受到啟發之后思維得到發展的表現。有學生回答,傳說女媧還造了很多物種,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出豬,初四造出羊,初五造出牛,初六造出馬,到初七造出人(據《太平御覽》記載)。這個問題到這里就結束了嗎?還不夠,這還是平面思維。我順勢引導,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在我國古代人看來,“天、地、人”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這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傳統思想的體現。

鼓勵學生提問,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供師生探討交流,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思維的閘門一旦打開,學生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教師就要加以鼓勵,及時甄別、選取與文本和課堂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幫助學生沿著思維發展層級和路徑不斷推進。

思考事物時,抓住片斷式的聯系,這是一元思維,這種線性思維比較單調,只會沿著既定的思路去思考。抓取一個面去思考,這是二元思維,這種平面思維也只是在一個側面去思考各種關系,不能打破空間的限制,不能跳到其它側面去思考另外可能存在的關系。能從各個側面去思考各種聯系,這需要多元思維,這種立體思維可以整合各種不同方面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提升和發展,要引領學生順向思考、逆向追溯,橫向聯系、縱向探究,從思維的特點、思維的層次等方面加以重視和落實,使學生的思維形式、思維品質都得到訓練和發展。

三、細品深思,引導學生審美鑒賞和創造

審美,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文學審美主要通過對教材選文的文本語言形象的感受、領悟、想象、體驗、共鳴、凈化、欣賞、評價、表現等多種鑒賞活動來實現。

教學活動:找出文中寫人類誕生時充滿喜悅感的句子,讀一讀。(例如:揉團成了第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女媧看著他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作“人”。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挥傻脻M心歡喜,眉開眼笑。)

這是語言之美。尋找美句是為了發現美,細細地品味,用心地朗讀,是為了獲得審美體驗,同時也是表現美的方法。語文閱讀教學,結束對文本的內容概括、思路梳理、主題歸納之后,品味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對文本語言的品味揣摩,是閱讀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也是語文教學最具“語文味”的表現。對“語”動情,對“言”生思,揣摩、辨析、感悟、欣賞,嚼出語言的真味從文本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這個教學片段包括情感體驗和品味語言兩個話題,在誦讀中品味,在語境中品味,在比較中品味,學生通過品讀和深思,獲得的審美體驗是豐富的,品味語言也算是為了更好地感知語言、運用語言和發展語言,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活動。

接下來的教學片段:

師:從課文來看,女媧是一位怎樣的神?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一天當中能變化七十次,說明她“神通廣大”,不甘寂寞。

生:她愛美,例如到池子邊照影子。

生:當她捏造的人誕生之后,她滿心歡喜、眉開眼笑,說明她溫柔慈愛。

生:她能想出簡單的辦法造很多的人,說明女媧有創造力,有智慧。

生:她不知疲倦地造人,說明她勤勞。

生:女媧是“女神”。

師:說得好!女媧機靈、聰明、勤勞、慈愛、有創造力,我們歸納為兩類,一是有神的偉力,二是有人的性情。這哪里是一個什么神?分明是人類共同的、美麗的、慈祥的、勤勞的、智慧的、有創造力的、偉大的母親!

師:作者袁珂把《風俗通》里上古的簡單的神話,改編成具體神奇的現代神話,他想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表達了對女媧的贊頌,對人類始祖的敬愛之情!

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對生命誕生的喜悅和贊美!

生:作者借此歌頌母親,表達對女性的尊重。

這是人性之美。學生在感受這些人性之美時,能產生崇高的情感,為女媧的人性美所折服,為她的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所感染。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币陨辖虒W環節緊扣文本,整體把握,學生通過細品深思,充分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原始自然美,感受女媧的形象美、人性美,深刻領會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美、人情美。同時,課堂上生生對話、師生互動交流構建出一種情境和審美場,也是一種審美和創造。

四、內引外聯,幫助學生文化傳承和理解

“新課標”指出,“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解和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p>

值得一提的是,與教學《故宮博物院》不同,對《故宮博物院》而言,我們要學的是《故宮博物院》,而不是“故宮博物院”。而對于袁珂先生寫的《女媧造人》這篇文章,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神話《女媧造人》,還有注入了中國先民文化之根的“女媧造人”神話。

教學活動:人類到底從哪里起源?

生:由類人猿進化而來。

生:上帝造人。

師:《希臘神話》中有歐洲人關于人類起源的傳說,《圣經》中也有記錄關于人類起源的內容。不同的民族對人類的起源有著不同的解釋,“女媧造人”的故事,體現了炎黃子孫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人類到底從何而來,歷來傳說和爭論很多,如進化說、生命說、能量說、基因說、細胞說、神話說、外星說、海洋說、動物說……人類其實很渺小,渺小到連自己從哪里來都不清楚,也許,人類最終的任務就是找到自己的“根”,并且“認識自己”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蔽以谡n堂教學的結尾階段,提出的這兩個話題,不是脫離文本的自由拓展,而是基于本文的關于“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的話題延伸。

語文課不能上成生物課,對這些問題課堂上不做深入探究,但由此引發的科學探索欲望,則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之一。

課內引入和課外延伸,是語文教學中的辯證統一的關系,是聯通學生語文學習與生活的橋梁,也是拓展學生文化視野的重要途徑,還是學生進行實踐創新的有益誘因?!靶枰貏e指出的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文化傳承與理解是在文本的閱讀和理解中實現的,是在語言的建構和運用過程中完成的,不是教師向學生‘宣傳能夠達成的,不是教師灌輸的結果,而是借助體味文字與文本閱讀和領悟的結果,是學習過程中潤物無聲的結果?!?/p>

豐富多樣、精粹實在的語文教學活動,無疑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并非截然分開、彼此獨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緊密相聯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統籌兼顧,有機融合,將其基本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何國躋.發展核心素養與優效語文課堂[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8.8.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3.

[3]程少堂.語文味教學法[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5.12.

[4]丁來明.基礎教育課改升級[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10.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歐陽縛龍,廣東省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女媧素養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女媧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女媧造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