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大學在服務社會中綻放時代光芒

2020-08-15 00:44馮增俊
教育現代化 2020年102期
關鍵詞:大學服務發展

馮增俊

(中山大學,廣東 廣州)

孫明英博士著的《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終于出版了,從攻讀博士初時起意,到今日成書面世,反復研討,歷時近10年之“不易”,令人感慨頗多?,F時高教論著之多可謂車載斗量,但專論大學服務社會之著作卻還很少有,尤其在中國這還是一個頗具深究探討的有重要價值主題。一位青年學者能有如此學識定力和慧眼,直視其主題內在之獨特藴義,不會因近來某些鼓動實例表述時尚而放棄對發展規律和本質的探討,更難寧可貴的是她近十年來持續艱忍探究不輟,義無反顧,其意志之堅定,令人感懷。有人把大學任務或職能列舉有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有人則認為還應加上文化傳承,稱之四項。而在該書看來,無論怎么列出、列出多少,“服務社會”不僅僅是一種大學職能,而且必定是大學甚至是教育的核心涵義或基本價值。因為無論是培養人才、科研乃至文化傳承都必須是服務社會的,都必須以服務社會的某種方式體現,都必須以服務社會作為終極目的。以這點來審視孫明英的這部新作,才會發見這本著作所關注的根本要點和真正意義。其次,當下正值中國全力推進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發展教育尤其是發展大學的作用重大,為全民矚目,特別對那些投入巨資的大學寄予厚望,恰逢其時又遭遇美國給中國13所大學列上“實體清單”,大學怎么辦自然就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正由于該書聚焦“大學服務社會”,一語點中大學辦學之關鍵,與各種表述相比就自然顯得更加鮮明。這也正是之所以該主題言者紛紛,但做大論者卻未曾見有,皆因這一主題關乎大學辦學大計讓人不得不講,卻又因受傳統教育觀之視角所限,難有新解所致。

孫明英直接用“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題寫書名,以其開宗明義指明服務社會是大學的本質屬性,是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現象的關鍵體現。教育人類學研究表明,類人猿向人轉變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學習動物本能性的生存技術,并在族群中傳播學習從而提升該族群部落生存水平??梢?,對類人猿乃至人類來說,生存技能是首位的,關鍵的。因此這種生存技能的學習(教育)是人類生成、發展之根本,也是激發工具發明,推進工業革命之根源,更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利器。國家之所以興旺、人才之所以輩出,文化之所以傳承,社會之所以日新月異,皆由于這種“服務社會”的教育屬性所賜。因此,“服務社會”是教育的本質特性,是大學最基本、最重要職能。偏離這個特性,教育就會出問題,大學就會喪失其應有的作用。這點堪稱該書精髓,是該書最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作為研究大學的博士論文如果忽視這一審視坐標,就將失去全部立論基礎。

《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另一值得稱道的是,該書對大學服務社會做了較準確和科學的理解和詮釋。一者是把“大學服務社會”看成是一種科學教育觀,一種辦學思想和辦學方向,既不是某種學科的簡單布局,也不等同于時下創收性的“社會服務”。二者是強化“大學服務社會”中作用產業發展的功能特性,突出大學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相互動機制,強調了必須從本國本地經濟的總需要出發,以社會發展效益為準繩。在作者看來,“大學服務社會”已成為教育扎入社會體系中的強大“根系”,在反復互動協調作用下,逐步形成一種通過變革教育滿足社會需求從而進一步激發社會新發展由此再推進大學新變革這種不斷循壞遞進上升的“教育創新驅動機制”。實踐證明,所有發達國家都是通過“教育服務社會”來實現崛起的。17世紀英國通過“專利法”、“學徒制”等政策推進教育服務社會,培養一代工匠,激發社會創造力,引發工業革命,締造了大不列顛帝國輝煌;18世紀拿破侖關閉巴黎大學創辦理工等各種??茖W校,成就了法國的偉大崛起;而德國1807年首創實科中學,普法戰爭后大力發展工科教育體系為主導的教育服務社會機制,培養高級工科人才,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德國發展的神話;美國建國后苦苦尋求興國大計,后從1817年西點軍校改制培養急需民用工程技術人才解決發展困境中得到啟發,從創立倫多塞理工學院和私立高校改制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受阻中堅定推行大學改革,頒布“莫里爾法案”,建構起大學服務社會體制,開啟了美國繁榮富強之路?!胺丈鐣笔谴髮W扎入社會發展之根,根深方可葉茂,茁壯成長。任何國家的發展都是遵循這一發展規律的結果。

《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亮點正是倡導大學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關聯性規律,擊中中國教育要成為推助民族偉大復興動力的關鍵脈門,突出強化了“大學服務社會”必然關注新產業發展的未來教育功能,即發揮大學激發、引導經濟發展的作用,促進新科技,配合新基建,發展新工科及新文化建設。對中國來說,尤其必須要從讀書做官、文憑之上的傳統教育桎梏中解放出來。其首要之一是貫徹“五面向”,即先是必須強調教育(大學)面向社會,服務社會,才能面向人民,服務人民,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培養一流人才,出一流科技成果,使教育成為第一生產力。只有這樣,大學才能促使中國成為科技創新大國、制造實力大國??梢?,我們應認真探討“大學服務社會”的內涵和實踐模式,科學地詮釋其根本,這既是大學發展之本,也是國家迎來鼎盛之根,其意義之深遠,怎樣強調也不為過。

通讀《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你還會獲得一個重要認知,即在林林總總的高等教育研究論著中,不只是真正面對大學服務社會的研究不多,甚至依然存在許多對大學服務社會理解上的不少偏差。究其原因,這主要是教育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特定時代演變出來的某些做法曾靜給某些人帶來利益,造成的人們認知誤解。原始社會的教育存在于人類各種生存活動之中,教育直接決定生存;隨著生產力提高產生了階級和腦體勞動分工,致使教育本性被異化,讀書權被統治階級壟斷,文憑作為特權標志被捧寵;因此,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教育與生存能否結合及如何結合就成為決定國家發展的新課題。這時,教育內涵變化和形式多樣也致使教育理解各異,如居于不同教育立場,或出于讀書能增長知識,或據于讀書應考獲取功名晉官,或出于大學某種作用來理解大學等等,不一而足,雖有其合理性,但是假如不從“大學服務社會”的本質特性上把握,順其規律統攝總局,就會出現方向性偏差,導致錯誤的結果。如中國直到現在文憑主義依然在大學教育中占據強勢導向地位就是明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強化高校向專業化轉型正是糾偏傳統辦學模式和對“服務社會”的實踐詮釋。最近美國之所以把中國13所大學列入“實體清單”,正是這些大學的“服務社會”做得好貢獻大的原因。

《大學服務社會模式研究》的寫作特點也值得贊許,該書不停留在對概念的解析,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大學發展歷程的考察以及具體歷史實踐分析,重視理論研究與實踐實證探討相結合,并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比較不同實踐體在“大學服務社會”中的具體表現方式,以此從更全面的角度觀察和審析大學服務社會的成效,為我們理解和認識當下大學服務社會新方式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書寫作始于中國邁向新時代的第一腳步聲中,從2012年作者進入中山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之初,就確定了研究心向,其間不斷探究鉆研,后雖然學科并轉致使研究拖延,但研究初心堅毅執著,歷久彌新,令人敬佩。盡管書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提升之處,然能從一部有新意的書中讀到大學的未來走向,探視到教育踐行中的規律和民族發展的教育戰略精要,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消沉情緒帶來些許亮色,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在此,祝賀孫明英的新研究成果,也感動她的努力!

猜你喜歡
大學服務發展
“留白”是個大學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