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窺鏡下用藥與傳統用藥治療胃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

2020-08-21 05:42包青云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4期
關鍵詞:內窺鏡胃潰瘍內科

包青云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通遼)

0 引言

胃潰瘍為臨床消化內科常見疾病,其臨床發病因素與患者精神狀況、飲食習慣具有高度關聯性,基于我國特有的飲食文化,人民生活壓力增大,臨床胃潰瘍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消化內科疾病,受到消化內科學者高度關注[1]。胃潰瘍臨床病例表現主要以腹脹噯氣、泛酸為主要病理表現,其臨床主要病因素是由于機體分泌胃酸較多,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故導致潰瘍情況的發生;疾病治病周期較長,多為慢性進展型[2];于日常生活中,因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刺激,極易導致潰瘍穿孔,導致出血情況的發生,增加病情危重程度。針對胃潰瘍出血患者,需及時給予有效的止血措施,開展有效的搶救對策,以提高臨床治療有效性[3]。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胃潰瘍出血患者進行數據分析,病例納入時間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總共108例,依據患者掛號序號均分小組,54例設為觀察B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區間24-67歲,年齡中間值(43.63±2.46)歲,病程區間30min -12h,病程中間值(5.59±0.43)h,出血量范圍 250-1056m,出血量中間值(596.83±86.02)ml;54例設為觀察 A 組,男 32例,女22例,年齡區間20-69歲,年齡中間值(44.02±2.45)歲,病程區間45min -11h,病程中間值(5.61±0.41)h,出血量范圍 272-1028m,出血量中間值(600.52±85.86)ml;統計校驗兩組胃潰瘍出血患者基線資料(P>0.05),符合后文平行比對需求。

納入標準:(1)研究選取的108例患者均符合《消化內科醫學指導原則》[4]中對胃潰瘍出血的評估依據,患者入院均于12h內入院,經CT、內鏡等綜合診斷確診;(2)患者入組前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簽署書面知情書,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3)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等不耐受情況,或于入組前自行服用藥物治療且中斷患者;(2)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躁動癥、傳染性血液疾病患者等;(3)治療及藥物使用依從性較差[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確診后均及時進行止血治療,為患者連接身命體征監測,對患者呼吸、心率、脈搏等體征進行檢測,及時予以患者補充血容量、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評估患者出血量,若出血量較大,超1000ml,則予以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避免失血性休克的發生。觀察B組采用傳統藥物治療,采用80mg規格奧美拉唑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間隔72h聯合20mg奧美拉唑口服;觀察A組采用內窺鏡下用藥方式,采用10-30ml規格1∶10000腎上腺素,借助內窺鏡直接滴注于潰瘍面,觀察潰瘍面凝血情況,酌情采用0.5-1.0ml規格1∶10000腎上腺素滴注治療,病采用生理鹽水進行局部沖洗。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胃潰瘍癥狀消失用時,比對兩組患者藥物治療時長;依據《消化內科療效指導原則》[6]中對胃潰瘍出血藥物治療效果評估標準,持續治療5d后比對療效,若患者嘔血、黑便等癥狀無改善,72h內反復出血,療效判定無效及惡化;若患者嘔血、黑便等癥狀改善,72h內止血,療效判定起效;若患者嘔血、黑便等癥狀基本消失,24h內止血,療效判定顯效以上,有效率=起效占比+顯效以上占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果

2.1 兩組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觀察A組患者癥狀消失用時、藥物使用時間均顯著短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藥物使用情況分析(±s/d)

表1 兩組藥物使用情況分析(±s/d)

組別 n 癥狀消失用時 藥物使用時間觀察A組 54 2.51±0.18 6.03±0.85觀察B組 54 4.82±0.28 8.96±0.92 t 9.826 8.715 P 0.000 0.000

2.2 兩組藥物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A組藥物治療療效判定總有效率98.15%(53/54),觀察B組藥物治療療效判定總有效率85.19%(46/54),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物治療療效分析

2.3 兩組藥物使用安全性對比

觀察A組藥物使用期間無再出血情況發生,觀察B組藥物使用期間,再出血人次5例,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63,P<0.05)。

3 討論

胃潰瘍出血臨床誘發因素較多,臨床主要病理表現以嘔血、便血、黑便為主,出血為急性表現,患者出血量較大,極易導致循環系統障礙情況的發生,出現心率加速、頭暈等情況,嚴重甚至伴有失血性休克,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針對胃潰瘍出血,既往傳統治療方式較為保守,臨床應用效果不佳,止血周期較長,于止血后繼發再出血概率較高,臨床應用局限性較大[7,8]。隨著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內窺鏡技術不斷完善,內窺鏡技術的應用為消化系統治療提供了全新方向,以消化道出血應用中具有顯著應用效果,借助內鏡下止血方式,可有效縮短止血時間,提高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有效性,針對胃潰瘍出血患者,經由內窺鏡下進行藥物治療,可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有效性,規避傳統藥物使用周期長等弊端,藥物直接輸注到病灶,可有效降低其他組織對藥物的吸收,提高藥物血藥濃度,短時間內改善臨床癥狀,初始疾病轉歸[9,10]。本研究數據反饋,觀察A組患者癥狀消失用時、藥物使用時間均顯著短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A組藥物治療療效判定總有效率98.15%(53/54),觀察B組藥物治療療效判定總有效率85.19%(46/54),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A組藥物使用期間無再出血情況發生,觀察B組藥物使用期間,再出血人次5例,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可知,經內窺鏡下藥物治療,其療效顯著優于傳統用藥方式。

綜上,于胃潰瘍出血治療中采用內窺鏡下用藥,起效快,可顯著提高藥物療效,提高藥物使用安全性。

猜你喜歡
內窺鏡胃潰瘍內科
內轉科型
舒適護理在鼻內窺鏡術后鼻腔填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中醫內科治療偏頭痛臨床體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護理觀察
一種具有附加內窺鏡功能的醫療管
電子內窺鏡臨床評價要求探討
內窺鏡技術研究進展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怎樣治療和護理胃潰瘍?
胃潰瘍易演變成胃癌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