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思政“導”引探索

2020-08-25 07:06周潤苗
計算機教育 2020年8期
關鍵詞:導論思政數字

劉 鑫,周潤苗,2

(1.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湖南 常德 415100;2.湖南文理學院 芙蓉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通過融入思政要素,形成協同育人的效應。

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融入思政要素[1],除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專業課程學習思維方法[2],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和運用辯證法、發展觀等思政原理,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創新精神和溝通能力,培育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個結合數字技術、媒體與藝術設計的多學科交叉專業。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互通課,開設在大一第一學期,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概述和導引,作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本課程課堂教學的思政導引對于培養德、技、藝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尤為重要。

1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思政目標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在高中階段大多是理科生,學習狀態佳、學習能力強、創新潛力大,但是這類學生進入大學后,沿襲了以往的認知態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技術、畢業就業、行業創新能力、發現本行業的發展規律無關。思想指導行動,作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引導課,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再者須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專業課程思維[3],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和運用辯證法、發展觀原理;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溝通能力;形成正確的行業評判標準,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提高工程倫理素養。

1.1 引導學生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掌握科學的認識論、方法論和發展觀

數字媒體行業從產業維度來說,目前包括數字游戲、數字影音、數字出版、數字動畫、數字展示和數字學習六大領域;從流通過程角度來說分為數字媒體獲取與輸出技術、存儲技術、處理與生成技術、傳播技術、管理技術、安全技術等技術。教學過程中,梳理數字媒體技術行業的知識脈絡,實例展示數字媒體各領域、各技術環節的發展現狀及動態,讓學生熟悉本行業的專業思維,以發展的眼光了解本行業的過去、現在、特別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如何運用行業新技術研究、創新領域成果。例如,從學生喜歡網絡游戲的角度出發,全面介紹數字游戲產業發展歷程、技術動態和新的游戲形態等,特別是中國占據的游戲市場份額及中國的游戲開發公司、游戲產業的崗位需求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服務游戲行業,從技術的角度創新游戲新形態,例如5G 商用后虛擬現實技術如何運用到游戲領域,帶來新的不同形態變化等;從數字媒體技術體系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技術手段(數字內容監管技術),緩解年輕人沉迷電腦游戲和互聯網虛擬世界等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字游戲有全新的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1.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業價值評判標準

數字媒體技術包括數字化信息的生成、傳播、存儲、展示等技術,數字媒體創意是整個作品的靈魂,也是創造力的核心,這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行業價值評判標準。從文化、功能等角度認知媒體的人文社科功能,包括數字媒體安全、倫理、產權、國家利益為上等的認知,這些認知是數字媒體創業人才職業素養、創造力的基本要求。實踐課中要求學生編寫兒童動畫劇本,梳理中國、歐美、日本等地動畫行業的發展歷程及動畫產品特點,引導學生編寫此類劇本時關注兒童心理發展歷程,傳播陽光、正能量思想,避免暴力、淫穢等不利于兒童成長的情節出現,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業價值評判標準。

2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思政方法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共36 學時,分為20個課時理論課和16 個課時實踐課。理論課要求掌握數字媒體的概念及其特點和數字媒體技術體系的原理,實踐課要求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部分領域的知識技能。

根據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思政教育目標[3],按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數字媒體技術導論的思政目標一方面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學生認識數字媒體技術體系,掌握學習專業課程的思維方法,發現本行業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要堅持實踐出真知。因此借助大量的素材、視頻等多媒體資料,要求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材料進行加工;選擇其中合適的知識點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構建思政元素的實訓素材庫等,這是本門課程的基本課程思政方法。

2.1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的思政結合點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任務是讓學生運用計算機及數字媒體技術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了解數字動畫設計、數字游戲制作、數字電影拍攝與編輯等的基本流程及技術處理過程中用到的相關軟件,掌握文字、聲音、圖形、圖像信息的轉換、處理及展示方法。從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可以看出,本門課程的知識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特別是為學生構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知識框架、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行業價值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課程思政提供了不少結合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若干結合點重點開展思政工作,當然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表1 列出的結合點還需不斷完善,這也是以后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

2.2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的思政實踐

在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的思政實踐中,通過課堂講授、小組討論、作品制作(匯報)、多種形式實驗、線上線下走訪調查、專業導師培育創新創業項目等各個教學環節開展教學,并融入課程思政教育。

2.2.1 梳理知識體系,構建知識框架

教學過程中要梳理數字媒體技術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構建本專業知識框架。例如,從數字媒體流通過程角度來看數字媒體技術包括獲取與輸出技術、存儲技術、處理與生成技術、傳播技術、管理技術、安全技術,但有些技術是綜合了上述兩種以上技術基礎之上而得到的技術。例如流媒體技術是綜合了數字傳播技術和數字壓縮處理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是綜合了人機交互技術、計算機圖形和顯示技術。搞清楚各技術體系的聯系與區別,找到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可以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找準方法。

在講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時,用視頻及圖表展示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表2),同時組織一次小組討論課,搜集華為、中興等企業取得的5G 核心技術、專利,并發表看法。討論課上同學都能表達出5G 技術的基本核心技術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技術。有的同學介紹5G 技術具有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等六大特點,主要目標是激活網絡資源存量、挖掘網絡資源增量(新頻率資源)、靈活組合,實現多樣化網絡資源配置(引入新體系結構)。有的同學介紹華為掌握的5G 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是將毫米波和5G 基站融為一體的,將5G的通信速率提高了快50%。還有的同學談到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政治上營造華為危險論及阻止華為發展的案例。有一部分同學談到5G 的發展可能對今后社會的變化,5G+數字經濟、5G+數字政府、5G+數字醫療等,還有一部分同學辯證地分析我國目前掌握的5G 技術,國外也掌握了許多5G 的核心技術,還需進一步努力研究與加強合作。經過這次討論,學生不僅了解了5G 的核心新技術,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檢索、團隊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使命擔當,激勵學生不斷創新,實現人生價值,踐行報國之志。

表1 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的部分思政結合點

還有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多渠道調查數字媒體六大領域發展現狀,主要內容包括產業(領域知名公司、國家政策、知名會議等)的發展現狀、優秀作品概況(作品使用的技術、先進性、效果評價等)、該領域的就業情況、該領域的全國高校發展情況、其他領域感興趣的情況、其他高校個人或團隊的領域作品、個人或團隊對該領域發展情況的思考及心得。通過這次實驗,學生了解數字媒體技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普遍聯系,引導正確的數字媒體領域價值評判標準。在授課環節,引導學生思考,隨著5G 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特別是虛擬現實技術又有哪些新的發展呢,梳理數字媒體技術體系,讓學生從總體上對本專業建立統觀全局的思維,重點是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找到事物發展的本質。

表2 各代移動通信系統

2.2.2 引入工程倫理教育,培養職業素養

工程倫理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將工程做到精益求精,二是從職業和職業活動的角度要求工程師遵守正當的義務、權力和理想的道德原則。

隨著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領域的新技術也在不斷地涌現。以圖像生成技術為例,2014 年Goodfellow 提出了生成對抗網絡(GAN),其有兩個深度神經網絡組成,分別稱為生成器和辨別器。其中,生成器試圖生成可欺騙辨別器的樣本,而辨別器則試圖區分真實樣本和生成樣本,他們在對抗博弈下不斷提高GAN 的綜合性能。由GAN 生成的人臉圖像已經達到了足以“以假亂真”的水平。在課堂教學時,可以補充簡要講解GAN 模型生成人臉圖像的實例,幫助學生了解和欣賞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激發求知欲。同時,還可以補充GAN 生成的人臉圖像可能用于非法目的,例如欺騙人臉識別系統,虛構人物進行網絡社交。但是,數字媒體取證技術已經可以辨別GAN 生成圖像和自然圖像。因此,通過介紹GAN 生成人臉圖像的新技術案例,也可以引導學生要遵守職業道德,敬畏知識和新技術,幫助學生樹立“眼見可能不為實”的新思維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辯證發展思維。

應用型人才要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專業導師以專業工作室為平臺承接地方企業業務,或者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筆者帶領學生承接的企業業務中有一項是為某地方生產型企業設計官網、搭建線上銷售平臺。項目組在不同平臺設計網站的導航條時根據不同用戶需求進行設計,阿里巴巴B2B 平臺的用戶面向商家,所以導航的菜單中突出所有產品,淘寶B2C 平臺的用戶面向銷售終端,所以導航欄突出顯示該公司的豪宅家裝,官網主要體現公司實力和動態新聞,導航突出公司資質和工程案例等,在設計解決方案時,學生根據用戶需求,學生、企業方、專業導師相互討論、創新、精益求精解決問題,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社會需求,實現社會工程價值,培養工程倫理素養[4]。

2.2.3 構建融入思政元素的數字媒體實訓素材庫

數字媒體作品本身可以為思政宣傳材料的制作服務,構建融入思政元素的數字媒體實訓素材庫,制作內容和形式更新穎、更有感染力的思政宣傳資料,以達到思政教學的目的,見表3。實訓素材包括弘揚我國現代化發展(脫貧攻堅、高鐵建設、一帶一路等)、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古詩詞展播、名勝古跡、非遺資料)、優秀歷史人物、我國先進科研事例、校園文化、地方文化、地方產品推廣等正能量素材,學生制作多媒體作品并通過網上流行軟件拍攝視頻上傳到網上統計流量,網上展示兩周后進行作品匯報,匯報過程全程錄像,由班上選擇主持人主持本次匯報,每班選出5 位評委評分,評委按評分標準由如下幾項組成:主題(10 分)+技術性(20 分)+創意(20 分)+藝術(10 分)+音效(10 分)+粉絲數量(10 分)+PPT 制作及匯報(10 分)=100 分。從作品匯報反饋的情況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更加投入、主動,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國文化,更有“家國情懷”,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實現量變到質量的提升,實現思政的“隱性教育”[5]。

3 結 語

在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課程思政的實踐過程中發現,通過課程教學、課堂討論、作品制作與匯報、實驗調查等手段,不斷運用課程思政原理,確定課程思政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不同層次的實驗鍛煉學生的工程倫理素養等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從與學生的交流和期末成績等數據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性增強,自學學習能力有所提升,思想更加積極樂觀,有了工程倫理的意識,2019 年的湖南省創新實踐項目達53 個,創歷史新高。

在今后的思政教學改革中,應進一步推廣以專業工作室為依托,實行專業教師導師制,工作室指導教師不僅指導學生的專業項目,更要指導、評定學生的思想道德品性,并形成量化考核和監管機制。

猜你喜歡
導論思政數字
藝術史研究的錨點與視角
——《藝術史導論》評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答數字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數字看G20
打造平衡中的適度:一部值得推薦的英語文學教材——評《文學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