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知

2020-08-25 01:59
家庭醫藥 2020年8期
關鍵詞:抗藥性兒茶素癌細胞

晚上喝綠茶,降糖效果好

以往研究報告指出,綠茶所含兒茶素有抑制餐后血糖上升的作用,可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近期,日本早稻田大學在線發表在《營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從營養學角度證實,與上午飲茶相比,傍晚喝綠茶抑制餐后血糖上升效果更強。

研究小組以38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齡23.7歲,男性18人)為對象進行了雙盲試驗。參試者分別于早上(5~10點之間)、晚上(17~22點之間)飲用兒茶素飲料或安慰劑飲料。對比結果表明,早上喝兒茶素飲料的參試者,從前一天22點禁食到第二天早餐后180分鐘的血糖上升曲線,未發現明顯的血糖抑制效果,胰島素值也沒有明顯變化。而晚上喝兒茶素飲料組,從午餐后禁食4小時到晚餐后180分鐘,血糖值的上升得到明顯抑制,胰島素值增加。隨后的動物實驗也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結果,這表明綠茶對于餐后血糖上升的抑制作用具有時間營養學效應。

研究人員認為,富含兒茶素的綠茶可以刺激餐后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抑制餐后血糖上升。其飲用效果上的時間差異主要與胰島素敏感性的日內變化有關。早晨胰島素敏感性相對較高,傍晚胰島素的敏感性會下降。

新研究揭示癌細胞產生抗藥性的機制

澳大利亞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旦暴露在靶向抗癌藥物前,癌細胞相關基因在復制過程中就會大幅提升變異的幾率,進而使癌細胞發展出抗藥性。這項已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有望用于開辟新的抗癌策略。

為了揭示影響癌癥耐藥性的潛在因素,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等機構參與的團隊分析了癌癥患者接受靶向治療前后的活檢樣本。研究發現,已接受靶向治療的患者癌細胞比治療前樣本表現出更高水平DNA(脫氧核糖核酸)損傷。

研究人員解釋說,暴露于靶向療法的癌細胞產生隨機基因變異幾率,顯著高于未接觸抗癌藥的癌細胞,這一機制被稱為“應激誘導突變”,黑色素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都能利用該機制發展抗藥性。

研究揭示,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癌細胞“應激誘導突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種蛋白質就像一個壓力傳感器,當正常細胞遇到環境壓力時,它可以告訴細胞停止生長;而當癌細胞遭遇抗癌療法時,它會改變與癌細胞DNA復制和修復相關的基因表達,例如將負責DNA復制的聚合酶從“高保真”狀態變得容易“出錯”。這就導致癌細胞出現更多基因變異,并最終助長其抗藥性。

領導該研究的加文醫學研究所教授戴維·托馬斯說到,這類基因變異可以改變某些蛋白質的形狀,從而讓鎖定這些蛋白質的靶向抗癌藥失效。研究進一步發現,提升基因復制過程中的錯誤發生率只是暫時的,癌細胞發展出抗藥性后就會回到正常的高質量DNA復制過程,以確保自身生存?!氨M管增加的基因突變率提高了癌細胞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但它也隨機破壞了細胞其他部分,這會對癌細胞自身產生有害影響?!蓖旭R斯解釋說。

根據這項研究,團隊提出將常規靶向抗癌藥物與靶向DNA修復機制的藥物聯合使用,以改進現有抗癌療法。動物實驗顯示,與僅使用靶向抗癌藥相比,聯合用藥能大幅減少小鼠體內癌細胞數量。

心情不好就吃甜會上癮

“生活這么苦了,就想吃點甜的?!边@種想法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各色甜品、飲料也因此售賣火爆。

不可否認,被負面情緒掌控時,吃一點甜的會開心起來,因為甜味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合成。而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多巴胺可以傳遞興奮、開心的情緒。但這個甜味打造的“開心騙局”終究會被揭穿。因為這份快樂是多巴胺的獎賞機制產生的,并非真正的快樂感受。

當一個人食用糖時,它會激活舌頭味覺受體向大腦傳遞信號,點亮腦中的獎賞系統。這一系統與藥物濫用時多巴胺系統的犒賞機制類似,吃的糖越多,釋放的多巴胺就越多,會體驗到強烈的興奮感。身體聰明地記下了第一次吃到甜食后的積極情緒,所以每次心情低落的時候,大腦就會提醒你“吃點甜的吧”,如果對糖形成依賴,便很難離開它。另外,隨著時間的流逝,大腦中的多巴胺受體對糖分的敏感性降低,大腦需要更多的糖分才能產生相同的興奮感,并且對糖的成癮性也會增強。

將吃甜品、喝飲料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覺就會形成高糖飲食,繼而影響身體的代謝平衡與健康??偟膩碚f,甜食成癮會誘發糖尿病、肥胖,也有可能導致高血壓,所以要控制甜食的攝入量。正常健康人每天推薦的攝入量是50克以內。甜食雖美味,但更需要控制自己,避免甜食成癮。

研究認為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研究團隊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可將死亡率從9.4%降低至5.2%,降低患者有創機械通氣、進入重癥監護病房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同時降低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水平,阻止新冠肺炎輕癥向重癥進展。

北京時間6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影響因子22.4)在線發表了《使用他汀類藥物可降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這一研究成果,向世界呈現新冠肺炎治療的“中國方案”。

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團隊負責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李紅良教授介紹,這項研究成果明確支持了他汀類藥物在住院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保護作用,并為后續開展他汀類藥物是否具有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信心。

截至北京時間7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39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9.1萬例。在沒有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藥的情況下,利用現有批準的藥物來治療新冠肺炎、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一種便捷、有效的策略,可以挽救生命。

他汀類藥物具有很強的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臨床上他汀類藥物常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斷劑(ARBs)一起用于高血壓或心臟病患者,是目前有效和常用的降脂藥物,且價格實惠、副作用少。同時,研究表明,除了降低膽固醇外,他汀類藥物還可以減少炎癥、減少血栓,防止血管和其他器官內皮細胞的損傷。

猜你喜歡
抗藥性兒茶素癌細胞
癌細胞最怕LOVE
澳大利亞谷物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縣地區灰霉病菌對腐霉利的抗藥性研究
假如吃下癌細胞
正常細胞為何會“叛變”? 一管血可測出早期癌細胞
雜草抗藥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進展
全甲基化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的制備
兒茶素酶促制備茶黃素的研究進展
大孔吸附樹脂富集酯型兒茶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