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是儒 行動是商”

2020-08-28 11:32張謇劉金祥
鐘山風雨 2020年4期
關鍵詞:儒商張謇實業

張謇 劉金祥

儒商,一般是指“儒者”與“商家”的結合體,其一方面具有儒者的才華和操守,另一方面具有商家的睿智與聰慧,儒商既是儒者的翹楚和楷模,又是商界的豪杰和精英。學術界認為,儒商往往呈具以下精神特質:注重自身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秉持儒家義利觀和價值取向,弘揚自強不息和勇于創新精神,恪守商業規則和市場法度,誠實守信履約踐諾,勇于競爭善于合作,富有仁愛之心和救世濟民思想,承負達則兼善天下的社會責任感?!叭迳獭睙o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應是中國商人追求的精神形象和價值目標。但是,在現實中究竟什么樣的商家才合乎“儒商”標準,目前尚無具體答案。在此筆者以一代儒商張謇為鏡鑒和參照,看看這位享譽一時的近代儒商如何踐行“精神是儒、行動是商”的信條,以此推演、蠡測和厘定當代儒商的標準和范式。

張謇于1853年出生于江蘇省南通市,1926年病逝于故里,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張謇是光緒十一年(1885)科舉狀元,他雖為文人卻主張“實業救國”,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也是南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河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的主要創始人。張謇上溯幾代均為普通江南農民,是被當時稱為“冷籍”的士人。為博得一矜青衫、贏取不世功名,張謇早年不得不冒用如皋縣豐利大戶子弟姓名經5次考試才中秀才,為之還鬧出一場風波。但張謇勤勉發奮、飽讀詩書典籍,終于在41歲那年于會試中一甲一名進士,成為南通有史以來唯一的狀元。張謇絕非那種陷入經史、死啃書本的迂腐書生,早年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邀請擔任慶軍幕文書時,就隨軍參與了平定朝鮮的“壬午事變”,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并撰寫了《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有見地的政論文章,得到“清流”南派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的認可與賞識??贾羞M士那年,正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上書慈禧和光緒,參奏彈劾主和誤國的大學士李鴻章;戊戌變法時又為提攜自己的翁同龢出謀劃策,積極參與維新變法,這些都反映了他思想先進、膽識過人。仕途受挫后張謇回到南方創辦大生紗廠,開始經營實業,但此時他依然關心朝政,在立憲運動中,曾組織發動了三次國會請愿運動,成為國內立憲派領袖人物之一。辛亥革命爆發,在向清政權提出最后“忠告”后改變政治立場,擁護共和反對帝制,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為實現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北京政府成立后受袁世凱之邀,又出任農商總長兼水利局總裁,并為袁世凱草擬了逼宣統帝遜位的《清帝遜位詔書》,在袁世凱帝制陰謀日漸暴露時,張謇憤然辭職,斬斷了與袁氏的一切聯系,回到故鄉專務實業和教育,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我國近現代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被后人稱為“狀元實業家”。

縱觀張謇的人生經歷和職業生涯,他可謂是切實堅守和著力踐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且業績卓著、澤被后世。張謇最為人所稱道的當然是他實業上的成就,他自己曾宣稱:“言商還向儒?!钡拇_,他的實業活動,不只是開辦了一批近代工商業,更重要的是他將儒家思想貫穿于興辦實業的全過程。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在談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時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苯枷爰液m認為張謇在建設南通的過程中“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影響及全國”。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丁文江在張謇追悼會上發表演說時曾指出:“今張先生死,平日不贊成他的人,亦無不同聲交譽?!睆堝涝诿駠鴷r期有著較高的威望和聲譽,這與他在中國實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密不可分。

張謇是一位具有民族正義感和家國情懷的文人士子,他興辦第一個企業大生紗廠時,正值甲午戰敗《馬關條約》簽訂之后?!恶R關條約》規定外國商人可以在中國內地設廠辦企業,這引起張謇的極大憤慨和深深憂慮,他認為“新約一旦盡撤藩籬,喧賓奪主”,不但日本人“逐漸吞噬”中國,而且“西洋各國,援例盡沾”。由于他的家鄉南通出產的棉花質地優良,他認為一定會被日本人所掠奪,假若讓日本人投資建廠,日本便會利用中國棉花紡織布然后高價賣給中國人,這“無異瀝血肥虎,而袒肉以繼之”,所以他興辦紗廠的目的在于“為通州生民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辦廠自然講究投入產出,但他在辦廠中首先慮及的是中國資源不被外敵所用,敢于與日本人競爭和角逐,這正是張謇作為一代民族資本家值得后人贊賞和褒揚之所在。

張謇富有遠見卓識,他認識到興實業首先要興人才,振興中國必須培養新型工人,所謂今求國之強當先辦教育。辦教育需要大量資金,他曾多次向中央及地方政府呼吁,但都石沉大海、無濟于事。于是他從自己所辦企業中拿出巨額利潤,建立學堂發展教育。1899年大生紗廠開工,有了盈余后,1903年他即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私立的通州師范學校,實現他辦教育先從基礎做起、基礎先從師范開始的諾言。隨著張謇經營活動的不斷擴大和實業的日益興旺,他付諸教育的資金投入越來越多,除了一大批中小學外,還有女子師范、農業學校、紡織學校、商業學校、衛生學校,甚至還興辦了一所盲啞學校,這些名目眾多的職業學校,很多都是中國首創。在設立專門學校的基礎上,張謇晚年還斥巨資成立了以工科為主的南通大學。此外,南京的河海工程??茖W校、吳淞的商船學校和鐵路學校、上海的復旦公學,他都積極參與創建,不僅捐獻大筆款項而且耗費了大量精力。在創辦學校的同時,張謇高度重視社會教育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先后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地方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圖書館、氣象臺、公園、體育場,還辟建了開全國風氣之先的新式劇場,所有這些都由其個人出資。

張謇非常熱衷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在他的精心規劃和全力運籌下,南通完成了全境的測繪,修建了貫通全域的公路,購置輪船開辦了輪運公司,在清末民初那個特殊歷史時期,南通的交通之便利居全國前列。張謇的事業為何從家鄉起步?他有一個宏大遠景:諸事以南通為基礎和圓點,然后推廣到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正如他自己所說,讓企業獲利旨在“借各股東資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設一新新世界雛形之態,以雪中國地方不能自治之恥”。張謇設想中的“新新世界”,是打破傳統的“造福桑梓”狹隘觀念,是通過大舉興辦實業——教育——文化,將南通由封閉型的農業社會帶入較開放的近代社會,并由南通一地推向整個江蘇和全部中國,這是何等遠大恢弘的魄力和抱負,這也是張謇作為中國近代儒商難能可貴的優良品格。

作為深諳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的張謇,一直主張發展工業須以科學技術為支撐,以科技崛起推動工業興盛。在他所置辦的企業和學校中,聘請了眾多各行業專業人員、歸國留學生和英法日等國的工程技術人才。他對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套系統而獨特的見解,認為在中國興辦大學首先要興辦工科大學,以促進基礎薄弱的民族工業技術的發展。張謇大力支持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團隊“中國科學社”的建立,學社在國內的社址是張謇親自幫助確立的。學社第7屆年會,張謇特邀科學家們來南通召開,并在年會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張謇極為關心當時世界工商業發展形勢,1903年他赴日考察70余天,參觀了35處教育機構和30個農、工、商單位,每到一處都做了詳細記錄。他參觀和考察的單位不求其大其新,只求切合中國實際,所參觀的學校以町、村基層學校為主,所勘察的工廠也主要針對那些小型的、私營的企業?;貒鴷r,他購買了大量各式農具和紡織等輕工機器,并為職業學校聘請了日本教員。他還原計劃赴美考察,后因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實現。1906年意大利米蘭國際博覽會召開,他負責籌款、準備中國展品并選派內行參會。盡管他創辦的呂四鹽場的鹽在會上榮膺頭獎,但從與會人員的反饋中得知中國實業與外國存在很大差距,因而下決心加速發展教育科技以盡快彌補。張謇晚年還關心關注中外實業的交流與合作,1910年美國著名實業家大賚組團訪華,張謇與江浙一帶的實業家不僅高規格地接待了大賚一行,還與大賚商討簽訂了合辦銀行,共造輪船,兩國商人定期互訪,中國在1915年與舊金山舉辦博覽會等協議。盡管這些協議隨著清政府的迅速垮臺,中國國內形勢發生劇變而未能實現,但張謇開闊的視野和超拔的眼光已高于同時代絕大部分商人。

張謇所處的時代風云變幻,辦好近代企業面臨眾多困難和坎坷,張謇除了引進懂經營善管理的留學生以外,自己也勤奮好學,去日本考察即為最好的例證,他善于將西方先進管理方法與當時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把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為自己所用。在張謇文集中收錄了一份寫于1897年的《廠約》?!稄S約》事實上是一份企業內部的管理文件,它對各部門分工有明確界定,對各級管理人員及工人職責也有細致規定,各道工序交接、監督都很嚴格,還有可以執行操作的獎懲制度。當然《廠約》也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天然地帶有封建性色彩,但大生廠在某一個時期經營狀況良好,也充分反映了《廠約》是富有成效的,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

張謇創辦的大生集團反映了他對近代企業集團的理解,他初辦大生紗廠時鑒于原料是當地棉花,于是他又辦起了墾牧公司,解決原料問題;棉花去籽后可榨油,他又辦了榨油廠;油脂可制皂燭,他辦了皂燭廠;紗廠成品需運往上海銷售,他辦起了輪運公司、汽車公司,陸續建起了碼頭、棧房;為擴建工廠、興辦學校,他又搞起了地產交易;為繁榮教育、文化和當地市場又興建了印書局、造紙廠乃至旅館、浴室、飯店……總之,他以大生紗廠為中心,通過對資源的幾經整合和反復利用,使之利不外溢,以達到節約成本目的。張謇盡管沒有總結出一套系統的經營策略和管理經驗,但他卻以實業實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探索了一條較為合理的路子,業已接近世界近代企業集團化規?;慕洜I模式。

從上述簡略的敘述和概括中不難看出張謇作為近代儒商,所具有的品格和素養是多方面的。他從事的實業活動無疑給他本人和他的股東們贏得巨大利潤,但他獲取利潤不是終極目的,他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南通一隅,他善于吸收借鑒外國先進經驗又不簡單地照抄照搬。在張謇身上,“儒”的傳統順應時代變化而增添了新的內涵,而這一切又與他的實業活動緊密相連,使張謇成為中國近代工商業、教育等多項事業的開拓者和引路人。

(責任編輯:蘇)

猜你喜歡
儒商張謇實業
海門籍儒商陸誠:在逐夢路上永遠前行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論張謇的日本觀
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心無旁騖做實業 扶貧助困為人民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實業為何盯上了
學者儒商吳炳新
聯墨雙馨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