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類招生背景下體育專業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2020-08-31 01:58齊立斌張伶俐
大學教育 2020年9期
關鍵詞:大類招生體育專業體育課程

齊立斌 張伶俐

[摘 要]課題組采用邏輯分析法對大類招生背景下的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進行的體育專業改革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大類招生背景下的湖南農業大學體育專業改革主要是在管理體制的改革、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體育課程改革,體育課程改革應樹立體育課程的主線,科學設置體育課程結構,合理設置課程類型。我校的大類招生模式,存在著學科冷熱失衡、課程設置困難、教材銜接不合理的問題。

[關鍵詞]大類招生;湖南農業大學;體育專業;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9-0045-04

一、背景

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的高校的招生方式已經由按專業招生轉變為大類招生,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的體育專業也于2017年開始采用大類招生模式,在招收學生時,將學院的體育專業和社會體育指導專業注冊為體育專業,學生進入學校并開始學習。學生在第1~3學期是學習體育基礎課程而不是按專業來學習專業課程,從第4個學期后學院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在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與指導兩個專業里選擇自己的專業,從此以后的課程就是根據所選專業來學習的。體育專業的學生經過一年半的體育基礎的學習,為后面選擇專業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這是一個以學生為導向的培養全能型體育人才的模式[1]。

(一)大類招生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的體育專業選擇范圍小,只有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這兩個專業可選擇,如果仍然以專業的方式招收學生,學生的就業發展以及前景是十分有限的。隨著社會經濟驅動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傳統的專業招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體育市場對體育專業人才能力的要求,更難以滿足高等教育學生未來發展的專業需求。因此,大多數高校都采用大規模的招生培訓模式來改變這一現狀,并將部門的專業結構劃分為專業類別。利用大規模招生培養,可避免學生盲目選擇專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有利于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大類招生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體育人才的要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體育人才必須具有深厚的體育知識、熟練的運動技能、強大的綜合能力和靈活的創新能力[2]。傳統的招生模式,太過于強調專業,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容易造成學生專業過于專業,以至于體育類其他方向的基本能力較差,難以讓學生在就業選擇和綜合實踐中展示出自己的優勢[3]。而按大類招生模式進行招生并培養,可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專業的權利,明確定位專業方向,在學習過程中能打好基礎,提高綜合素質,擁有一專多能的體育專業素質,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的、多元的、多能的體育專業人才。

二、大類招生模式下的課程設置

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體育專業由傳統按專業招生轉為實行大類招生方式,改變的不僅僅是院系招生方式,整個院系的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體系也會隨之而變化,而院系設置的課程體系的變化是招生方式變化中最為重要的[4]。一般來說,教育教學的改革主要表現在管理體制的改革、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5]。體育藝術學院按照大類招生模式培養學生,課程體系的改革關系著管理體系的改革,也關系著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所以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影響著在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大類招生培養順利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大類招生背景下,體育課程設置的主線

采用大類招生之前,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的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的主線是以體育學科專業知識為主,主要追求體育專業的專業性、深入性,忽視了體育專業的維度與廣度的發展,也忽視了體育專業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容易使學生的就業選擇方向太過于單一,無法把學生培養為真正的體育人才。而當今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需要的不是單一專業方面的人才而是有著多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6]。體育院系就應將課程設置的主線由以學科專業知識為主轉變為由以學科為主。體育學科是教給學生運動知識、技能和技能,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動素質的主線,重點放在以學生為導向,但同時應注意學生個性化和差異化,根據自己的能力教學生。而課程設置的主線也應在各專業合并為大類的前后有著不同的要求,同時學生在經過一年半的學習之后再選擇專業的課程設置更應有所不同[7]。因此,采取大類招生模式培養學生,其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結合院系的管理體系、教學指導思想、教學資源及設備、師資條件、學科特點、學生特點,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科學設計課程結構

大類招生背景下的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院系的課程體系設置,基本是分為三個模塊: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課程。通識教育課程根據部門的特點設定,反映了學校的體育風格。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發展課程[7]。實踐課程包括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專業素質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大類招生模式淡化培養體育專才的思想,強調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設置,專業類課程有:體育概念、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健康教育學、體育研究方法,而這七門課程中有些課程是體育教育專業或者社會體育與指導專業所特有的,如今融合在一起,是為培養綜合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8]。大類招生背景下改革課程結構設置是將專業與普通、科學與人文融為一體的模式。對于如何發展這類課程結構模式,有以下幾點要求:

1.科學設置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設置要具有先進性,要以學科教育知識、綜合實踐能力及專業素質為主,深刻認識學科的價值,以保證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要根據課程在學科里的重要程度來設置學科的教學課時以及教學學分[9]。

2.優化課程結構

進行課程設置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各個課程之間相互滲透,著重強調課程的綜合性,著重設置通用性課程、專業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同時增強學生的綜合課程的能力培養,適當地在理論課程中增加課內實踐,多開設一些應用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10]。

3.分模塊課程設置

將課程結構分成不同的模塊組合,各模塊之間相互銜接,進而優化模塊整體設置,教師在進行各個模塊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的全面發展[11]。

(三)合理選擇課程類型

設置課程體系的關鍵之處在于是否正確處理各個課程在整體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入學背景下培養體育教學需要合理分配理論和實踐課程、理論和技術課程、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隱形課程和明確課程[12]。

首先,大類招生背景下院系應高度重視基礎課,要拓展基礎課程培養的廣度和深度,確保學生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這樣才能培養一系列具有高質量、高規格的適應當今社會激烈競爭的體育專業人才。其次,大類招生專業課程設置應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應打破局限,充分考慮專業性質與社會就業需要的關系,強調專業課程發展的彈性,真正落實專業課程的知識、能力發展和就業需求。此外,課程還應考慮到選修課與必修課,明確課和隱形課之間的互動。有必要確保每門課程相互滲透和整合,以提高選修課程的水平,并擴大必修課程的范圍。將隱形課程融入顯性因素,隱形因素滲透入顯性課程,所設置的課程應該是有深度的,不宜太過于偏向某一項能力的培養,合理控制課程數量,原則上保持適度。最后,大類招生模式下培養綜合型人才必須要求院系有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專業基礎課程應當由博士、副教授或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為負責人;從事專業課程的教師應具備與課程密切相關的學歷或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學歷;承擔創新和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應具備相關的教育和教學能力以及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同時,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以培養更多的體育綜合型人才。

三、大類招生背景下體育課程改革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缺乏體育課程建設資源

大類招生背景下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體育專業中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體育課程建設資源和體育課程資源。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我校體育專業的體育課程建設資源和體育課程資源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師、體育基礎設施、體育課程管理和體育教材三個方面[13]。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水平決定了體育課程建設的質量,而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影響著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水平。從體育基礎設施來看,我院的基本的體育設施存在嚴重的老化現象,體育場地器材不僅在數量上受限制,而且質量上也遠遠落后,這導致體育課程建設的基本需要無法滿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體育專場的發展。從體育課程管理體制的角度看,體育課程管理體系缺乏系統的管理。最后,體育教材仍舊沿用著以前的版本,沒有及時更新。教材的選擇應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外,還應考慮教科書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

(二)體育課程目標的制訂不明確

課程目標應以學生的特點為基礎,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限制和影響體育課程設置的因素有:體育課程結構、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社會就業需求。體育課程目標的制訂首先要根據體育課程的性質確定體育課程的結構,體育課程結構的建立應適合學生發展的特點[14],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靈活性及多樣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程目標設置必須滿足當代社會需要,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經濟性,以發展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為主要的課程目標促進大類招生模式人才培養的發展。

(三)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理念

目前,我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大二時學生選擇一個專項并學習兩年,而這個專項的選擇是根據選擇人數來確定的。一般可選擇的專項只有四個,然而其他體育技術類的課程則只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受到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有限的影響,不僅體育教育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還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

(四)忽略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一系列的課內、課外、校外的實踐活動以及教育教學見習、實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15]。而我校院系在這幾個方面沒有落到實處,主要因為:

1.體育課程教材內容

體育教材內容的設置應具有靈活性、伸展性、彈性,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材與時俱進且有吸引力。而學科對各個課程內容結構的設置也應采用由簡到難、由抽象到具體的步步深入的方法,教材內容的整體框架可以分為幾個模塊,合理設置進度進行學習,這也將幫助學生更快掌握知識。同時,還要拓展體育教材內容的彈性,不能因為考核評價制度限制了其發展。

2.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場所、教學設施。從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出發,重視學生的特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應形式豐富多樣,具有趣味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3.體育課程學習評價

體育教學過程應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已經落后,而且學習評價標準也局限于課程,太單一,不能反映學生學習真實狀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大類招生背景下的體育課程改革

(一)樹立良好的改革理念

改革面向學生、面向學校、面向社會,在具體實施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學校專業發展狀況,針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合理制訂符合現狀的體育課程改革方案,以適應學生的發展[16]。改革應循序漸進,落實好每一階段的任務,應有側重點。

(二)科學設置體育課程

體育課程設置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形式。體育課程應高度“科學”,以體現高校體育發展的“現代性”。這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步伐加快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新要求,也是課程開發過程帶來的巨大挑戰。課程設計的“學術性”主要體現在課程結構的合理安排上,使我校體育活動的發展能夠實現漸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思想打下堅實的基礎[17]。我校體育課程的建立不僅是體育課程結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改革思想的又一體現,應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有針對性地安排課程結構,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三)合理構建課程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形成是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的保證。我體育課程管理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課程督導、課程評價和課程實施[18]。課程督導是我校體育課程科學建設的關鍵。它對我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具有一定的指導和監督作用,逐步發揮其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性”。而課程評價是課程管理有效改革機制的重要參考對象,也是推動我校體育課程體系發展的基本條件。準確的課程評估過程,可以反映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也是持續改進的主要動力。課程實施是我校課程管理機制建設的具體過程,也是課程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充分體現了我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優勢和不足。

(四)結合實際科學建立課程比例

我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需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其中,課程設置的科學比例已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對我校體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學體育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國家課程、本地課程和校本課程[19]。其中,國家課程,顧名思義,是高等學校的必修課,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占很大比例;本地課程是大學體育選修課程的基礎;而校本課程結合了相關的體育課程和大學體育的特點。這三種類型的體育課程構成了大學體育課程體系的主要部分。國家課程是課程體系建設的重點。應結合我校區域特色和高校體育發展的優勢,建立科學課程比例,實現新時期我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目標。

(五)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和課程資源的開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也是體育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因此,有必要不斷加強體育教師各方面能力,加強和培養教師的業務能力。第一,根據學校的需要,要配置定額數量的體育教師。這是因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與教學質量成正比,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將教育教學提高到一定程度。第二,體育教師應提高自己的體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所有教學活動的重要依靠。如果身體素質較差,再高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無用武之地。第三,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學道德,教師的品質對學生的素質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我校要求體育教師應該遵守行業的道德規范,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遵守這些原則,保持思維的質量。第四,要提高我校體育教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素質。我校應該安排教師進行對外學習和進修,并通過系統化培訓的方式對教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素質以及專業能力水平進行提升,從而提高教學的總體質量。

五、結語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是高校體育專業改革的重要方向。湖南農業大學體育類專業采取的樹立良好的改革理念、科學設置體育課程、合理構建課程管理機制、結合實際科學建立課程比例、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和課程資源的開發等改革舉措為我國高校推進體育類專業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 參 考 文 獻 ]

[1] 黃斌,房貞政. 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2):53.

[2] 錢保俐. 高校實行大類招生模式的優化策略[J]. 教育評論,2015(4):43-45.

[3] 李耒成. 努力探索“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新模式[J].中國地質教育,1998(4):46-49.

[4] 黃斌,房貞政. 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2):55.

[5] 鐘國忠,邱吉福. 高?!按箢愓猩?、分流培養”模式探索[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70-73.

[6] 周偉. 試論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與結構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168-170.

[7] 于曉東. 新中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的反思與前瞻[J].山東體育科技,2012(6):59-62.

[8] 劉洋.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8):207.

[9] 洪濤.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8):89-92.

[10] 吳勛,武月. 高校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評論,2016(9):42-45.

[11] 張麗麗,許釗.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1):6+8.

[12] 劉潔,邢文華.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項目開設現狀及其發展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6):89-92.

[13] 于曉東.新中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指導思想體系研究:回顧、反思與建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1):15-17.

[14] 鄭朝榮. 高校大類招生培養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69-70.

[15] 王恒安. 高校按“大類招生培養”的研究[D ].汕頭:汕頭大學,2007.

[16] 王玲. 論高校大類招生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198+200.

[17] 蘇力,徐姝,楊陽. 我國高校大類招生模式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198-200期.

[18] 王林,王巖.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的弊端與改革思路[J].體育與科學,2003(5):28-31.

[19] 張勁松,張樹巍.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3):76-78.

[責任編輯:鐘 嵐]

猜你喜歡
大類招生體育專業體育課程
拓展訓練納入中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關于體育本科專業理論課隱性逃課現象的分析
涉農專業大類招生的探索
如何促進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學習體育理論課
對高職護理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大類招生模式下大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對“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淺論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