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家風傳承及其對現代家庭與教育的重要意義

2020-09-06 13:46張芊羽史明亮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言傳身教傳承新時代

張芊羽 史明亮

摘? ? 要:一個人或可以不曾接受教育,但他一定受過家風文化潛移默化的教導與熏陶。這個現象在老一輩人民中尤為普遍,沒有接受過所謂的素質教育,不懂得法律,但是家庭的教育和道德的約束卻可以維持著社會家庭的穩定與和平,由此可見家風于社會風氣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到家庭小型化變遷、社會現代化轉型等情勢影響,傳統文化與家風傳承日漸衰頹,言傳身教的傳承方式也受到沖擊。然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本文對于現代社會這一現象,分析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傳承方式及重要性,并對當今困境進行研究,探索其未來出路。

關鍵詞:新時代;家風家訓;傳承;言傳身教;中國教育

一、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歷史文獻中提及家風一詞,往往蘊含著勉勵后人傳承的意義。就如《南史》中所述“齊有人焉,于斯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稟家風?;蟛粔?,亦云美矣?!逼渲?,“各稟家風”明確指出后來者對前人的繼承關系。另有“世守家風”、“家風克嗣”等皆體現了這一說法。是以,家風有著世代傳承的特性。家庭是孩童最早的學堂,家風是家庭長期培養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它以祖輩父母自身的言行、作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因而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家風是國風的縮影。南北朝時期,顏之推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內容全面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顏氏家訓》,不僅開創了后世的“家訓”先河,更是對后世家風家訓的傳承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顏氏家訓》以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為主。他提倡讀書為主,同時注重工農商等知識,反對不學無術;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闊論:鄙視南朝士族的腐敗無能,諷刺北朝士卒的腆顏媚敵。極盡描摹當時的社會風貌、政治氛圍,無疑是當時時代與社會的縮影。

天下之本再國,國家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之于家風而言,下決定一個人的氣質,上決定一個國家與社會的風氣。明代唐寅曾說“男兒立志三部曲:齊家、治國、平天下?!庇纱丝梢?,“家風”實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文明的延續……

二、中國傳統家風的傳承方式及特性

(一)傳承方式

“家訓”是家風傳承的載體,卻區別于家風。 “家訓”往往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或是父祖輩人總結前人與自身的經驗與思想以文字記載來要求子孫后輩。而“家風”則是一個一個家庭的氣質和風習,不拘于紙筆,頗有些“潤物細無聲”的意味。

(二)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特性

中國傳統家風具有穩定性。中國傳統社會以儒家大統一思想為主流思想,中國傳統家風也受此影響,以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標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道德信條,制訂家訓家規。因此在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儒家影響下,中國傳統家風皆大同小異,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將這些道德信條、倫理綱常逐漸內化為家族風尚。

三、就教育談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困境

(一)“身教”的傳承方式日益被忽略。

中國傳統社會中,往往以家族的形式集體居住,孩子通過父祖輩的言傳身教來傳承家風,而古代以孝悌禮儀為重,對于長者自然而然地信服與崇拜是現代經歷了家庭小型化變遷、社會現代化轉型等社會變遷下的新時代家庭中所沒有的。

(二)寬嚴失度

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孩子對長者的信服與崇拜日漸消失,家庭的核心轉移到孩子身上。再加上社會發展迅速,長者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開始逐漸落于子女之后,甚至出現“反哺”的現象。這一現象出現在思想還未成熟,教育還處于低階段孩子的家庭中,并不是一件好事。

四、就當今困境,分析出路

(一)弱化教育的功利化

功利化教育自古以來便存在著,剔除功利化教育并非易事。但家長可以通過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與勉勵,重視家庭中的德智教育。就我身邊常能聽到“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撿垃圾、掃大街?!敝T如此類的話來恐嚇威脅孩子??墒沁@樣的恐嚇真的有用嗎?作用暫且不論,它不僅給孩子傳達了一種職業有貴賤之分的錯誤價值觀,不利于孩子未來發展,更會讓孩子們缺乏創新與冒險的精神?;蛟S這些話有那么一點微乎其微的作用,可是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在找工作時,往往會鎖定一些穩定性更高,風險壓力較小的工作,他們不再有沖出桎梏的勇氣。

(二)以家訓為載體的傳承

倡導復興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如修訂新型家訓家規,一方面,家庭成員更容易以此參照并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從傳承的角度來看,以文字規范的家訓家規不僅僅是家風的符號表現,更是家風傳承的重要載體,例如《顏氏家訓》、《誡子書》、《朱子家訓》等至今仍舊流傳,發揮著教化后人的作用。

(三)去糟存精的新時代家風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不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二十在直接接觸道德、既定的、從過去承接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的?!碑斍?,探討家風文化及教育同樣離不開中國現代社會的特征與形勢。我們要積極建設與現代相適應的家風,從歷史傳統中,對優秀家風加以傳承,封建老舊的惡性因素加以剔除。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關于伊比鳩魯哲學的筆記》

[2]陳明:《中華家訓經典全書》

[3]顏之推:《顏氏家書》

[4]胡月:《基于優秀傳統家風的現代家風建設研究》,2018

[5]章文科:《傳統家風的傳承困境與出路研究》,2017

項目名稱:依托互聯網+,讓家庭傳承文化屹立前浪潮頭創新訓練項目。

作者簡介:張芊羽,女(2001.5漢族),江蘇徐州,本科,浙江萬里學院在讀生,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指導老師:史明亮,男,(1986.3漢)山東海陽,本科,助理實驗師,浙江萬里學院基礎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

猜你喜歡
言傳身教傳承新時代
班主任工作中的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增進親子關系的小方法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詞語聚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