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0-09-10 13:54廖大清
中外醫學導報·上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

廖大清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40例膝關節疾病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膝關節Lysholm的評分及發生膝關節疼痛的程度。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Lysholm評分和VAS評分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均較高,其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的評分較高,其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膝關節的功能。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7225(2020)07-0126-0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均是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疾病。此類疾病可破壞患者站立與行走的功能,并可顯著降低其生活質量[1]。進行手術治療是治療膝關節疾病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采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此病可顯著改善患者膝關節的功能。為了保障對膝關節疾病患者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效果,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防止其發生術后并發癥。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綜合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的40例患者均為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膝關節疾病患者。這些患者均被確診患有退行性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膝關節疾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54~78歲,平均年齡為(63.5±5.4)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其年齡為52~79歲,平均年齡為(64.1±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施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在圍手術期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及健康指導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了解其發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情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高其對手術治療的依從性,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為其介紹關于膝關節疾病的知識及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流程。3)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熱量、維生素及纖維素,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4)皮膚護理。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在術前仔細地為其備皮[2]。5)功能鍛煉指導。在術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芍笇Щ颊呷⊙雠P位,反復抬高(約抬高45°)和放平其患肢,以鍛煉其患肢股四頭肌的力量。在術后患者患肢的功能有所恢復后,指導其使用拐杖等工具進行下床活動,以進一步恢復其患肢肌肉的力量,改善其患肢膝關節的活動度。在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下床活動后,指導其進行患肢的抗阻力鍛煉及負重鍛煉。6)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在術后將患者的患肢置于功能位,在其患肢的下方墊一個軟墊,以改善其患肢的血液循環,緩解其患肢疼痛、腫脹的癥狀,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在必要時,可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冰敷,以消除局部的炎癥反應。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保持其引流管通暢,以預防手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3]。7)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指導其長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運動,并定期回醫院復診。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出院前根據其臨床癥狀改善的情況及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評估其臨床療效,并將其臨床療效分為以下的級別:1)痊愈。經治療,患者膝關節疼痛的癥狀消失,其膝關節的功能恢復正常。2)好轉。經治療,患者膝關節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有局部輕微疼痛的癥狀。3)未愈。經治療,患者膝關節疼痛的癥狀未得到明顯的改善,并存在明顯的膝關節功能障礙。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前后采用膝關節Lysholm評分量表評估其膝關節的功能。該量表的評分為0~100分?;颊叩脑u分越高說明其膝關節的功能越好。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其發生膝關節疼痛的程度。VAS的評分為0~10分?;颊叩腣AS評分越高說明其發生膝關節疼痛的程度越重。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19/2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15/2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及VAS評分的比較在術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Lysholm評分和VAS評分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均較高,其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較高,其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膝關節疾病是一種可嚴重影響患者行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疾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嚴重膝關節疾病的主要方法,可恢復患者膝關節的功能。但是,在對此病患者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其較易出現局部肌肉痙攣、膝關節脫位、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進而可影響其臨床療效。因此,在對膝關節疾病患者施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應對其進行綜合護理[4],以防止其發生術后并發癥,保障其術后的生活質量[5,6]。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Lysholm評分和VAS評分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均較高,其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術后其膝關節Lysholm評分較高,其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對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膝關節的功能。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紅,糜麗梅.雙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44-446.

[2]薛麗云,阮小燕.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9):240.

[3]趙雅莉.35例老年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3):195.

[4]馬紅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體會[J].青海醫藥雜志,2014,44(10):31-33.

[5]程凌燕,高立紅,王偉麗,等.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5):356-358.

[6]王琦.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7):134-135.

猜你喜歡
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
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雙下肢站立位DR全長攝影在骨科矯形中的臨床價值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
CRRT在重癥胰腺炎中的應用及護理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三項同位素骨掃描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無菌性假體松動與感染性假體松動的診斷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