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研究

2020-09-10 15:43謝凡張銳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20年6期
關鍵詞:海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

謝凡 張銳

摘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當前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情況及其優勢和不足,從構建大灣區海洋創新發展產業鏈、驅動陸??萍紕撔乱惑w化、完善科技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和推動科技金融服務藍色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突破要點和路徑。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novation drive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BA) and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GBA.The key points and path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GBA included building an industrial chain of marin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GBA,driving the integration of land and s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lue econom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inance.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Marine economy,Innovative development

1 研究背景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對我國發展形成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是進一步推動“一國兩制”發展的新實踐?!盎浉郯拇鬄硡^城市群發展規劃”于2017年被正式納入政府工作報告。

為了進一步深化廣東省改革開放“排頭兵”及經濟發展引擎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先進服務業和航運等中心地位,進一步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打造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四方制定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區建設框架協議》,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奠定了基礎。同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p>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建建設發展的藍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毒V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做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五大戰略定位。這五大戰略定位的提出既有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發展基礎的考量,同時也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了相關任務和期許。

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東省積極探索和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組織編制了《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大力推動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空間格局??茖W謀劃海岸帶開發與保護,確?!稄V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有效落實。扎實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大力培育海洋戰略新興產業。聚力搭建區域海洋經濟合作平臺,不斷推動三地制度規則的銜接,促進粵港澳三地海洋資源融合,旨在打造優勢互補的高質量發展區域海洋經濟格局。從國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定位不難看出,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使命[1]。而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在“灣”,這注定了海洋是灣區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海洋經濟的創新發展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2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科技創新資源最集中、創新發展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廣東省連續20余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位列全國首位,在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構建、海洋科技發展水平、海洋科技人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積累?;浉郯拇鬄硡^在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基礎。

2.1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基礎良好

廣東省一直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環境等方面在全國都處于領先水平。從2018年的《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來看,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24.85萬件,居全國首位;全年共有7.3萬家企業申請專利60.18萬件;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全年達到23 93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46.1%,高達1 387億元。廣東省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穩步發展,2018年廣東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較快,同比增長9.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1.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6.4%,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

香港的法律、金融及市場體制健全,給予國際投資者信心,加上貨幣自由流通,是進行融資的好地方,而融資又恰恰是科技創新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香港的設計、品牌的市場化、國際化也具有較好優勢,可以與世界接軌。澳門一直在積極打造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同時澳門的中醫藥產業也具有獨特優勢?;浉郯牡貐^一直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和航運中心,具有發達的服務業,而珠三角地區則具有較為完備的制造業,具有較強的制造和科技轉化能力,所以粵港澳地區具備了從設計研發、轉化和制造的創新發展全過程所需要的因素,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具備良好的發展條件。

2.2 海洋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近年來,廣東一直很注重海洋科技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促使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涌現,海洋科技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海洋科技主體日益壯大。2018年省財政支持海洋創新專項48個,組織了68家法人單位,對一批海洋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全省共建成涉海涉漁科研機構24個,啟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連續3年安排省級3億元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來促進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天然氣水合物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旨在推動促進六大海洋產業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創新水平。

2.3 海洋創新平臺不斷涌現

廣州等地加快建設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深圳國家級海洋經濟示范區,積極打造海洋經濟交流合作高端平臺等。通過海洋經濟博覽會、藍色經濟論壇等推動海洋經濟全面參與對外經濟交流合作,加強與港澳地區和國外海洋經濟的聯系,吸引發達地區和國家海工裝備、生物醫藥、海洋科技、海洋能源和現代服務業等先進產業投資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同時通過深圳等地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加大海洋科技創新力度,引領海洋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廣州南沙新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等省級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建設有序推進。依托廣東海洋創新聯盟,搭建50余家聯盟成員單位,共享150余項涉及軟件平臺、科考船、實驗室等的科研資源庫,建立廣東海洋創新聯盟專家智庫,啟動首次海上聯合科學考察。

2.4 海洋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廣東省獲得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該項目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拉動大量的社會資本,并且有多項創新成果已經開始轉化運用。這些成果涉及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及海洋電子信息等產業,大大促進海洋經濟的高端化和創新化的發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明顯提升。

在涉海實用專利申請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在數量和增長速度上也保持較高和較快的水平。

粵港澳大灣區涉海實用專利申請數量和速度呈上升趨勢。2014—2017年涉海實用專利申請數量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增長有所趨緩。其中珠三角地區增長較快,港澳地區相對較慢。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和深圳的專利授權數量遙遙領先,遠遠高于排名第三的東莞,而澳門和香港的專利授權數量增長幅度不明顯。

3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優勢及不足

3.1 創新發展優勢

3.1.1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基礎良好

粵港澳大灣區有5所全球100強大學,無論是基礎性研究還是應用性研究的能力都較強。廣東也有較多的海洋研究機構,具備較好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服務能力。創新平臺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有4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2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浉郯拇鬄硡^有高等學校173所,其中世界排名前300強學校有7所,多所高校開辦涉海專業。這些高校不僅提供了堅實研究力量和基礎,也培養了大量創新人才,為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港澳與內地在科技創新方面也具有較好的合作基礎,其中有18家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科技部、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都與港澳建設聯合實驗室,良好的科技創新基礎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3.1.2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具有產業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航運業發達,擁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是國家開放格局中的重要門戶。大灣區產業結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港澳現代服務業發達,珠三角9市產業體系比較完備,制造業基礎雄厚,是“世界工廠”,而且正在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可以迅速將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灣區中的廣東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已連續24年居全國首位,2018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1.93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9.9%,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區域,這為陸海產業的統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1.3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具有制度創新及環境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多元制度格局,這對于灣區陸海經濟一體化發展既是挑戰,也是優勢。港澳在堅持“一國”的前提下,保持經濟的自由政策,而灣區內的其他9個城市也都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國家賦予其很高的制度創新靈活度。在灣區內,各種國家級新區、自貿區、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大灣區等的相關政策多重疊加,粵港澳大灣區在陸海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創新方面大有可為。另外,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創新環境為持續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可能,深圳、廣州、香港等城市具有較強的創新活力,建立了較好的科研成果轉化的生態環境和發展機制。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和產、學、研、資緊密結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正在形成,在這種環境下催生了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

3.2 創新發展不足

3.2.1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水平有待提升

盡管灣區的海洋科技發展取得一定進展,同時灣區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基礎,但是海洋科技方面的支撐能力與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涉海實用專利申請數量盡管在逐年遞增,占粵港澳大灣區實用專利申請數量的比值較小而且上升趨勢不明顯,這與海洋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不相匹配。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水平的上升空間還較大。另外在大灣區的一些海洋產業的發展關鍵技術和零部件還存在受制于人的現象,缺乏高端的海洋科技人才,同時港澳雖然在金融、服務業方面取得較好的發展,但在海洋產業創新發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3.2.2 粵港澳大灣區涉海創新主體不足

近年來,粵港澳涌現一大批創新型的企業,但是涉海大型企業和涉海中小企業數量不多?;浉郯拇鬄硡^的使用專利申請數量雖然是在不斷上升的,但是涉海實用專利申請數量占總體的使用專利申請數量比重較低,而且占比還呈現了越來越小的趨勢。海洋經濟的貢獻與涉海專利申請數量不相匹配,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潛力還較大,這主要是由于涉海創新主體的缺乏,直接導致涉海技術能力對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支撐能力不足。

3.2.3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存在制度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中心城市”特征,這既是優勢,同時也是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難題所在[3]。三地的這種制度障礙對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要素的順利流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灣區的海洋經濟協同創新能力,同時也阻礙了海洋技術創新效益的溢出,這也是海洋經濟創新發展亟須突破的難題。

3.2.4 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人才聚集不足

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集聚,但是真正涉海的科技創新人才還是相對缺乏。這是由于海洋科技創新人才市場需求不合理和不匹配,使得海洋科技人才培養落后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創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養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目前人才要素流動還存在壁壘,研究人員在就業環境、優惠政策等方面還存在差異[4],這些因素導致了海洋科技人才的聚集與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

4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突破要點和路徑

4.1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創新發展產業鏈

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各自的資源稟賦,以優勢互補為前提,將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業六大海洋戰略產業作為重點,加強區域產業分工和配套合作,將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切實加強海洋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努力培育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還要運用海洋科技對優勢傳統海洋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除了在海洋產業方面協同發展,還要在海洋科技創新鏈、海洋科技創新分工、國內外市場開拓等方面都形成全面融合的協作,全方位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4.2 驅動陸??萍紕撔乱惑w化

積極建設完善“香港、廣州知識創造—深圳知識轉化—珠三角產品應用”三位一體科技創新體系[10]。統籌灣區內科技人才、企業和成果等科技資源,充分發揮粵港澳的科技優勢,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區域協調創新機制,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交流,支持共建國家級創新平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依托“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和珠江西岸產業創新帶,加快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核心,完善分工合作的區域創新體系,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重要科技創新聚落。加強灣區內海洋科技交流合作,促進海洋科技的成果轉化,使科技創新成為陸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4.3 完善科技創新驅動體制機制

充分利用香港、澳門的科技資源,形成分工合理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5]。積極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利用全球的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努力建設國際創新中心,對跨區科技創新合作模式進行制度創新,積極搭建三地的科技創新平臺,深入落實國家級自貿區相關政策,加強灣區內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區和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等的建設,不斷掃清大灣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體制障礙,切實提升海洋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同時,出臺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海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進機制、優惠辦法,加強與國內外其他海洋科技人才的交流,激發企業、企業家、科技人才的創新動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清除粵港澳三地人才流動制度障礙,為科技人才流動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4.4 推動科技金融服務藍色經濟發展

由于科技成果轉化成本較高且不確定性較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是離不開金融市場及各種金融工具的服務和支撐的。因此,要推動科技金融與藍色經濟的融合發展,主要是加強區塊鏈、大數據等在涉海金融中的運用,支持涉海中小企業多層次與資本市場對接。鼓勵海洋經濟重點地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引導涉海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獲得融資支持。

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要充分利用香港、深圳和廣州的金融產業基礎和服務能力,積極發展海洋金融服務業。搭建海洋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同時積極探索海洋領域投融資體制機制和模式創新,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鼓勵風險投資的發展,扶持和幫助涉??萍计髽I的初期孵化和發展,引導多層次社會資本重點支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服務業及公共服務體系、海洋經濟綠色發展和涉?;A設施建設。另外還可以統籌粵港澳金融資源,在資本市場、保險、航運等方面開展金融合作,推動海洋經濟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海江,王超然.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城市觀察,2019(6):17-25.

[2]陳廣漢,譚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科技協調創新體系研究[J].亞太經濟,2018(6):127-134,149.

[3]周淦瀾.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研究:國際大灣區比較的視角[J].科學技術創新,2019(34):174-175.

[4]黎友煥.舊金山灣區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啟示[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1):1-11.

[5]向曉梅.創新體制機制 協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12-18(8).

猜你喜歡
海洋經濟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
“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增強海洋經濟的策略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綠色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海南省發展海洋經濟的金融支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