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視記錄在云南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及意義

2020-09-10 07:22佘達文李佼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傳承與保護民俗文化

佘達文 李佼

摘 要:在民俗文化傳播中,視覺傳播是一種較以往的傳播手段更為強大的傳播。和文字信息相比,視覺化的信息具備通俗易懂、有利于跨文化傳播、閱讀輕松、便于記憶等優勢。它可以推動文化的多元化,也能促進文化的一體。因此,保持文化的多元世界,保護和傳承多元的民族文化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影視記錄;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33-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影視記錄在云南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運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C051

對文化的影視記錄源于影視記錄手段或工具的發明和使用,而影視記錄方法作為一種工具(或者是技術)本身就具有文化意義。理解了影視研究工具在一種文化中的意義,才能從原始材料中剝離出更為完整和正確的意義。此外,在研究對象和影視工具之間的互動中,研究者還能挖掘出研究對象的文化觀念,豐富研究成果。

一、影視記錄在云南民俗文化傳承和保護中的作用

(一)記錄與保存作用

影視方法獨特的記錄功能在于:以影像的方式重新詮釋傳統文化、當代文化以及生活在這個文化中的個體,將文字文化中的宏大文化敘事濃縮,具象于個體生命、具體的事件過程中,[1]也就是用影像的形式記錄學者在田野工作中的發現。文化學者通過田野調查,尤其是那些存在于物質文化形式中的民俗事象——民眾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現象,以及通過在歲時節日、人生儀禮、民間工藝等特定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民間組織行為、民間信仰等現象,表現民俗文化。影像不但具有復制和記錄的功能,而且能夠建構學術觀點。影視記錄就是充分發揮屬于影像的、有別于文字記錄的獨特的視聽功能。在現代化的大潮中,文化的多元性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可能走向單一。盡早用影視手段將一種尚未消失的傳統文化全面地記錄下來就成了當務之急。

(二)宣傳與交流作用

視覺語言具有國際性,無須翻譯。影視記錄也可以發揮其影像語言的特長,以具體的文化集團中具體民眾形象的忠實、準確、直觀記錄,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系統。影視記錄以其聲音和圖像帶來的可聽性、可視性和形象性進行記錄和傳播,不僅可以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和聯想空間,而且因為直觀性的特點,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中,或者在文字語言出現障礙的情況中,依靠文化的可視性,依然可以為我們記錄與描述民眾文化提供可靠的保證。這為影像文化的解讀提供了令人欣慰的傳播途徑,使得不分年齡和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接受,由此為民俗文化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宣傳與交流途徑。

(三)教學研究及文化普及作用

影視信息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如果將其應用于教學,就可以把書本上枯燥抽象的理論轉化為活生生的畫面,使旁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再加上老師對畫面的講解,會使學生比較快速和深刻地掌握相關的理論和方法。作為一種親和力極強的傳播媒介,影視記錄作品展示在大眾媒體上或者博物館等公眾教育結構,能夠讓公眾領略到各民族文化獨有的魅力,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從而培養公眾的人文精神,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影像資料還可以用于佐證研究者的觀點和論據,從而使理論的闡釋更具力量。影像資料具有直觀性的特點,還可以使不能到現場進行田野調查的研究者如同身臨其境,可以通過這些生動直觀的影視信息來進行學術的研究。

二、影視記錄在云南民俗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意義

(一)對民族文化的建構與重建

影視中的文化重建是一個有選擇的過程。重建的內容非常廣泛,可以是單獨的文化特質、文化叢,也可以是整個文化。實際上,影視記錄有意無意地帶著很多不可名狀的因素和假設。攝影機鏡頭是很有限的,所拍攝的只是被選擇的一部分。影視被編輯、剪輯之后又會產生新的結果,所以當地文化被拍成影視之后就隱含了很強的主觀選擇性。

(二)作為一種民俗志文本或田野空間

影視作品必然能夠透露出一個文化族群的審美需求,只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分析、比較,就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或者為田野調查提供更多的依據。在開展田野調查之前,這樣的工作尤其有意義,通過這種形象、感性的手段和一種文化進行預先的接觸,會有助于調查者更快地進入當地文化,借助感性的力量,更理性、更透徹地理解這種文化。

(三)文化及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影視記錄具有自身的文化及藝術價值。[2]其中的藝術品味和價值取向除了要遵循一般的電影美學法則以外,還要在此基礎上集中探求其取材的民族的民族性或民主化的電影表現。民俗文化影視作品既塑造了具藝術美感和思想深度的民族性格,又圍繞性格表現了一定民族的文化民俗、風情,渲染了人物性格成長的民族環境。兩者的有機融合充分體現了民俗文化影片的民族特色。影視記錄從人物和情節中體現出的內涵意蘊是影視的本質精神,民族地域環境、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等則體現出影視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血肉。影視記錄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離不開畫面對一定民族地域風光、民俗風情的展示,它們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及藝術價值。

(四)對民俗文化的形象認知

影視記錄的過程是一個對民俗文化的形象認知過程。無論是主觀視角還是客觀視角,還是兼而有之,形象認知都是影視文化作者和觀看者對田野中被攝對象的觀察認知,還有被拍攝者在拍攝過程中和觀看自己被拍攝的影像作品時對自己在影像中表現出來的文化的再認知。

1.影視記錄者作為他者的認知。無論是學者還是影像制作者,當他進入一個陌生的文化領域之內,無論他如何投入其中,也依然不可避免地要以自己固有的本文化的視角看待、評判他所看到的一切。觀察視角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主觀性,為此,影視記錄者僅僅是處于一種他者的視角認知所拍攝的民俗文化。

2.影視記錄作品觀看者作為他者的認知。影視記錄作品觀看者所處的觀看位置具有主動性,觀眾可以選擇觀看會有什么事情發生,也可以選擇不去觀看。其實,當觀眾在觀看一部影像文化作品時,一方面,被迫從影像制作者所給出的位置和視角去觀察;另一方面,也讓自己進入或跳出這樣的位置,接受或者拒絕,同意或者重新審視,在接受影像感動的同時,也在接受并創造著各種文化意義。在此,觀看者無論是對影視記錄者的觀看,還是對被攝對象的觀看,同樣也是出于他者視角的認知。

3.文化持有者的自我認知。在現代化大潮中,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域和時空的限制,以及歷史原因造成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相對封閉性被打破,社會成員對文化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文化的穩定性受到嚴重沖擊。[3]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自我認知也出現了偏差。影視記錄作品因其獨特的特點和功能,讓很多人了解除了自己的文化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文化類型,而這些文化共同構成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本民族的群體在看到自己文化被別人欣賞之后,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進而對文化重新進行自我認知,達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覺,積極投身于本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三、結語

影視記錄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已成為趨勢。本文在此將其提出來,僅僅是一種回溯,希望能夠探索使用影視記錄作為工具,研究、記錄民俗文化在理論上的可能性與實踐上的可操作性,并力圖在研究中不斷實踐。也希望本文能夠引起更多學者的共鳴,為影視記錄手段在更廣闊的空間施展技能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 張雅欣.影像文化志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61-62.

[2] 朗櫻.少數民族電影文化淺論[A].中國電影家協會.論中國少數民族電影——第五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258.

[3] 黃鳳蘭.從民俗影視片的特點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江西社會科學,2005(12):47.

作者簡介:佘達文(1983—),男,云南雙柏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影視民俗。

李佼(1983—),男,云南祿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民俗學。

猜你喜歡
傳承與保護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識,延續民俗文化
城市化進程中的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對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河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傳承與保護的研究
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傳承與發展新探
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戲傳承與保護研究
關于揚州口頭文學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淺議河北民俗文化檔案資源建設
初探河南新鄉鑼鼓樂“小咚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