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研究

2020-09-10 18:53任婷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2期
關鍵詞:精準脫貧思想政治教育

任婷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創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的現實需要,也是充分發揮農村思政工作精神啟迪作用,開創農村脫貧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推進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勝利收官,農村已經進入新的發展格局,脫貧工作進入“后脫貧”時代。本文根據廣安市貧困地區的實地調查,系統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成效及問題,并提出后脫貧時代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精準脫貧;后脫貧

一、引言

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實現全球的長期健康發展為人類社會的一致目標,消除貧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政府歷來重視扶貧開發,尤其是中共中央在黨的十八大中給出了“精準扶貧”的定義,將完全去除貧困當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基本目標。近年來,通過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為我國扶貧戰略更好地改革與落實提供了幫助。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勝利收官,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全國脫貧工作也隨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即后脫貧時代。脫貧攻堅實現了經濟上的“脫貧”,但還不能達到“真脫貧”的要求,農村貧困地區要想真正實現脫貧,就必須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針對貧困村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廣安市貧困地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成效及問題

精準扶貧具有針對性,扶貧措施具有科學性,治貧方式具有精確性,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實踐性、艱巨性等特征,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理念上的支持,能幫助培育新型農民。為了進一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本文基于廣安市貧困地區的實地調查發現,精準扶貧過程中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貧困農民對國情和國家政策的關注度有所提高、參與政治的意識有所增強、對文化教育日漸重視,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內容不夠全面、相關制度不健全、缺乏資金保障等困境。

(一)成效

1.對國情和國家政策的關注度有所提高

通過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三(73%)的調查對象對我國的國情和國家的最新政策表示關注或非常關注,同時,對于一些精準扶貧相關的支農、惠農政策,絕大多數的調查對象也表示很關注和關注,占比86%。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貧困村農民的思想政治意識有所增強,對國家政治的關注相較以前有了明顯增多。這也從側面說明脫貧攻堅工作中對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貧困村農民對國情和國家政策的關注度和敏感度,農村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有所提高。

2.參與政治的意識有所增強

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對象對村干部的選舉情況表示關心,占比87%,這表明貧困村農民越來越關注自己身邊的政治活動,并且表達出強烈的民主要求,體現為希望選舉出的村干部能夠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正辦實事。另外,在調查中問及“是否愿意參與村務決策”時,接近一半(49%)的受訪者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愿望,41%的受訪者有參與傾向,而僅有1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愿意參與。這一數據直觀體現出貧困村農民參與政治的意識得到增強,整體政治索養較以前有所提升。

3.對文化教育日漸重視

目前,廣安市脫貧成效明顯,農村貧困地區的整體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貧困村農民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接受文化和技能教育,且這種對文化教育的重視還可能會延續到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上。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37%的受訪者認為文化教育比較重要,僅有15%的受訪者還沒有認識到文化教育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此外,目前貧困村農民也逐漸認識到學習各類知識的重要性。絕大部分受訪者愿意去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其中,更愿意學習“國家政策”,占比14%;傾向于學習“農業生產技能”,占比接近一半(44%);傾向學習“法律知識”,占比16%;想學習醫學相關知識,比例為26%。這些數據表明,當前貧困村農民對于文化教育的認可度和知識的需求量很大,這對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現象。

(二)問題

1.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每個組成間彼此依賴、高效融合而構成的一個綜合體,它涵蓋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各種重要教育,還涵蓋了科技教育、文化知識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各種十分基本的教育。精準扶貧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傾向于重要教育而沒有關注基本教育的問題,在重要教育中主要是關注扶貧方針的積極落實,在基本教育中則沒有對農民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注重,沒有對思想教育與道德教育形成應有的關注。

第一,關注重要教育而忽略基本教育。這兩種教育原本為一個綜合體,不可厚此薄彼,需保障重要教育和基本教育的均衡進步。貧困村因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民還沒有發現技術、文化、法律等領域的重要地位,精準扶貧教育需尤其關注其全面性。

第二,重要教育傾向于扶貧方針的介紹和落實。重要教育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綜合在一起,能協助農民生成綜合性的、全面的思想政治素質,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含義和價值,進一步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能幫助徹底減少農民“等靠要”的負面理念。在訪談中我們發現,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對扶貧政策進行介紹,很少有基于國家角度、綜合發展情況的視野對農民進行培訓和指導,對貧困村農民的思想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水平還有所欠缺,農民無法精準地了解扶貧政策和自己的職責,沒有使教育做到其應有的系統性。

第三,基礎性教育中對農民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夠??茖W文化知識和民主法治教育實施一致宣講的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應予以宣教,還應當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士去實地了解客觀狀況,因為時間不足、人數多,使扶貧工作者的工作內容與難度都大幅提升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更多地去留意所有農民的想法、精神狀態等相關領域。

2.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制度不健全

一些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的不足,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規章體系存在欠缺,有關體系不完善,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首先,一些思想政治事務的會議制度沒有被制定。會議制度的缺少將直接導致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難以就貧困戶中具有的思想問題實時給出決策方面的引導。將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位需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會議制度,在舉辦相關會議時需根據村民存在的理念、道德、心態等領域提供引導性的建議,積極根據每個區域存在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形成教條主義等不良作風。

其次,一些貧困村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制定目標管理責任制??荚u為檢測工作品質的一個關鍵步驟,該制度是達成科學考評的一種核心方法。在貧困村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評模式不夠正規,未給出具體的指標與考評要求,沒有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考評機制,另外也沒有制定有針對性的激勵制度,導致教育的動力較少,教育效果也因此而無法完全被發揮出來。在訪談中發現,貧困村未根據本村的客觀狀況對教育組織、對象、成效等相關要素予以系統評估,使得最終考評結果無法科學體現真實的工作狀況,不利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更好地開展工作。

再次,精準扶貧工作人員沒有積極按照制度開展工作。未協調好相關思想政治工作部門、人員,導致教育過程中的分工模糊,權責不明朗。相關部門間存在管理交疊或管理缺失方面,不利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進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文化、宣傳等各個部門和企業間的彼此協調,積極激發出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才可展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資金保障

精準扶貧能促進農村經濟更好地建設,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此有了更大的提高;但是因為貧困村的人口總量大、經濟基礎不夠牢固,綜合而言,經濟發展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盡管農民的溫飽與住房問題已獲得處理,然而農村的思想文化建設還位于比較滯后的形態下。

首先,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精準扶貧資金基本上都是投入至基本設施建設、義務教育等方面,思想教育工作的資金較少,不利于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運轉與活動的落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先理論與手段難以在相關事務的處理中展現出其巨大的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的薪資基本都不高。精準扶貧對策需將“經濟”和“思想”共同結合,攜手并進,在確保產業中有較多資金注入的基礎上,基層制度建設的改進方面也需要有充分的資金保證,在協助經濟建設的前提下,積極強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資金支持,徹底提升基層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待遇。這些人員的工作條件不佳,薪資待遇也不高,難以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是十分不利的。

三、后脫貧時代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理論教育

理論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多次運用的、相對普遍的一種方式,即對教育客體采取有規劃、有針對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訓與教育,協助其形成科學三觀的教育模式。在農村扶貧工作中,應按照扶貧的需求,開展各個層面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首先,主動為貧困人口踐行黨的路線政策教育與培訓事務,對貧困人口開展思想方面的引導,協助貧困人口進一步把握黨與政府制定的各種扶貧方針,提升對扶貧事務的認知;其次,強化對貧困人口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培訓,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情況,不僅使貧困人口能明白黨對民生工作是非常關注的,能提升向心力,還能展現出鄉村人口勇于奮斗的精神,提升其戰斗力;最后,結合客觀情況對貧困人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協助貧困地區的百姓形成科學的三觀,指導百姓主動結合其精神辦事,為美好的生活持續奮斗。由于農村人口的學歷與理解水平等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在扶貧工作中對貧困人口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堅守大政方針的基礎上,也應立足于百姓的日常生活,符合生活情況,符合百姓的需求,符合貧困人口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

(二)加強感染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應做到合情合理、用行動去指導。在農村扶貧工作中積極提升感染教育力度,即應充分展現出一線黨組織的重要效果,使貧困人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因環境的感染而獲得教育。首先,基層黨組織應主動提供條件使其所在地的貧困人口能了解脫貧典型地區的客觀發展情況,用形象的脫貧案例展現出百姓脫貧致富的自信。其次,基層黨組織應關注對村鎮的文化扶貧建設。貧困地帶為何會貧困,不但是因為其自然地理條件所限,還因為有許多情況是因為百姓的思想意識不夠先進造成的。文化扶貧屬于精準扶貧中極為關鍵的一個構成要素,如果無文化扶貧,貧困人口的思想意識便無法獲得徹底轉變。當地官員應帶動百姓參加到鄉村文化建設中,通過設立鄉村圖書室、文化活動廣場等方式,使用寓教于樂的手段,培育貧困人口的欣賞水平與審美水平,陶冶其情操,改善其精神生活,協助貧困人口形成科學的三觀,從而使其能為了生活而更好地奮斗。不僅如此,基層干部也應更好地與貧困人士互動,堅持以群眾利益為首的心態,實時把握村民客觀生活情況與生存需求,安排村民參加鄉村振興與脫貧致富的事務中來,指導村民主動提供自己的建議,協助貧困人口在主動、優良的環境下,更好地接納科學的思想與行為規定。

(三)豐富傳播載體

思想政治內容的落實、活動的舉辦、工作的進展,均應有相應的媒介。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化等的發展環境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設新農村的時代環境下,在精準扶貧的綜合環境下,應持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媒介,主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扶貧事務彼此融合,提升農村貧困人口理解與接納資訊的水平。所以,為了積極展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效果,基層領導干部不但應經由平時的鄉村管理活動來使百姓的行為變得更為合規,提高其思想道德能力,采用會議、廣播等模式激發出百姓的主動性,也應始終追隨時代發展形勢,積極使用當代宣傳媒介,以百姓能接受的方法來傳達新思想、新方針,展現正能量,讓百姓在開放共享的環境下,持續學習、持續了解、持續感受、持續接受科學價值觀的指導,持續地接納思想教育,去除其坐享其成的不良理念,使老百姓去除法制意識較差、未關注政治權利的意識,改進村民賭博等社會風氣,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促使農村建設有關政策更好地落實下去。

(四)加強隊伍建設

不論哪支團隊的發展都應當進行認真的規劃與培養,對農村的貧困人口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終是為了讓扶貧人員可以在獲得教育的同時形成科學的三觀,使其精神獲得提升。這就需要農村擁有一支專業能力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對扶貧對象開展專業的教育培訓。鄉村思想政治教育人員不僅應有優良的理論基礎,一流的思想素質,堅定的理念,也應掌握鄉村工作的客觀狀況與百姓的思想情況,工作的落實應結合生活、結合客觀情況、結合群眾而進行,不僅應符合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還應切實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彼此結合,強化對百姓的情感,應當有使命感、責任心,將思想工作做好,讓各個扶貧人員能進一步了解精準扶貧,將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關系協調好。

(五)助力鄉村振興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均是國家為解決鄉村發展問題、促進共同富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二者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實踐中也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持續符合農村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促使黨的決策規劃能真正落實、落細,是后脫貧時代貧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之義。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即加快農村的物質文明建設,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經濟效益,厚實鄉村興旺發達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要鑄魂,即加強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農村氛圍,打造鄉村振興的軟實力。因此,要通過強化農村貧困人口思想政治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具體來說,一是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點落在推動產業興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產業興旺提供動能支持,為產業興旺提供規劃引導。二是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落在打造生態宜居,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負培養農民生態意識、綜合治理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化解村落規劃矛盾等任務。三是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著眼點落在營造鄉風文明,應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建設農村文化,推動鄉俗新風的蔚然成風。四是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落在實現有效治理,積極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落實鄉村“三治”活動,培育契合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新鄉賢。五是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落在促進生活富裕,實現從“生活寬?!钡健吧罡辉!钡目缭?,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偠灾?,要通過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科學、生活美滿領域的影響力,在改進中提升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與目的性,提升農村群眾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農村發展綜合實力。

四、結語

后脫貧時代,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精準扶貧事務彼此結合為貫徹十九大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是根據扶貧工作的客觀情況,處理農民核心思想問題的需求,是積極激發農民脫貧致富主動性的需求,是協助農村貧困人口系統成長的需求。因此,可以通過深化理論教育、加強感染教育、豐富傳播載體、加強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等途徑,讓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精準扶貧工作彼此結合,展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在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效果,協助農村貧困人口形成科學的三觀,助力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陳菊.脫貧攻堅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D].重慶醫科大學,2019.

[2]張刊.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鄉村扶貧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9(12):59.

[3]孫靈,宿一兵.脫貧攻堅視域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J].學理論,2019(04):169-170.

[4]杜彬武.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3):264-265.

猜你喜歡
精準脫貧思想政治教育
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脫貧之主策
光山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助推精準脫貧方法研究
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思想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精準脫貧”要注重“三個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