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木偶藝術

2020-09-10 07:22孫家龍
學生學習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傳承

孫家龍

【摘要】木偶戲是我國歷史悠久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由于數字、媒體、音頻、視頻等高科技演繹的新藝術、新娛樂形式的出現,木偶表演藝術不斷被邊緣化,其發展道路越來越窄,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保護、繼承和發展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優秀的木偶藝術,是我國戲曲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民族中學的一名教師,能加入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石阡木偶戲的隊伍,我深感無尚光榮的自豪。

【關鍵詞】石阡木偶戲;傳承;民族民間文化

木偶藝術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發展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值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守護的重要藝術內容。然而,隨著外國文化的入侵,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雖然當代木偶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它仍然需要政府部門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木偶藝術和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這樣它才能真正成為中國典型的藝術內容,促進未來。 中華民族,文化璀璨。

1木偶藝術的起源

據記載,漢朝的祖先劉邦是第一個制作雕像的人。劉邦被匈奴王圍困后,城內沒有糧食和草料,城外沒有援軍,許多士兵傷亡。劉邦的顧問陳平得知茂登是個好色之徒,而他的妻子嚴石則嫉妒他。陳平水找到能雕刻許多漂亮木偶的工匠,命令士兵們控制木偶,讓他們在能看到的地方走動,就像在城里跳舞一樣。燕國擔心毛登的腐敗,放棄了對平城的圍困,平城的圍困得以解決。劉邦即位后,對木偶姑娘的功德心存感激。他給每一個“配偶”一個頭銜“貴妃”和“貴族抒情詩”,并把他們藏在皇家的金庫。一段時間以來,木偶藝術家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漢代到唐代的幾百年是木偶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唐代木偶戲的發展是空前的。唐玄宗李隆基所著《木偶篆刻》:“木雕與拉絲如老人,雞皮與鶴毛相同?!本拖裆钤趬衾镆粯?。在其鼎盛時期,僅小藝木偶俱樂部就擁有60多個木偶俱樂部。木偶戲的繁榮帶動了木偶戲相關產業的繁榮。福山的許多人把木偶箱當作自己的產業。他們以省級市場營銷而聞名。改革開放后,社會穩定,各種浪費的蓬勃發展,木偶藝術蓬勃發展。它曾經發展迅速,具有巨大的復興潛力。一方面,先進技術和開放思想的涌入為木偶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它是不言而喻的,大量的新技術的出現,尤其是新媒體的出現,比如電影、電視和通信,導致爆炸性的文學藝術創作的形式的變化。維修一年。幾何褶皺,尤其是影視動畫的興起,極大地擠壓了傳統藝術和傳統木偶藝術的生存空間。一段時間以來,它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幾乎遭受滅頂之災。因此,這項技術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

2石阡木偶戲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

石阡木偶戲,其遠祖可追溯至漢魏以遠的“刻木人像”的“傀儡”為宋元時期杖頭傀儡的遺存。大約220多年前,自湖南郴州傳入石阡,至今有八代傳人。雖然因歷史原因,石阡木偶戲曾被視為“四舊而瀕臨消失,但在黨中央、國務院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聲中,年均七旬的幾位“口傳心授”傳承老人竟然還保存著幾十年前留下的導具什物,并還能展示出他們幾十年前學到的高超技藝。真美??!石阡木偶戲,無論是唱腔、鑼鼓? 子,“頭子”、戲裝,還是表演技藝,無不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獨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社會多樣性。她無愧于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更是石阡人民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

3傳承木偶戲藝術是石阡民族中學的責任和創舉

石阡民族中學秉成“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校訓,請來木偶戲傳承老人,首先組織8名教師連續3年向老藝人們學習唱腔、唱詞、鑼鼓打擊技藝和表演手法及身段等等。然后由8位老師第八代傳人將木偶戲藝術的知識和學藝技巧走進課堂,傳授給學生。從而在學校建立了一整套傳承木偶藝術,弘揚民族文化的教學機制,形成了師生共同綻放民族藝術之花的良好文化氛圍。也豐富了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內容。此行此舉被中央和省地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使石阡木偶藝術為藝人所共賞,石阡民族中學的價值和校訓也隨之而升華。

4參與木偶戲的傳承,豐富了我人生的內涵

藝術這門特殊的學問,對我來說,過去確實一片空白。得知木偶來我校傳承,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參加了學習隊伍。說實話,看了老藝人們的表演后,不定期能把本來就是用木頭雕刻只不過配戴了冠衣的木偶人表演得活能活現、栩栩如生而感到羨慕外,對其唱腔、唱詞和鑼鼓聲我真的一點兒興趣都沒有。那古裝戲里的臺詞,那表演時揚聲拖氣的聲腔,真是對我極不適應。特別那七、八斤重的木偶一舉就是幾十分鐘,真讓人難以忍受,還有那怎么也玩不像的表演技能更是讓人心煩意亂,垂頭喪氣,當我問其他學友時,他們無一不說這不是我想學的。但又一想,這一藝術之所以能列入國家保護名錄,肯定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更何況老藝人們沒有一個是有文化的,所掌握的上百個劇目的表演技藝全憑耳聽心記練就而成。這對于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來說,還有什么理由學不會、學不好呢?于是學友們相互鼓勵、老藝人們反復指點。通過近一年的時間苦練,終于咱們也能獨立表演了,特別是在課堂上面對倍感興趣的同學們傳授木偶戲的文化知識和表演技藝時,我們每個學友無不感到成就的喜悅。尤其是聽到老藝人們“我們放心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這門手藝終于能傳承下去了”的話語時,我們幾個學友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猛然間,我感受到了不懈努力的意義和從無到有的人生價值。

總之,藝術是無止境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木偶戲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并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它不僅依賴于木偶戲中凝聚的民族文化,更依賴于敢于創新和變革的藝術家們的研究和探索。文化傳承不僅僅是木偶藝術家的責任,在傳承木偶對藝術的道路上,我有不盡探求和永遠的目標,我將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戰斗不息、奮斗不止。作為一名傳承人,有責任去積極地去理解和學習,才能更加透徹和清晰地了解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雪佳.當代偶戲表演發展態勢[J].戲劇之家,2019(05):27.

[2]梁曉暉.淺談中國木偶藝術[J].大眾文藝,2017(17):38.

猜你喜歡
傳承
中國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創新性研究
中國傳統招幌對當代廣告設計的影響
小議“柳青文學創作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鎮沅麻洋紙的現狀與對策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