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網絡新媒體對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的影響分析

2020-09-10 08:55豆明珠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影響分析

豆明珠

摘要:目前,全球的環境生態問題都在日益加劇,尤其以發展中國家最甚。我國也面臨著土地沙漠化、森林面積減少、水資源危機、生產生活垃圾泛濫、大氣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尋求解決這些影響民生大計的環境生態問題的方法已經刻不容緩。其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解決途徑之一是從意識上讓人們認識到環境的危機、樹立環境生態保護的責任感。而網絡新媒體作為一種符合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宣傳途徑,對人們的思維和意識正在起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本文通過調查現代網絡新媒體對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的影響程度為出發點,研究了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的形成過程所起作用,提出如何充分挖掘網絡媒介在提高公眾環境意識方面的巨大潛力,利用網絡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獲取成本低等優勢,提高公眾環境生態保護意識,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現代網絡新媒體;公眾環境生態意識;影響分析

引言

現階段我國社會很多行業都需要面對生態環境污染的問題,新媒體網絡傳播對于各個行業而言都能夠形成巨大的好處,結合現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技術,能夠保障生態環境數據得到有效的提升,促使環境管理工作能夠迎合時代轉變的腳步,促進環境管理工作的轉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帶來了發展理念和執政方式的深刻轉變,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實踐遵循和前進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政府主導并積極推動,需要企業積極實踐污染治理、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需要廣大公眾參與。因此,培養公民生態環境意識,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不斷調整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培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覺性,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促進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成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的新特點

(一)傳播方式多樣化

新媒體除了具有傳統媒體的視聽、學習和娛樂功能之外,還具有通訊、互動、傳輸以及共享功能,能夠實現跨媒介的融合,最終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融合接收。新媒體的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特性,使它具有極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

(二)傳播速度實時化

新媒體傳播無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打破了傳統媒體定時傳播的局限。新媒體用強大的軟件和網頁呈現內容,輕松實現24小時在線,不受制作周期、截稿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網民會在第一時間知道發生的一切,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卻知天下事。新媒體上的新聞也總是在即時更新,實時報道,特別是對突發自然災害、重大事故傷亡情況的報道,新媒體比傳統媒體發布更迅速。例如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更加方便快捷地發布疫情信息,讓民眾更加直觀真實地感受到身邊防疫工作的進展情況,對于戰勝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1)調查內容根據公眾的環境意識和參與環境保護的內容,本次調查從公眾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個人行為參與、環境滿意度、環保滿意度五個方面進行。問卷編制了32個題目,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反映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眾環境意識水平和參與環境保護現狀的情況。(2)調查對象為保證調查結果的普遍性,本次是利用相關軟件在網上做的調查,調查的對象面向的是全國公眾,公眾即一切與環境保護工作有關的單位、部門、群體和個人。共發放10000份問卷,有效問卷8951份。其中,學生5269名,農民工478名,干部191名,工人2450名,退休人員180名,環保愛好者383名;男性3904人,女性5047人;來自城市1237人,來自城鎮1619人,來自農村6095人。(3)調查設計思路此次調查主要采用網上問卷調查,最后將結果整理后輸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和分析處理。利用相關軟件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探求網絡媒體對公眾環境意識的影響,以期從中發現目前網絡新媒體對公眾環境生態意識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發展提供一些策略。

三、新時代提高生態環境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生態環保新形勢的積極回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快速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受科學技術水平和認知水平的制約,以犧牲自然生態為代價的快速經濟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黨中央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關系人民福祉與民族未來長遠大計的重要地位,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要“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培育綠色生活方式”“鼓勵公眾積極參與”。人民群眾應當自覺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背后,仍舊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有研究表明,我國生態環境狀況處于總體上不斷惡化、局部不斷改善的局面,破壞速度大于治理速度。

(二)黨政部門履行職能的重點領域

提升公民生態環境意識,黨政部門的合理引導起著重要作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推進國家及各地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和場所建設,培育普及生態文化,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因此,需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規范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職責權限,清晰界定各級黨政部門在提高公民環境意識中的任務和職責分工,充分發揮黨政部門在公民生態環境意識培養中的核心作用。

四、網絡新媒體對環境生態意識的影響

在網絡新媒體盛行的今天,調查的對象雖然是面向全國公眾,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調查對象大都集中在學生身上,他們是現代網絡新媒體使用者的主體。由于網絡結合了傳統媒體的諸多優勢,在中青年群體中應用極為廣泛。但在公眾環境生態意識方面,在對“您通過哪種途徑接受到的環保宣傳最多”問題的回答時,選擇“網絡新媒體”的被調查者為55.2%,“學校教育”為32.1%,“家人及朋友”為5.3%,“其他”為7.4%。由此可見,網絡新傳媒已經成為公眾環境生態意識形成的最主要途徑。

結束語

公眾環境生態意識水平是人類社會走進生態文明時代的基本標志之一,隨著我國生產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總體有所提高,但較之發達國家還較為滯后。網絡新媒體作為新興的公眾傳播交流方式,在進一步提高民眾環保生態意識、規范環境保護行為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對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對于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的形成過程所起作用進行廣泛調研,提出利用現代網絡新媒體技術來提高公眾環境生態意識的正確策略,對我國環境生態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興平.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才智,2019(35):193.

[2]徐菲菲.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新思路[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12):59-60.

[3]鐘琳斐.簡析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J].漢字文化,2019(S2):89-90.

[4]劉友賓.積極開創生態環境社會宣傳新局面[J].環境教育,2019(Z1):12-19.

[5]潘勇,杜衛東.河南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J].市場研究,2018(06):10-11.

猜你喜歡
影響分析
淺析公司資本制度改革對股東出資責任的影響
內部控制環境要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全面營改增對路局運輸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析
烏蘭察布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硫污染產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機械加工工藝對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