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

2020-09-10 09:55江明薈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傳統媒體

摘要:現階段,我國具備的綜合信息能力相較以往已得到跨越加強,并且隨著專業領域科研人員對信息技術功能性、完善性的強化,促使我國社會正式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當前,信息技術被社會大眾靈活引進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真實為大眾帶來了諸多便利條件。同時,網絡新媒體這一社會進步催化產物搭載時代東風發展猛烈,受到了置身于不同領域大眾的熱切關注。然而,即使如今網絡新媒體可為大眾學習、工作、生活起到諸多便捷作用,但新媒體行業發展也需要注重延伸、借鑒傳統媒體長期以來持有的大量優勢。多維度探究新媒體成長與傳統媒體優點深入融合多渠道,推動媒體事業在我國長遠發展。

關鍵詞:傳統媒體;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

最近幾年,精確捕捉到社會發展潮流趨勢的網絡新媒體逐漸被社會大眾態度從“不看好”致接受、認可,現已成為大眾目光聚集點。與傳統媒體比較,新媒體在其基礎之上通過現代技術創新實現了信息傳播速度更快、載體大眾化轉變、交互性高自由度等眾多積極性功能特征,正發展演變為時下大眾傳遞、獲取信息資源的主流渠道媒介,致使傳統媒體在社會層面的權威性地位面臨撼動危機。新時期下,社會應呈各領域多元共同協作發展新時代格局。對此,在新媒體蓬勃發展中,也應對傳統媒體創新進步拓展新路徑高度重視。多角度探究二者協同進步的可行性新辦法,旨在為社會大眾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需求信息獲得、共享信息發布的穩定、健康平臺。

一、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

處于新媒體快速進步的社會大環境中,傳統媒體發展遭受沖擊,處境愈發舉步維艱。據調查,電視廣播收視率日漸下降,紙媒報刊成交量逐步縮短。而新媒體社會、市場影響力正在加深,已完成傳統媒體可負責的新聞、消息新資源傳播工作,還創新出了“網劇”等信息發布新模式,使傳統媒體發展客觀環境不良。加之移動端通訊傳播技術日趨成熟,手持性小型儀器成為了新媒體工作中的關鍵設備,受眾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獲知新聞消息,得到前所未有的信息掌握新體驗,使傳統媒體中的消息傳輸價值被不斷挑戰。但同時,新媒體迅猛發展中的系列不良問題也層出不窮,如新聞質量缺少真實性、行業監管制度混亂、虛擬性特點可能衍生為犯罪新途徑等,亟需徹底根治[1]。

二、融合發展現實性建議

(一)創新體系機制

網絡新媒體可在短時期內展現出其綜合發展實力,其高自由、高交互、強調原創等優質特征不可或缺。因新媒體具備的獨特性運轉形式,使其能夠為大眾帶來的不僅只有單一性需求信息獲取功能,還可供給大眾就某一事件信息集中討論、互相點撥等互動性參與平臺。而傳統媒體則更突出重視信息消息發布者的影響力,二者側重點的不同,間接為融合發展產生了一定困擾阻礙。

傳統媒體積極融合新媒體,應從根本性體系機制方面吸取、認同新媒體運轉中尊崇原創、交互自由特點。革新機制制度,并確保企業內控表現出的綜合反應不會限制新媒體進步。一是加快信息發布速度。如地區公共性質的大型事故突發,新媒體運用自身技術手段、機動制度,可通過實地動態直播的模式,向受眾第一時間將一手真實性信息消息向外傳播。而受困于制度條例,傳統媒體針對突發新聞,傳播流程為采訪獲得消息數據、回企業總部斟酌編輯、在演播廳錄制播出等各個步驟,與新媒體發布消息時速對比滯后。受眾已在平臺載體內開始討論且形成輿論后,才會等到傳統媒體的消息公布,致使傳統媒體受眾流失。所以,就傳統媒體而言,應適當刪減信息發布環節,提高各地區總部聯動性,保障新聞時效性;二是增強新媒體權威性。由于存在大量思想固化嚴重的受眾只相信傳統媒體,讓其短時間內變更思想難度較大。因此,新媒體應在內部定期開展系統性培訓活動,整體強化工作人員業務素養,確保其消息新聞播報專業程度。工作人員可具備較高的整治、洞察能力、基本職業道德,保證直播信息可靠性、中肯性,為大眾提供信息消息最快獲取平臺,吸引受眾使用新媒體。此外,新媒體應在發布信息消息合法基礎上,保留、堅持自身原創、自由、共享、交互等特征。媒體管理人員的職能職責應明確劃分判定為信息消息的監測、監督工作,將信息消息的發表、議論、反饋等其他權限收回,賦予受眾參與空間與信息發布群體自由平臺,保障二者融合自然[2]。

(二)引入科學技術

傳統媒體使用的信息傳輸載體為電視廣播、紙媒報刊等,因電視廣播錄制審核用時較長、紙媒報刊編輯排版印刷等流程必不可少,直接導致信息發布擁有延遲性,且信息數據失真隱患同樣存在。而新媒體承載的科學技術通常為互聯網形式的數字技術,我國光纖技術的不斷升級、改良有效推動了新媒體信息消息傳遞時速接連達成新成績,這也是新媒體可在我國大規模高速發展的基本根據。

將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發展任務落地,傳統媒體應深度改革技術管控機制,主動引進時下可協助信息傳播速度提升的前沿科技。并統籌考慮財務資金現況,采買攝像、廣播等先進設備儀器,深化新聞消息發布效率,逐層攻克原本信息消息傳播滯后缺陷,符合快節奏的社會運轉、大眾生活秩序。

(三)結合媒體文化

投身傳統媒體的企業發展至今,其文化底蘊早已完成穩固搭建,而媒體文化的指導、熏陶、警醒也是其歷久彌新、保持領域權威性的核心原因。雖當下傳統媒體運作形式不適宜新時期社會運轉大方向,然而依然不乏具有傳統媒體特殊情懷的受眾大范圍分布于我國各地區,始終通過傳統載體媒介收獲信息數據?;谀撤N角度,這一功勞應歸屬于傳統媒體堅實的媒體文化,需加以恰當發揚,成為行業發展新契機、新生機。

在倡導共享、開放發展的社會新時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互相滲透、融合,可立足二者文化融合。并將此設定為必備要素,提高融合實效性。二則,媒體文化間的相互感染,有助于二者透徹了解對方發展優勢特征,去粕取精、發展主體。傳統媒體需廣泛吸納新媒體中的新穎、自由、交互等優質特性,而新媒體則應學習、落實傳統媒體特有的認真負責、客觀中立等良好職業品質。協同進步,快速達成二者的完美融合行業發展目標[3]。

三、總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新形勢背景下,社會各領域發展穩中向好,大眾具備的物質生活儲備得到了大幅提升,也為信息媒體行業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標準。為更契合新時期時代進步,向傳統媒體注入發展新活力、與網絡新媒體密切融合也成為社會多方壓力下的必然趨勢。另外,傳統媒體經多年積攢下的深厚文化內涵、忠實用戶基數以及優秀一流的企業文化傳統,因硬件技術的陳舊、落后,使其無法匹配、迎合社會進步腳步,重新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價值難度較大。而搭載前沿性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新媒體雖針對補充了傳統媒體運轉中的弊端不足,但也因成長進步逐漸顯露出了管控不足、信息數據繁雜等缺點缺陷。為整治這些行業弊病,應將二者各自具有優秀的完整企業機制、先進媒體技術、良好企業文化等內容妥善融合,互相參考借鑒、取長補短、配合進步,高效助力我國媒體行業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凱旋.傳統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的發展對策研究[J].新聞傳播,2019(21):51-52.

[2]高薇.地方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融合創新發展[J].記者觀察,2019(30):142.

[3]郭小暢.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04):76-77.

作者簡介:

江明薈(1986-),女,漢族,安徽合肥,碩士研究生,講師,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傳媒藝術。

【基金項目】:安徽省2019年度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編號gxyq201915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傳統媒體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網絡新媒體對高校審美教育的影響分析
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研究
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體對突發公共事件報道的框架分析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版權保護研究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