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眾包理念的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眾采平臺研究

2020-09-22 09:28王招林曹凱濱喬如娟
小城鎮建設 2020年7期
關鍵詞:公眾參與

王招林 曹凱濱 喬如娟

摘要:鄉村人居環境具有點小而多、面廣而散的空間特征,面對新時期鄉村人群多元化轉變及環境供給的精準化要求,傳統的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制約了鄉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本文借助眾包理念,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及目標指導下,以公眾參與為目標,以信息平臺為媒介,以數據采集為核心,通過管理機構的組織主導、服務機構的技術支撐和建設機構的實施,將“自下而上”的需求匹配與“自上而下”的精準供給有機整合,形成一種循環交互的監督機制,搭建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鄉村眾采平臺,共同促進鄉村人居環境協同治理,創新鄉村振興資源的精準投入方式,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實用性服務的發展。最后,以廣州市增城區鄉村眾采平臺為例,總結探討鄉村眾采多元主體的價值驅動、環境訴求的精準采集、信息平臺的整合統籌及采集成效的互動反饋等實踐經驗,以期為我國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積極借鑒。

關鍵詞:鄉村人居環境;鄉村眾采;眾包;公眾參與;廣州市增城區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7.004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章編號:1009-1483(2020)07-0020-07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Crowd Collection Platform for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rowd Sourcing

WANG Zhaolin, CAO Kaibin, QIAO Rujuan

[Abstract]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ha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any, wide and scattered. With the diversifie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the precise demand of environmental supply, the traditional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has restricted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demand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concept of crowd sourc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asks and objectives of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with the obj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media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the core of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and leading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technical support of servic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top-down" demand matching and the "top-down" accurate supply, forms a circular and intera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establishes a rural crowd collection platform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to innovate the accurate investment of resourc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services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Finally, taking the rural crowd collection platform of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rural crowd colle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value driving of multiple subjects, precise collection of environment appeals, data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interaction and feedback of collec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provide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China.

[Keywords]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rural crowd collection; crowd sour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Zengcheng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2.2協同共識的多元主體

2.2.1 以參與為目標的公眾群體

公眾既是鄉村環境生產者,也是環境整治受益者,同時也是其他三大主體服務對象,是鄉村眾采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主要承擔采集上傳數據、實時跟蹤監督,實現環境信息共享反饋。公眾通過自身的移動通訊及社交網絡媒體終端,突破傳統鄉村地區的時空限制,不再拘泥于一時一地,大幅降低參與的公共成本[20],極大提高公眾參與的效率,并通過現代網絡、地理信息和數據庫等技術能夠高效、便捷、動態地進行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及檢索,擴大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公眾與政府的無障礙溝通。

2.2.2以組織為主導的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是域內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總負責,為鄉村眾采提供組織服務和制度保障,受域內鄉村人居環境委員會領導,依據域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謀劃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目標,完成鄉村眾采任務需求報告,明確任務范圍、要求、計劃等內容。管理機構本身不具備專業的媒體運營及技術咨詢能力,通過指定部門、公私合營或購買服務等方式確定平臺運營服務機構[17],將鄉村眾采委托相應的服務機構,并全程提供服務、管理和監控等工作,協助完成各項重要任務節點審核及輔助決策工作。

2.2.3以支撐為宗旨的服務機構

作為維護和運營的服務機構,提供基礎的軟硬件支持,并負責規則制定、數據和應用安全管理。服務機構不僅具備網絡信息和媒體運營能力,而且具有鄉村規劃和建設管理經驗,在政府管理機構有效指導和監督下進行時空信息云數據平臺建設和運營,制定平臺高效及安全規則,并通過平臺技術設置與保障措施加以落實。服務機構對平臺自身運行、資源調度與平臺使用人審核監督負責,為鄉村眾采方案制定和組織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2.2.4以實施為使命的建設機構

建設機構主要承擔管理機構分發項目的方案編制和實施建設,將項目具體實施計劃、建設方案及實施成效反饋給公眾和管理機構,接受公眾的跟蹤監督和管理機構的考核評價。其構成類型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轄區各政府職能部門,所屬鎮街、社區、集體組織,參與規劃建設施工的各類社會企業或公益組織,其中當然也包含自建自整的村民。

2.3 循環交互的監督機制

四大參與主體在鄉村眾采擁有各自相應的價值訴求及參與目標。管理機構通過服務和建設機構的連接,在信息平臺的互聯共享作用下,與公眾之間通過“明確任務—任務發布—采集上傳—信息反饋”等環節,實現信息采集共享與反饋,并通過服務及建設機構的“實施”和“支撐”,發揮云端數據、信息技術及移動終端設備的技術優勢,共同促進參與主體之間交互循環協同運行。

各參與主體之間彼此相互引導、規范、控制和監督。管理機構依據鄉村整治目標,明確任務需求,甄別選擇服務機構開展眾采活動;服務機構根據任務要求搭建信息平臺,全程負責運營和維護,通過信息平臺發布任務,激勵引導并挖掘利用公眾資源,開展環境數據采集,借助信息平臺收集的信息,匯總分析數據并推送至管理機構,通過審核分發至相匹配的建設機構付諸實施;建設機構可直接與公眾協調咨詢相關具體需求,并將整治方案或實施效果反饋給政府與信息平臺,并接受全程監督和考核。

3鄉村眾采的實踐應用

廣州市增城區通過“人居眾采”及“河涌眾采”等形式將鄉村眾采平臺與實踐相結合,完成“上報問題—處理問題—反饋處理”全流程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見圖3)。結合增城區的實踐應用,在前文構建的鄉村眾采框架基礎上,總結眾采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域的實踐經驗,以期為其他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積極借鑒。

3.1 多元主體的價值驅動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難點就在于“取之于眾,受之于眾”,鄉村眾采整合鄉村地區原村民、新鄉民,游客、創業者、新型農場主、志愿者等多元人群,充分考慮公眾的利益與訴求,積極優化改進傳統人居環境整治供給缺陷,建立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環境供給模式;管理機構在鄉村眾采平臺發揮重要的組織作用,并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其構成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及各職能機構、社會組織、專家與社區規劃師等等;服務機構是平臺得以順利運行的重要支撐,起到技術支撐與流程把控的作用;建設機構是環境整治相關部門,完成環境整治任務。鄉村眾采平臺整合發揮四大參與主體各自的公共價值、管理機制、專業價值及市場價值,使其轉化為鄉村眾采的驅動力。

3.2環境訴求的精準采集

鄉村眾采對象涵蓋鄉村生活條件、公共環境、公共服務、特色風貌、經濟社會等五方面,其中每項具體整治要素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并結合增城的實際情況,整合形成易操作的鄉村環境整治要素內容分類體系,集成于基礎平臺,簡化公眾參與方式,方便公眾選擇,同時統一規范采集內容,便于后續數據整理分析(見圖4)。信息平臺提供定位采集和“隨手拍”兩種方式采集鄉村人居環境數據[22],其中填表定位采集通過瀏覽、定位、填寫、上傳相關信息表格和圖片;針對公眾看不懂地圖,采用智能定位“隨手拍”,借助智能手機自帶GPS模塊功能,拍攝并上傳附有坐標信息的照片,并填寫關聯的文本信息,做到“傻瓜式”采集,便于推廣和普及,將環境要素的空間屬性與公眾的環境訴求之間建立信息關聯,便于整體評估域內空間環境整治的差異性需求。帶位置的照片、文本等數據對鄉村地區人群的行為進行客觀、連續、實時地感知、觀測和計算,使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可以基于公眾環境空間行為的理解和交互規律開展工作,有效促進各種環境信息在空間上的整合投射生成。

3.3 信息平臺的整合統籌

鄉村眾采平臺依托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微信與PPGIS服務器進行圖文交互及信息查詢,是基于位置服務(LBS)的眾包數據動態接入、存儲處理及共享共用的應用平臺。參照鄉村人居環境要素分類體系對紛繁蕪雜的環境數據甄別提煉,整合形成系統性、項目化的鄉村人居環境項目數據庫,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決策提供多維化信息數據,利用智能化自動匹配技術,輔以人工識別措施,將附有屬性(包括位置、規模、要求、目標、時序等)的環境項目統籌分發到相匹配的建設機構,其中規模大、要求高、難度大的環境項目,可單獨開展咨詢來綜合評估決策,并通過公眾(C端)和管理(G端)端口能全方位展示項目位置規模、處理說明、實施照片及整治方案等各項信息,既公開透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信息,也直觀了解公眾群體意愿和評價(見圖5)。鄉村眾采通過“項目采集梳理—平臺統籌評估—項目推送監督—建設資金配套撥發—項目組織實施”一套完整的供需互動和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將各部門分散獨立劃塊的鄉村振興資金和政策資源,調整由鄉村人居環境管理機構依據域內項目行動計劃統一直接分配給具體的建設實施機構、部門或企業,改變過去僵化的“自上而下”式資源分配方式,不僅提升專項整治資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惠及的人群更加精準,項目落實更加具體,摒棄過去鄉村振興資源層出不窮的錯配、漏配及超配現象。

3.4采集成效的互動反饋

鄉村眾采通過“自下而上”采集現狀數據,是否得到及時有效采納或回應,影響著公眾是否持續關注或參與;管理機構通過“自上而下”反饋項目實施效果,是否滿足公眾的訴求或期望,也會影響著公眾是否持續關注或參與,至此,在公眾與政府間建立“參與—反饋—監督—再參與”的反饋和交互行為,并產生大量且真實的互動信息,通過信息平臺互聯共享,透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全過程,從行為經濟學視角[23]來分析,上述互動過程,充分尊重公眾參與者自身及其利益訴求,也發揮公眾的提議、監督作用,提高政府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公信力[17],促進公眾對鄉村眾采平臺及活動的持續關注,激發公眾參與的意愿和積極性(見圖6)。

4 結語

鄉村眾采通過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雙向互動,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搭建基礎平臺,實現數據的匯集、多元主體的協同及公眾的全社會和過程化參與。鄉村眾采實施重點要建立以市縣為單元,組建統一協調的鄉村人居環境組織機構和管理團隊,制定一系列匹配的激勵、評價、監督及考核等管理制度和措施,創新配套的網絡信息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統集成技術,將環境整治方案征求、評估、公示、咨詢等服務模塊集成于鄉村眾采平臺,并整合于市縣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系統,保障鄉村眾采平臺長效規范化運行,服務支撐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Ellés-Arolas E, González-Ladrón-de-Guevara F. Towards an Integrated Crowdsourcing Defini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2,38(2):189-200.

[2] 蘭艷,李朝明.眾包的內涵、產生機理及風險研究綜述[J].科技和產業,2017,17(7):62-68.

[3] 周素紅,彭伊儂.眾包理念下的參與式新型城市治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持續發展 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城鄉治理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2017:782-792.

[4] 余琨岳,顧新,王濤.第三方眾包平臺的價值實現機理和路徑研究[J].中國科技壇,2017(4):21-26,34.

[5] 林素芬,林峰.眾包定義、模式研究發展及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4):212-217.

[6] Nam T. Suggesting Frameworks of Citizen-sourcing via Government 2.0[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2,29(1):12-20.

[7] 余世英,明均仁,熊璐.基于威客模式的網絡運營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3,31(3):9-16.

[8] 李文姝,張明.基于云計算和眾包模式的小城鎮智慧規劃管理技術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0):206-210.

[9] 孫良俊,王惠琨.基于眾包模式的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構建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3):91-96.

[10] 孟韜,楊薇.互聯網環境下“公民眾包”的興起與公共管理創新[J].華東經濟管理,2015,29(7):29-35.

[11] 郭鑫鑫,王海燕.大數據背景下基于數據眾包的健康數據共享平臺商業模式構建[J].管理評論,2019,31(7):56-64.

[12] 高國偉,郭琪.大數據環境下“智慧農村”治理機制研究[J].電子政務,2018(12):101-111.

[13] 段志強,蔡為,余曉敏,等.面向規劃管理的眾包數據接入與存儲處理方法[J].地理空間信息,2017,15(11):1,8-11.

[14] 彭震偉,陸嘉.基于城鄉統籌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J].城市規劃,2009,33(5):66-68.

[15]劉瑞剛.由“三農”到“四鄉”——新時期鄉村振興規劃關注要點的若干思考[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8:144-150.

[16]丁奇,李俊峙.基于共同締造理念的村莊“三生一體”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五蓮縣董家樓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 2020,38(3):80-87.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13.

[17] 席廣亮,甄峰,李曉雨,等.城市應急管理中的“微參與”:微時代城市管理的思考[J].規劃師,2013,29(2):37-42.

[18]嚴杰,劉人境,劉晗.國內外眾包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論壇,2017(8):59-68,151.

[19]萬耀璘,徐晴雯,廖彬超,等.眾包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與展望[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9(5):409-416.

[20]茅明睿,儲妍,程輝,等.規劃云平臺:“互聯網+”規劃公眾參與的實踐[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4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5:19-34.

[21]廣州市增城區城鄉規劃與測繪地理信息研究院,廣州市圖鑒城市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增城區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指引[Z], 2018.

[22]劉振榮.移動眾采平臺——“眾包”模式下的數據采集新應用[EB/OL].(2017-10-10)[2020-05-10].https://mp.weixin. qq.com/s/yaiL9Urqiy0hb3yaJFdirg.

[23] Ariely, Dan. Predictably irrational-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J].Mathematics & Computer Education,2008, 32(3):526-528.

猜你喜歡
公眾參與
小城鎮社區治理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劉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眾參與研究
我國檔案志愿者活動發展策略研究
農村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公眾參與
我國環保非政府組織監督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困境
論公眾參與立法的利弊與保障措施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表達機制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