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角下徽州傳統村落的“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

2020-09-22 09:28徐振宇賈尚宏鐘杰陳嘉鑫
小城鎮建設 2020年7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徐振宇 賈尚宏 鐘杰 陳嘉鑫

摘要:鄉村振興對當前傳統村落人居環境的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找出切入點至關重要。文章以村落的“功能”與“空間”作為人居環境規劃的切入點與先行點,提出傳統村落“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策略。并結合楊貴慶教授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法”與徽州傳統村落特征總結出了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四步走”戰略,應用到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歷溪村人居環境規劃中,以期為徽州其他傳統村落的振興提供相關借鑒與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徽州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規劃;歷溪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7.002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章編號:1009-1483(2020)07-0005-08 文獻標識碼:A

"Function Reset" and "Space Gestal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Human Settlements Planning in Lixi Village of Qimen County as an Example

XU Zhenyu, JIA Shanghong, ZHONG Jie, CHEN Jiaxin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rrent planning of the human settlement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where finding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function" and "space" of the village as the break through poinst and advance points of the planning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function reset" and "space gestalt" for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Combined with Professor Yang Guiqings "working metho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this paper sums up a practical "four-step" strategy,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human settlements planning of Lixi village in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other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uizhou.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uizhou traditional village; human settlement planning; Lixi Village

引言

我國傳統村落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其整體布局和建造方式蘊含著豐富的營造智慧,呈現出獨特地域性和多樣性特征,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面臨嚴峻挑戰。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規劃實踐中如何尋找到最佳切入點,還缺少具有啟發意義的案例探索,傳統村落的建設還存在 “破壞性建設、建設性破壞”的現象[1],對于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規劃的切入點與操作方法仍然需要我們不停地摸索。

徽州地區的傳統村落,不僅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同時也是“徽文化”的載體,這些村落在中國當下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之下,以極快的速度消失或改變面貌,如何守住這些“鄉愁”的載體,將其進行創造性轉化與發展,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及村民需求,成為當下鄉村工作的主要任務[2]。

1傳統村落振興切入點:“功能”與“空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傳統村落的產業即村落的“功能”,而相關產業終將落腳于村落中的“空間”,功能需要相應的空間,空間必定具有一定的功能,兩者互為因果。故對于傳統村落的振興,可將傳統聚落的“功能”與“空間”作為為切入點與先行點,不僅可在近期改善現有村民的人居環境,而且也可基于此聚落空間,充分挖掘其中文化內涵,衍生出特色產業,培育村落自身造血機能,形成村落新的“功能”,從而做到在保護的基礎上傳承、利用、發展,在發展的引導下進行保護、更新。

1.1功能的重置

鄉村振興源于鄉村的衰敗,根本原因在于“城鄉二元結構”[3]。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傳統城鄉結構穩定,鄉村為城市繳納稅收的同時,城市中的紳士及官僚通過購買鄉村手工業及農產品對鄉村進行反哺,經濟上的穩定使得城鄉為連續的統一體(見圖1)。而鴉片戰爭之后,隨著西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商品的植入,使鄉村手工業在西方工商業的打壓下毫無競爭之力,導致了城市對鄉村的剝削持續,而對鄉村的反哺斷裂。所以,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統籌城鄉關系,將鄉村納入城市資本積累的一體化架構。

如何協調城鄉關系?隨著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淘汰,相關產業下沉,當下的鄉村建設恰好可以為城市中工業與金融資本等下鄉提供承載空間,從而起到優化城鄉產業結構的作用[4](見圖2)。同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社會關系的巨大改變,傳統村落的物質環境難以適應當下的生產力與生活需求,傳統住宅及其空間環境已經失去了其所依賴的社會關系基礎,如果沒有新的生產力注入,傳統村落終將會被城鎮化進程淘汰。

所以對于傳統村落的振興首要任務即為產業的注入,即“功能重置”。以村落的保護與傳承為原則,兼顧城鄉協調發展為導向,在充分發掘村莊特色文化的基礎上為原有的物質空間重新定義新的產業功能,從而達到培育村莊內在活力,促使傳統村落煥發新生。

1.2空間的完形

傳統村落的實體空間為新功能的注入提供依托。當下多數所謂的鄉土規劃建設僅僅是在現代的功能與結構體系之下進行“千村一面”的單一模式復制與傳統符號的拼貼,喪失了村莊的“靈魂”,破壞了原有的村落環境特色。鄉村的多樣性特征決定了不能以現代化、普適性的建筑學、城市規劃知識對待鄉村,真正的鄉土建設活動應在傳統營造體系之下完成,是一種“習俗”的范疇[5],如何對傳統村落的空間進行建設與規劃,筆者認為完形理論是非常好的手段。

完形理論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認為人對于“形”理解不僅與傳統意義上客體相關,同時也與人的知覺相關[6](見圖3)?;诖藢ν晷卫碚撨M行兩個層面上的簡化,體現在:(1)“形式”上的完整。視覺不是對元素的機械復制,而是對有意義的整體結構樣式的把握;(2)“經驗”上的完整。依托于人心理固有的結構性與整體性,在主客體互動過程中人類經驗將被自動組織與建構,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完形理論為依托,在進行傳統村落空間規劃與建設時,不僅要注重實體空間的“完形”,也要注意經驗空間層次上的“完形” 尋找到村民的文化認同點。

因此對于傳統村落空間的“完形”要以物質性與社會性為抓手。在物質性層面,學習當地建筑、聚落中對于地方環境的應對方法,并通過從形式到材料的符號抽取創造屬于當地的營造語言體系;在社會性層面,充分發揮鄉村自組織優勢,提升村民的參與感,同時相關實體空間應反映鄉村的集體記憶。只有這樣,傳統村落的物質空間與社會活動之間才能相互支撐,促進傳統村落的活化與再生。

1.3實際操作方式

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團隊,基于在浙江黃巖多年的鄉村規劃實踐,總結出了 “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法”,并成功開展了一系列鄉村規劃與建設[7](見表1)?;诖斯ぷ鞣椒?,在“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層面上進行融合,得到了傳統村落振興的“四步走”策略:一是文化先行;二是功能跟進;三是完形空間;四是節點激發(見圖4)。

(1)文化先行。傳統村落遺存大量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互為依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第一步就是要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與問卷,發掘提煉出村民認同且獨特的文化特征。村落文化特征的提取,為村莊后續產業的植入及空間上的完形提供依據與保障;(2)功能跟進?;诖迓涞奶卣餍晕幕俺青l協同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村落發展的經濟社會文化功能,促進村落可持續發展;(3)完形空間。對于傳統村落而言,首先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對傳統村落進行規劃及相關建設,注重村民的文化認同及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掘,從而使得傳統村落宜居與風貌并存;(4)節點激發。由于村落的振興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且資金有限,不可一蹴而就,選取村落中相關代表性節點進行先期建設,從而達到與村民形成共識與信賴,推動工作的后續進行。

“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層面的“四步走”策略互為依托、不可分割,“空間搭臺,文化唱戲”的鄉村傳統文化是鄉村的動力之源、靈魂所在,為鄉村產業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鄉村產業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所在,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鄉村的空間環境建設以鄉村產業與文化為基礎,同時也是產業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的載體,促進產業的提升與發展。把握好文化、產業、空間三者的辯證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傳統村落的復興。

2徽州傳統村落的“重置”與“完形”

建立在原有傳統農耕社會下的徽州傳統村落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僅難以支撐當代生產力及生產關系,也無法滿足當代人的生活需求。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徽州傳統村落的人居環境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徽州傳統村落在實施相關保護發展規劃時效果一般,這些規劃的編制主要集中在物質層面的保護,不僅對非物質文化層面提及較少,而且缺少在村莊文化與產業層面上的發展指引,普適性的規劃對于具有多樣性特征的徽州傳統村落并不適應,亟需在理論上具有引導性、前瞻性,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劃路徑與策略[8]。

基于徽州村落特征與存在的問題,將“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策略進行深化,分為4個部分:文化先行、功能跟進、完形空間、節點激發(見表2)。

2.1文化先行

徽文化始于中原大族人口南遷,是中原漢文化與當地本土山越文化的包容與整合,并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流動,汲取了吳越文化、荊楚文化等四方文萃,交融、碰撞出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內涵豐富,主要包括徽州建筑、戲曲、宗族、醫學、新安畫派、文房四寶、徽菜等等。作為徽文化承載者的傳統村落與建筑,獨具特色,積極地將其進行轉化,并與文創、旅游結合,不僅可以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可拉長產業鏈,促進傳統農業升級。

2.2功能跟進

村落功能的確定以充分挖掘徽州村落的歷史文化為基礎,并結合當今文化進行創造性的轉化與融合?;罩輦鹘y建筑與聚落雖很難滿足當代人的生產生活需求,但是因其承載著徽州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應在保護的基礎上利用適宜技術進行改造,基于當地文化背景植入新的功能。例如建立在徽州宗族文化的基礎之上的徽州祠堂,雖大多已失去原有功能,但仍然是村落的象征與中心,并依舊扮演著村落公共活動中心的角色, 應結合村落的文化特征,進行針對性的修復或復建,不僅可以喚醒村民的文化記憶,同時也可以成為集中展示村落文化的重要窗口。

2.3空間完形

徽州傳統村落在選址及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依據傳統風水理念對基地進行有序的規劃設計,以滿足理想的人居環境。例如徽州地區對于村莊進行規劃與改造的首要方法便是基于相關風水理念對自然水系進行改造,例如修建水圳、建設水口等等,這些措施使得徽州村落中水系貫通,滿足了生活需求與消防功能,并營造出大量的人文景觀,改善了村落的人居環境,成為中國村落景觀建設的典范。而當下對于村落中的相關營建活動應站在歷時性的角度對整體風貌進行系統評估,順應原有村落建設原則與肌理,不可大拆大建,并設立相應的建筑風格導則。

2.4節點激發

徽州傳統村落在空間序列上一般遵從“起—承—轉—合”的布局模式,通過這一外部空間序列將徽州村落的水口、村落建筑群入口、主要巷道或水巷、祠堂門口的“坦”空間、牌坊或牌坊群等串聯起來,形成秩序井然的空間序列[9]?;罩輦鹘y村落的人居環境規劃啟動應以村落地標為抓手,合理利用以上空間節點,作為地標進行轉化。在保護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造,注入商業功能,發揮節點的景觀優勢與人文特征從而吸引游客,使村落煥發新生。

對于徽州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規劃同時也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護先行。首先要制定相關保護規劃,守住“鄉愁”的載體。(2)尊重地脈。相關規劃與建設應尊重并順應千百年來形成的文化風俗及聚落與環境的關系[10]。(3)與古為新,和而不同。對于新建建筑的風格及形式,應從類型學的角度對現存民居的形式進行提煉,同時注入新的功能與需求,體現時代性[11]。

3歷溪村人居環境規劃

黃山市祁門縣歷溪村地處牯牛降風景區南,是“祁紅”核心產地、中國御醫之鄉、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戲曲活化石“目連戲”的發源地。歷溪開發旅游產業較早,但由于管理不善和對于村莊主題挖掘不夠等原因未能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果,同時村莊中存在的建設混亂,人員流失嚴重等問題也在侵蝕著它,當下亟需一個具有明確思路,可操作性的振興規劃。

3.1“文化先行”:發掘村莊文化內涵,確定村莊發展方向

基于歷溪的自然、人文資源,將歷溪村的文化定位為:(1)御醫文化:明代御醫王典出生于此。(2)目連戲文化:歷溪村現在至今還流傳著這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目連戲演出。(3)古建文化:村落中遺留的數十棟明清民居,各具特色。(4)水口林文化:歷溪保留著徽州地區最為完整的水口林,歷溪河穿村而過獨具特色。(5)紅茶文化:歷溪位于祁門紅茶的核心產區,品質優良。

針對以上文化定位及產業現狀,對歷溪村的產業進行梳理。一產:發展高山紅茶種植,擴大種植規模,形成具有規模的生態農業種植園區;二產:適當發展與農產品旅游業相關的特色產品制作,如紅茶作坊與特色竹藝制作;三產:傳承“御醫與紅茶”文化精髓,促進中高端休閑養生,發展民俗鄉村文化、農家樂等一系列衍生產業類型。

對于村莊發展定位,提出“禪生活”這一主題,包括“品紅”“文游”“康養”三個子主題,并拓展多元的體驗項目(見表3)。鄉村的田園意境,正是“禪生活”在我國文化語境下的最佳映射。

3.2功能跟進:恢復村莊自身造血機能

基于村莊主題定位,將村莊分為五大區域,分別為:品紅區、文游區、康養山林區、康養溪水區、康養藥膳區(見圖5)。品紅區位于村莊西側,利用現狀茶田、制茶作坊及峽谷景觀,設置相關體驗性項目,并建設茶文化主題民宿體驗茶農生活;文游區位于村莊入口,以展示村莊紅茶文化為目的建設紅茶展覽館及茶室,并結合現狀鎮南祠綜合展現歷溪文化特點; 康養山林區、康養溪水區、康養藥膳區將以山林等自然及人文景觀為基礎,結合多元、全方位的體驗項目,展示歷溪的御醫養生文(見表4)。

3.3“完形空間”:保護為前提,再生才是目的

第一步,保護先行。將歷溪古村劃分為13個片區,針對古村落河道、街巷、村落邊界及重要節點進行調研,并對建筑現狀進行分析,充分了解村落現狀;第二步,劃定保護與限制建設范圍,將歷溪村劃定為三大區域:核心保護區、核心風貌協調區、環境協調區(見圖6)。(1)核心保護區:對核心區內的物質環境組成要素采取原址原貌的結構性保存,并對各類地標進行修景或復原;(2)核心風貌協調區:在保持原有的街巷格局的基礎上,對一些與整體風貌不符的建筑進行改造并復建歷史遺跡——同仁堂。(3)環境協調區:協調區內的新建建筑將制定相關風格導則,并與核心區內的歷史保護建筑有一定類型學關系;第三步,在原有村莊空間布局基礎上進行優化與發展(見表5)?;谠写迓涞缆贰叭龣M五縱” 的布局模式,以及三個點狀中心〔合一堂、同仁堂(已毀)、鎮南祠〕,在后續規劃中擴展為“三環兩軸”,并將原有的三個節點擴展為五個節點,強化合一堂可達性與中心性,并復建同仁堂,恢復歷史記憶。

3.4節點激發:精準定位,激發活力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村民意愿及村落特色節點空間,精準定位若干關鍵性的節點進行營造,以點帶面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這些節點面向游客與廣大村民,既滿足游客需求,也為村民提供了新的公共交流場所,提升村莊的凝聚力(見圖7)。

(1)村口節點:通過新建茶室、祁門紅茶制作展示中心,重點展示歷溪作為祁門紅茶核心產區的優勢與特點,村口原有的鎮南祠將置換為村史展示中心,全方位展示村落文化;(2)合一堂節點:首先將位于村落核心位置的合一堂打造為祁門御醫展示中心,并通過整合,改造場地周邊建筑,形成展示藥膳、藥材養生中心,重點展現祁門御醫文化,同時通過布置鄉村書屋等為村民提供公共服務空間;(3)同仁堂節點:同仁堂原為歷溪三大祠堂之一,后期坍塌,將祠堂以劇場的功能進行復建,既展示了當地的目連戲文化,也恢復村落的歷史記憶;(4)千年古樟樹節點:結合現狀場地植入瑜伽、太極、祈福等項目,從而展示歷溪養生文化;(5)水街節點:在整治原有水面、駁岸的基礎上,通過水街串聯沿岸的公共空間,提升游客與水、村民的互動,在原有場地基礎上,植入部分商業休閑服務設施,讓游客充分體驗將水街的特色。

4結語

本文基于徽州傳統村落面臨的問題及特點,以村落的“空間”與“功能”作為傳統村落振興的切入點,在“功能重置”與“空間完形”層面上與“鄉村振興工作法”進行融合的同時,提出了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規劃的“四步走”策略,并在歷溪村的實踐中完成了有益的嘗試,得到了規劃管理部門與業主單位的認可。作為傳統村落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的一次嘗試,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推動徽州其他村落的保護、傳承與振興。

參考文獻:

[1]楊貴慶.探索傳統村落活態再生之道——浙江黃巖烏巖頭古村實踐為例[J].南方建筑,2018(5):49-55.

[2]常青.風土觀與建筑本土化 風土建筑譜系研究綱要[J].時代建筑,2013(3):10-15.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課題組.從城鄉二元到城鄉一體——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突出矛盾與未來走向[J].管理世界, 2014(9):1-12.

[4]李強.影響中國城鄉流動人口的推力與拉力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1):125-136.

[5]常青.我國風土建筑的譜系構成及傳承前景概觀——基于體系化的標本保存與整體再生目標[J].建筑學報,2016(10):1-9.

[6]程光波.建筑完形論——建筑認知與創作中的完形現象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4.

[7]楊貴慶.新鄉土建造 一個浙江黃巖傳統村落的空間蝶變[J].時代建筑,2019(1):20-27.

[8]陳偉煊,陳繼騰,姚林,等.基于類型劃分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體系初探——以黃山市傳統村落為例[J].小城鎮建設, 2019,37(12):30-36.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2.006.

[9]單德啟.安徽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10]常青,沈黎,張鵬,等.杭州來氏聚落再生設計[J].時代建筑,2006(2):106-109.

[11]常青.歷史環境的再生之道——歷史意識與設計探索[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