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多功能理念的鄉村景觀重構策略研究

2020-09-22 09:28卓友慶盧丹梅
小城鎮建設 2020年7期
關鍵詞:鄉村規劃

卓友慶 盧丹梅

摘要:城鎮化的劇烈沖擊致使歷史和諧穩定的鄉村景觀功能迅速遭到破壞,而人類對鄉村的需求正不斷增長,傳統偏重物質形態建設的景觀規劃設計容易忽略人類真正的需求,難以有效緩解當前發展的沖突。文章嘗試運用多功能性理念指導鄉村景觀規劃重構,認為多功能性視角下的鄉村景觀功能可分為提供生命生存場所的生態服務功能、提供人類居住交流場所的社會組織功能和提供物質生產場所的經濟功能,相應的鄉村景觀類型分為生態景觀、聚落景觀、生產景觀。同時以廣州省梅州市松源鎮青塘村規劃設計實踐為例,提出多功能性理念的鄉村景觀空間重構規劃策略,闡述引導景觀功能進行優化的操作方法,以期促進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規劃;多功能性;景觀重構;鄉村可持續發展;青塘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7.007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章編號:1009-1483(2020)07-0041-08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with Multifunctional Concept: A Case Study of Qingtang Village Planning in Meizhou City

ZHUO Youqing, LU Danmei

[Abstract] The violent impact of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the historical harmonious and stable rural landscape function to be quickly destroyed, and human demand for rural areas is increasing.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that focuses on physical forms is easy to ignore the re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conflicts.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ity to guid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believes that the fun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functio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providing life and survival plac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function of providing human living and communication places, and the provision of material production places.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functions of rural landscape are divided into ecological landscape, settlement landscape and production landscape. Taking Qingtang Village in Songyuan Town, Meizhou City, Guangzhou Province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as an example, a planning strategy for rural landscape space reconstru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ity is proposed, and an operation method to guide the landscape function to optimize is expound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andscape.

[Keywords] rural planning; versatility;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ingtang Village

引言

鄉村景觀是由不同生態系統鑲嵌組成的有機綜合體,景觀的要素組成、結構及其生態過程決定了其具有多功能性[1]。然而,伴隨城鎮化的觸角不斷向鄉村蔓延,鄉村的社會、經濟、環境形態發生復雜的改變,歷史和諧穩定的鄉村景觀狀態被改造成結構單一、功能異化的局面[2]。與此同時,人類對于鄉村的需求卻不斷增加,在自然系統數量有限的條件下,景觀的多功能趨勢不斷得到強化[3]。景觀發展與現實需求之間暴露了明顯的矛盾,鄉村景觀規劃雖然被視為實現未來鄉村景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4],但是反觀過去一輪又一輪的鄉村環境改造運動成效并不顯著。鄉村景觀究竟是什么?如何把握景觀功能的規劃目標適應不斷變化增長的需要?以及如何通過規劃設計有效促進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面對不斷蔓延的衰退趨勢,亟待探尋新的規劃思路解決這些問題。

1鄉村景觀衰退現象及其重構迫切性

1.1歷史的鄉村景觀:生態、社會與經濟和諧美好

在自給自足的古代農業社會,社會與經濟、生態與經濟、生態與社會被看成是統一且和諧的。因此才有了“屋舍儼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雞犬相聞”的桃花源之美[5],成為歷史可持續鄉村景觀的理想寫照,也或為當前“美麗中國”“美麗鄉村”之濫觴。這種穩定而均質的歷史鄉村景觀,不僅是人類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社會發展協調的體現,更是鄉村景觀功能多元發展的結果。

1.2現在的鄉村景觀:功能全面衰退、異化加重

過去幾千年來鄉村景觀的發展變化是十分緩慢的,而城市化的推進迅速改變了這一穩定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鎮化資料顯示,我國的城鎮化率至2018年達到59.58%,城鎮人口從1949年的5000萬人上升為83137萬人,城市發展不斷蠶食農業土地、自然生態空間,鄉村特色的農業景觀與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另一方面,城市現代生活理念向鄉村地區滲透,村莊盲目艷羨城市建筑的“高大齊”,致使眾多的傳統鄉村建筑被橫排豎直、千村一面的“方盒子”所取代[6],鄉村景觀與原有真實的社會背景和鄉村環境逐漸脫離,原本內涵豐富的景觀被改造成結構均一、功能異化的舶來品。鄉村長期處于弱勢地位不被發展重視,均質穩定的物質空間形態受到劇烈沖擊,并且傳統美好和諧的社會關系面臨解體,鄉村景觀面臨全面、整體性的衰退與異化[7],抵抗外來壓力的能力不斷減弱。

1.3當代鄉村景觀重構的迫切性:忽視景觀多功能營造,改造成效甚微

城鄉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導致了諸多問題,自 2004以來國家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關注三農問題,農村發展逐漸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同時人們開始選擇回歸鄉村享受原生、健康的自然環境。在此背景下,國家開始進行了多輪的鄉村環境建設,包括新農村建設、農房整治,以及環境風貌提升等一系列人居環境扶持計劃與建設活動,雖然促進了基礎服務設施的現代化及鄉村風貌改良,但仍未能有效抑制聚落社會關系解體、農業耕地廢棄、生態環境破壞等情況的發展態勢,并且無法滿足人類當前對于鄉村不斷增長的發展訴求。面對外部劇烈的環境沖擊和需求的多元變化,景觀規劃建設不能僅僅停留于靜態的物質空間環境建設,需要從社會與人類互動關系入手[8],進一步厘清景觀承載的功能,以功能目標為導向深化未來的鄉村景觀建設。但從過去規劃實踐研究發現,傳統景觀規劃設計或鄉村改造運動大多僅關注于景觀保護[9-10]、景觀特色[11-12]及景觀生態[13]等物質空間建設,較少再進一步對景觀多功能價值進行討論的研究成果,更缺乏從實踐操作層面探討通過景觀空間格局優化設計,對設定的功能目標作出有效回應的研究。未來鄉村景觀發展亟需尋找新的著力點,否則中國更多的鄉村地區可能將面臨景觀異化、褪色及社會矛盾累積等危險。

2鄉村景觀空間重構與多功能性理念的結合

2.1多功能性理念

多功能性理念的引入為鄉村景觀重構提供了新的規劃設計思路。該理念最早來源于1992年里約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地球峰會,之后被率先引入農業研究領域,在1988年歐盟公布的《鄉村社會的未來》的文件中農業多功能作為專業術語首次出現。該理論用于積極應對歐洲轉型期農業生態環境發展面臨的需求增長、外部環境壓力變化等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轉型,成為溝通可持續農業、田園休閑、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之間的橋梁,是識別環境變化對土地利用所產生影響的重要概念,多功能性的引入有效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破碎的自然空間、聚落環境的衰敗,以及粗放管理的農田等亟待改善的鄉村景觀現狀,多功能理念在景觀研究領域也開始得到重視。2000年10月在丹麥召開的多功能景觀國際會議,首次提出“多功能景觀”的研究議題[14],標識多功能性理念正式引入景觀領域研究。國外學者Lovell等認為多功能景觀是將生態、生產與文化等功能共同整合到一個土地單元中,突出了多功能景觀對于景觀規劃與管理的重要作用[15]。國內周華榮對干旱區的濕地多功能景觀展開了研究,分析其生態過程與景觀格局的關系,對濕地的多功能景觀進行了評價,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的利用策略及景觀管理政策[16]。彭建等以深圳市為例,以人類社會需求為立足點對城市景觀功能進行了劃分與評定,結合城市景觀空間結構規劃對預先設定的功能展開了區域協調規劃,以此促進城市環境的改善[17]。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景觀格局和過程的變化能夠引起景觀功能及其服務的改變,景觀多功能是通過對自然景觀功能賦予人類價值評判進而與土地利用決策緊密關聯,其功能狀態反映當前土地利用和景觀保護之間協調程度的表現,能夠有效幫助規劃厘清現狀景觀存在的癥結,進而制定相應的規劃對策。

2.2融合多功能性理念的鄉村景觀功能與鄉村景觀分類

相較傳統景觀規劃設計,景觀多功能規劃是以預設提升的若干景觀功能發展目標對鄉村景觀格局進行優化調整,規劃過程需要完成對相應景觀現狀特征和矛盾的分析,并且遵循不同景觀類型的相應原則和設計要點(見圖1)。依據景觀的社會經濟利用角度,鄉村景觀一般要求提供生命生存場所的生態服務功能、人類居住、交流場所的社會組織功能和物質生產場所的經濟功能,由不同的鄉村景觀類型體現,分別是聚落景觀、生產景觀和自然景觀。這些不同的景觀類型在格局上的異質鑲嵌與功能上的相互關聯構成鄉村景觀生態整體性的基礎,是構成協調穩定的鄉村景觀的前提條件。以下分別為不同的鄉村景觀功能類型特征及其相應景觀功能區規劃要點:

(1)生態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態服務功能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用于維持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和過程。該功能是通過山林、河溪、果園、水塘等生態景觀體現出來,相對城市景觀識別具有獨特的自然風景特征;同時還是鄉村發展的生態基底,對于維持鄉村經濟生產活動、開發建設,創造高品質的人居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景觀規劃需要結合生態整體性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遵循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及土地的自然演進過程,通過合理的人工規劃引導,整合村落內部多樣的生態要素,構建穩定完整的系統,提高自然景觀的自維持能力,使得村民、游客能夠穩定的獲得生態、舒適、宜人的環境。

最后,以線引面,以文化景觀紐帶的示范性效應,激發聚落整體自我更新與發展意愿,規劃通過制定一套較為完整的細部景觀改造做法“菜單”,包括聚落空間內部街巷空間、鄉土建筑設計和鄉土綠化建設三大改造指引,共同指導聚落完成整體的環境整治,重新煥發傳統聚落景觀活力,鞏固鄉村內部社會關系(見圖4—6)。

3.2.3 經濟生產功能集約化:優化農業空間分布格局,“種養漁游”協同發展

規劃針對現狀農業景觀功能發展矛盾,首先抓住青塘進一步發展田園漁業的契機,征求農戶意愿對村內的百口魚塘進行統一規劃管理,重點發展休閑漁業形成特色產品。規劃因地制宜,從聚落的服務范圍對全部水塘進行分層控制引導(見圖7)。聚落內部養殖魚塘與農家樂結合,發展特色美食體驗;距離聚落邊緣至一級村道的步行可達性較強區域則用于發展休閑漁業,放養易于垂釣、營養價值高的魚類,并且設置相關服務設施與景觀設施,既是漁業經濟區,也作為漁業景觀區和漁業休閑體驗區;距離聚落較遠的區域離水源較近,水質一般較好,則用來飼養對水質要求較高、效益明顯的魚蝦,此外結合雛形漁業使用效率低下的考慮,將其余外圍漁業作為村莊實驗示范基地,發展“藕魚共生模式”,其是藕田與魚塘的結合體,使藕與魚可在同一片水塘里互惠共生,大幅提高魚塘使用效率,營建優質共生水體,打造循環經濟魚塘。

接著,引入生態發展模式對村內所有農田重新進行調控與引導,運用“鴨稻共作”構建立體種養殖生態系統,不僅能夠有效減少農藥、除草劑、化肥等人工化合物的使用,還可以保護農業耕地生態,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促進農業良性循環[19]。

最后,規劃對各片區田園、水禽和漁業需水、供水情況及種植作物與放養魚苗數量進行微調整,保證各個分區農業生態的協調,同時考慮成片種植的生態農作物、鄉土野趣的魚塘組合效果,形成稻蔬成景、水禽成景、魚塘成景的特色田園景觀,把農業景觀變為可觀賞、可游玩、可體驗、可產出的資源,將青塘農業建設成“種養漁游”共同結合的良性發展模式(見圖8、圖9)。

4結語

城鎮化的劇烈沖擊致使歷史的鄉村景觀功能全面衰退、異化,而人類對于鄉村的需求正日益增長。鄉村景觀空間重構不能只是重塑外表,需要兼顧功能發展進一步對景觀空間格局進行調整?!岸喙δ苄浴崩砟畋灰暈槭菍崿F不斷衰退鄉村景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概念,文章運用該理念對鄉村景觀功能進行了分類,并且總結了不同功能規劃的要點,提出景觀多功能規劃的整體思路。最后運用多功能景觀規劃思路指導青塘村景觀功能進行協調,以期能夠為當前類似地區具體實施景觀多功能規劃提供有益參考。值得注意的是,鄉村景觀系統是綜合多種功能的復雜有機體系,面對外部介入的調控措施和復雜的環境壓力變化各種類型景觀也會發生關聯作用,未來還需要繼續觀察青塘的實施成效,對景觀功能的相互轉化、協同機制等再作出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湯茜,丁圣彥.多功能景觀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4, 34(12):3151-3157.

[2] Foley J. A., DeFries R, Asner G. P., et al.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J]. Science,2005,309(5734):570-574.

[3] Fischer J , Lindenmayer D B . 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a synthesis[J]. Global Ecology & Biogeograp hy,2010,16(3):265-280.

[4]劉黎明,李振鵬,張虹波.試論我國鄉村景觀的特點及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內容[J].生態環境,2004(3):445-448.

[5]俞孔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邏輯[J].景觀設計學,2018,6(6):6-9.

[6]王竹,沈昊.基于景觀變化驅動力的鄉村空間規劃策略研究——以浙江莫干山鎮勞嶺村規劃設計研究與實踐為例[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31(2):6-10.

[7]鮑梓婷,周劍云.當代鄉村景觀衰退的現象、動因及應對策略[J].城市規劃,2014,38(10):75-83.

[8]林若琪,蔡運龍.轉型期鄉村多功能性及景觀重塑[J].人文地理,2012,27(2):45-49.

[9]王麗潔,聶蕊,王舒揚.基于地域性的鄉村景觀保護與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園林,2016,32(10):65-67.

[10]薛飛,朱戰強.川西林盤文化景觀保護研究[J].中國園林,2013,29(11):25-29.

[11]王靜,程麗敏,徐斌.臨安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J].中國園林,2017,33(3):87-91.

[12]戴松青.“燕城古街”鄉村景觀營造——北京市雁棲鎮范各莊城郊鄉村景觀規劃設計[J].中國園林,2016,32(1):28-31.

[13]王云才.論都市郊區游憩景觀規劃與景觀生態保護——以北京市郊區游憩景觀規劃為例[J].地理研究,2003(3):324-334.

[14] Brandt J.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15(2):187-192.

[15] Sarah Taylor Lovell, V. Ernesto Mendez, Daniel L. Erickson, et al. Extent, pattern, and multifunctionality of treed habitats on farms in Vermont, USA[J]. Agroforestry Systems,2010,80(2):153-171.

[16]周華榮.干旱區濕地多功能景觀研究的意義與前景分析[J].干旱區地理,2005,28(1):16-20.

[17]彭建,王仰麟,景娟,等.城市景觀功能的區域協調規劃——以深圳市為例[J].生態學報,2005,25(7):1714-1719.

[18]王美群,王紫芹,李陽,等.基于宗祠保護和利用的郴州鄉村聚落規劃探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38(z1):146-149.

[19]章家恩,陸敬雄,張光輝,等.鴨稻共作生態農業模式的功能與效益分析[J].生態科學,2002,21(1):6-10.

猜你喜歡
鄉村規劃
城鄉制度變革背景下的鄉村規劃理論與實踐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召開鄉村規劃專家研討會
鄉村景觀規劃新思路研究
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的南京旅游型鄉村“四態”規劃法分析
常熟市鄉村概況及鄉村規劃模式探索
鄉村規劃實踐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鄉村規劃探討
民俗文化旅游發展模式淺析
從鄉村旅游開發視角分析生態鄉村建設規劃中景觀植物的應用
別讓鄉村規劃變成簡單的山寨城市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