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陵山地鄉村聚落的空間圖式研究

2020-09-22 09:28張楊史斌
小城鎮建設 2020年7期

張楊 史斌

摘要:長期穩定發展的鄉村聚落具有內在的邏輯與規律,圖式是對其規律的解釋。本研究通過現狀調查、文獻查閱、圖示分析的方法從不同視角解析了四川東部丘陵山地鄉村聚落的空間圖式。結果表明:(1)鄉村聚落具有傳統營建所追尋的“宇宙圖式”思想根源;(2)川東丘陵山地的鄉村聚落整體存在物質空間同心圈層圖式,生活、生產、生態功能圈層圖式,以及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關系網絡圖式; (3)聚落建筑群體空間圖式呈現“線串點”的特點,單體建筑空間具有典型傳統建筑的對稱及向心性; (4)聚落精神文化空間圖式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禮制思想影響下的理想愿景。最后,提出鄉村聚落空間圖式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鄉村聚落;空間圖式;丘陵山地;川東地區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7.011 中圖分類號:K901.8

文章編號:1009-1483(2020)07-0072-07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chema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Eastern Sichuan as an Example

ZHANG Yang, SHI Bin

[Abstract]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has its inherent logic and laws. Schema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law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schema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of eastern Sichua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ith methods of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graph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ural settlements have the ideological roots of "cosmological schema" pursu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2) The whole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hills and mountains of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have the schema of concentric sphere of material space, the schema of life,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schema of social network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3)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ettlement building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necting lines and points". The space of single buildings has the symmetry and centrality of typical traditional buildings; (4)The spatial schema of settlement spiritual culture is self-centered and pursues the ideal vi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itual though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 spatial schema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rural settlement; spatial schema;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Eastern Sichuan

引言

聚落因人的需求而產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要,迫使鄉村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成為一種必然。鄉村社會的“巨變”,加劇了聚落長久積淀的空間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消退,地域文化傳承與鄉土特色延續成為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當前,在鄉村聚落形態與影響要素[1-3]、建筑空間與文化表征[4-6]、地域文化與營建思想[7-9]等方面已存在大量的研究成果,為鄉村聚落的保護利用提供了思路,設計實踐[10-12]與技術方法[13-14]的研究為發展實施提供了具體的借鑒路徑與保障。社會學視角下的鄉村異質化、村莊秩序與權利、鄉村治理及居民社會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5-18],為鄉村聚落發展驅動力與體制建設提供了策略指導。

聚落是一個有機復雜系統,不僅“要有人工的構筑物”,還包括“構筑物之間組合的內部空間,以及它的外圍經過改造的自然環境”[19]。因此,注重聚落個體或某單項因素的發展難以實現聚落整體的穩定與延續,必須將人、建構筑物、環境及社會文化等要素置于同一系統中,進行整體性研究,找到鄉村在長期穩定狀態中的邏輯性與規律性,抽象概括出鄉村聚落的空間圖式,為聚落的延續與發展提供可見的圖解“原形”,提升聚落的可持續性。

1圖式的概念與理論應用

圖式(Schema)一詞源于古希臘文,原意是形象和外觀,后轉意為對最一般的基本特征的描繪,或略圖、輪廓、抽象圖形等[20]。

學者將圖式的概念引入到對人類聚居環境的解釋,并發展成為研究人類聚居空間的重要手段[21-22]。當前,人類聚居環境的圖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生活空間圖式[23-24]、建筑空間圖式[25-26]及景觀空間圖式語言[27-29]三個方面。三者在研究對象(生活空間、建筑空間、景觀空間)上存在差異,但都共同強調空間對象存在整體的內在邏輯關聯及圖式對物質對象的組織起到作用,關注圖式對現實對象的概括與抽象,強調圖式對事物深層次的結構關系和關聯方式的凝練。在研究內容方面,人類生活空間圖式的研究主要關注不同時期的人類生活空間的圖式特點及發展變遷規律;建筑空間圖式研究主要是對建筑原型分析及空間形成原因的探索;景觀空間圖式注重對景觀空間組成要素的分析與組織。

綜上,鄉村聚落的空間圖式是對鄉村聚落構成及要素間相互關系的抽象與概括,是對鄉村聚落內在穩定結構的反映,并可以用于指導聚落可持續圖景的產生。鄉村聚落的空間圖式是對聚落物質表象與精神內核的有力解釋,有助于在鄉村振興浪潮中把握住留下“鄉愁”的框架與要素,找到鄉村發展與文化延續的平衡點。

2鄉村聚落空間圖式的思想根源

我國天人合一、風水理論、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思想觀念對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犊脊び洝そ橙藸I國》關于古代王城營建規則的記載,蘊涵著禮制影響下的“宇宙圖式”,是對“理想城”的描述[30]?!吨芤住芬粫屑軜嫷摹疤烊撕弦弧钡乃枷爰捌涫澜鐖D式,是一種向心性空間框架,對聚落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明堂和月令兩個方面[31],其中月令圖式及思維具有將農業生產居于中心地位,圍繞農業生產安排并用以指導和調整農事活動,以農業生態為內容和標志等特點[32]?!吨芏Y·地官司徒第二》對“遂人”的職責描述中,載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五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域,溝樹之”,這種鄉野之間的層級組織方式對聚落營建及管理產生了深遠影響?!稜栄拧め尩亍分休d有“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本勐浼爸苓叚h境形成了“邑”“郊”“牧”“野”“林”“坰”的認知圈層。

綜上,天人和諧自然觀影響下的聚落有機體,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內在的統一性與穩定性,傳統禮制與國家、社會治理政策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聚落屬性,并促使其不斷適應新的社會需求。這種穩定的統一性,使鄉村具有了“圖式”研究的可能性。圖式研究可以在不同尺度的人居環境范圍內開展,實現對鄉村地域多種功能、關系的概括。本文主要針對丘陵山地鄉村聚落及周邊環境的空間圖式進行分析研究。

3川東丘陵山地鄉村聚落空間圖式的解析

川東地區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地貌類型主要有低山、丘陵和平原(平壩)三種,丘陵海拔在300~600m之間,較低山300~800m,丘陵與低山相間平行排列,構成平行嶺谷式地貌景觀,有“盆東平行嶺谷”之稱[33]。 丘陵山地聚落由于生態及氣候垂直分布和方位的差異,存在橫、縱兩個方向上的場地分形關聯[34],在營建過程適應生存壓力,形成了“山—水—田—林—村”的有機體[35]。

3.1聚落的空間圖式

《黃帝宅經》記載:“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及為上吉。[36]”這段對住宅選址及地理環境的比喻,形象的表達了聚落地理環境中構成要素及組織要點。川東丘陵山地的鄉村聚落尊崇自然,與低山溪谷相融相通,在有限范圍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了聚落在物質空間、功能組織、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穩定圖式。

3.1.1聚落的物質空間圖式

聚落建筑、道路、場地等人工環境及山、水、林、田、草等自然環境構成了聚落整體。丘陵山地的資源現實及生理需求,決定了聚落背山面水、向陽而生的初始狀態,長期的農耕生產逐步形成“田”繞“居”的格局。同時,由于受耕作水平、以聚落為中心的自我保護觀念、管理組織等因素的影響,聚落仍然保持有一定的“邊界”。

在整體平面布局上,聚落居于整體區域環境的中心,向外擴展為農田,田中有水系穿越,便于取水、灌溉與排水,外層以山林劃定聚落區域的邊界(見圖1)。由此,形成以聚落為中心,田—林—山環繞,水系穿越的“同心環形”圖式(見圖2)。聚落物質構成要素形成的空間圖式是鄉村聚落所具有表征圖式。

3.1.2聚落的功能空間圖式

聚落是在不斷滿足人類需求的過程中發展的,因此聚落具有明顯提供生活服務的功能,鄉村土地的農業種植使得鄉村聚落具有了生產功能,而生態功能體現在聚落選址、房屋形式、建筑材料、山林風水等多個方面[37]。

聚落以物質空間為載體實現各項功能的滿足,對應聚落物質空間要素,以聚落提供的生活服務功能為核心,外圍土地提供生產功能,環繞的山林具有氣候調節、領域邊界劃定及防護功能,水系兼具生活飲用、生產灌溉、氣候調節等多種功能,串聯各功能板塊。由此,形成了生活—生產—生態的“圈層”圖式(見圖3)。

在傳統鄉村聚落,生活、生產、生態功能三者之間存在穩定的和諧關系,動態的能量流動、交互,使得鄉村聚落整體功能得以持續,并賦予聚落具有給人以“鄉愁”的情感功能。鄉村聚落的功能空間圖式,具有整體的穩定性,但隨著人類需求的增多,生活功能開始多樣化,傳統的生產與生態面臨巨大壓力。

3.1.3聚落的社會關系圖式

鄉村聚落是人們彼此最相熟悉而不感陌生的社會,其社會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38]。在鄉村聚落相對封閉的社會空間中,內部人群由于宗族血緣、地緣及頻繁的互動交流逐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與集體認同意識,并在物質與精神上自我滿足,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的體現[39],最終呈現出單個村落生產、生活有機組織和人地共生的和諧關系[40]。

參考文獻:

[1]康璟瑤,章錦河,胡歡,等.中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6,35(7):839-850.

[2]紀小美,付業勤,朱翠蘭.中國傳統村落的地域分異與影響因素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5):452-460.

[3]角媛梅,肖篤寧,馬明國.綠洲景觀中居民地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生態學報,2003(10):2092-2100.

[4]徐堅.淺析中國山地村落的聚居空間[J].山地學報,2002(5): 526-530.

[5]吳勇.山地城鎮空間結構演變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 2012.

[6]何依,孫亮.基于宗族結構的傳統村落院落單元研究——以寧波市走馬塘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為例[J].建筑學報,2017(2):90-95.

[7]常青.略論傳統聚落的風土保護與再生[J].建筑師,2005(3): 87-90.

[8]劉沛林.論中國古代的村落規劃思想[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8(1):82-90.

[9]金濤,張小林,金飚.中國傳統農村聚落營造思想淺析[J].人文地理,2002(5):45-48.

[10]郭謙,林冬娜.厘清古村脈絡,還原歷史原貌——廣東從化錢崗村保護與發展研究計劃[J].新建筑,2005(4):35-38.

[11]單德啟.欠發達地區傳統民居集落改造的求索——廣西融水苗寨木樓改建的實踐和理論探討[J].建筑學報,1993(4):15-19.

[12]鐘國慶.肇慶廣府古村落景觀格局特點及其保護研究——以蕉園村為例[J].城市規劃,2009,33(4):92-96.

[13]陳喆,周涵滔.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傳統村落更新與新民居建設研究[J].建筑學報,2012(4):109-114.

[14]趙燁,王建國.基于形態完整性的傳統鄉村聚落規劃研究——聚落性能化提升規劃技術的應用[J].城市規劃,2018, 42(11):33-40,53.

[15]徐勇.“政策下鄉”及對鄉土社會的政策整合[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1):116-121.

[16]曹海林.鄉村社會變遷中的村落公共空間——以蘇北窯村為例考察村莊秩序重構的一項經驗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2005(6):61-73.

[17]李華偉.鄉村公共空間的變遷與民眾生活秩序的建構——以豫西李村宗族、廟會與鄉村基督教的互動為例[J].民俗研究,2008(4):72-101.

[18]賀雪峰,董磊明.中國鄉村治理:結構與類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3):15,42-50.

[19]吳良鏞.廣義建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0]曹俊峰.論康德的圖式學說[J].社會科學戰線,1994(6): 49-56.

[21]王琿,王云才.蘇州古典園林典型空間及其圖式語言探討 以拙政園東南庭院為例[J].風景園林,2015,22(2):86-93.

[22]王靜文,韋偉,毛義立.桂北山地傳統聚落景觀圖式的解構[J].新建筑,2017(3):134-139.

[23]章光日.人類生活空間圖式變遷研究[J].城市規劃匯刊,2004(3):60-66,96.

[24]章光日.信息時代人類生活空間圖式研究[J].城市規劃,2005,29(10):29-36.

[25]王貴祥.東西方的建筑空間:文化空間圖式及歷史建筑空間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6]孫石村,魏澤崧,張玉坤.人類早期建筑空間形態選擇與深層心理分析[J].建筑師,2013(3):53-57.

[27]王云才.論景觀空間圖式語言的邏輯思路及體系框架[J].風景園林,2017,24(4):89-98.

[28]王云才.基于空間生態特性的景觀圖式語言研究方法與方法論[J].風景園林,2018,25(1):28-32.

[29]蒙小英.基于圖示的景觀圖式語言表達[J].中國園林, 2016,32(2):18-24.

[30]武廷海,戴吾三.“匠人營國”的基本精神與形成背景初探[J].城市規劃,2005,29(2):52-58.

[31]烏恩溥.周易:古代中國的世界圖式[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32]倪南. 易道演繹 從經驗、觀念到話語、圖式[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33]柴宗新,穆桂春,陳升琪,等.四川省農業資源與區劃:上篇[M].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6.

[34]張慶順,馬躍峰.混沌與秩序并存——傳統山地聚落外部空間秩序的分形解讀[J].新建筑,2013(2):127-130.

[35]周政旭,封基鋮.生存壓力下的貴州少數民族山地聚落營建——以扁擔山地區為例[J].城市規劃,2015,39(9):74-81.

[36]張述任,張怡鶴.黃帝宅經[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

[37]肖娟,楊永清.基于生態適應性理論的川東民居傳統聚落景觀分析[J].生態學報,2017,37(13):4529-4537.

[38]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9]劉沛林,董雙雙.中國古村落景觀的空間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1):32-39.

[40]楊貴慶,關中美.基于生產力生產關系理論的鄉村空間布局優化[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8,33(1):1-6.

[41]陳琪玲,毛華松.基于移民社會關系演化分析的巴蜀村鎮文化空間特征研究[J].風景園林,2018,25(1):95-100.

[42]熊梅. 川渝傳統民居地理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 2015.

[43]魏澤崧,張玉坤.表現與象征的意義——人類居住空間中的人體象征[J].建筑師,2006(5):64-69.

[44]張騰輝.周禮王城:天下一家的空間圖式[J].學術月刊, 2012,44(2):115-125.

[45]戴代新,袁滿.C·亞歷山大圖式語言對風景園林學科的借鑒與啟示[J].風景園林,2015,22(2):58-6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