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體育課堂趣味田徑運動的實踐應用

2020-09-26 12:25張本文
讀與寫·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趣味田徑體育教育小學體育

張本文

摘要:自2005年國際田聯總部制定并發起少兒趣味田徑項目,至2019年的全國小學生趣味田徑運動會在長沙落下帷幕,少兒趣味田徑在我國的推廣普及已取得一定成效。筆者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基層體育教師,帶隊訓練參加安徽省第六屆小學生趣味田徑運動會,取得了團體第三且入圍全國賀龍杯賽的優異成績。本文總結了自己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同時探討如何在體育課堂上組織和管理、如何與傳統體育課程有機結合、如何改進和提高目前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問題。

關鍵詞:趣味田徑;小學體育;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218-01

1.趣味田徑運動的趣味性

1.1 器械的豐富,色彩、造型的有趣醒目,符合小學生的審美情趣。例如,各類標志桿,標志筒、碟、盤,彩旗的應用,以及由這類標志物布設的運動場地,運動區域界線分明,目標指向明確,運動情境吸睛等,這些都能激發小學生參與運動、參與體驗的積極性。

1.2 趣味田徑運動的項目設計簡易好學,新穎多樣。目前,入選省級、國家趣味田徑運動會的項目包含以下幾類:低年級的速度繩梯、60米短跑、跨欄往返,趣味田徑一級方程式,8分鐘(5分鐘)耐力跑,十字跳,撐桿跳高,魚雷越障投準,軟式標槍,跪拋實心球。另外,如壺鈴、空心鉛球等項目。在小學體育課堂上開展教學,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1.3 趣味田徑運動參與度高、運動強度適中。運動項目都是集體性的,強調同學之間的協調配合。每個同學各有所長,總能夠找到適合的項目。在運動中發揮、在運動中表現自己、獲得成就感。

2.趣味田徑運動的安全性

2.1 軟式器械的廣泛使用,減少了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安全隱患。橡膠制品,輕質塑料應用在器具中,各種防護海綿墊等,利于緩沖,即便運動中有些磕碰,損傷也輕微。讓學生們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參與鍛煉,安全性相較于傳統田徑項目有顯著提高。

2.2 課堂組織教學,安全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運動之前,充分熱身,防止拉傷扭傷。運動之中,教師要給學生細分小組,指定小組長,專項負責。多批次、保持安全間隔、按照統一指令,防止出現安全事故。跑類項目,防止摔傷;跨欄時,要謹防欄桿絆腳。撐桿跳高,支撐墊可能滑動,支撐桿可能傷及周圍同學。投擲標槍、魚雷時,落地區域不能站人,撿拾。安全工作做在前、做細致。

3.趣味田徑運動在學校體育組織與管理中的探索

3.1 合理布局。在開學制定全學期的教學計劃中,趣味田徑運動項目所占比例要合理。課程在每周的安排要均勻,保證一周一節。

3.2 有機結合傳統項目。球類運動在課程結構中始終占比較大,學生興趣高,易于組織,作為優選課目。游戲、體操、武術等與趣味田徑運動項目相互補充,豐富體育課堂。

3.3 課外體育活動中,趣味田徑運動廣泛開展。在早操,課間操,興趣小組活動中,趣味田徑運動優勢明顯。如十字跳,速度繩梯等,學生輪換快,運動頻率高。健身效果突出。

4.趣味田徑運動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經驗與探索

4.1 “十字跳”教學探索。十字跳的跳法是自中心點0起步,向上、下、左、右四個方位依次跳出跳回,一個循環為八拍。教學實踐中,學生經常會發生順序混亂,同時,節奏頓挫不暢。筆者試著把01、02這個“十”字中的豎合為一組四拍。把03、04這個“十”中的橫也合為一組四拍。讓學生一豎一橫跳完一個循環,兩組間只有一個停頓換向。為了進一步提醒橫豎交換,把口令“1/2/3/4”改成“1/2/3、回”,學生跳的節奏輕快,順暢,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4.2 “魚雷”越障投準教學探索。由于魚雷投擲的距離從5米起計八個投擲點,而魚雷落地區域障礙橫桿之間距離2米是固定的。所以,小學生在投擲訓練時,不同的站位,魚雷出手的時機和向上飛行的角度不同。這就需要讓學生有個具體的“目標山頂”。魚雷上升是在爬坡,下降是在下坡。首先明確,魚雷過障礙橫桿是在下坡中、是俯沖姿態,不能瞄準橫桿投擲。瞄準目標“山峰”在橫桿之上、人與桿之間。其次,實際教學中,用一根長桿立起一面彩旗,標注出“山峰,”讓學生有的放矢練習投準。并隨著學生們的熟練掌握而撤出彩旗。這是教學的第一重點。第二,投擲魚雷的出手方向要“正”,后腿蹬地發力、肩帶手臂,揮動前臂向上向前畫出一條正立的弧線。不能側向,更不可橫掃投擲。第三,投擲魚雷出手力度是由站位決定的。5米投擲的用力最小。教學時由近到遠,逐步加大遠度、難度。

4.3 軟式標槍教學探索。趣味田徑運動的軟式標槍長度短,尾翼小,飛行姿態最難掌控。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是抖動和翻轉??梢越梃b投擲魚雷發力和方向控制。原地投擲,掌握標槍出手時發力方向與標槍桿的縱軸一致,不能側偏。落前一步投擲,右腳支撐站立,左腳大步前跨、支撐,順勢發力。最后,再練習加助跑投擲。先易后難。

4.4 “跨欄”教學探索。趣味田徑運動的一級方程式、60米跨欄往返中,要注意欄間距離不同且跑道不同。首先,彎道外側手臂擺動幅度加大,欄間節奏,步幅是關鍵。其次,跨欄時前腳前跨,不能踩欄。后腿過欄時,要求“展骻”,后腳尖向外跨欄。再者,具體欄間跨幾步要依據學生身高、腿長自行調整。

4.5 耐力跑教學探索。趣味田徑運動中的耐力跑場地是由四個標志桿圍成的矩形,每一圈有四個直角轉彎。加上跑道沒有分道線,訓練和比賽中,直角轉彎過急、人員擁擠,容易摔倒。轉彎過急,人體內側幾個大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容易挫傷。所以,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摒棄這方形場地用跑道。條件不足的地區,方形場地也應該作出如每個直角轉彎處加上標志桿、變直角為弧形轉彎之類的改進,以減少對學生們身體的損害。

結語

趣味田徑運動走進小學體育課堂,豐富了課程內容,更增添了運動樂趣,也改善了校園田徑運動長期缺位的現狀。教師應善于觀察、發現,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新教材新教法,優化小學體育課堂結構。

參考文獻:

[1] 馮明麗,李儒新.趣味田徑的概念及創編原則與方法[J].湘南學院學報,2004(05).

[2] 董周生.探析推廣趣味田徑運動的必要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1).

猜你喜歡
趣味田徑體育教育小學體育
趣味田徑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開設的可行性分析
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研究
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