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影響下的世界經濟:變局與重塑

2020-09-29 09:21
關鍵詞:世界疫情經濟

徐 康 寧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疫情席卷全球,把整個世界拖入史上罕見的嚴峻挑戰中。新冠疫情不僅造成嚴重的全球健康安全危機,而且也對世界經濟產生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疫情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多大的危害?世界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將呈現什么樣的深刻變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將會變得如何?這些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理論探討,更是重大的現實問題,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疫情不結束,世界經濟難以恢復正常

從2020年3月初開始,西方國家的一些主流媒體流露出一種明顯的擔憂,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擔憂又轉化成了恐懼,就是擔心疫情來勢洶洶,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都難以應對,經濟將蒙受重大損失。(1)美國的《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CNN、英國的《金融時報》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星報》等,都明顯地表達了這種擔憂和不安。美國媒體CNN 3月17日報道,財政部長姆努欽發出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動,新冠病毒在美國的“大流行”可能會導致美國高達20%的失業率。同日,《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新冠病毒將是新的歷史分水嶺,如同公元前、公元后歷史劃分一樣,今后的歷史劃分將以新冠前、新冠后來表達[1]。

時間很無情地證實了大多數的擔心甚至恐懼。由于疫情導致經濟處于“停擺”狀態,全球經濟很快進入深度衰退。2020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如期發布《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春季報告,預計世界經濟2020年將萎縮3%。這個預測顯然在當時也屬于過分樂觀。筆者曾及時評論,認為該預計并未充分估計到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力度,并做出判斷,“不排除該機構(IMF)在發布夏季報告時會進一步下調已經做出的預測”[2]。其實,僅在一個月后,即5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吉耶娃就表示,IMF很可能下調此前做出的全球經濟今年萎縮3%的預測。2020年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報告,預計世界經濟全年將萎縮5.2%。緊接著,6月10日,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預測,稱如果不出現第二波疫情,世界經濟2020年將萎縮6%;如果出現第二波疫情,世界經濟將萎縮7.6%。6月24日,IMF發布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將萎縮4.9%。

新冠病毒對世界經濟的沖擊是極其嚴重的,歷史上可與之類比的很少。以世界銀行做出的萎縮5.2%的預測作為參照系,過去150年來,全球經濟只有三次衰退達到了5%以上。一次是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另外兩次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始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年,均屬于特殊情況。而在和平時期,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只有1930年代的大蕭條可與之相比(見圖1)。

圖1 150年來世界經濟衰退情況

到目前為止,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受疫情沖擊的影響更大。美國失業人口一度超過4 200萬,統計失業率達到14.7%,一些專家認為實際失業率已經超過20%。根據OECD的預估,美國今年GDP將萎縮7.3%,若有第二波疫情,則進一步萎縮至8.5%。英國和歐元區的情況更糟。即便不考慮第二波疫情的因素,OECD預計英國經濟全年將萎縮11.5%,整個歐元區萎縮9.1%。兩位數左右的負增長!這似乎超出了人們的理性想象空間。就在本文寫作的過程中,傳來了具有200年歷史的美國西裝品牌Brooks Brothers因疫情將要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不禁令人油生感慨。這家公司歷經美國南北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考驗,卻未能躲過這場疫情。

從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看,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受挫的國家和地區數量超越歷史。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經濟衰退的國家和地區數量約為世界總數的80%略多一點,而目前的世界經濟狀況是,已有9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經濟進入了衰退。(見圖2)

圖2 150年來經濟進入衰退的國家與地區的數量占比

每一次經濟衰退來臨時,經濟學家都喜歡用V、U、W或L等英文大寫字母形象地預測衰退的走勢。如,V型就表示衰退來得快去得也快,將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L型就是經濟呈現自由落體式下降后并未復蘇,而是在底部長久徘徊,1930年代的大危機就是典型的L型走勢。這場世界經濟衰退將會呈現什么走勢?國際上已有不少預測,認為是V型或U型乃至W型復蘇。但本文認為,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仍難以做出準確判斷。因為除了對V型、U型或L型復蘇本身缺乏嚴格定義外,更為關鍵的是經濟走勢將更多取決于疫情的演變。經濟學家面臨著一個過去從未出現過的難題,即對一場經濟衰退的深度和周期無法做出大致準確的預判,因為導致這場衰退的元兇——新冠病毒自身也在不斷變化。如果病毒某天突然消失,經濟自然會很快迎來藍天;如果病毒非但未能消失,反而變得更狡猾、毒性更強,經濟前景將更加黯淡。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3%,到世界銀行預測的-5.2%和OECD預測的-6%增長,前后不到兩個月,結果已是大相徑庭。

由于疫情自身還在變化,世界經濟的前景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梢哉f,疫情不結束或沒有進入可控制狀態,世界經濟就不會真正恢復正常。不久前,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警示,美國經濟要用10年的時間才能逐步修復疫情帶來的損失。如果疫情反反復復,連綿不斷,與人類長久為伴,那么其對經濟造成的危害只有1930年代的大蕭條可與之相比,甚至更為嚴重。一切取決于疫情的演變和人類抗擊疫情的能力。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6月23日的一篇文章用了這樣的標題:來自韓國的警告:恢復正常生活仍是“幻想”。韓國是應對疫情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但目前仍無法恢復正常生活。試想一下,目前全世界主要機場有90%以上的飛機不能正常起飛,待這些飛機全部恢復起飛可能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所以,疫情變化是經濟形勢演變的關鍵,疫情不結束或沒有得到基本控制,則世界經濟難以恢復正常。

二、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經濟衰退

此次全球性經濟衰退由疫情引起,這就決定了這次衰退與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衰退都有所不同,而有其自身的顯著特點。

首先,如同氣候和自然變化一樣,對于經濟系統而言,疫情是一種外生變量,目前的衰退是由這種外生變量的沖擊所引發,而常見的經濟衰退則是因經濟內生變量如供需關系發生突變而發生。因此,盡管經濟已嚴重衰退,仍無足夠的證據表明,當前世界經濟系統內部已出現導致負增長的自身機制,更沒有嚴重生產過剩的現象出現。疫情中一些國家出現傾倒牛奶、宰殺牲畜的現象,是由一時的生產鏈中斷引起:大量的牛奶運不出去,肉類加工廠因疫情而不再屠宰加工牲畜,導致牲畜壓欄過多,并非由生產過剩引起。假如疫情很快結束,生產活動會迅速恢復正常。

其次,與上述特點相關聯,此次衰退并未造成全球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挫,甚至一些地方反而小幅上漲。典型的經濟衰退會使人們傾向于追求流動性,出售資產的意愿高于購買資產的意愿。衰退越深,拋售資產風潮越大,資產價格下跌越多。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許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跌了一半甚至更多。但在這次衰退中,哪怕是屬于疫情重災區的美國紐約,房地產價格也未明顯下降,只是交投量大幅萎縮,而美國東部另一大城市費城,房地產價格反而小幅上揚。即便是大幅震蕩的美國股市,總體上看也是行情較旺,雖經歷幾次“熔斷”,但很快收復失地,納斯達克指數還再創歷史新高。這一特點也再次證明,這不是一次周期性經濟衰退,除了部分行業外,經濟的微觀基礎并未遭到大的破壞。

再次,疫情下企業分化現象十分突出,不同公司的命運可謂上下“兩重天”。一方面,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業的中小企業受疫情打擊嚴重,是經濟衰退的慘淡一面;另一方面,相當一批大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大公司,并未在疫情中傷筋動骨,甚至不僅業績未受大的影響,市場規模反而隨著中小企業的離去得到擴大。從資本市場的動向看,美國的一批科技型企業市值不降反升,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五巨頭FAAMG(2)美國科技五巨頭公司是指臉譜(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和谷歌(Google)。這五家公司的首字母組成在一起為FAAMG。,公司市值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三家公司(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的市值均超過了1萬億美元。蘋果公司市值則突破1.5萬億美元,超過澳大利亞整個國家一年的GDP。這意味著,在疫情之后,產業集中、大者恒大的現象更加突出,少數大公司對行業的控制力更加顯著。

最后,這場衰退引發的政府刺激性政策規模之大、力度之深,超越過往歷史,顯示了當今時代政府對市場深度干預的一面。以美國刺激政策為例,一是將基準利率一次性降為0,這已經在創造歷史;二是出臺2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包括給夫妻共同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下的所有家庭發放現金,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出臺的財政刺激規模只有7 000億美元;三是美聯儲出臺“無上限”的量化寬松計劃,即貨幣的量化寬松不再受數量限制,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英國政府直接為企業承擔員工80%的薪水,上限每人每月2 500英鎊,國家為企業發工資。在這場嚴重的經濟衰退面前,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已經用碩大的“有形之手”去干預市場,包括采用了臨時的計劃經濟做法。當然,這種深度干預的做法,也為日后政府債務比例過高埋下了伏筆。

根據上述分析,似乎又可以推論出另一個判斷,一個相對較為樂觀的判斷:世界經濟前景不至于那么慘淡黑暗。疫情的沖擊再大,它也是一種外生變量,除非發生超自然現象,外生變量的影響總是有限的,不會把經濟徹底擊垮。那種關于美國要花費10年功夫才能恢復經濟的說法,無論如何都有些夸張了。要相信人類進步的力量。新冠病毒阻隔人們的交互,而人們的交互(包括學習與交流)是人類文明的要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新冠病毒是反人類文明的。從歷史的長河看,人類文明的一面總是戰勝反文明的一面。所以,盡管目前新冠病毒仍在肆虐,但人類最終控制病毒或戰勝病毒是大概率。并且,今天各國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比歷史上大有進步,已有比較充足的政策工具,不大可能出現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一幕。只要不出現疫情無休止反復爆發的情況,世界經濟還是有望在一兩年內得以復蘇,并逐步恢復正常狀態,實現一種特別的“勾型”(swoosh)復蘇,即呈“√”型恢復,恢復的時間要長一些,但方向朝上,就像著名品牌“耐克”的標記。人們總是要進入一邊抗擊疫情一邊發展經濟的工作與生活狀態,也只有通過發展經濟才能最終戰勝疫情。

或許有學者質疑:有什么模型可以證明這種預判?此處的回答是,主要依據對這次衰退特點的分析,而不是某種模型。事實上,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由于事物本身還在發生變化,所有的模型都不管用了。當疫情在全球開始蔓延時,國內外許多機構做了眾多的經濟預測模型,但3個月后被證明全部失效。

三、對世界經濟的深遠影響

弗里德曼的這句驚人判斷:“以后的歷史劃分只有公元前、公元后和新冠前、新冠后”,無論對錯,歷史都會記住。這場史上罕見的疫情及其引起的經濟衰退,注定會對世界經濟的未來發展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傮w來看,世界經濟將會呈現以下顯著的變化。

第一,疫情在造成破壞的同時也在激活創新因素,新的科技革命將加快進程。事物總是辯證的,危機深重之處總有新的希望。這場疫情直接的經濟損失可以用10萬億美元為單位來衡量,但客觀上也大大激發了對新科技的需求,蘊含著科技創新的機遇。在殘酷的疫情面前,人們發現疫苗、抗病毒藥才是硬科技,才是人類戰勝疫情的真正武器,而不至于只能沿用幾百年來的傳統技術:隔離與封鎖。在疫情和經濟危機中,各種數字新技術大放異彩,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線上教育、流媒體(3)流媒體由英文live-streaming而來,亦可通俗地譯為媒體直播。眼下市場流行的“網紅”直播帶貨的銷售方式,就是一種流媒體形式。世界上著名的流媒體公司為美國Netflix(奈飛)公司。這家公司播放的電視片或電影都是采用線上直播方式。著名的《紙牌屋》就由該公司拍攝,并利用成熟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邊拍邊播,大獲成功。疫情期間,Netflix的公司股價非但沒有下跌,反而大漲40%以上。等行業迎來大發展的時期,進一步催生了移動互聯網、計算機軟件、通信網絡、5G應用等領域的發展。疫情后期或后疫情階段,以醫藥健康和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一定會得到大的發展,也會催生大批新的行業,其中有的行業至今仍無法預測。正如丘吉爾所言,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會思考、善發明的人類,在被隔離限制的條件下,反而會迸發更多的創新靈感。

第二,全球化遭遇新的挑戰,方向不改,但步伐和形態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全球化尤其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趨勢,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改變方向,但發展步伐會有所放慢,形態也會發生顯著變化。全球化客觀上加速了疫情的國際傳播,作為一種本能的反應,多數國家也通過關閉邊境、停飛航班等方式隔絕了全球化的活動,加上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特殊作用,經濟全球化的規模會有所下降,或由地區性的全球化所替代??萍几锩那疤釛l件之一是全球化日益深入、國際分工日益嚴密,而當前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跡象,就是全球化步伐明顯放慢,甚至出現改弦易張的力量。這和科技創新的要求是矛盾的。然而,世界總是在矛盾中前進的。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的發展將處于一方面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而另一方面全球化進程遭遇重大挫折的特殊周期之中。

第三,國際產業短鏈化、區域化不可避免,跨國公司將重新布局全球生產網絡。在疫情和世界性經濟衰退的沖擊下,同時也是在部分國家政策的主導下,國際產業將迎來大幅度重組和調整。具體來說,又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一些醫藥和醫療物資的產業鏈,會呈現分散于更多國家和地區的趨勢,盡管這種調整可能是以產業效率降低為代價的。美國和歐盟國家生產口罩、醫用防護服的生產成本偏高,但仍會出現這類產業在上述國家布局的趨勢。在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問題上,產業的效率會服從于國家的安全戰略。第二種情況,一些對供應鏈要求較高的產業鏈,如食品產業、汽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產業的鏈條會明顯縮短,或是相對集中于某個地區,或是集中于跨國公司認為比較安全可靠的鄰近國家。以后,許多國際產業鏈會表現出地區性的特征,如主要集中在亞洲某一地區的國際產業鏈。第三種情況則是由歧視性政策所引起的特殊布局。例如,中國是世界上應用芯片最多的國家,產業配套也最齊全,從產業效率講,應該在中國布局芯片(晶圓)制造產業鏈最具有效率,但2020年5月世界著名晶圓制造企業臺積電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設一家5納米的大型芯片制造工廠,就是美國近年來重啟制造業和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結果。

第四,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大幅萎縮,并將延續較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全球化步伐放緩,還是國際產業鏈趨短化、地區化,都會在客觀上減少貿易量,放慢國際投資活動的步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恢復正常的時間晚于經濟增長恢復的時間。經歷這一次的經濟衰退,貿易和投資的降幅會更大,恢復耗費的時間可能更久。聯合國下屬機構統計活動協調委員會(CCSA)的監測報告顯示,國際貨物貿易量將因疫情和衰退而下降27%[3]。據聯合國另一機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預測,2020—2021年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將下降30%—40%[4]??紤]到疫情發生之前全球FDI新增流量已經連續四年下降,未來幾年國際直接投資前景一定十分暗淡。

四、不一樣的世界,但并非完全和昨天告別

不論什么時候終止這場疫情,也不論經濟何時恢復正常,今后的世界都會因此而不同。著名經濟學家、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曾撰文說,我們正在經歷的不只是重大戲劇性事件(作者把這個戲劇性事件等同于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費迪南大公遇刺和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而是很有可能成為歷史的轉折點[5]。

是什么樣的歷史轉折點呢?這個轉折點將怎樣改變世界和國際經濟關系?

第一,世界經濟格局將進一步發生重大變化,亞洲經濟地位將顯著上升。疫情反映了不同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同時顯示了未來世界經濟版圖重塑的前景??傮w來說,由于種種原因,發達國家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的表現都比較糟糕,其中美國和英國的成績更差。(4)按人口數受感染死亡率統計,英國的指標更高于美國。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6月20日,英國受感染者已經超過30萬人,病亡者超過4.2萬人,受感染人數居歐洲第二,病亡者人數居歐洲第一。相比之下,亞洲一些國家的應對能力明顯要強。不僅中國表現突出,日本、韓國、越南的表現也比西方國家好得多。人口近億且較為稠密的越南,至今受感染人數只有300余人,無一人死亡。(5)美國霍布金斯大學2020年5月20日統計數。疫情一定程度上是分水嶺,決定了未來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毋庸置疑,亞洲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傳統發達國家的占比會持續下降。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最近預測,即便有疫情傳播,東亞地區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仍可維持在1.3%,是全球唯一增長的次區域[6]。地位下降迅速的將是歐洲。歐盟聯合成員國抗擊疫情的領導能力受到了很大挑戰,加上英國“退歐”,歐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地位下降將是難以改變的趨勢?,F在人們習慣于講“三極”世界,即美國、中國和歐盟各為一極,暫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準確,歐盟一極今后更多將表現為一種象征意義。本文寫至這里,正值中國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中國自有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實現全球覆蓋。相比之下,起步很早的歐洲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則稍顯落后,并曾在2019年7月發生過長達140小時的系統性故障,全面中斷衛星導航服務?!百だ浴迸c“北斗”,成了此消彼長新格局的一個縮影,歐洲極或歐盟極的逐漸淡化恐怕是難以改變的趨勢。至于許多政治家和學者認為即將到來的“亞洲世紀”,則因其內涵隨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當國際政治經濟地緣關系趨于復雜化后,未必會成為真正的現實。其實,亞洲國家自己未必有關于“亞洲世紀”的認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在美國《外交事務》上撰寫長文,文章開頭就引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88年曾經說過的一段話:近幾年有一種議論,說下一個世紀是亞洲太平洋世紀,好像這樣的世紀就要到來。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李顯龍在文中高度認同當年鄧小平的判斷:“30多年后,鄧小平證明了自己的先見之明?!盵7]

第二,國際經濟合作陷入低潮,世界經濟的部分脫鉤現象難以避免。過去近30年來(主要是以“冷戰”結束為起始階段(6)關于“冷戰”何時結束,實際上并無一個統一的說法。國際上有把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被推倒記為冷戰結束的起始日;有以1990年歐安會巴黎首腦會議宣布北約和華約不再互為敵手為標志;也有把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算作冷戰結束的日子。),國際經濟合作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正是因為有了國際間在產品、技術、工藝、產業鏈、貿易、金融等各方面的廣泛合作,我們今天的世界才無比精彩,人們才能享用如此多的神奇技術和新發明。以智能手機為例。正是因為有的國家擅長其中的核心系統芯片(SoC)設計(如美國,代表性企業有高通、博通等);有的國家擅長生產專門制造這種芯片的機器(如荷蘭,該國ASML公司專門生產高端的光刻機);有的國家擅長生產智能手機里面的其他芯片(存儲芯片、基帶芯片等,如韓國和日本,代表性企業有三星、東芝、索尼等);有的地區精于高效率制造芯片(如中國臺灣,代表性企業為臺積電);還有的國家在零部件配套和整機組裝方面具有特殊優勢(如中國,代表性企業有小米、OPPO等)。所以,世界在短短10年內就形成出貨量超過15億部的巨大的智能手機產業,而且涌現了以蘋果、三星、華為等為代表的全球性優秀高科技企業。如果算上相關的衍生產業鏈,如手機APP、網約車、移動支付等,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已達到每年4萬億美元,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業。但是,這一全球最大產業很快就有可能“縮水”,產業鏈有可能被人為“肢解”。美國政府在疫情中接連出臺相關限制政策,包括未經許可任何企業不能用含有美國技術的設備為中國企業華為公司生產制造芯片,等于人為地拆解了新技術和新產品中的國際合作聯系。在全球化的時代,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往往源于人類的共同智慧,是一種博采眾長的結晶。即便是芯片第一強國的美國,其智能手機中最關鍵的SoC芯片的最初設計架構,也是來自源于英國的ARM公司(7)ARM(英文名稱的全稱為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家在英國注冊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專門研發和出售芯片設計技術授權,自身不生產一只芯片,但全世界95%以上高端智能手機的核心芯片初始設計技術(架構)均出自這家公司。美國蘋果公司的芯片也是在ARM技術專利的基礎上,經二次設計轉為可應用而成。以建筑設計作比喻,ARM的芯片設計如同設計草圖,上面有了設計的理念和建筑物的大致形狀,蘋果、三星、華為這類公司在此基礎上,把草圖經過再設計,變成可以按尺寸進行施工的建筑施工圖。此例充分說明,當今世界的許多高科技成果,均由多國合作而成。2016年7月,日本軟銀以234億英鎊的價格收購ARM公司。,并非百分之百的“美國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些國家人為地阻礙國際的技術合作和經濟合作,這是以全球創新效率和產業效率降低為代價的。在此背景下,盡管有多方呼吁,尤其是中國帶頭呼吁,但世界經濟一定程度上被“切割”或部分“脫鉤”還是難以避免。

第三,國家“大政府”職能明顯加強,尋求“經濟獨立”成為許多國家的政策目標。疫情讓不同國家涇渭分明,分成了“優等生”和“差等生”,政府動員和集中使用資源的能力成為能否控制疫情的分水嶺。美國前總統里根曾經有一句名言:英語里最恐怖的幾個詞是——嗨,我來自政府,我來幫你。提出新冠紀元一詞的弗里德曼(他具有輿論領袖的作用)現在卻認為,一個大政府才能幫助美國度過這場危機。事實上,英美國家已經在逐漸扮演大政府的角色了。如,美國采用無上限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英國直接為企業支付員工80%的工資。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抑或其他主要西方國家,今后只會朝著大政府的道路越走越遠。除非有一天人們發現,依靠市場的力量就可以解決新冠病毒或其他未知的可怕病毒。里根和撒切爾夫人時代應該是不可能回來了?!按笳币欢〞非蟆斑h大目標”,因而不僅會背上沉重的債務(因為支出多),還會把本國的經濟獨立當作重要目標,并寧愿為此而付出必要的代價。英國會發展自己的獨立的半導體工業嗎?很可能,至少可能會為此而努力一番。不久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向全體法國人發表了一次重要講話,其核心觀點是要盡全力增強法國的“經濟獨立”,并承諾將在7月再次發表全國講話,公布詳盡的政策路線圖。法國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但在很多領域確實不能做到“獨立”,如芯片制造、醫療設備生產、家具制造。如果今后的法國在這些領域也做到“獨立”了,那可能是一個我們不認識的法國。

第四,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有所弱化,國際秩序修復與治理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趨勢。毫無疑問,美國應對這場疫情的能力與其國家實力相差甚遠,讓其盟友和世界看得很清楚,必將對其世界領導地位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2020年4月8日,美國資深外交官、世界銀行前行長佐立克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題為《世界正在看美國怎樣應對疫情》的一篇文章,內容十分耐人尋味[7]。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表達了一個基本觀點,即美國在作為抗擊疫情國際領導者方面完全失敗了。美國的這個失敗,影響很深遠。如同當年丘吉爾在英國抗擊德國法西斯處于最艱難的“至暗時刻”(8)《至暗時刻》(Darkest Hour)是美國拍攝的一部記述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強有力領袖作用的電影,2017年上映,廣獲好評,曾獲多項奧斯卡獎。隔空喊話,期待美國伸出援助之手一樣(9)丘吉爾的請求式隔空喊話出自他那篇著名演講《我們將戰斗至死》(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中的結尾段:(我們戰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新世界自然是指美國,舊世界指在戰火中搖搖欲墜的英國和歐洲。演講時間是1940年6月4日。,歐洲、加拿大、拉丁美洲等眾多國家希望美國能振臂一揮,用它強大的國家力量領導世界有效阻斷疫情蔓延。事實讓這些國家失望了,尤其是美國在疫情中禁止本國公司為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生產運輸醫療物資,足以降低其盟友和期待美國援助的國家心目中美國的世界領袖形象。所以,至少在歐洲內部,一些國家降低對美國領導者的期望值是一個大概率。其實,從歷史上看,美國以自身國家利益為重富有傳統,“美國優先”理念長期左右著美國的對外政策,只不過特朗普近年來把它公開喊出來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最晚(1917年底才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丘吉爾竭盡全力勸說甚至乞求美國參戰救援,美國也是按兵不動,直到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被迫卷入戰爭,才真正對日宣戰;甚至美國在二戰初期援助英國的一些武器物資,也是以英國讓出加勒比海部分英屬殖民地的軍事基地權限作為代價的。國內有很多學者否認美國的世界領導者地位在相對下降,其實,在美國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倒是很多。疫情和疫情的影響,會讓這一現象變得更為清晰,雖然在若干年之內美國仍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一事實不會改變。疫情加速了國際秩序的被打破,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則要求加快對現行國際秩序治理的進程。無論是原有秩序的修復,還是新秩序的重塑,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一個趨勢。

第五,中美經貿關系迎來更艱難時刻,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2018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專門針對中國且完全為負面評論的講話,被國際上解讀為是美國對華拉開“新冷戰”的序幕。雖然一年后他的新對華講話調門略有溫和,但仍然把中國定性為美國的戰略和經濟對手(rival),而不是競爭者(competitor)。事實上,在彭斯講話之前,美國有輿論認為美國已處于對中俄的第二次冷戰之中。(10)比較早的一篇關于中美新冷戰的文章,是美國《國家利益》2018年5—6月號刊登的封面文章《美國對陣中俄:第二次冷戰到來》。Michoael Lind,“America vs. Russia and China: Welcome to Cold War II: the Second Cold War Is a Rematch among the Same Teams,”National Interest, 2018(5/6).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america-vs-russia-china-welcome-cold-war-ii-25382?page=show. 訪問日期:2020-06-20.疫情發生后,美國的對華態度進一步趨冷強硬,包括“中國病毒”“索賠中國”等說法在美國不絕于耳。美國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6月8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是的,美國已經進入對華冷戰》(Yes, America Is in Cold War with China)一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國權利當局的態度和觀點。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美國兩黨政見分野日益加劇,政治分裂嚴重,但在對華態度上近乎一致的強硬。美國出現對華態度強硬的大轉變,甚至寧愿舍棄經濟利益也要壓制中國,除了貿易摩擦、疫情蔓延等現實因素外,傳統保守主義的強勢回歸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正如美國政治哲學家馬克·里拉所言,(美國)共和黨所代表的保守主義勢力不僅在國會和最高法院中頗有勢力,而且在州和地方政府中占有絕對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公眾輿論已經日益右傾化。(11)Mark Lilla, The Once and Future Liberal: After Identity Politic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17), pp. 1-4. 轉引自李強《當代美國保守主義思潮研究》,《當代美國評論》2019年第4期。此外,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尤其是疫情發生后,美國一批主張發展對華正常關系的知華派,如基辛格、鮑爾森、佐立克等,由于年事已高,已經遠離政治權力舞臺,影響力明顯降低,甚至出現為中國說幾句話就遭到圍攻的現象。(12)佐立克(Zoellick)曾于5月19日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文章,題為《美國不需要一場新冷戰》(The U.S. Doesn’t Need A New Cold War), 明確主張采用對話方式解決美中之間的嫌隙。他認為在疫情問題上,美國不應對中國采用謾罵和無端追責的行為;歷史證明,美國和中國的長期合作造福于兩國。他還專門針對美國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的《是的,美國已經進入對華冷戰》一文提出質疑,也登在《華爾街日報》上。結果,無論是佐立克自己的文章,還是他的質疑短文,均遭來一片圍攻,其中包括讀者投書的圍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眾輿論右傾化這一基本事實。今后一段時間,美國除了會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有意識地減少對華往來,實現部分脫鉤外,還有可能著重在高技術領域有意和中國“切割”,其實就是通過高技術限制來制壓中國關鍵產業的發展,起到控制“對手”勢力上升的作用。最近,美國加大了對中國華為公司的制裁力度,基本可以看作這種政策的導向。無論承認與否,美國事實上已經在遏制中國(containment),而不是重啟與中國的聯系(engagement)。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自然嚴峻許多。加上疫情本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全球化進程的放慢,中國必須要在一個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尋求自身發展。正如習近平在今年兩會期間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表重要講話中所說,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中國發展。

新冠病毒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從產業鏈到國際經濟關系,還有我們今天無法想象到的變化。聯想到全球病毒受感染者仍以每天十幾萬人的速度在遞增,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的新冠病毒將有可能存在人間幾十年的驚人警告,病毒出現之前的昨天似乎已是遙遠的過去。疫情之后的歷史將會重新書寫,將會有大量的未知等待世界。然而,歷史又是不可割裂的,昨天也不可能因人們與之告別而消失得全無蹤影;今天的世界由過去的無數歷史事件一件件累積而成,明天的世界也將會如此??萍几锩?、經濟全球化、國際產業鏈,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結晶,絕不可能因一場病毒而煙消云散。人類最終也一定會戰勝新冠病毒。世界會迎來一段混沌期,但合作與發展、維護正常而公平的國際秩序仍是世界發展的大方向。全球化節奏上可能會調整,形式上或有新變化,但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經濟還是會在風險和曲折中不斷向前。中國會面臨史上特殊而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但只要堅持發展不動搖,堅持對外開放的大方向,繼續虛心向世界學習,就會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猜你喜歡
世界疫情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戰疫情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