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2020-10-09 15:27燕宏霞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初中

燕宏霞

摘 要: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上,通過義務教育為國家儲備高素質的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也直接反映了國家的素質和形象。因此,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怎樣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特別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來對初中生展開切實有效的德育教學,真正提升初中生的德育素養,為國家培育才德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實踐的一個課題。本文主要就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

初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思想、行為、認識還有對是非、對錯的判斷都似是而非,雖然他們有了強烈的強我意識,但畢竟年齡、思想、知識水平還是很有限,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期,通過政治教育對初中生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初中教學活動有意識融入德育,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樹立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本就是初中教育教學的任務,也是初中生學習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順其自然的。因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也是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發展的主要途徑,是每個政治老師都非常重視,且一直研究的。作為新時代的初中政治老師,應在政治教育教學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情懷。

一、以身作則,樹立道德模范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在對學生思想道德提出要求的同時,教師的德育教育同樣尤為重要,不僅僅是初中思想政治教師,其他的教師同樣具有德育教育的責任。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榜樣模范力量,以身作則,帶給學生更加積極向上的熏陶和引導。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齡較小,正處于價值觀和道德情感培養的關鍵時期,加之社會上信息傳播渠道多樣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的養成。而教師對于事物好壞具有一定判斷能力,幫助學生去分辨事物對錯或好壞。諸如,在對待京劇藝術傳承而言,當今卻鮮有人去學習和愛好,青少年更加喜歡一些新鮮元素,但也不能過度排斥新鮮元素,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一種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美與丑度量中,能夠表明自己的立場。

二、創設良好課堂氛圍,滲透德育教育

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初中政治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意在培養初中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我們知道道德與法治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德育教學內容和契機,老師只要在教學中把德育教育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目的,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綜合素養,有效明確教學活動的價值導向和德育目的,就能很好地把德育融入、滲透到初中政治教學中,在推動政治教學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只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在教學活動的展開中,結合教材內容,完善理論知,有意識地把德育內容融入進去,使其與政治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就能自然地為學生營造出德育學習的良好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認識與意識。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有相關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音頻形式把德育內容融入進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自覺地進行主動探索以及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德育教育滲透

在教育事業面向現代化背景下,新時期如何能夠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在優化學習過程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成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相較于傳統政治課堂上單一、陳舊的教學手段而言,學生轉被動為主動,更加充分的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尤其是在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背景下,應該充分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使政治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我講你聽的形式,將枯燥、抽象的知識更為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提升教學成效。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調動,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諸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分析中,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制作PPT,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將蘇州園林、敦煌莫高窟和瓷器等眾多優秀文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在欣賞生動、形象的圖片同時,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中華文化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無形中養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要重視情感引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懷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改變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突出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老師的榜樣示范作,引導作用,用自己積極陽光的精神面貌、和藹可親的話語與大方整潔的體態去面對學生、引導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與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以此提高教學效率。當然,老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要結合教學內容,突出內容中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情懷。在講解關于生命意義的課題時,與學生談談他們對生命的看法,再結合一些學生輕生事件,談談他們的看法和認識,引導學生珍惜自己和他人以及動物、植物的生命,培養學生的大愛大精神和高尚情懷。同時,老師也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把身邊正能量的故事通過視頻或圖片呈現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感染性,強化學生認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與情感境界,實現德育教育目的,促進初中政治教學。

參考文獻:

[1]李生福.初中政治教學中如何灌輸德育教育 [J].中華少年,2017.

[2]李中平.關于初中政治教學滲透德育的思考 [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S1)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初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