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冶情操 美化心靈

2020-10-09 12:59蘇燕
讀與寫·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蘇燕

摘要:審美教育又稱美育,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靈魂、美化人們生活的德育。中學語文課本入選的篇目大多是文質兼美的范文,因此,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運用教學藝術,按美的規律設計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語文教學的責無旁貸的任務。

關鍵詞:語文教學;審美教育;能力的培養;學生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0-0025-01

審美教育中的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但就目前中學生的狀況來看,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不夠完善的,不少學生面對清新動人、含蓄雋永的文學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圇吞棗,無動于衷;或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即使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只能在教師的啟發或指導下,才神有所會,但仍難以言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1.感知美

1.1 美感的特征是直觀性。美感的特征是直觀性,魯迅說,“美則憑直感的能力而被認識,”“美低享受的特殊性,即在那直觀性?!彼?,美育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建立感性心理結構秩序。列寧指出,“感覺的確是意識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識事實的轉化”,而語文課教材是語音文字的集合體。語文教學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質材料是語音文字,它沒有現實美那樣鮮明的直觀性,有的課文有插圖、錄像等相配合,就容易產生美感。因此首先要指導學生美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感知所描寫事物的表象,以便“轉化”為初步的審美知覺。

1.2 指導學生感知美。語文課的感知美,要求養成學生穩定注意的品質和多讀佳作的習慣,特別是觀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觀察是審美的眼睛,是感知美的窗戶。通過觀察人、事、物、景,開闊美的天地,獲得美的直接經驗,提高對教材美的感知能力。所以要多指導學生參觀、訪問,豐富生活實踐的內容,還要利用實物、圖片和視聽設備,調動眼耳口鼻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語音文字背后的各種表象,訓練語感,豐富美的感受。培養學生對語音文字和審美知覺的敏銳性十分重要,席勒說:“感受能力的增減是時代最迫切的需要,這不僅因為它是一種改善對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為它本身就會喚起洞察力的改善?!?/p>

2.指導學生理解美

2.1 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審美觀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是人們評價山美丑善惡的基本出發點,審美觀反映人們的理想、情操,具有社會性和階段性。例如,同樣是對酒的審美體驗,《紅樓夢》中薛蟠行的酒令是“女兒悲,嫁個男人是烏龜;女兒愁,繡房竄出個大馬猴……”反映了他低級的審美情趣。而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則表達了他曠達健康的審美情操?,F代京劇《紅燈記》中李玉和唱的“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更是革命者審美理想的抒發。

2.2 調動原有的審美經驗。語文美育的審美經驗包括一定的語文知識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審美理解一是依賴知識,一是依賴經驗。缺乏語文知識,審美常識和相關的文化藝術知識就難以與審美對象構成審美關系。生活經驗在很多程度上也影響審美理解。學生有了與課文相應的生活經驗才能展開審美想象,才能得到審美感受,審美理解才有了依托。生活經驗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

3.指導學生鑒賞美

3.1 驅遣想象。葉圣陶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睂徝阑顒拥闹匾h節是引導想象,再現形象。作家創作是對生活的復現,讀者欣賞是對生活的復歸。在訓練語感、感知表象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想象,把作者復現的生活復歸為學生心目中的圖像,也就是把課文每部分描寫的形態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組合和創造,從而呈現出一個完整統一的有靈有肉的形象,這是鑒賞關鍵。

3.2 指導再現形象。藝術的再現是感性形象的再現,但不是對現實照相似的如實復制。再現形象的目的不在于逼真,而求其相似又比原來的更美。即使是“虛像”幻覺只要是真實生活的再現,它也有欣賞價值。如白居易的《風行》:“舉頭忽看不似畫,低頭靜聽疑有聲?!边@樣的“虛像”和“幻覺”也能引起我們的聯系和共鳴!再現形象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如魯迅的《藥》,由買藥、吃藥、議藥、藥效等故事情節構成一副畫面,只有把他們聯系起來觀賞,再現完整的藝術形象,才能系統地、全面地把握課文的美學意義。

4.指導學生創造美

4.1 在閱讀教學中奠定創造美的基礎。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而且也為對象生產主體?!痹趧撟髋c欣賞的辯證關系中,創作者及其作品起主導作用,對欣賞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起指導作用和示范效應。教師既要對作出再創造,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又要幫助學生按照作者的文路一起欣賞教材美,提高學生的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4.2 在表達訓練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語文教育培養欣賞創造美的能力,說話課和寫作課是主要途徑?!耙驗楸磉_可以使思想定形,使情感深化,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時,本身也隨著提高了?!蓖ㄟ^美說美寫,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學生的思想情感就能向審美高度不斷升華。

綜上所述,只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才能陶冶他們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想象能力、審美理解和審美情感活動能力以及審美藝術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學語文教學法》(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94-300頁.

[2]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63頁.

猜你喜歡
審美教育語文教學
高校攝影公選課與大學生的審美教育淺談
審美教育有效傳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