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情畫意讀詩詞

2020-10-09 13:02陳黎
讀與寫·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

陳黎

摘要:一直以來,經典誦讀都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其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很大幫助。因此,在小學階段,將經典誦讀與語文課程結合起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較好的文化素養,還可以傳承經典的文化知識,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結合自己班級開展誦讀課程的經驗,從深入挖掘誦讀意義、傳授準確誦讀方法和創設多種誦讀形式等三個方面來闡述自己對于提高小學生誦讀能力的方法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誦讀課程;誦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0-0038-02

部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上必背古詩詞就達到128首,而課外進行經典誦讀的篇目更是各不相同。誦讀法是古詩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它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語感的形成,有助于思維的發展,在小學進行古詩文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因此,教師應追本溯源,講求誦讀質量和誦讀效果,讓學生在“詩情畫意”的聲音中體會漢字的靈性,體會古詩文獨有的魅力,詩意地棲居在語文教學的沃土上。

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談談在自己班級從二年級開始開展經典誦讀課程的方法。

1.挖掘誦讀意義,增強學習動力

1.1 豐富學生精神世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過度地接觸電腦和手機,導致其無法健康地成長。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誦讀的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1.2 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非常重要。學生不僅要掌握最為基本的語文知識,還應該在學習中獲得素養的提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誦讀來培育學生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感受和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品讀古代詩人的智慧。

1.3 夯實學生寫作基礎。對經典的誦讀,可以豐富小學階段學生的文學知識積累,引導學生了解到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有助于夯實其寫作基礎。如果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將一些文學經典中的佳句引用到文章中,不但可以增強作文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開展誦讀課程,提高誦讀水平

2.1 誦讀時間有保障。開辟專門的時間進行誦讀課程,在每天的8:10到8:35的早讀時間,由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誦讀,鞏固所學的經典詩文。每周五下午的第二節,周四下午的托管時間,都是誦讀課程的時間。

2.2 誦讀指導有方法。每周五下午第二節是誦讀課,老師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正確的誦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如:

①運用吐字歸音方法,讀出詩詞韻味。古典詩詞,講究韻律感和音樂感,尤其是韻腳,體現出古詩的對仗與工整。在朗通過程中必須將吐字歸音方法運用到每個字詞中,才能將詩詞中的深意與韻味表達出來。例如朗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節奏平和而優美。朗誦時要注意每個音節歸音到位,使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切合詩情的起伏,才能使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婉轉諧美。

②按詩詞格律要求,正確讀準詞句字音。古典詩詞朗誦,不僅要求普通話語音規范,朗誦者還必須懂得詩詞格律特點,熟悉四聲平仄規律,才能正確吐字發音,處理好詩句的抑揚頓挫。例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五言絕句,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交互組聯而成。在古典詩詞朗通中,還必須按照古典詩詞的格律要求來吐字發音,處理句子的聲調,才能悅耳動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③劃分語言節拍,讀出詩詞節奏。朗誦時根據詩歌內容劃分節拍。古詩詞最基本的節奏單位一般是由兩個字構成的,五言詩,可分為兩頓,三個節拍;七言詩,可分為兩頓,也可分為三頓。這些規矩非常靈活,只有按照具體內容確定節拍,使得韻律回環往復,才能形成鮮明的朗誦節奏。例如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朗誦時只有深入分析,畫出節拍,并根據節拍安排停頓與連接,才能讀出輕快的節奏與悠揚的韻味。

2.3 誦讀課型有拓展。除此之外,還在每周四下午的托管時間開展誦讀拓展,在這個時間段里創設多種誦讀方式,幫助學生興趣積累。

①表演誦讀。有很多經典的古詩文都是蘊含感情的,教師可以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誦讀的時候加上適當的語氣,設計一些動作,一邊表演一邊誦讀,以感受作者的情感,增加對古詩文的理解。例如,在《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中,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語調的同時,還可以教授學生一些動作,用來表現瀑布的美麗和其從高空傾瀉而下的壯闊。

②分類誦讀。這種方法是根據故事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分類的,如寫景詩、抒情詩、詠物言志詩等。每一個大的類別還有若干個小的類別,例如,《別董大》《贈汪倫》是表達友情的“送別詩”;《石灰吟》是放飛希望的“詠物言志詩”;《游山西村》《山行》是觀賞自然風光的“寫景詩”……如果學生能夠將經典劃分類別,這樣對于記憶是非常有好處的。

③情境誦讀。也就是在誦讀經典古詩文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多種手段,給學生創設出一種符合古詩文的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之中誦讀。例如,在誦讀《望廬山瀑布》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出瀑布的壯闊,并配上一段輕松活潑的背景音樂。這樣學生定能很快地進入古詩文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古詩文的意思。

④實際運用。真正的記憶和理解就是能夠在實際當中隨心所欲的運用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這主要是針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材料的小學當中的高年學生來說的,他們已經基本能夠理解一篇文章,一首詩或者是一句話中所范含的思想感情了。因而教應該適當的指導學生去運用,比如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去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在學到文章的精妙處要求學生自己去改寫詩句,更高層次的可以自己去即興創作。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寫對于自己喜歡的文章的讀后感,或者是發揮想象力給文章寫寫后續、這不僅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當然對于學生哪怕一丁點的進步教師部要及時予以鼓勵,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他們語言方面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經典誦讀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行為特征,選擇好經典作品,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為之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詹愛榮.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實施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79-80.

[2] 李偉.論述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5,(24):86.

[3] 梁英英.淺談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3,(07):62-63.

[4] 張海燕.經典詩文臺詞朗誦技巧[M].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