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探究

2020-10-14 15:12邱萍于詩凡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柳州校園文化思政

邱萍 于詩凡

摘要: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類型多樣,作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教育主要通過學校成立專門機構對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分類整理、融入高職思政課、課程思政課堂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等途徑實現。

關鍵詞: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思想政治教育;應用

隨著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研究開發利用工作的不斷推進,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簡稱“高職”)的重視,很多高職院校都致力于研究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簡稱“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使思政課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指的是在一定歷史時期里特定的地方區域的歷史遺址、紀念館、博物館、歷史人物、文物、文獻資源以及精神文化資源等,其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具有生動性、罕見性以及唯一性的特征,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象征我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地方文化資源代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事業影響深遠。

習近平明確表示:“我們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促進我國文化發展,將我國的先進文化發揚光大。我們要讓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實現繁榮昌盛的大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加強人民的精神力量,讓中國成為為文化強國?!辈⑶铱倳涍€高度強調“以文育人”,提出要高度重視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寶藏。高職思政課不僅是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途徑,而且是我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實現繁榮昌盛的主要陣地,不能只單純研究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校園文化建設如何有機結合,也要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因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相輔相成,都是立德樹人的途徑和渠道,因此如何將地方文化歷史資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應用研究成為一項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一、柳州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應用價值

柳州,是一座位于廣西中部北的多民族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片之一,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蘊含豐富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種類多樣,涉及到的歷史年代跨度大,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柳州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類型和應用價值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遺址:按照歷史發生發展先后順序時期分為史前遺址、古代遺址、近代遺址等類型

1.史前遺址:“柳江人”化石遺址?!傲恕被l掘于柳州,距今已有5萬年歷史,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化石,在東亞國家至今為止是被發現的最早的。無論研究現代人種起源,還是探索其分布,都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

2.古代遺址:柳侯祠。公元815年,柳宗元當柳州刺史,愛民如子,為百姓做了很多貢獻。因此在他去世以后,柳州人思念他、紀念他,為他修建了這座柳侯祠。直到現在,祠內保存著蘇軾等古代文人官吏的珍貴文物,它們的學術價值十分重要。

3.近代遺址:這一類遺址資源比較豐富。

軍事遺址,例如:張公嶺環山工事碉堡群舊址,建造于20世紀30年代,對于研究過去我國的軍事技術等具有一定的價值。還有桂南會戰遺址,蔣介石在召開“桂南會戰檢討會”的時候,就住在這里。此外還有見證中美、中蘇友好關系的飛虎隊抗戰遺址,柳州飛虎隊抗戰遺址隸屬于柳州舊機場及城防工事群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抗日戰爭期間,美利堅合眾國“飛虎隊”和蘇聯志愿航空進駐到柳州機場,在柳州留下了禮堂、指揮塔、跑道等歷史遺址。

歷史名人遺址:胡志明舊居。柳州在胡志明的革命生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柳州,他參加了抗日斗爭,代表越南共產黨在越南革命同盟會里發揮抗日抗法復國的中堅力量。胡志明舊居是中越友好關系的見證。胡志明舊居也有部分曾經是柳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作為韓國臨時政府在柳州活動的場所,現在已經被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革命遺址:柳州成團會議遺址。柳州成團會議遺址是解放戰爭時期廣西中共地下黨開展活動的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柳州成團會議遺址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區第一座縣級黨史資料陳列館,是研究廣西解放戰爭時期開展廣西武裝斗爭問題的重要歷史遺址。

(二)博物館(園):按照性質和功能等標準的劃分有以下的博物館(園)資源:

1. 白蓮洞博物館:全稱“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它是我國第一座集洞穴科學研究、科普以及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博物館,館內因為擁有豐富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內涵和典型的巖溶地質現象而蜚聲海內外,這個博物館能夠增加師生們的民族自豪、認同和歸屬感,增強文化自信。

2.柳州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國家重點博物館,不僅擁有先進設施與現代化功能,還是4A級旅游景區,其對研究柳州歷史、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3.柳州工業博物館:是廣西乃至全國第一所城市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展示柳州作為廣西工業城市的百年發展歷史,對研究柳州市工業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館內蘊藏豐富的工業文物,展現了柳州艱苦創業、敢為人先、自強不息、實業興邦的寶貴精神。這些珍貴的工業文物它們也從不同側面記錄了廣西以及中華民族復興歷程。

4.柳州軍事博物園:屬于“柳州市十大文化建設工程”,同時也是廣西唯一一所以軍事題材為主的博物館,成為了開展愛國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主陣地。

5.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記載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柳州作為后方最重要的農業科研基地,聚集了當時全國的專家著名學者,開展田間試驗,以提供充足的糧食資源到前線,可以研究柳州作為抗戰后方的農業科研發展情況。

(三)歷史人物:柳州的歷史人物根據不同領域的影響和貢獻主要有以下的資源:

1.柳宗元: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曾當了四年柳州刺史。期間他做了釋放奴婢、設館倡學、興利除弊、開荒鑿井等一系列的實事,他為柳州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2.張翀: 明代柳州八賢之一,明朝刑部主事,因疏劾奸相嚴嵩父子專權亂政而被謫戌貴州都勻。在都勻期間潛心學問,對當地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3.楊廷理:籍貫廣西柳州,多次擔任臺灣清治時期的臺灣知府、臺灣道。他于任內設噶瑪蘭廳,驅走海盜朱濆,另外臺灣民間還流傳著 “楊廷理敗地理”的傳奇故事。

4.劉古香:參加辛亥革命并在柳州組建中國同盟會廣西分會,推翻封建帝制的功臣。

5.闞維雍:著名的愛國將軍,廣西柳州人,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6集團軍桂林城防司令部參謀長,1944年11月9日殉國。被民政部封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6.李寧:中國著名男子體操運動員、奧運冠軍,同時還是“李寧”運動品牌的創始人,中國奧委會委員。

(四)精神文化資源:柳州精神是“開明開放”、“敢為人先”、“創新創業”、“自強不息”;“柳州精神”是柳州人民在經過數代人的不斷積累而積淀來的,更是柳州人為創建美好的家園而奮斗的精神?!傲菥瘛笔侵袊褡寰竦囊粋€組成部分,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

當然,柳州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還不僅僅包括以上這些,這里挖掘的資源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和發展高職思政教育的內容

高職思政教育的主旨是立德、是樹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高職生需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理論知識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但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深刻的理論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高職生由于學習基礎、社會閱歷和外來參差不齊信息的干擾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在接受思政教育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如何豐富和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就是擺在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問題。在思政教育內容中融入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非常重要,因為地方文化資源具有空間上的便利性、教學內容上的針對性、教學感染力的鮮活性,可以增強高職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能夠使高職生快速掌握所授知識,并且,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進取心,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而提升社會責任感。

(二)有利于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高職思政教育不僅是在思政理論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等思政素養,而且還必須通過建設校園文化來使學生在價值層面和精神層面,包括政治信仰、人格理想、道德方向等方面得以提升。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其發展道路上所積淀與追求的價值取向,是一所學校人文風貌的集中體現,包括:校風、教風、學風、辦學思想以及群體意識等。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使身處其中的師生們受其影響而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這與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一致。要建設一個適合師生發展的校園文化,必須立足于社會發展、學校本身以及學生實際,這樣才更符合學校師生的發展要求。在校園文化的建設內容中融進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可以校園文化建設更加趨于地方特色化,使大眾化和共性化的校園文化與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結合在一起,具有親和力和適切性,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培養他們熱愛本土文化、熱愛本土居民、熱愛本土的文化遺址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最終激發他們樹立起建設新中國、建設美麗家鄉的理想。

(三)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高職的思政教育是一項對高職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的復雜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途徑,肩負光榮歷史使命,他們素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接班人是否合格,關系到高職生是否成人成才的重要問題。高職思想政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能力素質、專業知識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等素質,有很多途徑、手段和方式都可以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而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就是非常好的途徑和手段。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挖掘、搜集、整理、整合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才能充分應用好這些資源;而挖掘、搜集、整理、整合與應用這些資源的過程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鍛煉培養綜合素質的過程,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受到身心的熏陶,他們與優秀歷史人物們實現同頻共振、同向共行,把這些資源融入思政教育,師生結成教育活動的命運共同體,教育者與學生的思想靈魂一起得以升華,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教育資源與運用教育資源者的良性互動,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三、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的途徑

(一)學校成立專門機構對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分類整理

在龐雜豐富的地方文化歷史資源里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需要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必須將這些資源的精心設計、恰當應用,才能使思政教育課程的育人效果更有實效性,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學校必須組建專門的機構,機構由專業人員專門負責挖掘與思政教育密切相關的地方文化歷史資源,通過走訪和查閱相關文獻開展深度分析來確定可作為思政教育典型例子的內容,并進一步分析與思政教育工作的相關度,通過資源的分類、功能的設置、資源的管理以及組合運用使之教育功能最大化。目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柳州地方黨史研究會就承擔著這樣的職責和重任,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搜集整理了紅色資源、工業發展文化資源和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等分類資源,提高了柳州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在高職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利用率,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職思政課是高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必須融入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為教學引入新鮮活水。高職思政課既有理論課,又有實踐課。

1.在理論課教學環節,實現思政教學內容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結合。

高職的思政課分為三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課”)、《形勢與政策》課。應當根據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將柳州的地方歷史文化有機地融合進去。比如講解基礎課的中國精神時可以運用軍事博物園的抗日歷史名將闞維雍的事跡、講解概論課中的中國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內容可以選取柳州工業博物館里柳州工業的發展史,講解《形勢與政策》課中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時可以運用柳州工業博物館中的生態宜居館來講解,可以加強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和代入感。

2.實踐課教學環節,實現校外的教學活動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結合。

思政課的實踐課按照實踐的場地分為校內實踐課和校外實踐課,按照活動的形式分為參觀考察、調研,參加志愿者活動和比賽活動等。在開展實踐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的形式結合柳州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布置不同的主題以及不同活動方式的任務,以實現教學目標。

如教師可以通過把參觀學習歷史遺址和博物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課外實踐作業之一,以個人完成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實踐任務。教師倡導學生參與進愛國主義的學習和實踐,加強系統化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投入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城職院思政課教師在這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在開展概論課的黨史知識競賽決賽活動時,組織學生代表到軍博園結合軍博園的展館、軍事武器裝備等開展現場教學,現場答題并根據分數評比決賽的名次。也曾在開展形勢與政策課講解生態文明建設時,教師帶領部分學生到柳州市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館、歷史館和民族館,讓學生了解大自然變遷、人類發展以及柳州人民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歷史,增強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維,在富有區域性、鄉土性和特色性的實踐場地感受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的現場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這樣的結合是深受學生的歡迎的。

(三)地方文化歷史資源融入課程思政課堂

課程思政是指除了思政課之外,其他課程也必須參與思政教育,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人人講立德、講樹人。教師不能單純教授知識,還要塑造學生的品行。這就要求在除了思政理論課的課堂上,還必須在其他的公共課和專業課中融進柳州的地方文化歷史資源,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全覆蓋的思政教育體系。比如說建工系的專業課程滲透柳州三江侗族風情的建筑文化、師范系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學中講解職業教育發展史時可以講解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的前世今生、經管系講解經濟學課程時可以結合柳州的經濟發展歷程、機電系的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相關課程可以講解柳州汽車工業發展歷史、信工系的平面設計專業則可以結合柳州的柳宗元文化和劉三姐文化等開展平面設計的構思與創新創作、體育課程引入體操王子李寧和舉重名將陸永以及籃球健將朱芳雨等人在賽場上英勇拼搏為國爭光的事跡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通過地方文化歷史資源與課程思政課堂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陶冶了高職生的審美情操,端正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在所有課程上融入“思政味道”,充分體現知識結合價值引導、顯性教育結合隱形教育,學生前途與國家發展地方發展相一致的教學原則。

(四)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校園文化作為影響思政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能夠提高校園文化的影響,高職院校對地方歷史文化資源也有著傳承和創新發展的責任。學??梢酝ㄟ^開展社團活動和文化藝術節等活動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融入到高職生的思想中。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從主動搜集、分析地方歷史文化資料到用創新的形式展現歷史文化,這一過程不僅把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相結合,使校園文化建設更深入人心,也激發了學生對地方歷史文化探索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應該在校園的走廊、圍墻、宣傳板報、廣播站、電視臺以及網站、騰訊平臺等弘揚地方歷史文化,通過生動形象的圖文以及視頻等方式將富有地方特色的資源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成為豐富的精神食糧浸潤學生的靈魂,以強大的精神供給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之鈣的需求,使學生像呼吸空氣一樣日日觸之而不覺。使滲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方文化歷史資源形成良好氛圍,使這些資源的影響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綜上所述,把地方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積極挖掘整理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并且把它們融入高職思政理論課之中,融入思政課堂,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教學研一體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實現這些資源的教育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8.

[2]熊淑媛.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增進高職思政課教學有效性:以廣州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3]李罕.地方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以南昌歷史文化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

[4]李琳.地方文化資源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8.

[5]張瑾.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分析——以湖北武漢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研科研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探究----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2019C12);2018年度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研教改課題“2018年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材教學使用研究”(2018A06)

猜你喜歡
柳州校園文化思政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袋裝柳州螺螄粉產銷突破百億元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文言文閱讀指津
“編讀零距離”柳州、柳江見面會散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