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產業結構分析及優化對策※

2020-10-16 03:10
武漢商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勞動生產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8)

云南省居西南內陸地區,相較于發達的沿海省份,經濟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自然環境、人文風俗等原因,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于落后地位。工業、農業起步時間較晚,各產業結構單一,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使得省內產業結構不合理,進而阻礙了本省的經濟發展。因此,運用科學的知識對現今產業結構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對策,對促進省內經濟質和量的全面增長十分必要。

一、云南省產業結構宏觀分析

(一)產業結構橫向分析

將云南省與地理位置相似的四川省、貴州省為參照對象進行對比,并與全國平均水平作比較,綜合分析三次產業的總體結構現狀[1]。

表1 2018年三省與全國產業結構比較

根據表1可以看出,2018年云南省的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是13.1%,在三個省份中處于中間位置,但相較于全國31省的第一產業產值比重,還是比值較高,表現出了云南省和其他各省的差距。顯而易見,云南省第一產業貢獻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接近三倍,更是四川省的6.4倍,高達23%,是三個省份中第一產業貢獻率最高的。因此,云南省的第一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貢獻程度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對推動全省經濟進步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云南省第二產業產值占全省GDP的34.3%,低于其他兩個西南省份的38.5%和36.1%,同時也小于全國平均水平39%,但各省份差距不是很大,與全國平均39%相比僅低了5.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雖然產值和四川省、貴州省差距不是很明顯,但第二產業貢獻率遠低于兩省,保持在全國第二產業平均貢獻率附近,為29.6%。因此,雖然云南省第二產業總體情況和全國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但和更發達的四川省比起來,第二產業并未實現同等產值下的最大貢獻率。

云南省第三產業的產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是52.6%,略高于四川省和貴州省,同時也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3.9%,與全國平均水平不相上下,差距甚微。但在這么微小的差距下,云南省的第三產業貢獻率卻是三個省份中最低的,更是低于全國第三產業貢獻率14.8%??梢?,雖然第三產業總產值與31省平均水平持平,但第三產業產值增量在經濟總量的增量中占比遠遠不夠,未能實現相同生產總值占比情況下第三產業產值增量的全國中等水平。

(二)產業結構縱向分析

建國以來,云南省經濟在黨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飛速發展,經濟總量一翻再翻。1949年,云南省的生產總值為8.93億元,而第一產業的產值已達到6.26億元,占GDP比重的70.1%,超過了三分之二,可以說第一產業支撐起了云南省的經濟命脈,產業結構呈現“一、三、二”的形式。到1978年改革開放后,經濟總量突破60億元,相較三十年前翻了8.6倍,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同時產業結構表現為“一、二、三”的分布。1999年經濟總量直逼2000億元,達到1855.74億,產業結構也變化為“二、三、一”的形式。到了2018年,隨著農業和工業現代化進程的穩步推進,生產總值較十年前翻了近4倍,沖破兩萬,產業結構也轉變為“三、二、一”的形式[1]。在不斷的變遷過程中,云南省在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走在了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的軌道上。

表2 歷年三大產業增加值及GDP占比

從表2可以得出,云南省三大產業結構變遷情況基本符合我國從農業大國向工業現代化國家轉變的基本發展趨勢,其中第一產業產值占GDP比重由70.10%快速下降到13.1%,第一產業失去了支柱產業的地位;隨著國家工業化的穩步推進,第二產業穩步發展,1982年比重為38.49%,經過緩慢的提高后在2018年下降為34.81%,基本穩定;第三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占GDP的比重由18.79%不斷上升至53.21%,上升趨勢顯著。

二、云南省產業結構效益分析

(一)第一產業GDP與勞動力占比變化

圖1 歷年第一產業產值與勞動力占比(%)

圖1用折線圖的方式清晰直觀地展示了第一產業在1982至2018整36年間的產業增長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很明顯,第一產業產值除了在1986至1990年間上升了一個百分點外,其比重不斷下降。其中1990年到2002年下降速度較為緩慢,自2002年開始,下降速度開始加快,最后由1982年的83.9%降至2018年的48.4%,共計下降了35.5個百分點。由于云南省在建國初期經濟發展一直是以農業為主,故第一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在工業現代化起步之前都是三大產業中最強的。如圖所示,改革開放后二、三產業不斷發展,在1982年第一產業吸納勞動力比重為42.72%,之后持續下降,2010至2014年輕微提高了0.19%,2014年后繼續下降。隨著云南省農業現代化改革的推進,2018年第一產業勞動力比值已經僅為全部勞動力的11.97%。結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近四十年內云南省的第一產業在產值比重不斷下降的同時,通過運用先進耕作技術,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釋放了30.15%的勞動力,為第二、第三產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基礎,第一產業的發展趨勢基本符合產業結構變遷的規律。

(二)第二產業GDP與勞動力占比變化

圖2 歷年第二產業產值與勞動力占比(%)

在圖2中,藍色折線反映的是第二產業產值的變化情況,總體上波動不是很大,占比穩定在三十到四十五之間。其中1982年后比重上升了0.37%,在1986年比重達到38.86%,之后比重下降了約四個百分點,1994年以后有輕微的波動,但基本穩定在43%左右,并于1998年達到期間的峰值44.68%。2010年以后開始大幅下降,2018年是36年來第二產業產值比重最小的年份,為34.81%。對比始末數據,第二產業的產值所占GDP比重是減少的。而第二產業所吸納的勞動力相對產值而言呈現出整體上升的趨勢。除了在2002年比重有一個波動,下降了1.6個百分點,并在2006年回升外,數據都是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從1982年的38.4%逐步上升到2018年的13%。就第一產業吸納勞動力能力而言,第二產業近三分之一的產值僅容納遠不足四分之一的勞動力,所帶來的勞動崗位是十分稀缺的。

(三)第三產業GDP與勞動力占比變化

圖3 歷年第三產業產值與勞動力占比(%)

在圖3中,顯然第三產業是三個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增長趨勢最明顯的產業。自1982年產值占比18.79%開始一路攀升,截至2018年已經超過了總產值的一半,為53,21%,特別是2014至2018年期間,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非常迅速。同樣,和產值占比相呼應,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從1982年的7.7%上升到了2018年的37.8%。相較第一、第二產業而言,第三產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了很大一部分就業壓力,對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低失業率有重要意義。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助于本省更快的實現產業結構變遷,從而加快邁向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步伐,同時有利于解決經濟問題和民生問題,在著重關注經濟發展數量的時候也同樣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

(四)產業效益評價

生產效率的多少決定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伴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變遷,三大產業的生產效率逐漸顯現出差異,本文選取了二元經濟結構的測度指標之一比較勞動生產率來對云南省的產業效益進行分析評價。比較勞動生產率即某部門內產值比重與就業比重的比值,可以客觀地反映出某個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高低,表示該部門1%的勞動力所能創造的總產值比重。其計算方法為:設G為總產值,L為勞動力總數,G'為某部門產值,L'為該部門勞動力數,則此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數學計算公式:B=(G'/G)/(L'/L)[2]。

圖4 歷年三大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

通常農業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小于1,非農業部門則大于1,兩部門差值達最大后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轉而上升,其圖像呈"U型",非農業部門開始下降,圖像為“倒U型”[3]。圖4為云南省三大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變化圖。圖中第一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在下降至0.3以后基本保持穩定,值均在1以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第二產業在2002年達到峰值4.84,第三產業的峰值為1994年的2.72,兩大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均大于1。按照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趨勢,第二、第三產業數值均在向1靠攏,但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仍處在下降階段,特別是所占產值較高的農業,由于科學技術的應用不足和機械化程度較低等原因,生產效率一直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第一產業的發展存在阻力,產業結構明顯不合理。

三、云南省產業結構優化面臨的問題與優勢

(一)云南省產業結構優化面臨的問題

1.第一產業優化面臨的問題

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決定了本省的農業發展與其他平原地區發展方式的差異性。雖然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等稱號,但生態環境脆弱,農業起步時間晚,加上長期的貧困落后,第一產業特別是農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并不理想[4]。優化省內產業結構的過程中,第一產業面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云南省第一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相較于全國平均水平仍然略高,第一產業所吸納的勞動力幾乎達到了全省勞動力人口的百分之五十,雖然一方面解決了部分勞動人口的就業問題,但另一方面,過多地束縛了勞動力,限制了他們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第二,云南省第一產業不到百分之十五的總產值卻需要近一半的勞動力人口來實現,足以可見生產效率是極低的,勞動生產率與較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明顯,雖然省內花卉、咖啡、茶葉種植面積全國第一,但產量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并不高,農產品仍然以油料作物、甘蔗等為主,特色的藥材、香料等產量極低;第三,資源稟賦的利用效率上存在問題,致使大量農業資源無法物盡其用,加之大量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使得農業從業者基數較大,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長期停滯不前,基本停留在0.25左右??傮w來看,第一產業在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還需不斷地完善改進[5]。

2.第二產業優化面臨的問題

云南省內東西海拔落差大使得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加之復雜的地質構造,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儲量極為豐富,礦種較全,重工業產值是輕工業兩倍還多,其中絕大部分產值便是采礦業創造的,但最終產品附加值均較低,故整個采礦業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價值。此外,由于不可再生資源是有限的,將經濟發展依托于不可再生資源的發展是不具備可持續性的,若是一直依靠采礦業等需要礦量儲備的行業才能創造產值,則云南省第二產業的未來最終會如同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由于沒有可以接替發展的產業進而不斷衰退,因此找到切實可行的第二產業發展方向對優化云南省產業結構意義重大[6]。最后,傳統煙草業由于技術革新較慢,專業技術欠缺加上云南近幾年連年干旱,煙草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力,整個煙草行業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要繼續發展煙草等特色行業,必須盡快解決現如今所面臨的問題。

3.第三產業優化面臨的問題

正是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別致的地域風光,使得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旅游業增加值一路攀升,云南省逐漸由“旅游大省”發展為“旅游強省”,同時還由此輻射和影響到了其他相關的產業,如住宿、餐飲、金融甚至是房地產行業,帶動了各產業的聯動發展。但云南省旅游業的目標群體絕大部分都是國內游客,國際游客占比極小,且一日游的游客超過一半以上,可見對豐富的旅游資源的開發缺乏新意,致使大部分旅游項目對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不僅如此,第三產業結構單一,市場經濟缺乏活力,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發展略微滯后,產業間缺乏競爭力,企業發展疲軟,進步緩慢。在如今知識經濟為發展方向的新時代,若沒有扎實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發展定會落后于其他省份[7]。

(二)云南省產業結構優化面臨的優勢

1.資源稟賦的優勢

云南省鏈接南亞、東南亞的獨特區位使得云南成為藏文化、東南亞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叉點。高海拔,江流交匯讓云南坐擁豐富的資源稟賦。無論是51個少數民族的人文景觀還是急流險灘的自然景觀,山川秀美、景觀奇特的云南不斷的吸引著國內游客前來旅游觀光。云南也囊括了從黑龍江到海南島一切氣候類型的風景。如此豐富的旅游資源本身就是云南省發展旅游業的寶貴財富。不僅如此,高落差的海拔和充沛的流域水量讓云南成為全國水電資源大省,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在建設當中的溪洛渡水電站便位于云南省內,是世界第三大水電站,地處四川省雷波縣與云南永善縣接壤的溪洛渡峽谷段,年發電量相當于三個半葛洲壩。豐富的旅游資源、水利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讓云南省占據的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也使得云南省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加充滿信心。水能資源的充分利用對擴大第二產業產值,轉變第二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第二產業的優化升級有決定性的意義[8];大量的礦產資源對鼓勵云南省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擺脫初級產品生產的局面也提供了物質支持;合理、規范化的開發旅游資源,打出云南“生態旅游”品牌,讓云南省旅游業走出國門,對鞏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服務業的行業水平大有益處。

2.“一帶一路”戰略推進

國家“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使得云南第三產業得到空前的發展。截至2019年6月,云南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4826戶,累計直接利用外資達到198.59億美元。一屆屆南亞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使得更多南亞國家的外資企業和云南實現了貿易的友好往來過。在促進合作共贏的時代主題下,來自世界各國的賓客在這個國際展會上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為云南省開拓國際市場,展開國際合作提供了契機。很多企業通過“一帶一路”和云南企業進行深入合作,云南也參與到了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開放建設中,為豐富產業類型,拓寬產業渠道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由此也使得省內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單一,勞動力流動不充分的問題得到切實的解決?!耙粠б宦贰弊屖澜绺嗟膰铱吹搅嗽颇县S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讓更多的人看到云南想要改變產業結構,豐富產業類型,提高產業質量的決心。云南的發展,區位是最大的優勢,開放是最好的出門。正是“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讓云南融入世界的發展中,也使得云南擺脫落后局面,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成為可能。

3.“西部陸海新通道”項目

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通知,加強與老撾、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和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促進西部省份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該項目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是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是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也是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該項目在完善西南地區交通運輸系統的基礎上,加強了昆明與貴陽、南寧、遵義等西南地區重要城市和物流樞紐的聯系,使得云南省同周邊各省的經濟貿易往來更加密切。以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重要口岸等為連接媒介,提高了整個通道內相關城市的溝通效率和合作密度,為云南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其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項目包括云南河口滇越貨場升級改造和昆明南亞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公鐵聯運項目,對促進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通過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結論:(1)云南省之所以發展相對滯后,首先是由于本身農業發展就相對落后,加上地形地貌的原因,機械化生產存在一定難度,加上種植技術欠缺,耕地得不到規?;墓芾?,農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各大產業間的優化升級無法實現。(2)云南省第一產業的產值近年來不斷下降,但所容納的勞動力人口接近二分之一。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率長期過低使得大量勞動力得不到解放,對其他產業的發展造成了阻力[9]。(3)云南省第二產業發展的重心一直以重工業為主,且開發的產品大多為初級產品,附加價值低,經濟回報低,加之礦產資源的開發絕非是無限度的、無休止的,這就使得第二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得到否定,更談不上優化產業結構。(4)云南省第三產業結構單一,僅單純依靠旅游業來支撐經濟發展,帶動服務、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而通過相關數據分析發現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盡管旅游收入在增加,但如此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到的半數以上都是一日游的旅客,并非是理想的結果。

(二)對策建議

1.第一產業優化對策

云南省的第一產業基礎薄弱,現代化程度較低,特色化現象鮮明。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一產業的高效發展,必須發揮云南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自然環境特點,發展特色的高原農業,選取適應省內環境的農作物進行種植。(1)因地制宜,合理規范農業發展區域,促進第一產業向特色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政府可對用于耕作的土地進行區域劃分,根據不同類型的農作物發展特點進行選擇性的種植,規范種植密度,耕作適應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作物,將農業朝著規范化的方向推進。(2)建立農業示范特色園區,融合第三產業,促進第一產業向綜合化、輻射化方向發展。政府可對用于耕作的土地進行區域劃分,根據不同類型的農作物發展特點進行選擇性的種植,規范種植密度,耕作適應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作物,將農業朝著規范化的方向推進。(3)完善農村農業培訓流程,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勞動生產效率。組織省市的專家對農民定期定點的進行程序化的專業培訓,不定期由農業方面的專業到地親身探訪,面對面和農民交流,答疑解惑,借此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和作物質量,從而大幅提升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

2.第二產業優化對策

云南省重工業在整個第二產業內比重過大,輕工業產業發展不充分。因此,必須找到未來能夠接替并帶動經濟發展的幼稚型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才能實現第二產業的優化升級[11]。(1)邊開發,邊治理,實現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生態化。在對金屬或非金屬進行采掘、加工及后期處理時必須制定嚴格的開采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監督機制。特別是一些進行高污染、低附加值作業的企業可收取懲罰性稅費,以防今后對當地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不可逆的影響[10]。(2)鼓勵技術創新,提高單位產品的附加價值,推動工業現代化進程。在采礦業、有色金屬的冶煉等行業中,云南省加工生產的大多是一些初級產品甚至是原材料交易型貿易居多。運用先進的技術不僅能改進提煉效率,節省成本,還能大大提高最終產品的質量,由此不斷改變本省生產初級產品的低效益局面。(3)建立生態工業園區,集中微型、小型輕工業企業互相學習,逐步提高輕工業比重。從現有的輕工業類目中找到能對未來云南省經濟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的幼稚產業進行重點關注和培育,政府也可給與相關的政策性補助或減免部分稅收,緩解部分企業的資金壓力,加快這些幼稚產業在規模上的突破,擴大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3.第三產業優化對策

云南省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借由旅游業輻射周邊餐飲、住宿、金融甚至房地產等行業,實現經濟的連帶效應,是實現第三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式。(1)充分利用本省豐富旅游資源的優勢,迫切提高游客服務質量。首先必須要對重點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傳統旅游資源做好維護。其次對還未開發完備或即將開發的旅游資源項目,一定要結合當下人們旅游的喜好加以安排。(2)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云南省文化軟實力,推進第三產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云南山高路遠,環境惡劣,很多地區的兒童從未接受過教育。(3)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政府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如解決其住房問題或提供住房補貼、交通補貼等經濟支持,吸引有技術,有能力,有知識的新青年投身到云南省經濟建設的隊伍中,彌補省內技術領域的空缺,進而推動經濟效益較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高第三產業的附加價值并實現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目標。

猜你喜歡
勞動生產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9%
在長江經濟帶戰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帶第二產業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研究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
我國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研究
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速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7%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下滑
中國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7.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