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鹽源縣彝族婚俗文化的變遷

2020-10-21 10:21潘燕馬雪妹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變遷

潘燕 馬雪妹

摘要:在大西南這片沃土上,各民族間大雜居小聚居。其中彝族這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彝族特別重視紅白喜事,就如彝語爾比所語:“父欠子債,應為其子娶妻生子;子欠父債,應為其父安置葬禮”。隨著涼山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每個縣對婚禮的舉辦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在鹽源縣,我們可以看見無論是在縣城或是在鄉鎮,婚俗文化在近幾年發生了諸多明顯的變化。

關鍵詞:變遷;彝族婚俗;彝漢交融;婚俗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婚俗特點,在近兩年,你若是在大涼山參加過彝族的婚禮,你會發現涼山的各個縣有著明顯的不同的婚禮習俗過程。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鹽源婚俗文化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合婚、訂婚的變遷

在鹽源,彝族的年輕一代在自由思想的引領下,學習并形成了新的價值觀、人生觀、戀愛觀。男女之間自由戀愛,自由擇偶。原來的等級對等,姑舅表先婚、被遺棄,男女之間互相相中,介紹給對方父母,不出多大意外,雙方父母一般都會同意,父母也形成了新的觀念,他們尊重自己孩子的選擇。所以在相親這一儀式上,基本被沖破了。但在合婚上父母還是保留著傳統的觀念,必須為孩子卜上一卦,若命相實在相克,父母還是會投反對票。鹽源的彝族與其他民族互相交融,彝族與漢族、藏族、摩梭人等通婚,成為了親家,這沖破了族內婚的傳統觀念,而這就在相親、合婚上發生了變化,一切不再那么固守成規。

在婚禮流程的訂婚上,與傳統的訂婚習俗比較還是發生了變遷,首先明顯的一點是:彝族俗稱的“嚇木”,人們不會千里迢迢的把一木棒插在屋前的土地里了,而是表現為表面化的簡單行為,再者人們開著汽車載著煙酒去往女方家。而訂婚的潑水儀式,變為一種娛樂形式,人們甚至用水管、水盆,大盆大盆的潑灑。當日年輕人會把酒言歡,大人們則商量婚事,并在下去進行宴席。一般不會特意請畢摩來定下婚期。下午男方將返回。傳統的訂婚儀式男女是不能再見面的,訂婚當日男方家和女方家各自準備,進行各自娛樂,唱歌跳舞通宵達旦。傳統習俗被丟棄在千里之外,一場訂婚儀式便結束了。

二、婚紗照的插入

新時代的背景下,鹽源區彝族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也像漢族或者西方一樣選擇拍攝婚紗照。這在傳統時期是不可能的事情,傳統習俗時新人在結婚前是見不到面的。當代的年輕人在定下婚期后,鹽源的彝族年輕男女為自己挑選好婚服后,會選擇拍照婚紗的場所,所拍攝的婚紗照有一套必須為彝族服裝,他們大都會拍攝兩套,甚至更多,一套作為婚紗照?;榧喺盏呐d起帶動了彝族服飾的創新、流傳。新娘挑選出不同的美麗新穎的婚服,而拍攝的場所將會去西昌、三亞、瀘沽湖等風景名勝區的場地拍攝。所拍攝的照片將會用在電子請帖上,婚禮海報上。年輕人選擇了用電子請帖代替一部分紙質請帖,制作電子請帖還會為其照片背景選擇一首彝族歌曲,親朋好友收到電子請帖,將會對其婚紗照、音樂等暢談不止,他們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榧喺盏呐d起與流行,說明了彝族人民對美學的進一步追求,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這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表現。

三、婚禮儀式的變遷

在訂婚和拍攝完婚紗照后便會舉辦盛大的婚禮。彝家女兒也沖破單數結婚的規矩,會在雙數結婚。但是在雙數年齡結婚的會簡化一切彝家的儀式,簡單操辦。在新娘家,會在凌晨進行“夫哈夷”儀式,這一儀式基本保留了傳統的特征,只是在用具上發生了替代,還是會選擇一位婚姻幸福美滿,多子多孫的親戚或是鄰居,為新娘梳妝打扮,換上美麗的衣裙。多增的變化是新娘妝,幾個人會在凌晨陪同新娘前往,去化新娘妝。在新娘妝完成以后,新娘便和送親隊伍一起前往結婚的場地。送親隊伍至今還是由男性成員組成,但新娘的好友會打扮好與送親隊伍同時出發,有些家甚至會讓她們與送親隊伍一起出發,這就潛意識里改變了只能由男性送親的規矩。伴娘伴郎也是一股潮流,新娘新郎的好友將會作為伴娘伴郎現身,他們也盛裝打扮,與新娘新郎一同站在門口迎接來賓,為客人倒茶敬酒等,同時與新娘新郎上舞臺表演?,F在,在鹽源的彝族多數會選擇在農家樂舉行婚禮,因此有的新娘便不會去新郎家進行“黑惹吾”儀式,有的距離農家樂近的家庭還是會進行此儀式,再回農家樂與新郎會合。而農家樂便成為了一搶手貨,在鄉鎮的人戶也會選擇在農家樂一次性操辦,在婚禮前一天便呼喚自家親朋好友去往農家樂,準備食材等。也會在農家樂進行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相對輕便卻失去了味道。

最隆重的婚宴在當代也發生了變化,傳統婚宴人們將會磨刀霍霍向豬羊,婦女們和著蕎麥煮著坨坨肉,而人們也會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在當代婚宴多半會交給漢族廚師負責,從流動期的九大碗變成了如今的十三、十五道菜肴。有些人家選擇酒席式宴席,有些人家選擇彝餐式宴席。有些人家會請有名的受人敬仰的長者來祝詞,祝詞者所說的包括了彝族的“爾比”和“克智”等文化,男方家和女方家將會進行低調的比賽,根據各自的地區特點來表演,往往彝族的表演、演說更讓觀眾們贊不絕口,稱贊連連。這些可以說明鹽源的彝族還是保留著自己的優秀傳統,還是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著熱愛的心,而我們正需要推陳出新,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結語:

婚俗文化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進步,鹽源的婚俗文化發生了一定的變遷。隨著彝族鄉村與外界的不斷接觸,彝族社區的傳統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變遷。人們在選擇舉辦一場婚禮時,能從利弊去權衡并思考如何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取精華。在這樣的背景下,彝族傳統婚俗文化與現代化相互調試的過程中,變遷也是肯定的。

參考文獻:

[1]鄧榮安.鹽源縣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2]林耀華.涼山彝家的巨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3]王昌富.涼山彝族禮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4]伍精華.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涼山的變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白興發.彝族文化史[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6]蔡華.論彝族舊婚姻倫理以及對青年教育的影響[J].民族教育研究,1999.

[7]陸文熙,陸文銘.涼山彝族傳統婚姻禮儀中的德能教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

[8]羅邊伍各.涼山彝族婚俗變遷以及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作者簡介:

潘燕(1997-04-),女,彝族,四川鹽源,學生,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彝族歷史文化。

猜你喜歡
變遷
從俄語呼語看女性稱呼的演變
數字解讀 DIY世界的精彩變遷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變遷
網絡流行語言的變遷及其特點
社會生活方式變遷對散打運動發展影響研究
社會學視閾下古琴藝術的變遷研究
魯中南地區“溫鍋”習俗研究
Destination Chinatown
制度變遷理論的新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