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啟示

2020-10-21 18:30李賀男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問題就業指導

摘 要: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依然存在,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對其就業產生著較大的影響,通過對高職就業心理的現狀分析,結合高職院就業管理部門的實際工作,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建議。

關鍵詞: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就業指導;高職;啟示

近年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高職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導致了高職生一系列的就業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反過來又制約著高職生的就業成功率和就業質量。因此,結合高職生就業形勢與就業現狀,認真分析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采取有效的高職生就業心理問題防范與干預措施,是值得高職院校高度關注和重視的一項工作。

一、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問題

1.期望與現實矛盾,內心焦慮

部分高職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選擇理想的職業目標時,不能把主觀愿望與客觀條件有機結合起來。這些構成了高職生在就業中高期望值與不能正視現實的心理沖突。研究表明,在期望值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個體的內心期望值過高,其情緒就低;反之,情緒就高。有的高職生酷愛自己的專業,然而又怕艱苦的付出,擇業時茫然無措;有的趨向于大城市、大機關、高地位、高層次的工作,不愿意去基層、民營單位和條件艱苦、待遇低的工作崗位;多數人一心想在城區尋找就業崗位。

工作難找,事先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經過數月東奔西走的求職,面對一次次的冷眼。遭受屢戰屢敗的打擊,就會元氣大傷、身心疲憊,有的甚至是焦慮、絕望。工作找到后,又覺薪資待遇、人際關系、工作環境、吃住條件、發展空間、單位效益、企業前景、工作量大小、工作時間長短、工作責任、勞動強度等諸多方面不盡如人意,現實和自己原來的想象相差甚遠。尤其是工資低,生活費用(房租、交通費、通信費、伙食費等)高和單位領導、同事關系難處等矛盾無法解決,纏繞在心中形成郁結,精神一直處于惶恐、自卑、痛苦不安的狀態。這是一種典型的就業焦慮癥,對個人身心和社會穩定都是極為不利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種就業心理問題。這一定要引起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視。

2.隨波逐流,盲目從眾,缺乏自強獨立意識

這種心理是指在就業時因為“跟著感覺走”而盲目從眾。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主動性,缺乏對就業市場、政策了解,缺乏就業信息主動收集分析判斷的能力,隨大流。缺乏自我了解,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需要、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認識,在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就業的客觀環境而產生的意識。

這種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貪圖安逸,自負浮躁。只追求繁華的都市、高大的寫字樓、舒適的工作環境,不愿意到偏僻的地方、不愿意奔波勞累。二是定位不準,眼高手低。一心向往大集團和跨國名企,不愿意到小單位或基層,無心做日常小事,只愿意做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三是目光短淺、朝三暮四。四是依賴他人,缺乏自信。指望學校推薦單位,或依賴父母拉關系、走后門為自己找工作,把未來全部托付給別人,自己絲毫沒有自強自立的思想準備。五是沒有主見,跟著感覺走。認為大家都愿去的單位一定是好單位;錄取數量少、競聘難度大的一定是好單位;招聘數量多、入圍門檻低的一定是差單位;發達地區的是好單位,落后地區的是差單位;承諾薪資的是好單位,不確定待遇的是差單位;規模大的是好單位,規模小的是差單位;寫字樓里的是好單位;城郊結合部的是差單位;工作輕松的是好單位,工作太忙的是差單位;專業對口的是好單位,專業不吻合的是差單位,等等。這些都是在求職過程中存在的心理誤區。

3.自卑與依賴心理,影響就業主動性

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卑心理比較嚴重。由于社會上用人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使高職生與本科生相比處于劣勢,不少高職學生對自己在職業技術院校讀書,感覺特別自卑。近幾年來,高職教育得到快速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由于傳統觀念和學科本位教育的影響,加之高職錄取分數線較低的現實,高職學生入學時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強烈的自卑感是嚴重困擾他們在就業時的不良因素,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各種苛刻條件和問題,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而是悲觀地認為自不如人,缺少必要的主動性,往往與許多的機會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就業心理,不敢正面對待就業問題,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不戰而敗。

在就業過程中,一些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信心和勇氣不足,在社會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面前顧慮重重,不能主動地參與就業市場的競爭,不是向用人單位展示自我,推銷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贏得機會,而是寄希望于學校,寄希望于政府,寄希望于家庭,等候學校和政府的安排,或是依靠家里的人際關系,個人缺乏擇業的主動性,信賴心理嚴重,使自己在就業中處于被動。

二、就業心理問題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啟示

1.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

高校要加強國情教育,要求畢業生確立艱苦奮斗與奉獻精神,教育畢業生正確處理好國家需要和個人志愿的關系,自覺地把國家需要與個人的利益統一起來,教育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充分運用自身的優勢,為社會多作貢獻,并根據社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眼睛不能只盯在大中城市、三資企業和沿海地區,還應看到,許多落后地區和艱苦行業需要大批人才,而從人才成長的規律看,這些地方能為畢業生提供很多寶貴的實踐機會,更是人才成長的沃土,更有利于畢業生積累知識、增長才干,實現人生價值。

要教育學生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學會規劃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放棄傳統的“終生職業”的觀念,樹立階段性就業觀。要考慮職業對一生發展的影響,對于那些雖然目前條件差,但發展空間大能充分發揮個人價值的單位要優先考慮。

2.確定合理的就業標準和就業目標

一個人的就業目標應和本人具備的實力相當或接近,所謂合理的就業目標,就是指選擇的職業既符合個人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需要,體現人職合理的匹配,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揮個人優勢,多為社會作貢獻的就業目標。今天高職生合理的就業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就業的主要目標。對于一個特定專業的高職生,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最大的可能是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因此高職生應把能充分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職業作為自己就業的主要目標,這既符合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能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專業特長。二是就業的次要目標。這是由社會職業結構的不斷變化,相應地對人才的需求隨之變化所決定的。這就要求高職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通過自學等途徑,學習有關知識,培養能力,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要確定合理就業目標,就要求高職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避免理想主義,優化自己就業的心理坐標。

3.全面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增強擇業競爭力

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知識素質、專業技能素質、人文科學素質等,這些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據不同類型的職業對求職者所需知識的共性要求,培養學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識:一是寬而實的基礎知識。隨著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產業、行業、職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必然加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必須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高校要引導學生在大學階段認真系統地學習基礎知識,扎實地掌握基礎理論,特別是有關專業的基礎和已被普遍運用的理論。二是精深的專業知識。所謂精深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知識和技術,要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深度,不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質的要求。專博相濟,以博促精已成為當前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三是現代管理和人文社會知識。引導學生利用專業學習的空閑時間,多讀些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人文方面的書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增強對社會和現代管理科學的了解,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4.以企業為依托,以學生社團為紐帶,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可以實現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社會價值觀、職業能力、敬業精神等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參與行業公益活動、社會調查、企業經營活動等方式,深入未來從事的行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社會行業的具體要求,知道怎樣改變自己、塑造自己。學生管理者應即時跟蹤、關注學生的社會實踐,加強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引導,并收集第一手資料,給予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將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對學生的考核指標。

在具體操作中,學校要激發引導學生社團組織,使其成為校企聯合指導就業的紐帶,以點帶面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建立與未來所從事行業的多渠道聯系,通過假期兼職、參加座談會、調查研究、幫助策劃企業活動、邀請企業人士作報告等手段來增加對行業的理解,聘請企業工作人員作為校外指導教師,使學生能及時了解到企業的人才需求,把握行業規范和用人標準。這種形式的交流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因而更有效。

另一方面,應加強學生實習基地建設,邀請企業參與到學生的培養中,將實訓課堂搬入企業,使學生能夠真正在企業一線提高實踐能力,同時,又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釋放就業壓力,隨著實踐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學生的自信便會逐步增強,從而有利于消除不良的就業心理。

5.進行擇業技巧的指導,開展健康的擇業心理教育

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與畢業生的社會閱歷、知識結構、認識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關系,這就要求學校有關部門、系部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高校就業辦公室應廣泛宣傳國家的就業政策,介紹社會發展狀況,通過媒體、網絡及時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畢業生對擇業環境有全方位的了解。與此同時,還應對畢業生進行有關求職擇業的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掌握求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薦材料的準備、面試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可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心理測試,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導學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避免由于準備不足而錯過求職機會。高校教育工作者還要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擇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求職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很少有人在求職中一帆風順,在失敗的時候不可灰心喪氣、沮喪自卑、怨天尤人,而要總結經驗教訓,并及時調整擇業目標,耐心等待時機,提高挫折耐受力。

參考文獻

[1]鄧梅英,朱鐵漢.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淺析與調適策略[J].中國市場,2009,(22):114-115.

[2]黃小露.高職女生就業心理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4).

作者簡介:

李賀男,專業:體育教育,畢業院校:吉林體育學院。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高職生心理問題就業指導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生就業觀教育研究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優化策略探析
高職生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高職生的學習現狀與改善措施
關于高職生換元積分法教學的探索
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對策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與優化分析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