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闡釋探析

2020-10-21 10:32郭玲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

摘 ?要:漢字是漢語的基礎材料,是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重要內容。深化漢字教學,探求漢字構形的內在理據,結合漢字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漢字教學的效率。并由此探討漢字教學的實施策略,如何使之有效地運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

關鍵詞:對外漢字教學;理據分析;教學策略

一、引 ?言

對外漢語教學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它一方面受到了第二語言教學的普遍規律的制約,另一方面與漢語學習者的母語相比,語言系統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殊規律和區別于其它語言的特點。漢字是外國人學習漢語時普遍認為的重點和難點,對外漢字教學首先要認識到漢字的特點,并據此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在漢字教學過程中如何展開寫字教學,怎樣恰到好處地講授必要的有關漢字學的知識,科學地指導學生書寫漢字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教師需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和方案,才能有效地應用于教學實踐。

二、靜態的漢字字理分析

漢字被認為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個制約性因素,了解和掌握漢字的理據是提高對外漢字教學效率的關鍵。由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是留學生,大多已成年,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應增加對漢字的理據分析。漢字的理據性表現在偏旁和字音、字義間的聯系,從了解漢字字形與字義、字音的關系著手,根據漢字的字形結構來找出漢字形音義三者相互聯系的內在規律。理據識字法就是以漢字的理據為主導的識字教學法,通過分析漢字構形理據,使學生明白基本偏旁在漢字構字中的作用,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理據識字法符合漢字的特點和外國留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學習者盡快地建立起漢字的字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揭示漢字構形的理據性,首先要對這些教學生字進行靜態地描寫與分析。裘錫圭先生在其《文字學概要》中指出:“文字所使用的符號稱為‘字符……各種文字的字符,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三大類,即意符、音符和記號。跟文字所代表的詞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語音上有聯系的是音符(意符或音符并不等同于形旁或聲旁,后兩者僅局限在形聲字范圍內,其內涵要小于前兩者),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針對現代漢字類型的劃分,蘇培成先生(1994)認為:“現代漢字的構字法主要有以下七類。1、獨體表意字,由一個意符構成;2、會意字,是合體表意字,由意符和意符構成;3、形聲字,由意符和音符構成;4、半意符半記號字,由意符和記號構成;5、半音符半記號字,由音符和記號構成;6、獨體記號字;7、合體記號字?!?這里的會意字與傳統的會意字概念有出入,如“須”字,是由古代獨體象形字形體分離而來的合體字。由于合體表意字并非都是會意字。因此,我們且將第二種類型名稱改為合體表意字,在靜態描述時籠統稱其為合體表意字。3

三 、動態的漢字溯源探尋

漢字的理據性闡釋,一頭聯系著現狀理據,另一頭聯系著溯源理據。在對漢字進行靜態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一些在靜態分析層面上已無法給予理據性闡釋的現代漢字,必須進行動態演變發展的探討。動態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漢字動態發展理論之上的,漢字構形方式的動態分析結果,要求我們不僅需要對漢字的結構進行類型性概括分析,也必須進行歷史的分層次研究,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對不同構形方式的特點和功能、漢字構形方式系統獲得全面正確的認識,才能對漢字結構理論、漢字的特點和性質這樣基本的理論問題做出比較接近事實的判斷。因此,應在對外漢字教學中適度地引入漢字動態分析方法。通過追溯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清晰地闡釋出漢字的源流、歷史的演變狀況,才能了解漢字結構的動態演變規律,明白漢字構形演變的緣由,進一步理解漢字背后隱藏的理據。從而指導教師更科學地闡釋漢字結構,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漢字,改變其一直以來死記硬背的記憶模式。

按傳統的看法,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獨體字,能拆分出兩個或兩個以上能獨立表義或表音部分的字叫合體字。由于分析偏旁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認識字形的構成,了解字的來源,從而理解字義,體會讀音,辨認記憶字形。因此,形聲字重在分析偏旁的表意或表音功能。雖然漢字的簡化突破了“六書”的限制,有一小部分漢字的組成部分已不是偏旁而成了純粹的記號,如“雞,趙”中的“又、”等,但是還有一部分字由于字形的演變已不能分析出偏旁,如《漢字大綱》800個甲級字中的這些獨體字就可以從字源及字形演變上給予解釋。

四、漢字教學的實施策略

現行的絕大多數對外漢語教材都是語文同步的。堅持語文同步面臨著口語教學和漢字教學無法調和的矛盾?!罢Z文一體、隨文識字”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地考慮到漢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漢字的出現完全決定于教材內容,無法按漢字本身規律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結果是外國學生為學漢字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效率極低,漢字讀寫能力很差,嚴重影響了漢語水平的提高。同時,由于漢字缺乏完備的標音系統,無法像拼音文字那樣利用發音學習書寫文字。如果套用學習西方語言的方法來學習漢語,僅僅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法”、“詞匯”上,從現實的對外漢語實踐來看,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要將這種與西方語言迥異的文字納入科學化教學軌道,必須根據漢字的特點建立全新的對外漢字教學理論和方法。教師需要把字詞學習作為一個整體納入到教學體系中,幫助學生在語素的基礎上拓展其漢語能力和漢字能力。按照“以最小數量的字承載最大數量的詞”這個目標調整教學思路和策略,在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應用研究。全面考察出現頻率高的漢字,對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語素字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引入必要的有關漢字學的基礎知識,擬建構科學的分類識字體系,力求做到用最小量的字教最大量的詞,實現提高漢字學習、使用效率的教學目的。

在對外漢字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嘗試將靜態的漢字字理分析與動態的漢字溯源探尋緊密結合,相互補充。對漢字形體的闡釋體現出結構內部的靜態層次及動態演變過程的理據性。在對外漢語教學里不能只停留在以純語言學的角度來討論漢字類型。不同于傳統文字學研究,我們的研究主要是從教學的角度來探討漢字分類問題。在探討漢字的分類時,和教學的緊密銜接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外國人在學習漢字時,特別需要一些用以理解漢字形音義關聯的技巧來記憶字形,同時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所有漢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一個具有漢字特性的漢字分類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稱職的對外漢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對漢字的系統認知,通過從了解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關系著手,依據漢字結構的動態演變規律,分析漢字構形理據。從而使學生掌握一套較完整的漢字分類系統,可以在學習新字時自覺地進行形音義的整理歸類,以便減輕記憶負擔,提高漢字學習效率。此外,對外漢字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習記憶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上,應結合漢字書法藝術的審美欣賞,優秀詩歌等中國傳統文學的熏陶,進一步闡釋漢字的源流、歷史的演變和在中國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此來加深漢字教材的文化蘊含,增強課文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也豐富外國學生對漢字的了解,激發其學習漢字的興趣,將中國的漢字文化發揚光大。

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Y201534624)和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8SCG31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健.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戴汝潛.漢字教與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林季苗.分類及認知心理學與對外教學應用[A].漢字的認知與教學·西方學習者漢字認知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4]趙元任.語言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萬業馨.應用漢字學概要[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

[6]彭聃齡主編.漢語認知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7]黃德寬.漢字構形方式的動態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3,(4).

[8]江新.詞的復現率和字的復現率對非漢字留學生雙字詞學習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5(4).

[9]崔永華.從母語兒童識字看對外漢字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2).

[10]王建勤.外國留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展模擬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5(4).

[11]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Z].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1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11.

[13]蘇培成.現代漢字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73.

[14]對表意字本文將在動態演變分析中再進一步分為象形、指事、會意三類詳細論述。

作者簡介:

郭玲,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講師。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淺析高中數學圓錐曲線微專題教學策略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基于任務為導向的長文教學策略
關于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相關探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