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家庭教育的誤區及原因分析

2020-10-22 10:06楊占紅
報刊精萃 2020年20期
關鍵詞:家庭家長幼兒

楊占紅

青海六一幼兒園

家庭是人生的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個人成長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從襁褓中開始,幼兒就在服務的撫育下成長,開始逐漸認識周圍環境,認識自己和別人,學習說話的技巧,以及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影子。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把幼兒家庭形象的比喻為“在母親膝前進行的教育”,把幼兒教育的場所稱為“母育學?!?。從古到今,家庭教育都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實踐形式。許多研究表明,兒童年齡越小,家庭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就越大。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特點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說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經過三年的發展,進入幼兒時期(3-6歲),是早期教育階段,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人生熏陶住家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古諺語“染于蒼而蒼,染于黃則黃”,說明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對幼兒日后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2、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接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不停的給予影響和示范,伴隨著人的一生。

3、家庭教育的權威性。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的制約作用。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并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4、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家長處變不驚,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都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積極的作用。

幼兒是祖國的希望,更是家庭的希望,幼兒一旦成為被教育的對象,光有愛是不夠的,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正確、清楚的認識。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明顯提高了,但是仍有部分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或者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甚至錯誤的、陳舊的家庭教育觀,所以家庭教育的誤區也隨之產生了。

二、幼兒家庭教育的誤區和后果

1、重視智力的培養,忽視非智力教育。當孩子剛一出生,家長就開始為孩子設計他們的“人生藍圖:。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玩具、圖書、音像、資料一大堆,對幼兒早期教育的物質準備充分,舍得智力投資,鋼琴、電腦等陸續進入家庭。家庭往往只重視知識學習,卻忽視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則很少過問,從而使許多孩子德、智、體等方面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有些家長受“學而優則仕”的陳舊思想觀念的支配,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替孩子布置額外的家庭作業,讓三四歲的孩子背唐詩、背宋詞、認漢字、算加減、扼殺了幼兒愛玩的天性,阻礙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導致有的幼兒動手能力很弱,不會吃飯、穿衣、系鞋帶,有的專橫無禮,任性自私。所以家長過多重視智力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教育,往往使孩子失去奮斗的勇氣,會造成過重的精神負擔,誘發孩子嚴重的心理障礙,在學習過程中和人際交往中產生孤獨、自卑、焦慮、依賴、憂郁等不良的心理現象。

2、父母過高的期望,讓孩子過早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又擔心孩子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所以時時處處要做孩子的導師,干涉過多,剝取了孩子應有的權利,對孩子管頭、管腳,稍不合大人的意,便橫加指責。孩子的日常生活多采取包辦代替的形式,從上幼兒園起,父母就不讓他們參與任何家務勞動,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犧牲自己,從不讓孩子按自己的愿望去活動。許多家長陪孩子一起學習,每次考試,都要和班上的其他同學進行攀比。父母用自己的理想打造著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全能”,使許多孩子生活在家長的高壓陰影下而失去了自我。

3、不打不成材的傳統觀念還比較深。打孩子是中國一種比較普遍的管教方式。有的家長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孩子,伴隨著辱罵、諷刺、扇耳光、打頭、擰、踢等粗暴野蠻的行為,這種打常常會對幼兒造成恐懼和自尊傷害。這其實是非人道,有辱人格且阻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這種待遇與懲罰,也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當作虐待被禁止的。家長打孩子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縮小的成人。如:有的孩子剛入園后,不習慣幼兒園的環境,每天早上都苦惱不入班。開始時,家長借哄的機會離開。孩子離開媽媽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本來就要經過一段適應期,可年輕的媽媽不懂孩子的心理,以為打就可以讓孩子聽話,不要再哭鬧。而孩子看來,因為不想進班,不想上幼兒園,才會被媽媽打,錯在幼兒園,不在媽媽??蓩寢屍屗粼谶@個傷心之地,所以他只能用更厲害的苦惱來發泄心中的不快。這也給幼兒“不上幼兒園,不進班就會挨打”的不好心理暗示。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一種沖動,太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往往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后果使孩子產生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見。有的孩子做錯事了,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就瞞,能騙就騙躲過了第一次還想躲第二次,長此以往養成了撒謊的習慣,有的孩子在家經常挨打,孩子就會產生害怕家長,不愿意接近家長的恐懼心理,所以父母讓他做什么,他就乖乖服從,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常常會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但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既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又對父母產生對立情緒,你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故意讓家長生氣,漸漸的就會變得越來越固執,越來越叛逆。由于幼兒的模仿性很強,在家父母打他,到外面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時間長了容易形成粗暴的性格。

4、“樹大自然直”的家庭教育觀。在這種思想支配下,許多父母往往對孩子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任其發展,放任自流,結果小樹苗長歪時,糾正難了,那是父母在反省都遲了,教育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深信“樹大自然直”的觀念,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育思想,也是家長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借口。認為孩子小,教育是以后的事,這是一種不理智的想法。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認知能力。幼兒期(3-6歲)也稱為關鍵期,是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幼兒沒有生活經歷,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行為自控能力也較弱,需要父母一定的約束和管教,需要父母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靈,培養孩子的健康情感。

現代家庭中,獨生子女居多,有的孩子成為爺爺、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給予孩子過多的呵護和關愛,家長任何事都依著他,順著他,在家“唯我獨尊”,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讓別人碰,從不跟別人分享。孩子長大后日漸暴露出許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堅、害怕失敗,經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都是“樹大自然直”這種思想造成的惡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雖然我國的幼兒教育剛剛起步,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喜景象,但它畢竟還是一個新興的領域,還處在一個探索的階段,所以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特別是家庭教育中會出現以上種種誤區。

三、幼兒家庭教育的誤區產生的原因

1、歷史的原因

中國經歷了5000年的文明史,我國的文化遺產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繼承、去發揚。但是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有許多教育誤區,有些根本不應該繼承的東西,也繼承下來了。比如說,對孩子不尊重,這種不尊重是封建家庭中家長集中制的體現。有些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將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犯了錯,經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和罵—不打不成才,這是一種消極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種不負責的教育態度。

2、社會大環境的原因

(1)極端期待心理引發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必然在認識上誘發非理性思維。家長不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只憑主觀臆斷,以主觀主義教育方法對待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全才”,讓孩子學畫畫、學音樂、學書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讓孩子什么都會。結果把孩子搞得無所適從,以致什么也學不好,甚至把身體搞垮了。孩子的天賦和智商是有差異的,這種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往往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與原違。

(2)庸俗功利心理引發“成人中心”的教育行為。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思想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為代價。這是一種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熱心給孩子報這個培訓班,報那個培訓班,使孩子按大人意志行事,失去應有的童年歡樂。

(3)盲目攀比心理引發“無個性化”的教育。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選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為順從的“乖兔子”,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反逆的“壞豺狼”。

總的來說,目前許多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缺乏辯證的分析和認識,空有望子成龍,而無教子成龍之術,以致走人了家庭教育的誤區。

四、幼兒家庭教育的途徑

1、家長要全面了解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家庭教育要獲得成功,家長就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閱讀有關幼兒身心發展的書籍、文章、提高自身素質。幼兒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發展非常迅速,獨立生活能力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都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變化。

所以在早期教育時,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目標。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水平,過難或過易都不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無論是讓孩子學一定家務勞動,還是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都要從孩子的實際發展出發,遵循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要激烈孩子學習某種知識,當這種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水平相差不大時,他不僅愿學,有能力學,而且也容易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過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他就不愿學,也學不懂,當然就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或抵觸情緒。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發展水平和所學知識的實際水平。

2、家庭成員對孩子采用要求一致、教育統一的原則。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獨生子女成了“小太陽”,家庭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有缺點,錯誤時,有的主張批評教育,有的卻要包庇護短,往往是爺爺奶奶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有的父母之間認識也不一致,家庭成員在認識和要求上的不一致,會以不用的情緒、不同的態度、不同的做法對待孩子,孩子必然會喜歡袒護自己的一方,會氣惱批評自己的一方。因此,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成員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對孩子的品德和行為按照統一的原則進行,即使意見有分歧也不要表現在孩子面前。

3、重視幼兒非智力因素培養。不少家長不顧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熱衷于湊熱鬧、趕時髦,強要孩子拉小提琴、彈鋼琴、學繪畫,雖然這樣逼出了一技之能,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則相形見絀。所以非智力因素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老師和家長不僅要開發幼兒智力,更要注意幼兒人格獨立及意志品德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對孩子照顧過多,擔心過多,要給孩子創造獨立活動的機會,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動。更多地著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讓他們真正理解什么事“愛心”,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格。適度地施以“挫折教育”,使孩子從小就要具備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心理素質。

4、正面鼓勵為主,挫折教育為輔的原則。表揚和鼓勵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表現的方法。使孩子明確自己的優點、長處,以便孩子鞏固,發展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表揚鼓勵時最好同時提出進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層樓的目標。表揚鼓勵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并且給予物質獎賞不要事先許諾,更不能虛情假意。批評指責是一種否定的“強化”,要正確進行批評懲罰,家長不要以“出氣”的方式,也不要太過火,否則也不會達到預期教育的目的。批評懲罰必須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讓孩子心服口服,感到家長的批評懲罰是關心和愛護,才能克服缺點,改正錯誤。批評也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必須體現著尊重、愛護、期望和信任??梢杂脫u頭、不高興的態度,否定的口吻、斥責的眼光等表示對某種行為的反對,使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并迅速改正。

5、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在家庭中要處處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切勿包辦代替,樹立優良家風,監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家庭關系,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觀、道德觀、價值觀來規范、約束自己,用自身在家庭中良好的言行舉止和思想品德熏陶孩子。其次積極主動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家長培訓班,以科學的知識武裝頭腦,糾正傳統的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教師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家庭家長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家庭“煮”夫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戀練有詞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微妙的家長QQ群,引無數家長競折腰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