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2020-10-26 06:45陳艷麗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文學作品思維能力高中語文

陳艷麗

摘?要:現如今高中生的語文在閱讀上普遍力不從心。這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學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差,往往抓不住文章重點,即便找不到關鍵句、中心段落;2.學生思維理解性差,總領會不了文章的內涵和意義;3.學生缺乏拓展性,不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4.學生缺乏聯想和想象的空間;5.不能正確區分評價和鑒賞。究其問題出現的原因,雖與自身練習不足有些聯系,但大多是因為高中生對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分析不足,以及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與預想結果存在偏差。

關鍵詞:語文;閱讀

一、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意義

1.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分析

閱讀可以積累豐富的詞匯,在豐富詞匯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閱讀的重要目標之一。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思路不清晰,因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很難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所看到的景物進行描述。只有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學生才能深刻地領悟其中的意境美以及語言美。另外,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可以獲得課本內容之外的知識,進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作為支撐,但是很多學生因為閱讀能力不高,文學作品的積累不夠,在進行寫作時,很難用優美的文字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部分學生只關注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即使在進行閱讀時,也會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

3.豐富學生的審美觀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主人公的切身經歷,對于社會制度以及社會現象甚至人間的真善美等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感知。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對學生的情操也是一種陶冶。一本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才能夠保證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包身工》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閱讀。首先,應該讓學生進行初讀,了解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了解故事的基本情節等,這樣能夠為后續的深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再讀,幫助學生樹立文章的情節和發展脈絡,讓學生準確理解文中的關鍵句;最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進行研究,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保證閱讀教學效率,保證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文章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詩歌、散文、小說以及新聞等。教師應該注重從不同的文章題材出發,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從一些文體知識中去解讀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例如,在學習《項鏈》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于小說的相關知識有較好的了解。比如,對于小說的三要素以及結構的四部分等有詳細的了解。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引導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互動和探究學習,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目的。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親身的體會和感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并且能夠將其應用在閱讀活動中。例如在學習《散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再現,組織學生進行作品的編導。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基礎上,對于戲劇有更好的了解。這樣閱讀的效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迅速提高。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閱讀一些課外的文章。通過拓展閱讀使學生接觸到不一樣風格的文學作品,增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學生在閱讀大量作品的同時,其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宋丹.淺談高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20(09):212+215.

[2]溫儒敏.高中語文課本[R].必修課程.2017.

猜你喜歡
文學作品思維能力高中語文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培養思維能力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培養思維能力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