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與合作學習

2020-10-30 02:00畢巍
中國教育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課堂教師教學

畢巍

在上海的一所美國學校中,時值一年級的第一個開學日,教室中間放置著一堆沙子,還有每個孩子一套工具,包括小鏟子、漏斗和燒杯。老師簡短的歡迎之后,告知學生第一節課的目標就是以比賽的形式游戲,游戲規則是燒杯不動,第一個將沙子裝滿燒杯者勝出,獎品為依次從大到小的維尼熊。面對有趣的游戲和誘人的獎品,孩子們熱情高漲。但從過程中,孩子們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接連苦干;有的發現了漏斗的問題,但困惑其中;有的環顧左右。家長們圍站在教室四周看著孩子們忙做一團,此時一位上海的家長看不下去了,她跳入圈內,以成人的思維方式直接指點孩子如何去做,最終他的兒子得到了第一名,母子歡呼。而一位黑人女孩做的是最慢的,她不時地望向自己的父親試圖尋求幫助,但父親只是以微笑鼓勵她繼續,最終女孩是最后一個完成的,但也就在女兒完成的瞬間,父親奔至女兒的身邊給了女兒最大的擁抱和最激動的親吻。

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的不同舉動,也影射出不同背景下的中西方家庭文化背景。中國的家長認為,替孩子多做一些,孩子就可以少吃一點苦,因此總是有些“迫不及待”更甚至是“奮不顧身”的為孩子做出許多“犧牲”。由中國的家庭教育看向中國的學校教育,也不難發現,中國教師也有同樣的做法,課堂中,總是急于在最短的時間里,教給學生最多的知識,不舍得“浪費”課堂中的寶貴時間,而我們的中國學生也由此被剝奪了許多思考和探索的權利,而更讓人憂心的是這種剝奪還是在以愛的名義之下。

在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下的中國教育文化,我們更迫切的需要一種能充分給予孩子自主探究和發展的學習模式,釋放孩子的創造空間和能力。合作學習也在這種背景之下被更多的老師認同和實踐。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和提高,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滲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各種能力,同時教師要優化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自我探索,探究切實可行的操作措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队⒄Z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彼髮W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但如何在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值得我們深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的設置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情景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地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研修魯子問教授建議整節課應該有主情景,貫穿課堂始終,各教學環節活動都圍繞主情景展開。如果沒有主情景,課堂活動即使豐富、趣味性強,但也顯得比較凌亂,缺乏整體性、層次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力爭做到教學情景真實化、教學活動生活化、教學語言兒童化、教學過程趣味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去,輕輕松松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教學“Shopping”一課時,教師設計“逛商場”的教學情境,通過“顧客”和“營業員”兩個不同身份的角色體驗,引導學生歸納和領會語言的交際功能,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的交際能力。如在學習whatwouldyoulik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家餐廳,并在教室里事前搭好了一張餐桌,將自己裝扮成waitress的樣子,為學生準備好Menuandmoney力求逼真、有趣,學生看到此情景,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爭先恐后地要來扮演customerandwaiter。如教授“Whendoyou…?”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一天的記者,選取朋友、家人、同學,采訪他一天的活動安排,每個學生都是積極參與,個個踴躍發言,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中,很快便掌握了語言,鞏固了短語,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還可以收集說英語國家中的奇聞趣事,如:復活節、母親節、圣誕節的由來,制成故事集,在制作過程中體會英語文化的底蘊,在合作中分享成功的快樂。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是為了不教?!庇⒄Z作為一種語言,只有在真實的交際中才能體會到樂趣,讓學生在英語中領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英語,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有目的地發現信息、選擇信息,既能培養他們仔細觀察生活,留心身邊事物的好習慣,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前準備和課后拓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巧妙教學方法,引導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有時換位不失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途徑。如教授一個新單詞或句子前,部分學生通過其他途徑已經明了,教師可以請他作“小老師”進行互動。這種榮譽促使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探索新知識。例如在講授window單詞時,因為有些學生已經通過課前預習知道了,于是教師在復習“Whatsthis?”“Its…”的句型時就問他“Whatsthis?Doyouknow?”(手指窗戶)“Itsawindow.”“Yes.youareveryclever!.Gototheblackboardandteachtheotherstudents.”這樣做就能大大的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

對于新授的知識,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大膽想象,自己發現掌握新知識。舊知識似曾相識,容易使學生產生聯想,挑起他們的求知欲。教師可借機拋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例如,教師在教十幾的數字時,先教了3個特殊形式:thirteen、fifteen、eighteen。讓學生比較這幾個數字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經過觀察,發現數字后都有teen。教師隨即反問學生,有誰知道14、16、17、19怎么寫?學生都表現得很積極,一一說出了答案: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這樣,不但使學生獲得了新知識,還鍛煉了他們舉一反三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生生之間的合作最能突出他們的主體作用。為了避免單一的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加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三種生生合作的方式:Free-talk。在課前5分鐘開展Free-talk談論天氣、星期、班級等。以個人報對話,多人表演等方式交替進行;walk-talk。教師可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從桌椅間解放出來,和班里的任何同學自由交談。如某課堂的主題是學生自帶照片,就照片中的內容進行問答“Whoisthisman?/Isheyourfather?/Whereishe?”等,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練習密度,增加了信息量,同時又培養了他們樂于說英語,敢于說英語的能力;Group-talk。在這個階段,教師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集中參與討論,由每個小組的學生代表將組內思考的結果呈現出來,讓大家共同檢查、鑒定和學習。例如,教師可在Practice這個環節,讓他們進行分組編對話表演。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句型,編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課本劇”。生生合作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讓他們在一種自然寬松的環境里自主學習。

“水激石鳴,人激則進?!备傎惖男问酵艽蟠笳{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這個道理。而合作學習的運用使英語課堂體現了教學雙主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等三個環節進行競賽,按每周一匯總,表揚優勝小組,同時也激勵失利小組,以小組成員間的凝聚力和積極性帶動和督促一些在自主學習方面被動的孩子,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自信心,吸引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學習中,發揮每個孩子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他們也能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如在學習feelings這一課,可依托教師和學生的feelings為主情景。課前讓學生自主學習有關feelings單詞,課堂上交流一下讓你最深刻的feelings是什么。課堂上,采取小組比賽的方式,在每節課前的自我展示上,學生為了讓小組的紅旗得的多總是爭先恐后的進行交際。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借助手勢,表情、配以動作讓學生們將知識進行拓展。整節課都是以教師和學生的feelings為主情景,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引導學生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使之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踐創新,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高層次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往的課堂,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而新的形式要求教師解放思想,給學生創設出一種新型氛圍,針對學生預習過程中圈出的重難點有針對性的設置問題,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去解疑,讓學生放松心態,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便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把學生真正融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去。

案例:“一杯清水”與“滿漢全席”

一位教師執教公開課,為達到“藝術化”的課堂而無所不能,各種教學工具一應俱全,課時的內容和環節也一個接一個,在一段視頻的播放結束后,讓一兩個學生匆匆回答完問題,便又出示了下一首歌曲,如此往復,學生應接不暇。

另一位教師執教課題是《做班級小主人》,目的是引導學生擔負起班級中的職責。教師設計了一張教室的圖畫,呈現了各種教室內的物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想要擔負的責任,如:擦黑板,擺桌椅,擦玻璃等等。而后結合圖畫進行系列課堂教學環節的展開,整節課以這幅圖畫教具貫穿始終,清晰明了、恰到好處,也使得教具物盡其用,達到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效。

對比以上兩則案例,案例一的課堂設計猶如“滿漢全席”,乍一看豐盛無比,但塞滿了學生的眼、口、鼻,確難以逐一消化;案例二的圖畫教具雖然淡如清水,但恰恰是學生最需要的,那便是可貴的,在這“一杯清水”的作用下,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也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讓學生如飲甘露,且易于吸收,從而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和發展。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地去追求課堂教學的花樣百出,多媒體教學手段要用在刀刃上,有的時候,只要是學生所迫切需要的,哪怕是一杯清水,那也是生命的甘露。

水是清澈無味的,這也隱喻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留白的機會,也就是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以《5AU1Whatdoeshedo?》一課的集體備課為例,在這系列的研討過程中,真實地體現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的實踐與思考。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經過集中研討和思考,教師應很明確地認識到,應在課堂中給學生更充分的留白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結合課文內容的四副圖畫,教師設計層次分明、節節攀升的課堂環節:第一幅圖,由教師“牽手走”,引導學生學習“policeman”的相關句子和對話。第二幅圖,聽錄音,根據所聽內容的提示,學生進行圖畫的描述。第三幅圖,根據教師所給的“單詞墻”(以舊帶新根據讀音規律學新詞)和給出的基本句型框架,學生小組合作嘗試讀出句子,讓學生嘗試將句子補充完整的基礎上進行圖畫的描。第四幅圖,教師給出關鍵詞,讓學生自行根據前面三幅圖的知識鋪墊,進行圖畫的描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生和思考,讓學生在充分內化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和能力。

在實際課堂中,學生在這四個環節的引導下,在每一環節之后,教師給學生留下的充足而巧妙的“留白”時間中,其學習效果非常顯著——由最初的不會,到自我的嘗試,乃至交際運用?!耙槐逅迸c“滿漢全席”有著天壤之別,但如果“滿漢全席”哽了學生的胃口而無法消化,倒不如給學生一杯清水,一斟一飲間引領學生慢慢去欣賞、品味各類美味奇珍。知識社會中,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力遠遠小于學生自身的持續學習能力和動機的影響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教師培養學生此能力的意識切不可淡薄。

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只要教師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策略,善于引導學生,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熱情地探究新的知識。學生只要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學生苦學英語的狀況轉變為我要學英語,師生定會同樂于英語天地。

三、合作學習的學習要求

英語課,呈現一篇描述butterflies的語篇。主要描述了蝴蝶的產卵和變蛹,而后又破繭而出的生命成長過程,共四個段落,且每個段落的格式和語法基本相同。教師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首先以第一小節為例,進行了集體的引導和發現,以此作為“教結構”的載體,引導學生從哪些角度去捕捉信息,看誰的角度比較多且比較全。學生形成如下概念:stage/when/do/how,并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課文的分析。在此四方面的生成角度的基礎上,進而引導學生形成相關表格,并在表格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和總結余下的三個小節的學習。而后老師基于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有的放矢的講授了重點的單詞和句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肯定,也使得小組合作成為學生感受成功的領地。

很多學生在老師面前不敢發言,有恐懼感。而小組合作學習無疑給他們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在自學中獲得的多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和小組其它成員進行無拘無束地討論交流,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很自由、很輕松。也就解除了往日課堂上常有的那種壓抑感,使他們敢于問、樂于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教師要巡視參與,成為小組中的一員,或傾聽學生的見解,或循循善誘,耐心引導。由此案例,不難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所需要的學習要求:

1.異質分組

每個學生的主觀和客觀條件都是不盡相同的,我們在分組的時候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分組時,要關注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將學習優秀和后進的學生合理搭配;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性格差異,每個小組都有性格內向或者外向的學生,形成個性的互補。

2.積極互賴

“互賴理論”: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組成功的事;互愛,因為人都喜歡別人幫助自己達到目的,而合作最通用增加組員之間的接觸。單純機械地接觸,尚不能形成促進性學習,增進學習效果,只有發展成為合作性的關系,才能提高小組的向心力及友誼,才能有效地學習。

3.合作技能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人不可能孤立地在社會上生存,必須依賴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而與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比我差的,我幫助他,內心是多么喜悅;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學生只要建立了這種意識,便會在課堂中自發地進行合作、交流,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4.個人職責

一般情況下,小組的成員由三人至六人組成,但無論采取何種人員形式劃分,都應有每個成員的明確而具體的分工要求,只有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才能使小組充分發揮其合作的意義,才能真正的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煞譃橐韵聨追N職責: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教練員,觀察員等。

四、合作學習所具備的優勢條件

英語課,授課內容為《ChristmasDay》,老師在最后的單詞檢測環節提出以5人小組的形式進行檢測,要求為:每個小組隨機抽測一名學生,這位學生的水平就代表小組的水準,并給出一定的準備時間。準備時間中,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相似的現象,小組中的4人同時迫切的教授起第五個人,而這個人通常就是這個小組的“寶貝”,即“危險分子”。其中一個小組的“寶貝”是一個胖男孩,在其他伙伴的催促之下,男孩滿頭大汗的記憶著單詞,但似乎還是將其中的raise和gloves兩個單詞混淆。此時小組內的另一女孩,突似靈光乍現,附在男孩耳邊傳授技藝。果然當老師抽測的時候,男孩順利通過,讓聽課老師們百思不得其解。課后細問方知,女孩告訴男孩,raise意思是舉手,而一直舉著手是很累的,所以讓男孩根據諧音記住“累死”。由此,男孩輕松將之印入腦海。

在案例中,由學生在小組之間解決了很多學習滯后學生的問題,同時也是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由女孩的急中生智,又獲得了一個雙贏的機遇:于男孩,他記住了晦澀的單詞;于女孩,她也發現了一種記憶單詞的有效途徑,那就是諧音。這就是小組合作所追求的“使他們自己和他人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學生個體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到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我們不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當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合理的藝術的利用這一資源,展開小組合作,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

我們經常說要關注到每個學生,但實際上由于班級學生數量多,課堂時間有限,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得到關注。長此以往,班級中很大一部分孩子失去了發展的機會。課堂中可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名“teamleader”,在操練環節中,每個小組在“teamleader”的帶領下積極練習。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教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成員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經常聽到教師們議論現在的孩子不會自己學習,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多數教師仍舊采用以講解為主的“傳授式”教學方式,只是單純地教給學生各類學科知識,這種方式過分夸大教師“教”的成分,忽視了學生“學”的成分;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執教五年級《Whatdoeshedo?》一課時,教師由自己的家庭成員的職業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習的職業,過渡自然。但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并沒有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將最難的警察教給學生,其他的職業王老師只是將重點詞語呈現在大屏幕上,然后讓小組討論,自主學習。學生們根據教師提供的詞語由淺入深,逐步探究,很快將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自主研究并掌握。整節課輕松愉快地結束了,課堂上既解放了教師,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教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同樣反應慢的學生也有機會與反應快的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臺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得到同伴的尊重和關注,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都能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發展。此外,成員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的優勢條件有:

1.準確的交換信息。同學之間可以在僅有的幾個人之間,大家很清晰和明確的交換自己的信息。

2.同伴接受和支持。同學之間的合作是學生比較好接受的一種形式,因為同伴之間的壓力是相對較輕的。

3.對學習活動的情緒投入和承擔義務。正如男孩的“滿頭大汗”和其他人的“急切”,都在傳遞著我們是一個整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4.發散性思維。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開始自主的探究,在他們積極地投入之下,很可能就會產生積極的思維效果,正如女孩發現的諧音記憶單詞的方法,正是在合作的過程中發散思維的有效產物。

5.利用他人的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小組合作中的女孩的聰明,男孩是很難再本節課完全接受這些單詞的。

6.降低對失敗的恐懼。有了小組的合作和互助,讓更多的小老師有目的性的教授一些后進的學生,由此讓后進生得到應有的發展,既是對后進生的促進,同時在這個促進和發展的基礎上,也降低了他對失敗的恐懼感,讓他有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

合作學習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合作意識的促進都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但合作學習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1.費時。合作的過程是需要時間作為基礎的,因此必要地時間支持是必須,所以看似有些“費時”,因此我們倡導不是每節課都必須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當用時則用。

2.合作學習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我們只有在班級中長期堅持,才會發現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而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意識將是不可估量的學習財富。

3.合作學習很難借班上課。當我們需要借班上課的時候,就要慎重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需要一定的磨合,所以應該基于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社會需要會合作的人才,因此“合作學習”有其必要性,也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深入探討和反復實踐。

(作者單位:威海市文登區三里河小學)

猜你喜歡
課堂教師教學
歡樂的課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美育教師
寫字大課堂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