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0-10-30 02:00謝治國鄧琳雙梁爽何丹梅
中國教育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班級班主任評價

謝治國 鄧琳雙 梁爽 何丹梅

一、研究背景與方法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球,疫情前期全國各級學校面臨長時間、大規模的延期開學和居家自主學習,科學推進“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離不開學校的規范管理,而班級是學校管理的最基層組織,因此,疫情背景下的班級管理成為落實“抗疫保學”的重要保障。然而,疫情前期班級管理被全然搬到“線上”,班級的四大空間發生了驟然的全方位變化[1]:班級物理空間由常規的以教室為區隔和承載拓展到更大的網絡時空,更具虛擬性;班級關系空間由于線上信息交流的便捷性變得更加活躍和多元;班級心理空間疏離與否更加取決于班級管理的效果;班級文化空間充滿濃厚的“抗疫”氛圍。另外,與大、中學生相比,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認知水平、道德規范等處于更初級階段,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弱[2],這對小學班主任進行線上班級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為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新變化、新挑戰和新問題,本調查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區為樣本區域,選取區域內12所小學的345名班主任為對象,采用分層整體抽樣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調查工具為自編《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現狀調查問卷》,該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問卷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54,同時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被試人口學分布特征

本調查研究小學班主任人口學分布情況如下:(1)性別:男性19人(5.6%),女性323人(94.4%);(2)學歷:研究生及以上48人(14.0%),大學本科282人(82.5%),大專12人(3.5%);(3)執教年級:低段148人(43.3%),中段114人(33.3%),高段80人(22.4%);(4)學科:語文244人(71.3%),數學48人(14.0%),英語16人(4.7%),其他34人(10.0%);(5)教齡:1~38年之間(M=11.07,SD=10.04);(6)班主任經歷:0.5~38年之間(M=9.55,SD=9.78);(7)班級學生人數:25~105人之間(M=45.77,SD=6.74)。

2、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總體狀況

本調查結果發現,線上班級管理總問卷均值為4.18,各維度得分分布離散、不均衡(3.41—4.68)。說明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總體狀況較好,但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剖析。

3、疫情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具體問題

(1)線上班級管理目標虛化、弱化

本調查結果表明,線上班級管理目標呈現虛化和弱化的狀況。通過訪談發現,班主任面臨突如其來的全線上班級管理,多是“任務驅動”,以完成學校發布的各種通知和任務為目的,這樣的任務完成虛化了嚴格意義上的管理目標。其次,持續以管理任務驅動目標的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感嚴重弱化(M=3.41,SD=0.602)。另外,10年以下教齡和班主任經歷的被試在管理目標上的得分(M=4.24,SD=0.564;M=4.29,SD=0.567)顯著低于此年限和經歷以上的班主任(F=10.258,p=0.000;F=6.935,p=0.000),年輕班主任的線上班級管理目標意識薄弱。

(2)線上班級管理內容窄化、淺顯

本調查結果發現,班級管理部分內容窄化(M=4.68.,SD=0.387),多集中于疫情背景下的“硬性”規定和“政治”要求,如對防控知識的傳達和突發事件的處理到位(M=4.71,SD=0.526;M=4.78,SD=0.423),十分重視“抗疫”相關主題宣傳工作(M=4.68,SD=0.513),均建設了班級線上管理平臺(M=4.68,SD=0.513),但部分重要的管理內容亟待拓展和強化。具體表現為:第一,“抗疫”相關主題德育活動開展零散,深度較淺(M=3.89,SD=0.853)。線上晨會、夕會以常規事務和學習情況交流為主,缺乏專門的班隊會課程設置,“抗疫”相關德育活動缺乏系統規劃,教育程度不深。第二,對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和情緒疏導不足(M=3.56,SD=0.650)。疫情居家隔離的特殊性凸顯出班主任對學生心理教育和輔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部分班主任相關能力薄弱,線上物理空間的限制又加大了對學生心理狀況準確評估和及時覺察的難度。第三,對線上管理平臺的關注程度顯著低于建設程度(t=-0.252,p=0.001),且平臺使用效果不佳(M=3.00,SD=0.812)。這一結果與教師“平臺管理者”的角色意識不足、有畏難情緒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不熟練有關。

(3)線上班級管理制度斷層、脫節

本調查結果發現,線上班級管理制度不能較好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新要求,出現一定程度的斷層和脫節。具體表現為:第一,當把傳統班級管理制度置于線上,部分制度執行效果差,甚至失效(M=3.09.,SD=0.747)。第二,與紀律、學習和評價制度相比,線上班會、班隊等班集體建設制度的建立更加缺乏(M=3.32,SD=0.759;M=3.25,SD=0.818)。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線上“空中班級”的溝通、學習、反饋等方式異于線下面對面情境,導致“舊”的班級管理制度不再適用于“新”的全網絡環境。另一方面,通過訪談得知,線上班級平臺主要用于學科教學,班級管理仍然以“智育”和“教學管理”為主,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從特定角度來講,紀律、評價制度的建立也是為教學服務。即使有線上班隊會,也以常規事務通知為主要內容。

(4)線上班級管理方式單一

本調查結果發現,線上班級管理方式民主程度處于中等水平,43.3%的班主任傾向權威式管理,管理方式單一(M=3.49,SD=0.794)。人口學差異檢驗結果表明,教齡和班主任經歷少于10年、執教低段年級、班級學生人數少于40人的年輕新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式民主程度上顯著低于成熟、執教中高段、學生人數多于40人的班主任(F=5.599,p=0.001;F=3.566,p=0.014;F=9.109,p=0.000;F=10.349,p=0.000)。這一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自主需求、自律性和自治能力的年齡差異有關,另一方面與班主任班級管理觀念有關,班主任顧慮學生年齡小,對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信心,不敢“放手”,因此傾向于“包辦”的權威式管理。另外,線上班級的物理空間、關系空間發生巨大變化,與面對面相比,線上管理意見的表達、征集、討論和決策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管理的民主程度降低。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單一的權威式班級管理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交流、參與意愿,不利于形成共享、合作、歸屬的班集體氛圍,阻礙班級管理效能的實現。

(5)線上班級管理協同力量薄弱

本調查結果發現,線上班級管理得到家長的支持較少,家校協同效能不足(M=3.42,SD=0.670),同時,班主任線上協調學科教師工作不充分,教師間協同缺乏(M=3.61,SD=0.591)。以上結果反映出班主任在線上作為協同教育首席角色的意識不足,協同教育的理念和舉措欠缺,這可追溯到班主任長久以來協同職責定位不清晰,日常協同機制建立不完善。

(6)線上班級管理評價體系不健全

本調查結果表明,線上班級管理的總體效果評價居于中等水平,部分班主任對管理效果評價偏低(M=3.19,SD=0.641)。在進一步的訪談中部分班主任反饋“不知如何評價管理效果”、“需要評價的內容太廣太散,難以找到評價重點”、“不知怎樣才算管理效果好”、“管理效果評價好壞不由班主任一人決定”等,由此可見,線上班級管理的評價體系不健全。具體表現為:評價目標不清晰,評價內容不聚焦,評價指標不具體,評價主體不明確。

三、對策與建議

此次疫情,給小學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以上問題既有疫情突發性的客觀原因,也有長久以來班主任班級管理能力和素養修煉不足的主觀根源。為加強小學班主任疫情背景下的班級管理能力,促進班級管理效能的持續性提升,本研究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因時而立,確立線上班級管理目標

目標是班級管理的方向引領和實踐指向。首先,樹立和加強目標意識,在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目標的確定尤為重要。其次,明確班級管理目標內容,疫情背景下班級管理目標不等同于學校下發的各項任務,目標指向更長遠、全面、深刻的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最后,強化班級管理目標重點,疫情背景下應以學生的身心健康、核心價值觀樹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規則嚴守等為重點構建班級管理目標體系。

2、因時而拓,擴展線上班級管理內涵

突發的疫情就是重大的教育契機和生動的教育資源。班級管理應因時而拓,在延續已有管理內涵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有所加深。第一,突出德育。疫情背景下班級精神文化的生發點和凸顯點更集中和聚焦于與抗“疫”相關的價值觀,比如愛國主義教育、榜樣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安全衛生習慣教育等。班主任可根據相關德育主題詞設計班級“疫情+”班本課程,將疫情相關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系統的德育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課程菜單,促進學生有所思,有所獲。第二,凸顯心育。疫情背景下學生心理輔導和教育凸顯迫切性和重要性,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提升自身的心育能力,借助線上課程、活動等面向全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關護,營造積極、樂觀、互助的班級心理氛圍。同時,通過加強線上談心,協同心理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第三,優化平臺。此次疫情將班級管理搬到線上,班級管理對線上平臺的依賴空前凸顯,這也是現代“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必然趨勢。班主任應積極適應“平臺管理者”的角色,通過主動學習,克服畏難情緒,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同時善于利用和發揮網絡環境和平臺在班級管理中的優勢,實現班級管理在云端的動態銜接。

3、因時而新,創新線上班級管理機制

為實現班級管理制度從線下到線上的靈活、有效銜接,首先,應及時建立適應網絡環境的新的“云班級公約”,包括云紀律制度、云信息制度、云值日生制度、云班會制度、云隊會制度、云周報制度等。其次,新的班級管理制度應兼具延續性、創新性和務實性。在原有運行成熟的管理機制基礎上,根據網絡環境的需要,結合特殊疫情背景,構建適合線上班級管理的機制框架和細則,并在運行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最后,建立專門的線上班會、隊會制度,獨立于進行常規事務安排的晨會、夕會以及學科教學,對班隊會時間、內容、組織形式、參與方式等做統籌規劃和嚴格執行。

4、因時而用,豐富線上班級管理方式

線上班級管理應在特定范圍內靈活采用民主管理,調動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首先,全員激勵,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和力量參與班級管理,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其次,民主自治,改革班干制度,組建更廣泛的班干團體,根據線上班級管理需要設置具體多樣的干部崗位,如線上簽到統計員、線上文件管理員等,調動班級成員共同自治。第三,協作共治,構建線上學習共同體,建立線上小組合作制度,設置組長、記錄員、協調員、匯報人等多種角色,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班級學習和特色活動,給予每一個學生線上班級管理的角色和機會,營造責任共擔的班級氛圍。最后,全員共享。在班主任的引領與培養下,師生通過熟練運用新媒體工具,借助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保存和傳播功能,形成疫情期間的“班級日志”、“作品集錦”、“班級公眾號”、“班級共享平臺”、“班級數碼社區”[3]等,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營造民主、活躍的線上班級氛圍,

5、因時而聚,協同線上班級管理多方力量

線上班級管理需要整合多方教育力量,從而形成管理合力。第一,加強協同理念。班主任、學科教師、家長、學生均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在協同教育的視域下,班級管理,特別是物理空間受限的線上班級管理,更應加強協同理念,明晰各方職責定位,構建線上班級管理共同體。第二,加強家校協同。就疫情期間學生“宅家”學習和生活的目標、要求、內容、方式等家校達成共識;發揮線上信息平臺的便捷優勢,建立明確的溝通機制,及時、細致、耐心、有效溝通;鼓勵家長積極、有序參與線上班級管理,明確職責和分工,實現家校有力配合。第三,加強教師協同。以年級等組織為單位建立“班主任共同體”,將各類“零散的非正式班主任團體”進行聚集和聯合;班主任共同體定期開展線上工作研討,交流、分享線上班級管理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從而解決困惑、提升管理效能、增強歸屬感。另外,協同學科教師的管理力量,豐富與學科教師的交流內容,發揮學科教師的管理特長。如疫情期間學生需要專業心理幫助時,及時尋求心理教師專業支持,共同提供幫助。

6、因時而建,構建線上班級管理評價體系

線上班級管理評價體系應緊隨疫情發展、學生生活環境、作息等變化進行構建和調整。第一,調整評價價值取向,疫情期間班級管理的評價價值觀念應側重于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可持續踐行。第二,明確評價目標,線上班級管理評價目標應指向學生的自主性和五育并舉的綜合反饋[4]。第三,聚焦評價內容,線上班級管理評價內容應聚焦于學生居家生活的健康、學習的自主與公民素養的培養。第四,細化評價指標,線上班級管理評價指標應盡量具體化和可量化,如學生居家健康生活的評價指標可細化為:飲食健康、作息規律、一小時體育鍛煉等,師生可共同整理將具體的評價指標匯編成班級“自主成長評價手冊”。第五,多元化評價主體,班主任、學科教師、家長、學生均應是線上班級管理評價的主體,全面考量多元主體的反饋和評價,提升評價的客觀性和實效性。另外,線上班級管理評價應注意及時性。完整適宜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不僅能激發多元主體的管理動力,還能有效激勵學生在疫情背景下的積極成長。

(作者單位:成都墨池書院小學)

課題編號:610041

參考文獻

[1] 陳宇. 班主任工作思維導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9:41.

[2] 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67-73.

[3] 樊健. 班級家庭教育共同體建設[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9:29.

[4] 袁麗. 在線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停課不停學”的班級管理創新, 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搜狐網頁.

猜你喜歡
班級班主任評價
班級“無課日”
我的班主任①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