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課堂:指向思維品質的問題設計

2020-11-02 09:35趙婷
關鍵詞:創新性思維問題設計批判性思維

趙婷

摘要:指向思維品質的問題設計是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指向邏輯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策略有:以問題鏈的形式,設計推理類問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設計概括類問題。指向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策略有:利用插圖,設計開放性問題;聚焦標題,設計思辨性問題。指向創新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策略有:填補文本留白,設計拓展類問題;利用板塊特點,設計探索類問題。

關鍵詞:思維品質 問題設計 邏輯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 創新性思維

思維品質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而提問環節的問題設計又是有效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保持思維活躍、得到能力提升的有效抓手。本文分別對指向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策略進行闡釋。

一、指向邏輯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

邏輯性思維,是指遵循邏輯的方法和規律,按照邏輯的程序展開的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能促使學生進行分析、判斷、推理、總結和概括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一)以問題鏈的形式,設計推理類問題

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時,幾個孤立的問題很難激發他們的思維。以問題鏈的形式設計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追根溯源,縱深挖掘,能使他們在理清問題來龍去脈和內在聯系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性思維。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lion and the mouse中的Story time板塊,筆者在獅子被抓后的教學部分設計了問題鏈:“(1)Didthe lion finally get out of the net?(2)Who helDedhim?(3)How did he help him?”三個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對問題(1),學生通過通讀文本和觀察圖片即可輕松找出問題的答案。在此基礎上,問題(2)稍有加深。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筆者先讓學生結合已知進行推理。有學生認為,可能是獅子憑借自己強壯的身體掙脫了網,進而獲救;有學生認為老鼠的牙齒比較鋒利,可能是老鼠用自己的牙齒幫獅子把網弄破,救出了獅子。筆者啟發學生帶著自己的推理結果再仔細閱讀文本,找出答案。由此,學生得知,最終是老鼠救了獅子。此時筆者提出問題(3):“How did he helphim?”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猜猜老鼠是如何救出獅子的。猜測后結合文本找出答案。這樣的問題鏈設置,讓學生的思維層層推進,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提升了分析和推斷的能力,培養了邏輯性思維。

(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設計概括類問題

思維導圖是用圖示的方法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理論等,把人腦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于人們思考、交流和表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文本結構,提取文本內容,建構知識體系,理清邏輯關系,降低理解難度。

教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can play basketball中的Story time板塊,筆者給學生設置了如下問題:“學完本節課,你可以用思維導圖概括文本內容嗎?如何繪制結構清晰的思維導圖并復述文本主要內容?”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羅列主要人物,梳理重點句型、詞匯,搜索文本關鍵信息,最后整合小組成員意見,繪制出了本小組的個性化思維導圖。

其中一組羅列了Mike,Wang Bing,Liu Tao等人物,根據文本內容對與人物相關的句型“Ican…and…”“I can't…”進行了梳理,并將能夠表達人物行為的相關詞匯,如basketball,football,swim等進行歸類,繪制出了思維導圖(如圖1)。

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梳理、概括、歸類文本信息,并在復述過程中完善思維導圖。其間,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準確把握文本脈絡的能力、理清文本邏輯關系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二、指向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習者能根據自己原有的思維水平和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策略,全面思維,敢于質疑,甚至向權威或文本挑戰,并進行合理求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置具有開放性、思辨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利用插圖,設計開放性問題

插圖具有趣味性和直觀性,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理解文本內涵、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不過,受學生知識背景和經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幅插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據此,教師應結合自身對插圖的感知和學生對插圖的不同理解,鼓勵學生跳出慣性思維,客觀地看待事物、思考問題,勇于質疑,批判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Protect the Earth中的Cartoon time板塊,筆者針對文本最后一幅圖,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Samand Bobby finish the poster now.Billy thinks it'svery nice.Do you think so?If you think it's notvery nice,what else can we add onto it?”(現在,Sam和Bobby完成了海報,Billy認為海報非常美。你怎么想?如果覺得不夠好,那還可以在上面添點什么?)

教材圖中Sam畫的海報內容非常直觀,一目了然。對此,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此環節的師生對話如下:

師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ster?

生I think it's beautiful,because I can see a 10tof trees and flowers on it.

生I think it's beautiful,because the color of theEarth and the flowers are aU nice.

生I think it's not nice enough,because there areno animals and humans on the Earth.

生I think it's not perfect.Our Earth is colorful,but on the poster we can only see trees andflowers.I think we can add more things andcolors onto it.

圍繞文本內容而設計的插圖,往往包含了比文本內容還要豐富的細節,據此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放飛批判性思維的翅膀,盡情思考,盡情表達,再合適不過。上述教學,學生在開放性問題的引導下,聚焦圖片,卻打破了教材權威,積極思考,合理想象,理性質疑,讓文本內容變得更加豐滿。

(二)聚焦標題,設計思辨性問題

文章標題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精準地傳遞著文章情意。教學中,教師可先深入研讀文本,然后聚焦文章標題,設計思辨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

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nday!中的文章標題“What a day!”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能表達不同的情感。教完Storytime板塊,筆者先讓學生談談“What a day!”在文本中的真實含義。大部分學生認為楊玲和她的朋友在公園淋雨挨餓,是很糟糕的一天。對此,筆者不評價,而是圍繞“What a day!”設計了思辨性問題:“Most of you think Yang Ling and her friendshave a bad day.Do you agree?Why or why not?”(大部分同學認為楊玲和她的朋友度過了糟糕的一天。你同意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前,筆者提醒他們在通篇閱讀的基礎上再次解讀標題以及文本主題意義。做到這一點,需要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思辨和質疑,理性地審視標題在全篇中的真實含義。再讀文本,學生就發現,雖然楊玲和她的朋友遭遇了下午的不堪,但是上午天氣晴朗,他們在公園里放風箏、看鸚鵡秀、野餐、看小蜜蜂……這些都是非常愉快的經歷。有了這些美好,下午淋雨挨餓也就不那么糟糕了。最后,大家都認為將“What a day!”理解為“難忘的、有意義的一天”更為適宜。

從一開始大多數學生囿于固定認知,到后來經歷思辨性論證跳出這一認知,他們的思維經歷了“再思考→再質疑→再求證”的波動。這樣的波動,使他們的認知更為全面,批判性思維得以提升。

三、指向創新性思維培養的問題設計

創新性思維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思考,得出不一樣的并且具有創造性結論的思維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各類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以創新的視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填補文本留白,設計拓展類問題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和Cartoon time板塊都有留白現象。這些看似“無”的留白,實則蘊含了豐富的“有”,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理解和表達提供了廣闊空間。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our parents中的Story time板塊提及了Mike和家人上午和下午在家中的活動,但沒有涉及他們晚上的活動。由此,筆者利用文本留白設計了拓展類問題:“It's evening now,What are theydoing?”(現在是晚上,他們正在干什么?)學生四人一組,依托文本主要語言結構,站在Mike的角度,展開豐富聯想,創編新文本,對Mike和家人的活動做拓展。學生先對文本主要人物進行了梳理,又憑借單元句型“I(We/They/He/She)am(are/is)doing…”組織語言,完成了創編。以下為其中一個小組創編的內容:

In the evening.my father and mother arewatching TV in the living room.Tim is playingwith his toy car,Ben is beside him.Mike is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with his e-triend.Helen 1sreading picture books in her bedroom.They are a11very happy.

從創編的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對本課主要語言點的把握十分到位,語法和句子結構的使用準確且恰當。他們不僅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展開想象,且進行了個性化創作,為Mike一家設計了多樣的晚間活動,內容契合實際且符合邏輯,不僅內化了課堂知識點,更體現了創新性思維。

(二)利用板塊特點,設計探索類問題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在各單元設計了不同板塊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強調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以及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板塊特點,設計探索類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中的Fun time板塊要求學生收集用過的紙、塑料袋、塑料瓶等,想辦法廢物再利用?;诖?,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Do you have many used plastic bags orbottles in your home? How do usually deal withthem?Can you reuse these to create a new thingfor us?”(你家里有沒有許多用過的塑料袋、塑料瓶?你是怎么處理它們的?你能用它們做出新事物為我們所用嗎?)完成此項學習任務,筆者建議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共同確定廢物利用的流程,然后由組長對組員進行任務分工。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分工制作,最后將各自完成的部分整合起來,成為一個廢物利用的全新創意作品。最后,小組成員派代表介紹本組作品。

制作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合理想象,分享彼此的想法,并通過溝通對小組成員之間的意見進行創造性評價。借助這些評價,學生大膽實踐,最終完成了本組的創造性作品(見圖2、圖3)。之后,他們又用本課核心句型“I can reuse…tomake…”介紹了作品。

整個過程,學生在探索類問題的指引下,與同組成員共享信息,通力合作,大膽創意,從想到評再到做,將自己的創新思維付諸實踐,使創新思維轉化成了創新能力。

基于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問題設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發展特點,以學生現有的認知和思維水平為出發點,深入研讀教材,優化課堂提問,設計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為學生思維品質提升搭建堅實平臺。

猜你喜歡
創新性思維問題設計批判性思維
創新性思維與設計方法的分析
跨專業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提升思考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
精設計,巧提問
微課提問的設計:以一件獲獎作品為例
高中語文培養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方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