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積溫帶區劃與演變研究

2020-11-03 11:25蘆艷珍楊三維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0年10期
關鍵詞:積溫殘差站點

蘆艷珍,楊三維

(1.山西農業大學 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農業生產與光、熱、水、土等自然要素關系非常密切。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880 年到2012 年,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升高了0.85 ℃,1983 年—2012 年可能是北半球過去1 400 年中最暖的30 年[1]。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在三大全球性環境問題中排首位[2],對自然生態、海洋、政治、經濟及人體健康影響很大,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重大影響,導致各地積溫帶出現了新變化,進而影響作物種植結構和布局[3]。特別是近30 年來,干旱等災害性天氣明顯增加了,既是全球溫度記錄最高的時期,同時又是ENSO 暖事件的頻發時期[4]。

山西地形復雜多樣,海拔高差懸殊,南北跨6 個緯度帶,同時受季風氣候變化等影響,各地積溫差異大,年際變化也大,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類型。雜糧是山西傳統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經濟作物,山西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是全國雜糧大省[5],常年種植面積約 100×104hm2,產量 26×108kg,占全國的 10%[6],雜糧生產在區域糧食自給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開展山西積溫時空變化研究,準確把握當下各地積溫帶的變化特征,可有效解決因積溫變化帶來的農業種植結構和品種調整等問題,科學高效地利用積溫資源,避免積溫浪費,是保障糧食穩產、生態建設和農民增產增收的必要舉措,為制定相應氣候變化適應性政策提供參考,為小尺度、高精度GIS 模型分析提供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研究采用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公布的山西109 個縣級氣象臺站,1979 年1 月以來的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對各站點氣溫資料進行 SNHT(standard normal homogeneity test)法標準正態均一性檢驗[7],檢驗結果顯示:所有站點的數據都通過了0.01 水平的顯著性檢驗,故采用了全省現有的縣級氣象站多年觀測值?;镜乩硇畔①Y料采用中國氣象局1∶25 地理信息數據、SRTM3- 90 m 分辨率的DEM 數字高程資料(經緯度、海拔、坡度、坡向、等高線、縣級行政界等),統一為2 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數據處理

通過ArcGIS 10.2 軟件把各站點熱量資源推算到100 m× 100 m 小網格上,建立小網格高精度熱量資源數據信息,繪制成全省積溫分布圖,確保了所用資料的系統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站點日均氣溫數據依據氣候統計學中的5 日滑動平均法[8],消除不穩定的波動變化,通過Fortran 結構化程序語言編程進行統計匯總,計算確定各年份各站點日平均氣溫穩定≥10 ℃的起止日期,及此期間的日平均氣溫總和、積溫持續日數,采用ArcGIS 軟件的空間分析和三維分析建模工具, 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反距離權重插值方法(IDW)等方法[9],推算到100 m×100 m 的小網格上,進行熱量資源精細化模擬并繪制成積溫分布圖,進行全省積溫時空演變研究。

1.2.2 積溫資料處理

積溫計算是農業氣象中積溫帶劃分的重要指標[10],按照世界氣象組織(WMO)規定的30 a 平均值作為一地的氣候值[11],分別統計出山西各站點前后各30 a 兩個時段(1979 年—2008年、1987 年—2016 年)≥10 ℃的積溫及對應持續日數。為保證農業熱量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高產穩產的需要,農業上一般用80 %保證率的積溫及其持續日期作為研究積溫帶的重要指標,故又采用經驗頻率法統計出各站點80 %保證率下≥10 ℃的積溫數據。

式中,p——保證率;n——樣本序列數,本文取30 a;m——序列中任一序號,m=1,…,n。以單站30 a 積溫數據為一組,數據從大到小排列,80 %保證率下的積溫為該序列中的第25 個數值,對109 個站點均作相同處理,得到各站兩個時段的≥10 ℃的80 %保證率的積溫,作為積溫帶劃分的研究指標。

1.2.3 建立空間分析模型

研究篩選出與積溫相關顯著的地理因子,用IBM SPSS 25軟件,以經度、緯度、海拔、坡度、坡向作為自變量,≥10 ℃積溫指標作為因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積溫資源的推算模型計算公式為:

式中,Z——積溫實測值;λ——經度;φ——緯度;h——海拔高度;β——坡度;θ——坡向;ε——綜合地理殘差。

將緯度、經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代到 Z=F(λ,φ,h,β,θ)中進行計算,得到穩定≥10 ℃積溫指標的模擬值,殘差值=實測值- 模擬值。即:

使用ArcGIS 軟件的漁網工具(Creat Fishnet),在山西省政區范圍內,創建100×100 m 的小網格,計算每個網格的中心點經緯度,通過空間分析工具,提取出DEM 在每個對應小網格上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運用空間推算模型推算出積溫因子在100×100 m 網格單元上的模擬值,利用反距離權重插值法內插出積溫指標因子的模擬柵格圖。

表1 山西省≥10 ℃積溫80 %保證率下的空間分析模型Tab.1 Spatial analysis model under 80% guarantee rate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of 10℃or above

從表1 可見,各模型的復相關系數在0.960~0.975,從回歸效果看,各方程都通過了α= 0.01 的顯著性檢驗,表明方程具有良好的回歸效果,符合統計學要求。根據表1 中的模型表達式,計算出109 個氣象站點的積溫指標因子模擬值,再利用公式(2)計算得出其殘差值并進行殘差訂正,以109 個氣象站點的殘差值為樣本,利用GIS 的空間插值方法內插出100 m×100 m 網格殘差柵格圖。將模擬值柵格圖和殘差值柵格圖用柵格計算器疊加運算,通過空間疊加技術得到每個小網格的積溫空間分布值。

1.3 積溫帶精細劃分指標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 000 m 以上,南北跨 6 個緯度帶[12],地形復雜,山地占 40 %,丘陵占40.3 %、平原占19.7 %,海拔最高處五臺山3 058 m,最低處垣曲谷地185 m。綜合全省各地熱量和地形條件分析,確定出山西省積溫帶區劃的指標(表2)。

表2 山西省積溫帶劃分指標Tab.2 Division index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2 結果與分析

2.1 積溫帶劃分結果

將上面計推算得到的每個小網格的積溫空間分布值,在ArcGIS 軟件中用表2 的積溫帶劃分指標進行分區,劃分出全省積溫帶圖(圖1、圖2 和圖3)。

用109 個氣象站80 %保證率積溫制的1979 年—2008 年積溫帶分布圖(圖1),和1987 年—2016 年積溫帶分布圖(圖2)進行比較(圖 3),3 900 ℃、3 600 ℃、3200 ℃、2500 ℃積溫等值線都有變化,可見,全球氣候變暖,使全省熱量資源分布發生了變化,各地后30 a 比前30 a 積溫整體增加顯著,第一、二、三積溫帶面積均有不同程度擴大,第四和第五積溫帶面積有不同程度縮小。

2.2 積溫帶時空變化

利用ArcGIS 軟件的空間疊加統計分析功能,對山西省后30 a(1987 年—2016 年)和前 30 a(1979 年—2008 年)積溫分布范圍進行精細計算,統計得到山西省積溫帶面積統計表(表 3)。

表3 山西省積溫帶面積統計表Tab.3 The statistical table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area in Shanxi

從圖3 和表3 看出,第一積溫帶在沿黃線有明顯東擴;第二、三積溫帶有顯著的北移和東擴,第二積溫帶在沿黃線和太原盆地北移和東擴明顯,侵占了第三積溫帶原來的部分地區,在懷仁大部、應縣西和山陰縣東由原來的第四積溫帶變為了第三積溫帶;同時,第四和第五積溫帶面積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可見,山西氣溫整體呈升高趨勢, 積溫帶顯著北移和東擴。

3 結論

近50 a 來,我國北方地區增溫顯著,最高增溫達4 ℃。受氣候變暖影響,山西積溫帶和積溫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本文通過對山西近38 a 來積溫資料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1979 年以來,山西≥10℃積溫呈顯著的升高趨勢,對作物全生育期熱量資源供給提高了,喜溫作物和中晚熟作物的適栽區面積擴大了,部分地區影響到種植制度變化。與國內外氣候變化研究結論一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

(2) 通過對山西前后30 a 積溫分布范圍的研究分析得出,后30 a 比前30 a 第一積溫帶面積增加了0.22×104km2,增加了1.39 %;第二積溫帶面積增加了0.37×104km2,增加了2.41 %;第三積溫帶面積增加了0.27×104km2,增加了1.7 %,變化率達47%,表明各地增溫變化顯著。

(3)繪制的前后30 a ≥10 ℃積溫帶分布圖,直觀地展現了山西省積溫資源在不同時段的分布特征,數據達到100 m 見方的高精度要求,為未來小尺度地域空間精準化、精細化發展布局提供決策支撐,也為高效利用氣候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供了高精度的最新數據支持與科學依據。

(4) 積溫帶的精細劃分應用了最新的地理信息技術和成果,較以前的產品在空間上更具精細化,突破了傳統積溫帶劃分中空間尺度大、粗糙、靜態,數據不精準等問題,為建立山西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提供精細化氣候服務,提高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效率,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與生態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5)積溫增加,蒸發量隨之加大,加上降水的減少,未來干旱缺水問題將會更加嚴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猜你喜歡
積溫殘差站點
基于殘差-注意力和LSTM的心律失常心拍分類方法研究
基于雙向GRU與殘差擬合的車輛跟馳建模
1981—2020年西藏“一江兩河”主要農區負積溫的時空變化特征
基于殘差學習的自適應無人機目標跟蹤算法
大興安嶺地區負積溫時空變化及其環流特征1)
湟源縣30年0℃活動積溫變化特征分析
基于深度卷積的殘差三生網絡研究與應用
北京市軌道交通站點公共空間使用后評價初探
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示范站點評比活動
積溫對春玉米葉面積和產量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