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音樂史上的文化交流略談

2020-11-04 04:57溫曉慧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民族歷史音樂

溫曉慧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引言

音樂是文明的結晶,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堪比藝術王冠上的黃金底座。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是溝通人心靈的橋梁,是民族和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杰出的音樂表演,往往是個人某段時間情感和生活狀態的投映。相比語言在文化交流上的阻隔性,音樂更能激發全人類的共鳴。它比語言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在表現形式和藝術性上也比語言更加有魅力。音樂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往往是單純的語言所無法比擬的。除此之外,音樂還具有一個突出優勢:音樂的表達手段是通用的。五線譜是音樂的通用表演手法,音樂不分國界、民族和種族,任何人只要理解五線譜,都可以通過音樂對現實生活進行表達。

一、歷史上中國音樂的文化交流

中國作為古老的文明古國之一,文明自黃河畔起源。我國的歷史文明成為世界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特別是與我國國界接壤的東亞和南亞地區,其文明受到我國深遠的影響。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已經是當時亞洲地區的音樂中心,禮樂文化很好地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發展和經濟繁榮。以秦始皇統一六國為節點,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成為大一統的國家之后,中國古代音樂經歷了首次跨越式的高峰階段。秦之后,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的經歷,促使中華音樂文化來到西方,并與西方文化進行碰撞,西方音樂文化和中華禮樂文化相互融合??v觀中華音樂歷史,可以看出,音樂與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例如唐詩、宋詞、元曲等,都符合著樂律,其中大多數歌賦都是可以被演奏的。此外,宮廷也是中國音樂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機構。中國古代是中央集權制,藝術往往是上層人民欣賞。而我國古代宮廷,最常見的藝術娛樂活動就是歌舞,聲樂與舞蹈相伴,著名的由唐玄宗譜寫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宮廷音樂的典型代表。很多記錄歷史的小說或者民間傳記等都記錄著傳統的民間唱詞和編曲,它是當時社會風貌下不同人物生活方式和地方風土人情的典型反映。音樂獨有的精神表達、情緒反饋,讓現代人可以透過這些過去大的文化作品,深刻了解古人的精神內涵,重溫歷史,學習歷史。中華古典音樂對整個中華文化和現代人思想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在當代,盡管高科技讓音樂有了更多的表現形式,但古典音樂仍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無數現代人沉浸于古典音樂的優雅與傳統魅力。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交流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最顯著的特征是混亂和無序。在這樣狀態的中國,音樂文化處于不同民族音樂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并相互融合的狀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層社會和民間通俗音樂形成了一種割裂的現象。在宮廷中,具有濃重漢族特色的“清商樂”受到上層人士的歡迎,在宮廷宴會和門閥士族中被反復傳唱。與此同時,極具民族特色的“胡樂”和“胡舞”在民間廣受好評,瞬間風靡大江南北。典型代表就是清商樂中著名的舞蹈編曲《白紵舞》?!栋准熚琛菲鹪从谌龂鴷r期的吳地,是吳地廣受歡迎的民間舞曲,后編曲家依據享樂階級的喜好融入佛曲。這樣的改編受到統治階級的大力贊賞,《白紵舞》成為統治階級喜好樂曲的一個的典型?!栋准熚琛肥录钱敃r音樂交流的一個縮影,其由起初歡樂、質樸的民間舞曲風格轉變成哀傷、消極的舞曲風格。改編后的《白紵舞》更加符合魏晉南北朝混亂不安的社會狀態,但是也保留了部分民間舞蹈積極的內涵,成為魏晉南北朝人民對和平穩定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白紵舞》的歷史意義就體現在此。加上魏晉南北朝年年戰亂,人們生活凄苦,心靈疲倦,想謀求外來的精神安慰。佛學和玄學在全國廣泛流行,宗教是人們心靈慰藉的重要場景,藝術只是宗教的部分投射而已。除《白紵舞》這個代表作品,“胡樂”“胡舞”也是當時民間最喜愛的娛樂活動,其突出特點就是舞蹈動作健康有力,陽剛絢爛,是當時人們對超脫自然生活狀態的一種追求?!昂鷺贰薄昂琛痹谖簳x南北朝時期被廣受歡迎,從民間流行開始風靡,進而傳入到上層社會,最終成為當時流行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一種時尚的標志,并為接下來隋唐樂舞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隋唐時期的音樂交流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國處于開放的狀態,音樂文化高度發展。隋唐時期跨度高達300多年,經歷三個多世紀的文化沉淀,我國的音樂文化達到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隋唐時期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動蕩不安,國家穩定富足,居民安居樂業,精神文化需求較高。這樣的背景給音樂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足夠的養分,給后續音樂文化的繁榮積累了足夠的爆發力。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音樂在全國范圍內流行,建立了許多民族特色文化明顯的體制,輸出大量具備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例如“胡樂”“胡舞”等。與此同時,中國歷代宮廷音樂中集大成者具備登峰造極意義的宮廷燕樂“部樂”與“部伎”建立。唐朝文明燦爛強大,音樂表現形式多樣,音樂有琴歌、歌舞大曲等,還有琵琶、五弦、古箏等器樂獨奏表演。其中,最能表現音樂形式的最高水準的樂曲是“燕樂大曲”。它與魏晉的“清商大曲”與漢代的“相和大曲”一起,是我國高規模、高質量、高水準歌舞大曲的集大成者?!赌奚延鹨虑芬彩翘拼笄耐怀龃?,它是我國古代歌舞伎樂的巔峰之作。與宮廷音樂的專業、華麗相比,唐代民間音樂顯得更為文雅。唐代民間音樂發展的典型趨勢是“曲子”,主要在文人群體內流行,分為“琴樂”和“詞樂”。它兼具文人傳統階級音樂形式和新興音樂的特點。在民間音樂發展的同時,唐朝佛教盛行,佛教音樂也開始發展起來,說唱音樂“變文”是佛教音樂的典型。在當時的唐朝,音樂深入人心,樂曲是人們情感表達的一個重要形式。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楊柳詞》就記錄了這樣的場景:“《六幺》《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边@句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詩生動描述了唐朝社會對音樂歌舞的喜愛,以及歌舞音樂文化在唐朝從上到下的滲透。

二、中國音樂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響

(一)音樂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團結

國家和民族是一個有機體,是由不同人群、地理環境,還有相同的精神內核組成的。其中,精神力量是民族和國家的靈魂,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支撐。如果民族和國家沒有精神力的支撐,就會如同行尸走肉。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精神力量,它是展示一個民族和國家凝聚力的主要手段。高亢激昂的音樂會給人以鼓舞,增強人們在戰斗中的信心。歷史上有很多經典例子,例如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戰爭中,戰士向敵人發起攻擊時,會響起整齊的鼓聲,鼓聲振聾發聵,激發戰士的戰斗心和奮斗精神,凝聚戰士的心,增加戰士的凝聚力和戰意。除此之外,還有國歌,國歌是一個國家全民族精神的集中表達。每當國歌響起,中華民族的兒女內心都會自然升起一種自豪之感,并對年老的革命家勇于進取、不畏犧牲的精神致以至高的敬意。

(二)音樂是不同國家間交流的重要工具

縱觀我國歷史,我國的國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經歷過多次的統一、分裂,每一次的大變動最后都會從社會上進一步推動全民族的大融合。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音樂作為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推動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文化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進一步交流,并反過來推動民族的融合。音樂對民族融合的推動作用具體表現在生活上的融合。兩個或多個民族通過音樂交流,了解對方的生活作息和生產習慣,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彼此包容,從而加深不同民族之間的融合。

(三)音樂文化交流對人們友誼的促進作用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娛樂活動也不斷豐富,練歌房和KTV不斷發展壯大。音樂娛樂場所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的歡迎,尤其是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人們經常邀請三五好友,去音樂娛樂場所進行聚會。在聚會的過程中,音樂是調動氣氛的重要載體,是人們友好交流的促進媒介,也是增進參加聚會人友誼的有效調劑,可以說,音樂文化的交流是促進聚會人群友誼的重要紐帶。

三、中國音樂文化交流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音樂是國家和民族藝術文化的一個典型縮影,它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是我國民族精神、精神風貌和對外文化輸出的重要媒介。音樂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存在,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發揮著不同的效果,例如促進國家與民族之間的文化和政治交流,見證國家歷史和文化的發展。

(一)中國音樂在外交中的作用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就是國家政治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禮樂是諸侯與國君相見、外賓接待時的重要媒介。而隨著社會發展,來到了現代,音樂文化仍然與外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可以促進國際經濟貿易來往,加強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和連接,實現不同國家和地區思想和藝術上的交流和共同進步,增進不同國家之間的關系。

(二)音樂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隋唐時期音樂發展處于鼎盛時期,加上包容的社會文化,使得當時的音樂呈現多元化趨勢,樂曲和歌舞是當時音樂文化的主要展現形式。當時人們主要靠音樂和歌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的傳播更為廣泛,表現方式也更為多元化,音樂的交流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情感的表達。

古代歷史結束,中國進入近代,音樂的歷史意義突出表現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時期產生了大量的音樂創作,這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是人們激情的愛國情懷與樸素的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音樂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武器,是中國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宣泄,它激勵著一代中國人,并成為后續流行音樂的墊腳石。

社會不斷發展,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音樂成為人們生活的流行元素。流行音樂是經濟狀況和國家發展狀態的側面表達,是當代年輕人審美和思想的展現。當代音樂文化不局限于作詞編曲和表達形式的多樣,還表現出偶像化、娛樂化的趨勢,各種與音樂相關的綜藝層出不窮。

四、結語

華夏文明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絢爛的音樂文化。華夏音樂文化一直秉持著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態度,積極吸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極大地豐富文明的內涵,促進華夏文明的燦爛和繁榮。中華文化從不同的文化源流中吸收各種文化的長處,在吸收中豐富自身文化的內涵,擴寫本民族的精彩文化,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多元化,形成百花齊放的中國音樂歷史。中華文明在完善自身的基礎上,通過文化溝通與推廣的方式,將自身的獨特文化反饋給世界文明,推動全球文化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中華音樂文化在一個寬容、有愛、積極的環境下生產和發展,中華民族音樂的優秀根植于發展壯大的土壤中,在世界民族之林茁壯成長,是世界藝術史的瑰麗寶藏。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交流,交流促進音樂文化百花齊放,多元化是我國音樂文化發展的根本趨勢。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國音樂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推動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也成為推動世界文明進程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歡
民族歷史音樂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新歷史
音樂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