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揚州昆曲清唱傳承的歷程與啟示

2020-11-06 04:44王琦張蓉何萃
戲劇之家 2020年28期
關鍵詞:揚州

王琦 張蓉 何萃

【摘 要】揚州為昆曲雅集之地。明末清初,揚州昆曲社的發展與交流綿延不絕,曲家人才輩出,曲譜編纂繁盛,這對清唱傳統的延續有著特殊的作用。通過研究揚州地區昆曲清唱的歷史與現狀,更能夠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從而揭示清唱在昆曲傳承中的關鍵意義。

【關鍵詞】揚州;昆曲清唱;曲社

中圖分類號:J82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8-0004-04

昆曲曲詞高雅、情感豐富,是一種“文士文化”①,它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性。文人在傳奇的寫作中遵循中國韻文的傳統,曲詞中意象的選擇與藝術技巧的嘗試都與詩詞相和,“曲唱則充分利用了漢字的聲、韻、調三要素”②,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詩唱和詞唱,這是昆曲的價值在文化方面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其文化價值又一次得到了證實。因此,繼承和發展昆曲藝術對社會發展、民族文化的提倡具有建設性意義。

昆曲分“劇唱”和“清唱”兩脈,昆曲清唱對昆曲的正規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劇唱以藝人為擔當,以營業為手段,加以修飾裝扮;清唱以文人為擔當,專為自娛與修養身心,不修飾裝扮。1949年以前為清工唱主導戲工唱,文人指導、扶持藝人,在推動昆曲藝術成熟的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樊伯炎、陸萼庭在《昆曲清唱與曲社活動》一文中指出:“論歷史之長和影響之廣,清唱遠遠超過舞臺搬演……長期以來,清唱別有師承,自成體系,與舞臺上的‘劇曲相對,形成了‘清曲的特色,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雹?/p>

1949年以來,昆曲史研究以藝人為主,戲工唱的文獻整理與研究很多,相關昆劇史類著作以及學術性評傳的積累也很豐富,昆曲清唱受到忽視。在這種環境下,仍有許多有志之士和相關機構在堅持著昆曲清唱傳承方面的工作,如揚州曲家謝莼江、蘇州曲家吳粹倫、南京曲家甘貢三,以及揚州廣陵昆曲學社等。需要明確的是,昆曲清唱有著獨立于劇唱的清曲傳統,代表著昆曲的正宗,只是由于曲家與曲社的調查研究較為缺乏,昆曲清唱長期被忽視,故而在傳承發展方面存在危機。

江蘇是昆曲發源地及昆曲發展傳承的主要地域之一,具有堅實的歷史基礎和深厚的清唱傳統,因此,在研究昆曲清唱的歷史與現狀的過程中具有示范意義。而揚州地區較好的經濟文化環境又滋養了昆曲,被稱為“昆曲雅集之地”,陸萼庭先生曾在著作《昆劇演出史稿》中把揚州稱為“昆曲的第二故鄉”④。明代中后期,揚州昆曲清唱就已經較為流行;至清乾隆年間,揚州昆曲清唱風頭最盛,傳播甚廣;如今,揚州地區的昆曲社將清唱傳統延續下來,由此可見,揚州地區與昆曲清唱有著較為深厚的淵源。

一、曲社林立

揚州地區自古經濟繁榮、文化繁盛,其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有利于昆曲清唱的傳播和發展。隨著市民階層的擴大,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明朝以來揚州昆曲清唱的發展日益興盛,孕育了眾多著名的曲社。對此,吳新雷教授主編的《中國昆劇大辭典》⑤有較為詳盡的記錄,詞條中列有“揚州清唱曲集”“廣陵花社”“廣陵曲社”“揚州業余昆曲研究組”“揚州市文聯業余昆曲研究組”“廣陵昆曲講習班”“廣陵昆曲學社”等。這些組織作為昆曲傳承和發展的必要組織與載體,為維系昆曲清唱的生命,不斷進行研究、實踐,在揚州昆曲清唱的發展和傳承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廣陵花社雖然是一家茶館,但是與一般的茶館相比顯得較為雅致。該茶館經營者不為謀利,而在于結交志同道合的昆曲曲友,同時又借此來自娛、修養身心。該茶館中有三位昆曲曲友較為著名,分別是謝莼江、王朗以及廣霞。這三人各有不同,傳為昆壇佳話。一方面,他們的身份不同。謝莼江是儒生;王朗為道士;廣霞為僧人。由此可見,當時揚州地區昆曲社的成員既有讀書人,也有出家人,在行業分布上較為廣泛,各類行業的人匯集在此,體現出了曲社極大的社會影響力,有利于加強昆曲藝術的社會性,從而更好地普及昆曲藝術。另一方面,他們又各有所長。謝莼江擅唱昆曲;王朗擅長吹笛;廣霞擅彈古琴。由此不難看出,曲社在人員分工方面也有所講究。每個成員各司其職,且每一方面都有較為精進的人才,以保證昆曲傳習能夠有序、均衡地進行,從而使得整個曲社運行順暢。

揚州業余昆曲研究組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該組織平時活動十分豐富,主要有清唱、曲會、教習、彩串、公演等,這些活動促進了各類昆曲愛好者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推動昆曲清唱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十年浩劫之后,該組織的骨干成員均已不在,于是申請更名為“揚州市文聯業余昆曲研究組”,重新進行昆曲活動。在后續發展中,揚州市文聯業余昆曲研究組注重培養年輕一代,致力于為國內各昆曲社團提供理論方面的指導,重視昆曲的理論研究,且研究的范圍較廣。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曲社在理論繼承與研究方面的貢獻,并且為社會人士學習昆曲提供了便利,從而使昆曲傳承的基礎更為牢固。

此外,揚州市文聯業余昆曲研究組的許多成員也是廣陵昆曲講習班的藝術指導,負責昆曲唱腔、音樂、文學表演等方面的教學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該組織成員關于昆曲的教學實踐也較為豐富,對很多學生或是昆曲的學習者都進行了一定的指導,而不是局限于內部或曲社與曲社之間的交流。這些成員的行動體現了曲社在組織踐行昆曲傳承、培養昆曲清唱的新生力量方面的重要性,為昆曲藝術生命的延續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受戰爭爆發、骨干減少、物資匱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揚州地區很多昆曲社都日漸衰落,有的甚至停止了活動,但仍然有一些曲社堅守著陣地,如廣陵昆曲學社,一脈相承,延續至今,與最新成立的揚州空谷幽蘭昆曲社一起傳承和發展昆曲清唱,對揚州清唱傳統的積淀與昆曲的延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廣陵昆曲學社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末,成員來自社會各個領域,有二十余人。其中,曲家郁念純的《佚存曲譜》⑥、謝真茀的《昆曲津梁》⑦等專著得以傳世。廣陵昆曲學社聘請了資深的曲家進行授曲教學,平時以拍曲為主,也曾開辦“昆曲講習班”以及舉辦“每月一曲”等講授活動。1988年5月1日,該學社舉辦了“廣陵曲會”,邀請了當時全國很多曲友和專業演員前來交流與切磋,一時間聲勢大振。1991年、1992年、1999年,該學社又分別舉辦了三次曲會活動,意在互相分享和交流。2001年該學社舉辦的首屆“江蘇曲會”影響范圍較廣,甚至波及到了海外。時至今日,廣陵昆曲學社仍然堅持每周演唱一些昆曲曲目。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廣陵昆曲學社主要是以積極舉辦、參加各大昆曲集會的方式來踐行昆曲的傳承,以各個昆曲集會中的交流來擴大昆曲清唱的社會影響力,促進揚州昆曲清唱甚至是全國昆曲清唱的傳播與發展。

揚州空谷幽蘭昆曲社成立于21世紀初,現任社長為孟瑤女士。該曲社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也堅持每周集會清唱昆曲以及舉辦同期,從而傳承清唱傳統。廣陵昆曲學社和揚州空谷幽蘭昆曲社曾共同舉辦了中秋昆曲同期,共同推動揚州昆曲清唱的發展。由此可見,揚州昆曲清唱傳統在這些曲社的共同維持和合作下得到了一定的延續,并隨著與各高校的交流和互動而持續發展下去。

總而言之,揚州地區的昆曲社為昆曲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作為昆曲清唱傳承發展的前提和主要載體,對研究昆曲清唱的 傳承歷史與現狀具有建設性意義。

二、曲家輩出

由于清帝南巡、鹽運事業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等因素,揚州地區的經濟一度繁榮,匯聚了許多著名的昆曲曲友名輩,如謝莼江、焦承允、謝也實、郁念純、謝真茀、謝谷鳴、謝竹月、任中敏等。他們作為昆曲擔當者,為昆曲清唱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與牢固的社會力量,對清唱傳統起到了傳承和發揚的重要作用。

著名戲曲史論家任中敏曾師從曲學大師吳梅研習詞曲,他將“清唱”的概念較早地通過現代學術意識界定出來,在昆曲清唱的理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任中敏先生精于詞曲理論與戲劇研究,富有批判精神,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他從散曲學的角度切入昆曲,對清曲和散曲進行了區分,在戲曲起源、戲劇的本質等方面進行了諸多的研究與探索。他不僅重視戲曲的政治功能,還建立了一種獨到的戲曲觀,體現出非常難得的自覺意識。

任中敏重視昆曲的保存,并對昆曲的保存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見,對昆曲藝術在高校的傳承及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編有《散曲叢刊》⑧《新曲苑》⑨等相關著作。其中,《散曲叢刊》中的《散曲概論》是我國最早的全面論述散曲的專著,該作品充分論述了散曲的發展歷史以及相關作家作品,對研究昆曲清唱傳統具有非常高的文獻價值與科研價值。任中敏先生經過反復考證、論辯,提出“清曲就是清唱”⑩的著名觀點,即“唱而不演之謂‘清,不用金鑼喧鬧之謂‘清?!蹦敲辞迩鷮嶋H包括兩種,“一則仍為劇曲,唱時或開白或否;一則為散曲,無賓白引子者?!庇谑钦摱ā扒宄吣松⑶ㄒ恢?,清唱所唱不必盡為散曲?!?由此可見,任中敏認為清唱是散曲的唯一唱法,但是通過清唱方式表現的并不一定是散曲。至此,散曲自成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清唱”概念也初具面目。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年昆曲世家謝氏家族四代傳承,不遺余力。從著名笛師謝莼江至其二子謝也實、謝真茀,再至謝真茀之子謝谷鳴,最后至謝谷鳴之子謝竹月,四代人均有著述,對昆曲清唱的傳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業余昆曲家謝莼江自幼愛好戲曲,除昆曲之外無其他嗜好。他精通曲律,善于吹笛,在吐字方面十分講究,是揚州廣陵昆曲社的創始人。他曾至省立揚州中學、揚州第五師范中學擔任昆曲導師,也曾擔任宜興和橋曲社、京江曲社的曲師,授曲教唱,由此不難看出謝莼江在昆曲清唱方面的造詣與貢獻。

謝也實自幼隨父謝莼江習曲,嗜好詩、詞、曲。他擅長譜曲以及填詞,著有《南曲商調<集賢賓>主腔探討》?《昆曲腔格初探》?等戲曲理論作品,是揚州廣陵曲社的重要成員之一。謝莼江次子謝真茀亦自幼隨父習曲,九歲即能登臺清唱,擅長吹笛、譜曲、填詞、授曲,提倡昆曲藝術,曾在揚州業余昆曲組教曲,以及傳授昆曲聲腔,在昆曲的對外傳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謝也實與謝真茀兄弟二人均致力于昆曲曲律的研究,都曾擔任過《昆曲曲牌及套數范例集》?的編委,合作編寫了《昆曲津梁》?,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子承父業,被譽為揚州曲壇的“津梁”。

謝真茀之子謝谷鳴同樣愛好昆曲,他致力于昆曲藝術在揚州地區的發展,編著了《昆曲引航》?《昆曲清音》?等,對研究昆曲在揚州地區的生成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謝谷鳴雖年事已高,但是仍然鉆研昆曲藝術,因此被譽為揚州昆曲界的“活化石”。謝谷鳴之子謝竹月亦精于昆曲,與其父謝谷鳴合著了《揚州近代昆曲史話》?,該書是研究揚州昆曲的重要史料。由此可見,在專業性昆班凋零、各門藝術之間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下,愛好昆曲的揚州世家子弟仍能不忘初心、堅守自我,昆曲清唱遂得以傳承。

此外,還有著名曲友郁念純和韋學芳,他們在昆曲清唱的傳承方面也頗有貢獻。郁念純深諳曲學與音樂,愛好收藏揚州昆曲抄本,是揚州廣陵曲社的重要成員之一,他曾為謝氏家族祖傳孤本《莼江曲譜》?寫序,編有《佚存曲譜》,對揚州昆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韋學芳則精于琵琶,擅彈古琴,一生嗜好揚州清曲,對其孫韋人影響非常深遠。

這些曲家通過曲譜的編訂以及對清唱唱口的延續,促進了昆曲清唱的傳承與發展,從而使得昆曲藝術不斷發展、成熟與完善。

三、曲譜編纂繁盛

揚州地區昆曲曲譜編纂繁盛,清唱傳統延綿不絕。謝莼江親手抄錄的祖傳孤本《莼江曲譜》,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現收藏于中國昆曲博物館,具有極高的文物、藝術價值,是研究揚州地區昆曲清唱的重要古籍文獻。

謝莼江抄錄的《莼江曲譜》有精抄本與普通本兩種。該曲譜共有四卷,以折子戲為單元。精抄本包括單折本和多折本,其中單折本有20冊,多折本有25冊,合計45冊。單折本中有《琵琶記·南浦》《金雀記·喬醋》《西廂記·佳期》等經典折子戲;多折本中有《荊釵記·見娘》《白蛇傳·游湖》《牧羊記·望鄉》等經典折子戲。每冊的封面用楷體題寫“莼江曲譜”,內頁又用朱紅眉批標明來源,十分講究、精細。

普通本共計50冊,其中單折本與多折本兩者兼備,存有《牡丹亭·學堂》《琵琶記·墜馬》等經典折子戲。每冊的封面上雖然沒有謝莼江親自題寫的“莼江曲譜”字樣,但是每冊亦蓋有謝氏家族的珍藏印章,少許部分有破損、散佚,但主體部分大致保存完好,一些冷戲、名戲得以記錄流傳。

戲曲評論家吳徵鑄,曲友郁念純,曲家馮幼亭、魏毓芝等依次為《莼江曲譜》寫序,這更加彰顯了《莼江曲譜》的文化價值與地位。首先是吳徵鑄的序,“師每教一曲,必字傳句授,往復回環,百遍不厭,期受者能達準確精熟。所貽譜折,皆出親抄,從不假手他人?!?由此可見,謝莼江寫譜、授曲時律法十分嚴謹,兢兢業業,十分考究。其次是郁念純的序,“原藏揚州魏毓芝家,數年前,魏移家云南,譜遂流入書肆……幸肆經理徐君與予有舊,允以原價贖,遂得珠還?!?這從另一方面道出了該曲譜的來之不易。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長年戰亂和災難中,該曲譜輾轉多方,部分散佚民間,但主體部分仍大體完整,實乃昆壇幸事。再則是曲家馮幼亭的序,“歿后散失各地……輾轉多求得若干,新裝成冊?!?這直接點出了該曲譜的散落情況,以及再度搜集成書的過程,更表明了其珍貴、稀罕。最后是曲家魏毓芝的序,“先生鑒及近世流行之曲譜如《集成》《六也》《遏云閣》工尺方面仍不免簡率脫略,《納書楹》只供賡歌……又豈坊間一般曲譜所能望其項背哉?!?這又是從側面著筆,列出近世流行的各類曲譜,在工尺、音節、思想情感等方面與《莼江曲譜》進行多重比較,從而襯托出《莼江曲譜》的突出之處與文獻價值。

通過這些曲家、曲友的序,我們可以體會出《莼江曲譜》的精細獨到之處,以及流傳之不易,由此可見,該曲譜對于揚州昆曲清唱有著重要意義。從這些曲家、曲友的序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莼江曲譜》的嚴謹性、規范性,以及該曲譜的精心結撰與正宗地位,這也恰恰說明了曲譜編纂對于清唱傳統延續的重要作用。

《莼江曲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及研究價值,在錢經緯、許雪根、張穎等人,以及中國昆曲博物館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莼江曲譜》于2018年5月得以出版,這對于揚州地區昆曲清唱衍變歷史的學術研究以及昆曲的傳承意義重大。

四、結語

昆曲社是昆曲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于昆曲藝人具有扶持作用,對于清唱傳統的延續具有特殊作用,對于昆曲的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功能。昆曲自蘇州傳至揚州,得到了相當的傳播與發展,雖一度由盛而衰,但仍留有余勢,具有一定的根基。昆曲在揚州地區的發展是昆曲發展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揚州地區昆曲清唱的歷史與現狀,能夠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昆曲社需要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昆曲的傳承發展也要重視曲社的力量,因此我們要給予昆曲社以足夠的重視。

清工唱主導戲工唱是正常的,反之,戲工唱主導清工唱則是非正常的。昆曲清唱是昆曲社最主要的活動形式,是劇唱的型范和標準,代表著昆曲的最高要求和成就,在昆曲發展史上具有正統地位。在昆曲消衰的年代,正是由于很多昆曲社的堅持,才促進了昆曲的傳承和發展;而劇唱則在咬字、昆曲理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處于一種非正宗的地位。時至今日,戲工仍然是以清工的咬字、格律和唱法為正宗,以清曲家制定的昆曲曲譜為典范。因此,回到本來的歷史場域,揭示清唱的意義,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歷史、文化。由此看來,我們有必要對昆曲社以及清唱一脈給予足夠的重視,也有必要呼吁重建和完善文人與藝人之間的良性互動這一昆曲傳承的必要生態關系。

注釋:

①②解玉峰.試論昆曲作為一種文士文化[J].戲劇藝術,2011,(04).

③樊伯炎,陸萼庭.昆曲清唱與曲社活動[A].歐陽啟明.昆曲紀事[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38.

④陸萼庭.昆劇演出史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⑤吳新雷.中國昆劇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說明:本文所涉揚州昆曲社史料,主要源于《中國昆劇大辭典》,為避繁瑣,不再一一注出)

⑥1990年據揚州郁氏所藏清代昆曲抄本三十種中的未刊本輯校油印,抄本年代約為清乾隆至咸豐年間。

⑦?謝也實,謝真茀.昆曲津梁[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2.

⑧任中敏.散曲叢刊[M].上海:中華書局,1930.

⑨任中敏.新曲苑[M].蘇州:鳳凰出版社,2014.

⑩任中敏.散曲概論[M].上海:中華書局,1930.

?吳新雷.中國昆劇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473.(說明:本文所涉揚州曲家史料,主要源于《中國昆劇大辭典》,為避繁瑣,不再一一注出)

?謝也實著《南曲商調<集賢賓>主腔探討》,揚州曲社內部交流資料。

?謝也實著《昆曲腔格初探》,揚州曲社內部交流資料。

?王守泰.昆曲曲牌及套數范例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

?謝谷鳴著《昆曲引航》,內部印刷。

?謝谷鳴著《昆曲清音》,內部印刷。

?謝谷鳴、謝竹月著《揚州近代昆曲史話》,內部印刷。

?謝莼江.莼江曲譜[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

?謝莼江.莼江曲譜[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1-10.

?謝莼江.莼江曲譜[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10-12.

?謝莼江.莼江曲譜[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12-16.

?謝莼江.莼江曲譜[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8,16-21.

猜你喜歡
揚州
初讀揚州
揚州茶韻
水城揚州
一曲《揚州慢》,盡道《黍離》之悲
寄揚州韓綽判官
揚州的秋日
“揚州絨花”
偷得浮生半日閑 煙花三月下揚州
下揚州
TWO DAYS IN YANGZHOU 揚州兩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